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佛南侧有千手千眼观音像。千手千眼,意为法力无边,智慧无量。观音像占壁面近一百平方米,金碧辉煌。佛教造像中十手以上的观音便可称千手千眼观音。我在河北正定大佛寺见过有名的千手观音,其高大令人惊叹,但不过象征性地只有三四十只手臂。这里的石刻千手观音,竟有一千零七只手,实在令人叹为观止。千手观音多出七只手,不知何故。
另一处印象深刻的是大佛湾第十五号宋刻父母恩重经变相,造像为三层,上层有七尊巨佛半身像;中层是一组连续的石刻造像“十恩图”,表现父母辛勤养育子女的过程;下层为阿鼻地狱。我不相信轮回,相信的是现实生活中的爱心、善良、正义与正直。但这儿在佛教中提倡儒家的孝道,是一幅佛教造像中国化、生活化及引儒入佛的典型作品。据说其内容之丰富,大大超过同类题材的敦煌壁画,而作为石刻造像则独一无二。我感到人们同这些图景虽然隔了多少个世纪,却在生命深处有意味不尽的关联。孝,是不该胡乱全盘否定的,据说邓小平1986年1月来看大足石刻,看到这里时,连声说:“这是中国的了!这是中国的了!”
又一处印象深刻的是大佛湾第二十号宋刻地狱变相,上部正中是地藏菩萨,左右排列端坐十殿阎王,地藏上方横列十佛,下部刻恐怖的十八层地狱。天色阴沉,这些石刻图景增强了地狱气氛,判官、狱卒等栩栩如生。营建这些场面,目的是“惩恶扬善”,从文学角度看,鬼卒及受刑者的表情、性格都生动而真切。奇怪的是鬼卒中有两个都是马面却无牛头,不知何故?
石刻无言,但其上点缀、描绘了不少神话,这些神话曾滋养过佛教信徒的心。
看这些杰出的石刻图景时想到,见到的那些精美的、庞大的石窟作品都是由于大足这块丰饶的宝地处于和平年代才得以完成的。宝顶山这儿的石刻造像,有一些只凿刻了上身而下身尚是石坯,是因为宋末蒙古军将战火烧到了四川,元代又有闻名的专制的暴政,因此停工留下了遗迹。这里没有元代的石刻,直到明、清,这里安定昌盛了,才又有一些延续。我不禁浮想联翩,想到和平昌盛之可贵,以及它与艺术的关系……
参观石刻毕,登山拾级到“圣寿禅院”,匾上四字是赵朴初题写,苍劲秀挺。陪同参观的周县长在正殿里要大家题字留念,高洪波、张雪杉两位都是诗人,擅长书法,字都龙飞凤舞,即席题诗,我草草写了“化石窟为神奇,赖艺术成瑰宝”十二字联交付差事,但这副对联确也是我的感受。
晚上在一处有残荷的湖心亭里吃鱼头火锅,席间大家谈笑风生,我左边坐的是评论、散文均出色的雷达,右边是西安的李天芳。雷达讲了一个幽默的笑话,大意是:一个官历经三朝而不倒,人问有何诀窍,他总不答,快去世时,儿孙再求教,他只说了六个字——“多叩头,少说话”。引得大家哈哈大笑。李天芳的作品我爱读,又听《当代》何启治兄曾说过她人好作品也好,因我年老不吃辣,她怕我吃不好,不断给我拈菜,使我常抱谢意。
夜凉如水,大批陪同的重庆作家都连夜赶回重庆。走得匆促,未曾话别,甚憾。夜间,在张昆华、徐康二兄房中聊天,回房又与克非兄聊天,十二点半才睡。
2000年11月15日星期三阴
北山摩崖石刻造像在县城西北两公里处的北山之巅。早上在大足宾馆吃自助餐后,九时乘车去北山。北山石刻多属中、小型龛窟,为保护石窟,修建了长廊庇护,此处石窟、石刻从晚唐到五代后蜀及宋朝均有。
印象最深的是北山石刻中的观音。多种多样,都经得起风霜,保存完好。一尊晚唐时的观音立像,头戴花冠,眉目秀美,两耳垂肩,长发披肩,双手在胸前握一枝莲花,服饰轻薄透体,线条柔和;一尊五代时的千手观音,面目慈祥,脚踩莲花,二三十只手姿态、动作各异,整个造型庄严肃穆;一尊宋朝的水月观音,身材窈窕,满身飘带,敞颈露臂,屈腿而坐,颇为潇洒;一尊数珠观音,裙带飘扬,神态妩媚腼腆,解说员说这是媚态观音……美丽的观音菩萨们似乎来到北山开会了!
