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王火文集·第三卷:外国八路 流萤传奇
6607500000010

第10章 外国八路(10)

方参谋托托鼻梁上的眼镜架,笑道:“要感谢大慈大悲的蒋委员长!”他的话很俏皮,语气很幽默。

希伯和小李哈哈笑了一阵。希伯问:“蒋介石?”

方参谋也脱鞋挑泡说:“我是在新四军里跟一个老连长学的。他是江西的老红军游击队长。抓把草药能治病,找点稻草能打草鞋,用鱼骨头能磨根针,烧焦一根树枝可以做笔,这些都是当年蒋介石围剿时逼出来的本领。你们说该不该感谢委员长?”

希伯和小李哈哈大笑。他们正兴致极高地谈论着,忽见窗户洞里露出了几个小孩子的脸蛋儿。有男有女,几颗小脑袋紧挨紧地聚在一块。看样子是谁泄露了机密,儿童团跑来看洋人来了。他们瞅着希伯咧嘴笑,热乎乎地唱着歌:

刚才区长捎信来,

今晚队伍住俺庄,

俺庄上,忙又忙,

杀猪烧水又腾房,

面条白,蛋汤香,

送给战士尝一尝,

吃饱喝足休息好,

明天又去打东洋!

……

方参谋知道希伯喜欢孩子,说:“儿童团欢迎您来了!”

希伯听着歌,心花怒放,一手拿着冒烟的纸卷熏脚,一手悠来晃去打拍子,打完拍子又竖起拇指说:“好!儿童团很好!”孩子们见有人夸,上了脸,咯咯笑个不停。

小李熏着脚,调皮的脸上摆出副大人架子,粗声大气地问:“谁是儿童团长呀?”

一个十二三岁大脑袋大眼睛模样的男孩搭腔:“俺!俺叫山果儿!”

一个头顶绾个小辫儿的黑胖孩子,插嘴指指一个面貌跟山果儿长得挺像的六七岁的女孩说:“她是山果儿的妹妹,山妮儿!”又指指一个光脑袋、粗眉毛的男孩说:“他叫葫芦,俺叫黑牛!”

四个孩子看样子是儿童团的“骨干”,模样和名字都特别容易让人记住。希伯笑看着他们,一手熏脚底,一手一个一个指着他们逗趣地说:“山果儿!山妮儿!葫芦!黑牛!”孩子们都天真地雀跃起来。

山果儿伸着脖子问:“嘿,你是外国人吗?”

山妮儿用一双弯弯的半月形的眼睛瞅着希伯说:“咦,你头发咋不是黑的?”

葫芦侧着脸问:“喂,你来干什么?”

黑牛大着舌头跟着嚷嚷:“哎,你怎么没有枪?”

希伯、方参谋和小李都笑了。小李熏好脚了,趿着鞋站起来,感到警卫员该管管儿童团了,走近窗口,挥手驱赶着儿童团说:“走走走,这是国际友人,懂吗?来帮咱抗日的,懂吗?叫你们拥军的,谁叫你们捣蛋的?”

孩子们“哄”地走了!撒下了银铃般的笑声在屋里回荡。

忽然,门口踢踢踏踏响起了脚步声,进来了一伙中年和老年妇女。当头的是身材高大、长得俊秀的妇救会长石大嫂,三十五六岁,粗眉大眼,额上有点浅浅的抬头纹。头发黑亮如漆,梳着沂蒙山区妇女时兴的流水发,脑后是一个发髻,右耳后甩着一绺,别有风姿,她精力充沛,有股泼辣松脆的劲儿,脚步轻快,眼光清亮,一望就知是个能干的妇女。她显得很开通,领着一伙人来给希伯送茶水、红枣和核桃来了。

方参谋站起来招呼道:“介绍一下,这是希伯同志!”

希伯连忙趿鞋,起身说:“啊,你好!你们好!”

