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寻找救命血
6576300000050

第50章 半方歙砚

张大壮的祖上是个军机大臣,传给他不少的奇珍异宝,在认宝识宝的过程中,张大壮认识了专做古董生意的林老板。

有天,林老板受邀来到张家,在喝茶聊天的当口,林老板无意间看到八仙台脚下垫着一方砚台,好奇的他俯身取出,轻轻擦去砚上的尘土,才看了一眼就惊呼道,“哟,好宝贝!”

看到林老板拿着半个砚台称宝贝,大壮不屑一顾地说,“一个破砚也算是宝贝,那书房里的几个不就是价值连城了。”“那可不能相提并论的,如果我没看走眼,这方应是上等的宣城歙砚。”“可它已碎成这样了,还能值钱?”“我看不像是碎的,来,我们到阳光下去看看。”

借着强光,林老板用放大镜细看起来,随后用肯定语气说道,“这砚看似破碎了,实则九曲形的裂痕是巧妙雕刻所致,砚上的腾龙雕刻精美大气,而且还有五个龙爪,应该是皇室所用。”

再细看砚底,林老板意外发现暗藏着一个小巧的机关,打开盖子却是个暗室,里面塞着一片薄如蝉衣的绢纸,上面用蝇头小楷工工整整地记着宝砚的由来。

乾隆四年,皇兄弘皙看到乾隆身边的得力干将张廷玉、鄂尔泰等相继离京,感觉自己的机会来了,立马组织发动了政变,想杀掉乾隆篡位。

听到宫外杀声一片,乾隆心头一惊,忙命人关紧宫门,自己跑上城墙观察情况。此时弘皙带兵已来到了城边,把皇宫是团团围住,还在下面叫喊着让乾隆出来受死。宫里没多少护卫军,怕是坚持不了多久,此时惟一的办法就是派人出去讨救军,可惜几员大将都不在身边,派其他人怕是一出宫门就会被杀了,此时的乾隆是一点办法也没有,正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眼看着自己的气数已尽,突然城外的杀喊声是一浪高过一浪,像是发生了混战般。乾隆又一次把头伸出去一看,却是张廷玉带兵折回京城救驾来了。

看到张廷玉,知道自己有救了,乾隆那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没过多久,政变就给平息了,弘皙也被乾隆削爵处死。

原来,乾隆执政后,希望自己能集中皇族内部权力,不想他的这一举措引起了弘皙与允禄等皇室成员的不满,为此,弘皙他们私下搞起了小动作,先是找来巫师做法事,祈祷乾隆早点死,还仿照皇宫内务府的编制设置掌仪和会计两个司,显耀自己的权力,最后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想靠发动政变来夺位。

那天,弘皙亲自来到军机大臣张廷玉的府第。看到皇叔登门,张廷玉是受宠若惊,正想开大门迎接,不想弘皙却让他跪下接旨,还当即宣读了皇上圣旨,说是四川西北部大金川土司莎罗奔的势力日益强盛,公然发动叛乱,皇帝下令让张廷玉领兵进剿。

张廷玉磕头谢过龙恩后双手接过圣旨,原想请皇叔进屋小坐,不料弘皙以四川边关吃紧,让张廷玉准备准备即日就启程平乱,自己还得向皇上回复,说罢丢下依然跪在地上的张廷玉转身就走了。

看着皇叔的人马一路走远,张廷玉这才从地上爬起来。考虑到时间紧迫,忙叫手下人尽快做好出发前的准备,自个儿捧着圣旨回了书房。

经过一夜准备后,第二天,张廷玉带着家眷离开京城,踏上了平乱的征途。至于张廷玉怎么会走了又折返回来救驾的,这要从那道圣旨说起。

圣旨不能违,接到这道圣旨后,一向谨小慎微,谨守“万言万当,不如一默”的张廷玉虽说已听明白了圣旨的意思,可回到书房后还是认认真真地看了一遍,这一看后心里就起了疑团。