更令人吃惊的是看到北山一百三十六号南宋绍兴年间的一龛石窟,十分珍贵。为加强保护,加了铁栏,平时一般不开放,今天特地为我们开了锁。里边阴气森森,我不喜欢,但造像之精美却使我赞叹!这儿真是美神集中的宝窟,有净瓶观音、日月观音、玉印观音、数珠观音、如意珠观音……均有人体的曲线和魅力,但充满神的灵气。特别引人注目的是普贤与文殊两尊石刻巨像,真是见所未见。普贤乘象侧身跏趺坐在莲台上,文静高雅,身下坐骑下的象奴粗犷英武,衬托出普贤的俊美。据说王朝闻到此,称普贤这尊石刻像为“东方维纳斯”。文殊骑狮,头戴宝冠,左手握经卷侧身坐在莲台上,面部充满智慧,莲台下的狮奴着武士装束,虬髯环眼,颇有气概。大家参观到这里,忍不住都纷纷摄影,我也站在普贤菩萨一侧留影作为纪念。来到北山,只要看到这一个石窟洞中的这些石刻精品,就不虚此行了。我站在那儿,看到这些石刻像沉默着,但又似在述说着它们的命运,不禁想:如今,它们是遇到了受保护、受重视、被喜爱的好命运了!后来,让我题字时,我由衷用毛笔写了“绝妙艺术”四字留念。
下午,高洪波、雷达、张平等三位要回北京,舒婷要回厦门,他们由黄济人、余德庄送回重庆上飞机。开这次笔会,德庄这位重庆作协副主席真忙,我到重庆也是他一大早在火车站接我,使我极为不安。走了些人,张贤亮姗姗来迟,他在重庆四川美术学院学习的儿子陪了他来。我们的参观队伍仍由热情的周县长陪同继续参观。
重庆市大足报社陈先学同志赠作品《大足石刻平话》《香如故》《余蛮子传奇》三册。认识了《重庆广播电视报·大足版》主编赵甫华,他有《赵凤智传》《蜀王与大足石刻》《大足石刻保卫战》等作品出版,并在电视片上也有成就,足见大足有丰富的创作素材,又人才济济。
集体去看南山和石门山的摩崖造像。这里均属道教摩崖造像。汉时道教在四川盛行,起初,道教崇拜的偶像来源甚广,神系杂乱。到唐宋时代神系渐渐系统化。南山距县城中心仅两公里,又名广华山,山顶有玉皇观,大树参天,郁郁葱葱,人说这里是大足书卷味最浓的石刻区,因自宋朝以来,许多文人在此吟诗作赋,至今保留着许多碑文。南山有三清古洞。道教神仙体系,据说在此俱全。这对研究道教就颇有价值了!