石大嫂对褐发碧眼的洋人笑笑,开门见山说:“咱是妇救会的。山村小地方,一点慰劳的心意,你收下吧!”她将手上篮子里的红枣,“哗”地全倒在希伯面前的桌上。跟着,有的妇女将一堆核桃倒在桌上,有的大娘将滚热的茶水提过来连同一摞涮过的黑碗放在桌上。石大嫂马上给希伯、方参谋和小李恭恭敬敬倒了三碗茶。

一个壮实的厚嘴唇的妇女在边上介绍说:“她是咱妇救会的会长石大嫂,你们住的屋子,房东就是她!”

希伯笑着连连点头,见红枣、核桃在桌上堆了尖,摊开双手,指指桌上连声说:“啊,不行!不行!”他刚才忙着趿鞋,一只脚还没穿进大皮鞋里去,脚底虽熏过了,碰着硬处还是疼痛。一疼,不禁皱了皱眉。大伙见了,一阵嘻笑。

石大嫂看看希伯脚上的大皮鞋,发现希伯皱眉,知道洋人准是脚疼,心想:唉!走山路急行军咋穿这样的大皮鞋呢?不是自找苦吃吗?又见希伯会说“你好”,又连声在嚷:“不行!不行!”石大嫂惊讶了,心说:我的天!他会说咱中国话呢!来之前,她问过姚副部长:“首长,来的那个卷头发、蓝眼睛的洋人是干什么的?”姚副部长答:“你不是认识江河的吗?他跟江河干的是一样的工作——新闻记者!不过,江河是咱中国的,他是外国的!他是来帮咱抗战的!”江河过去干记者时在五彩峪挺活跃。五彩峪的乡亲们,都知道江河肚里有文化水,是八路军里的“秀才”。听说外国人跟江河干的是一样的事儿,石大嫂有了好印象,就招呼着妇救会的同伴们一块儿来了。果然,一见面,印象挺好,挺和气,没架子,还会说中国话,石大嫂忙轻轻问方参谋:“外国人,咱是叫同志还是叫先生?”

方参谋笑了,说:“都行!都行!”

希伯笑着说:“中国的习惯,叫老张老王,你们就叫我老希吧!”

他一说,石大嫂等一伙妇女,连同方参谋和小李嘻嘻哈哈没有不笑的了。石大嫂喜滋滋地刚想说几句慰问话,只见窗口上山果儿和山妮儿,突然露出了脸蛋齐声天真地高喊:“老希大爷!”

大家闻声一回头,都咯咯笑了。

希伯欢喜得嚷了起来:“山果儿!山妮儿!”两张淘气的脸孔又不见了。

石大嫂笑着摇头,又疼爱、又炫耀地说:“真调皮!这是俺儿和闺女!”但接着语气就变得酸楚了,“去年鬼子、汉奸队在这一带干些禽兽的事,俺们的老娘给杀害了!他爹跟山东纵队去北边打鬼子去了!俺们一家都豁上了,跟鬼子干!咱开弓没有回头箭!鬼子汉奸是兔子尾巴长不了啊!……”

希伯仔细听着,没听懂。方参谋做着手势比画,将“开弓没有回头箭”和“兔子尾巴长不了”解释给希伯听。希伯点头:“啊!对!兔子尾巴长不了!鬼子长不了!……”

大家又哄堂笑了。

到五彩峪后,第二天开始,希伯就忙着让方参谋带他进行采访。

他从早到晚,精神抖擞,简直不知疲倦。方参谋说:“希伯同志,你太忙了!”他笑着说:“歌德说过:‘我跳到自由的空气里,我才感到,我有了手和脚!’不怕忙,越忙越高兴!”

沂蒙山区,阴历逢五、逢十赶大集。希伯了解了赶集的情况。隔夜,他同方参谋商量,两只蓝眼睛高兴得发亮,说:“方,明早,先参观军鞋组,以后,你陪我,赶大集!”

方参谋听希伯说要去赶大集,觉得集上人多嘈杂,怕出问题,就说:“希伯同志,明天早上我陪你先去石大嫂做军鞋的地方参观,可是赶大集的事,得让我问一问崔连长再说。集上人太多,太乱!”