作为军机大臣,张廷玉经常看到皇帝批阅奏折,应该说乾隆的字看得多了,这道圣旨上的字是像皇上亲书的,可张廷玉总感觉有什么地方不对劲,最后终于想到了墨汁。皇上龙桌上常放着的歙砚和徽墨。徽黑的那股墨香是其它墨都无法替代的,眼前的圣旨偏偏没有那股墨香,联想起乾隆皇帝与这位皇叔的关系并不好,按常理,这样的大事乾隆会亲自召见才对,于是派亲信出去一打探,没想不到其他几位大将都接到圣旨要去平乱,知道这其中必定有诈,忙又对圣旨反反复复细看起来,终于找出了破绽,随后是将计就计,出京城后并没有去四川,而是密切关注着弘皙的动行,当看到他发动政一次时,忙搬兵救驾。

乾隆听到张廷玉闻墨辨真伪后,对张廷玉是大加夸奖,还将自己龙桌上常用的那方双龙戏珠歙砚赐给了他。后来,宣城当地官府听到传闻后,特地让能工巧匠做了一方“九龙戏珠砚”,配上极品微墨,在乾隆下江南时当礼品献给了他,博得乾隆的好感,赐下了“国宝”和“黄金易得,李墨难求”等墨宝流传了下来。

“噢,想不到是这样的,我还当是破砚垫了台脚。”“从拦腰而断的龙头龙尾看,这方砚台设计时应该是一对的,两边拼合后就是一幅双龙戏珠图,要是能找到另一半,价值不可估量。”

知道砚台的身价后,张大壮细细地把它洗擦干净,用绒布包好,放进了柜子里,有空就拿出来把玩一番,脑子里还想着几时能觅得另一半,有缘合成一方完整之砚。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尽管保密工作做得相当严实,张家有个稀罕宝砚的消息还是传了出去。别人听了只想看稀奇,可这事传到了贼伯伯的耳朵里,贼伯伯就动了心,乘着夜黑人静之际光顾了张家,神不知鬼不觉地把宝砚给偷了去。

几天后,张大壮想起宝砚,打开柜子一看就傻了眼,里面是空空荡荡什么都没有,问家人都说不知道,找遍所有角角落落后,张大壮知道一定是遭偷了,急忙赶到县府报了案。

县令已听说过李家有这么一方宝砚,原想找个机会见识一下的,不想却被偷了,感觉很是惋惜。这时,边上的师爷出了个主意,说宝砚本是一对,小偷得到半方后肯定很想配成对的,不如找个古董商,让贴个征砚启事,说不定能把小偷引上门来。想想眼下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县令吩咐就按此计划行事。

第二天,张大壮与公差一起来林老板开的林祥铺子,让他写了张启事。大体是说,小店近日觅得半方歙砚,系皇家用品,乃雌雄鸳鸯砚,上有龙雕,实属世间珍品。可惜的是只有半方,为让宝砚能配对成双,特向天下藏宝者征集,如有与之相配的,可高价收购,也可低价转让。为了让人更加信服,林老板还凭着自己的记忆,让人突击了几个通宵,仿制出一方宝砚,放在柜台里供人观赏。林祥铺子征宝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传遍了全城。

几天后的一个早晨,林祥铺子里进来了一个人,那人看到柜台里放着的假砚台,兴奋地大叫起来,“找到了!找到了!终于找到了!”一听声音就知是奔宝砚而来的,林老板偷偷向伙计使了个眼色,伙计立马找了个借口出了店。

为了稳住来人,林老板与他交谈了起来。那人说自己姓陈名瑞忠,家里有只祖传砚台,听长辈交待过,此砚原是一对,今天看到后才知是真的。林老板没想到小偷这么会编故事,只是有一句没一句地应付着,单等伙计带着公差来抓人。

这边林老板与公差才押着陈瑞忠去了县府,店铺那边又有人冲着宝砚来了。这人自称叫赵太孝,听到林祥铺子的消息后想来看看能否配对的。伙计听后不敢怠慢,忙暗中差人去县衙通报。县令感觉奚巧,也不知哪位是真小偷,就叫公差再去一次,把赵太孝一并带来提审。

