———记草庙乡综合厂厂长刘俊平
兰宜公路在彭阳县境内要过草庙乡。途经草庙街道时,可见路边悬挂着综合门市部、摩托车修理、农机配件、家用电器维修部、米面加工点等牌子。不知道的人以为这是些个体户门面。其实,这是两年多以前倒闭的、后又起死回生的乡办综合厂开办的系列服务网点。从“死神”手里夺回该厂生命的人叫刘俊平。
正值而立之年的刘俊平,14年前中学毕业来到综合厂,起初踏缝纫机,后来干零活。因家里缺劳力,干了3年就回家了。虽说回到家了,可小刘的心还在厂里。1984年,他重返综合厂,当了出纳员。当时,由于信息不灵、人才缺乏、管理不善,综合厂的效益每况愈下。到1990年底,已欠外债6.1万元。面对这样的残局,厂长“躺倒”不干了。
1991年3月,刘俊平出头接过了这个烂摊子。上任后,他立即招聘了5名管理技术人才,又四处奔波贷款,然后制定了一套管理制度,综合厂这台“机器”就开始启动了。随后,他走南闯北联系业务,当地的、外乡外县的活计揽到手里,又将职工队伍由原来的20人扩充到62人,这一年初见效益。
去年年初,邓小平南巡谈话发表之后,刘俊平又打起了新算盘,开办了一个综合门市部,购买了一台推土机、一辆摩托车,广开挣钱门路。为了改善职工住房条件,增强职工主人翁意识,厂里筹了5万元资金盖了12间新房。农忙季节,厂里的手扶拖拉机帮助职工运肥送籽种。职工说:“刘厂长这样对待我们,不好好跟着干就对不住他。”
到1992年年底,刘俊平还清了全部外债,固定资产增加到15万元,年付工资总额6万元,上缴税费1万元。全年完成产值22万元,是1990年以前平均4.5万元的5倍。
原载1993年2月25日《固原报》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