希伯听说赶集的事要问崔雄,就不想多说什么,只咕噜了一句:“人多,太乱,不要紧!”其实,他心里早做了决定:明天,一定要看看集上什么样子!放着这样的机会,能错过吗?五彩峪很安全嘛,到集上逛逛怕什么呢?一个记者,连集上都不敢去,太可笑了!……

五彩峪庄北大桧树下有一所古庙。庙门口有两只一米高的双头石狮子,相传是南北朝时的古物,远近出名。妇救会的军鞋组如今就设在古庙大殿里。殿里的柱梁描金彩绘早已剥落,影壁也已破败,残破的菩萨塑像久无香烟供奉。如今,军鞋组在大殿里用土坯垒起了桌案,放着些小板凳和马扎子,庙的山门墙上挂着个“五彩峪妇救会军鞋组”的木牌子。山门外放着一盘大石碾,一伙识字班正在给部队推碾加工小米。大碾里光线太暗,又堆放着麻、谷秸什么的,妇救会的一些大娘、大嫂们,一大早都来到这里,在庙门口坐着纳鞋底做军鞋,等着希伯来参观呢!

果然,希伯双手插在裤袋里,和方参谋、小李一起从北边的小路上走来了。道路窄,不时还得俯首或侧身躲避着低矮多刺的花椒树丛。希伯那褐色的西装上衣外面仍旧套着黑呢短大衣,下身是黄卡其灯笼裤,背了个照相机。小李老远就调皮地手搭喇叭嚷开了:“石大嫂,老希来看你们妇救会做军鞋来了!”

石大嫂和一伙妇女赶快迎上去。石大嫂说:“老希,你来看看,多提意见、多批评吧!”

几个妇女将满满一筐军鞋抬到屋外铺了沙土的地方,有心引希伯过去把脚印留在沙土上。因为石大嫂想量下尺寸,做双鞋送给外国人。一个大嫂递过一双军鞋来给希伯看。希伯果然微笑着迈步进了“陷阱”。

希伯翻来覆去看着手中那双坚固的军鞋,用手指将鞋底弹得“”响,幽默地对方参谋说:“方,大炮,打不穿!”大家都哧哧笑了。

石大嫂在一边介绍:“这是咱沂蒙山的蒙山鞋,又叫铲鞋,也有人叫它‘卷倒山’或是‘踢倒山’。你看看这名字威势不威势?跑山路它最好!又结实又利索,不磨脚,还轻快!”她指指希伯脚上的大皮鞋,“比你那强得多!老希,你喜欢不?”

希伯还体会不到石大嫂话里有话,就说:“喜欢!喜欢!”又竖着大拇指,夸起石大嫂和妇救会来,说“你们的功劳,很大!”

石大嫂连忙谦虚地摇头,说:“不大!不大!”

希伯在军鞋组看着石大嫂等搓麻、引线、纳鞋底,问东问西。听说石大嫂有个“军鞋模范”的称号,问称号的由来。大家告诉他:石大嫂做军鞋速度快、质量高,在五彩峪第一个给八路军做军鞋的就是她。希伯把这些都记上了本子,又看着庙门口那两只刻工细致、造型奇特的石狮子,认为这是石刻珍品,欣赏了一番。他忽然看见石大嫂用一只簸箕盖在他刚刚踩在细沙上留下的一个大脚印上,有点纳闷,正想问,被小李岔开了。

小李调皮地在向石大嫂嚷嚷:“妇救会和识字班合唱个《妇女解放歌》欢迎老希,好不好?”

希伯听了小李的建议,快乐地鼓起掌来说:“好!好!好!”

石大嫂是个泼辣干脆的人,见希伯这样,笑着点头,说:“中!咱就唱一个!”

她让大家站到一块,自己扬手打拍子,唱的是:

大娘、大嫂、大姐呀,

咱们动员起来吧!

参加妇教会呀嗨,

站岗放哨做鞋袜,

读书识字要参加,

救国也是救自己呀,嗨!