三清,指玉清、上清、太清,石刻像皆头戴莲瓣束发冠,穿道袍,气宇轩昂,有三绺长须。均非巨型石刻,但在大约四至六米光景的石窟中,处处造像,近五百个。虽说工艺并不精美,却构成一个道教的神仙世界,颇有文物、史料价值。
另一处石窟“后土三圣母像”,正壁刻三位圣母像,皆是后妃装饰,造像精美。出这石窟,大家热衷去看石龙窟。龙是道教尊神,此窟位于玉皇观左侧,窟内仅刻一黑黝黝的巨龙,头无角,闭嘴瞪眼,昂首跳跃欲腾空飞翔,鳞甲清晰,神形逼真。龙的后半身似匍匐隐在石中,却比全龙更加威风凛凛。见龙如此,似听见訇訇风雷声,确能引起激情。张贤亮看后题写了“盘龙欲飞”四字。
大足的冬天并不凛冽,四周绿草仍然萋萋。南山绿荫葱葱,草丛中夏天时应有不少野花开放吧?这里是可以清心养性的好地方。登石阶至一处古建筑前,上悬“南山翠屏”四字匾,系郭绍纲所写,不知郭是何许人。字写得平平稳稳,厚重而又秀丽,遂与张昆华、徐康两位好友及周县长在此合影。
离开南山,又到石门山。此处有颇具帝王仪态的玉皇大帝龛。有趣的是龛外左侧有“千里眼”及“顺风耳”两尊石像。《西游记》里有这两个小神,现在活生生站在我面前。“千里眼”左手持兵器,两眼凸出,狰狞可怕;“顺风耳”也犹如武士,手握一弯曲管状器,不知为何物。此像风化并损坏,手握的器物颇像听筒,当时想必在“听”的问题上已有某种想象。离此二石刻不远处,有一尊约二米高的独脚神像,面目丑怪,听介绍,才知这就是五通神。五通神是中国民间传说中的邪神,在我老家江南,流传着“五通”夜间出来奸淫妇女的传说,如《新搜神记》《古今图书集成》等书中也有关于“五通”的记述。民间立庙奉祀,是怕遭祸。可见恶人也会被封神、被人尊奉讨好。只是此像是独脚,一手被铁链锁住,虽一副可怜相,面部仍非常凶恶。从独脚且被锁住看,似乎不像尊奉,而是予以禁锢,不知对否?
“三皇洞”右壁已垮,仅留存中间的天皇、地皇、人皇三尊道教供奉的尊神及右壁侍立的七尊文武石雕,高度都在两米光景。若不知是石刻,看外表会误为是泥塑。其中一尊护法神将,三头六臂,气势凶猛,过目难忘。若左壁未毁,此洞石刻像颇像人间帝王金殿上朝,文武班列。
在重庆时认识了重庆市文化局副局长王川平,他分工管文物,这几年主管大足文物博物馆事务,颇多建树。他又是位诗人,赠我诗集一册。我曾问他:“为什么大足石刻经历‘文革’,却仍完整保存未遭破坏?”我这样问,是因为全国当时文物及古迹、名胜被破坏得十分严重。我在山东曲阜,就亲眼看见孔庙、孔府、孔林被毁的惨状,惊心动魄。他回答我:“一是因为大足县那时较偏僻,交通不便,北京的红卫兵未去;二是当地老百姓的善良和信仰,保护了石刻。”看完了石门山崖石刻,我又问陪同参观的大足县同志同样的问题,回答是:“也有点小的破坏,而且不仅‘文革’中,有的农家孩子平日也不知爱惜石刻,会损坏些什么,只是‘文革’中没遭大的破坏,是由于这儿当时交通不便,而且农民不少都信神,有的保护,有的怕破坏了要遭报应……”这说法同王川平的回答基本一致。我为这答案感到庆幸和欣慰,因为我爱上了大足的石刻,因为我反对披上“革命的”或披上“现代意识”的外衣毁灭文化、毁灭美的暴行和愚行。
看了宝顶山、北山、南山、石门山四处精华,大家已经满足。我觉得像看了一个石窟艺术万花筒,留下了丰富、变幻、五彩多样的印象。这使我想起了历史,想起了我们的华夏民族,想起了人类的文化、文明和智慧,也想起了政治、宗教、信仰,等等。拉回思绪,回到大足石刻上来,我觉得大足石刻是应当像现在这样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受到保护、爱护、重视,吸引中国人和外国人来旅游、欣赏、研究的!大足石刻将是永远辉煌的!
晚上,去一家名叫“羊的门”的餐馆吃羊肉火锅,举凡羊身上的种种可食之物全部上席,配上蔬菜,风味独特。
(本文刊于2001年春《东方青年》)
关羽神化和“关帝冢”的那些事
一
少年时代,爱读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这部名作“尊刘(备)抑曹(操)”,故事性强,文笔生动,情节精彩,刻画人物深刻。我最喜爱的英雄人物之一,就是关羽,俗称“关公”,三国时名将,蜀国“五虎上将”之首,是个传奇人物。《三国演义》上说他:“姓关,名羽,字长生,后改云长,河东解人[1]。”又说:“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