赵太孝是带着砚台来的,而陈瑞忠只来了一个人,县令只得让公差带着陈瑞忠到家里把砚台给取来了。

两方砚台放在桌上,县令是左看右看,还把两方合起来看,感觉确是难得一见的绝品。忙让张大壮自己去认,看着两方像是出自同一模子的宝砚,张大壮一时也分辨不出来。

看到张大壮呆在那里只顾一个劲地看,县令知道他无法分辨,想想还是先审了再说,先对陈瑞忠进行审问,陈瑞忠一口咬定宝砚就是自家祖传下来;再审赵太孝,他也说砚台是祖上传下来的,当时是完整的,可惜后来打碎了一只。

听过两人的表白后,县令当即宣布陈瑞忠是小偷,判他有罪入狱。随后拿过陈瑞忠带来的那方宝砚,交到大壮的手上,让他拿回去好好保管,不要再丢了。

拿到失而复得的宝贝,张大壮喜出望外,当天就在家设宴款待林老板。宴席散后,已有几分醉意的张大壮,饶有兴致地拉着林老板要一起欣赏宝砚。看着看着,林老板心里起了疙瘩,虽说与宝砚接触的时间不长,可林老板还是感觉到,此方宝砚边缘的九曲纹与先前见到的不太一样,忙把砚台拿到光线好的地方细看。

通过一番观察,林老板断定这方宝砚已不是先前的那方,再看砚底也有一个小巧的暗室,打开一看,里面居然也塞了一张纸,等看过后才明白。

当年,陈瑞忠的祖辈陈副官,一生追随张廷玉立下了不少汗马功劳,在他告老还乡之时,张廷玉特地把原本合二为一的宝砚分开来,与陈副官各拿一方,想用皇上赐的宝砚来保佑两家人平安长寿。

原来砚台的主人陈瑞忠与自家还有这样一段不解的情缘,得把此事告诉县令,让他把陈瑞忠给放了,尽快把真正的案犯捉拿归案。

第二天,当张大壮与林老板一起到县府,却看到县令正与陈瑞忠在聊着天,两人感到很是奇怪。看到俩人捧着砚台而来,县令笑着对陈瑞忠说:“我不是告诉过你,有林老板在,用不了一天,你的砚台就会被送回来的,你看现在不就送来了。”

张大壮把砚台和发现的绢纸一起交给了县令,县令看后笑着说:“我还在想,这么稀罕的东西能配成对,两家之间该不会有什么缘份吧,现在看来你们两家还真的是有缘啊!”

陈瑞忠看到失而复得的砚台,心里自然高兴。这边张大壮却急了,催着县令快派人去把赵太孝追回来,自己的砚台还在他的手里呢。县令笑了笑说:“这个你不用急,我那师爷正盯着他呢,到时,不光你丢的砚台会完璧归赵,本县以前多次失窃事件可能也能结案了。”

两天后,师爷和同去的几个差人回来了,与他们一起回来的不光是有赵太孝,还有一个大箱子。箱子打开后,大家看见里面都是些名贵的字画宝物,张大壮的那方砚台也在其中。

原来,那天县令在审两人的过程中,经过观颜察色,感觉陈瑞忠老实本分,不像是偷人之物的毛贼。相反,赵太孝这个人像经过很多世面的,说话很圆滑。有道是言多必失,当他说到不小心摔碎一方时,县令就知道他在说慌,明知砚台是稀罕之物,打碎了很难再配对了,无论是谁都会把碎片收藏好的,冲着这一点就值得怀疑。于是将计就计,暗示张大壮把陈家的砚台给取走了,然后就来了个捉放曹,暗底里让师爷带着一帮人,跟随赵太孝到了家,挖出了这个隐藏得很深的江湖大盗。

知道宝砚的由来后,陈瑞忠提出要把砚台送还给张大壮,张大壮推了多次也没推掉,只得把它收了下来,至此宝砚重圆,两家人又结了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