……

唱完,希伯、方参谋和小李热烈鼓掌。希伯看看手表,说:“拍张照片!”他对好光,“咔”地拍了照,招手同大家告别了。然后对方参谋说:“方,走!赶大集!”

方参谋昨夜找了崔雄,将希伯今天要去赶集的事同崔雄商量。崔雄说:“那怎么行?集上那股乱劲儿,最好不去!”后来又说:“我去请示一下姚副部长吧!”所以,现在希伯马上要去赶集,方参谋就将昨夜找崔雄商量的事说了,劝道:“希伯同志,回去休息一下吧!我去找崔连长联系联系,有他陪我们去更好!”

希伯想:真是小题大做!皱皱眉指指小李,说:“有小李,崔,还要吗?”话刚出口,又觉不太对头,便带点扫兴的情绪说,“好吧!回去!”

三人绕过村南,走到那棵挂满了金黄色果实的老柿子树旁时,看到江河正潇洒地站在那儿,双手打着拍子,专心地在教一大群儿童团唱歌。山果儿、山妮儿等都在。

白云淡淡,秋日迷人,到集上去的人三五成群纷至沓来,经过附近。其中有卖山货的、卖盆罐的,戴席夹子的、披蓑衣的、牵牲口的,人声嘈嘈,尘土腾腾。江河在教歌,希伯的神思却被赶集吸引住了,他决心不回去了,一心想看看沂蒙山区老百姓丰富多彩的生活面貌,看看山区赶集这种特殊的风情画面。他兴致勃勃指指集市的方向,对方参谋说:“方,走!赶大集!不回去了!”

方参谋为难了,停住脚步,说:“哎呀!……”

希伯笑了,幽默地问:“集上有日本兵?”

方参谋笑着摇头:“那当然没有!”

希伯又幽默地耸耸肩:“有地雷?”

方参谋说:“哎呀!……”

希伯对身边的小李挤眼笑笑,说:“走!”说完,便甩开了脚步。

小李无奈何地看看方参谋。方参谋只好说:“唉!去吧!”两人只好一同跟着希伯绕过一片枣树林子,往集上走去。

三人出现在集上了。附近村上的农民从四面八方都来五彩峪赶大集。挑担的、推木轮小车的、挎着篮子的、背褡子的、摆摊的……卖粮食的,卖家禽、蔬菜、鸡蛋、狗肉的,炸油条、烙馅饼、打锅饼的,卖苇编、条编、木货、药材的……都来了!三个一群,两个一伙,有抱小孩的妇女,有上了年纪的老头,拥拥挤挤,热热闹闹,猪哼羊叫,尘土飞扬。人们都好奇地看着这个蓝眼珠、高鼻子的洋人。烦嚣的市声,使希伯处处感到新鲜:鸡鸭在大篮子里扑棱着翅膀叫;烟叶和粉条、花椒、虾皮的摊子排成一大溜;许多农民坐在摊子旁吃狗肉,狗肉散发出佐料和葱花的香味……希伯买了一根拴着白色羊皮烟包的烟袋杆,学着当地农民的样子高兴地挂在脖子上。

忽然,他看见一个地摊上农民出售的蒜臼子。他拿起一个,用木杵好奇地捣着玩,十分得意。正在这时,崔雄带了一个战士挤开人丛急急忙忙走过来了。崔雄一出现,脸铁板着,希伯一看,就收敛了笑容,将蒜臼子还给了摆摊的农民,摇晃着右手的食指用英语对方参谋说:“方,我决定要做一件事,总是要做到底的!”

方参谋看看板着脸走来的崔雄,还没答话,只见崔雄气喘吁吁地上来向希伯敬了个军礼,严肃地说:“希伯同志,集上人多,请回去吧!”

希伯扫兴地咂咂嘴:“我喜欢人多,沂蒙山的老百姓,我要看看。……”

崔雄擦着额上的汗说:“上级指示,我要负责安全!”

希伯看看崔雄的脸,生气了,摇摇头:“安全!安全!安全是我的目的吗?”他拔腿就走。

方参谋为难地思索了一下,转圜地对着崔雄说:“崔连长,那我们就陪希伯同志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