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在他的千古绝唱《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泽东就是当代中国最杰出的风流人物,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英雄,最忠诚坚贞的爱国者。他不但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人民领袖,还是伟大的思想家、理论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书法家。在他身上不但有革命领袖驾驭时代风云的卓越才能和宏伟气魄,还折射着思想家的聪明睿智,理论家的科学与深邃,政治家的高瞻远瞩,战略家的宏伟气魄,谋略家的雄才大略,革命诗人的浪漫情怀和书法家的飘逸潇洒。
人们称毛泽东为天才!军事奇才!
他在党的“一大”时只是十三位代表之一,可他最后成为党的无可争辩的传奇式的杰出领袖。他率领革命队伍从井冈山一路披荆斩棘走到北京,把星星之火燃遍中华大地,他与战友们缔造的共和国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其业绩功垂千古。广大党员在革命的伟大实践中逐渐认识了自己的领袖,把党和民族的命运全部托付给了他,他的光辉思想指引着中国革命的航船乘风破浪奋勇向前,他的理论造诣和领导才能无与伦比!
他是一个文人,没有进过军事学院,最后却成为我军的最高统帅,成为中国近现代史上最伟大的军事家。他的军事才能独树一帜、出类拔萃、前无古人。在长期的中国革命战争中,他博采众长,从古今中外的军事理论中吸取适合中国革命实际的精华,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加以运用,并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创立了毛泽东军事思想,形成了系统精湛的科学理论,并逐渐炉火纯青。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胸中自有雄兵百万。他的名字使敌人闻风丧胆!他的军队无敌于天下!
他是一个诗人,他的诗充满了革命的浪漫主义和革命的英雄主义,豪迈奔放、气贯长虹,催人奋进、励人斗志,是一幅幅中国革命史诗的展开,是一首首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交响乐曲,被人们推崇备至、长唱不衰。
毛泽东是一个伟大的战略家,也是罕见的谋略家。他的谋略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等各个方面。而其军事谋略是他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中坚和核心。
自从有了战争,就有了指导战争取胜的谋略。中国人向以谋略智慧著称于世。《孙子兵法》、《三国演义》风靡世界。现代人从政、经商、搞公关,都离不开谋略。可是论起谋略来,古今中外没有哪一位谋略家能够和毛泽东相比。毛泽东的谋略是一代大师的雄韬伟略。它博大精深,变化无穷,运用起来有出神入化之妙,堪称谋略史上的瑰丽精品。
我国战国时期的《孙子兵法》中就提出了“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将谋略放在战争的头等重要地位。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转折关头,是毛泽东的高超的谋略思想指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方向,指引着我们去夺取一个又一个的辉煌胜利。
毛泽东的谋略思想具有超前科学的预见性。在长沙一师学习期间,正当他“风华正茂、挥斥方遒”时,他就和同学们议论“当山大王”的问题;在秋收起义的前夕,他就预见到了攻打大城市难以实现的前景,就叫人了解过罗霄山脉的地理情况,为在起义失败后带部队上井冈山奠定了思想准备,这是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谋略思想的最早的体现。
在抗日战争初期,国内“速胜论”和“亡国论”到处飞,在国民党营垒中有人说:“中国武器不如人,战必败,再战必亡。”也有人说:“只要打三个月,国际局势一定变化,最大的希望是苏联出兵,次之就是英美在上海干涉。”在共产党内,一些人也有轻敌思想,以为依靠国民党200万正规军就可使抗战速胜。当时,党内外都有人轻视游击战争,而把希望寄托于正规战争,以为靠正规战就能速胜,游击战无助于取得胜利。这些错误思想也有一定的市场。就在很多中国人对抗战的前途感到迷茫的时候,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如同一盏黑夜里的明灯,指明了抗战胜利的道路。文章深刻揭示了中国抗日战争必须经过持久抗战取得胜利的客观依据,科学地预见到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它以强大的说服力及时回答了人们头脑中存在的种种疑问,给人们以战胜侵略者的信心、勇气、力量和战略战术,它清晰而有说服力地描绘出战争发展全过程的完整蓝图。
《论持久战》在国民党高级将领中也引起了很大反响。一些国民党将领中的有识之士读了以后,十分佩服毛泽东在书中所阐发的真知灼见,就连蒋介石在表面上也不得不赞同毛泽东提出的观点。程思远曾这样回忆道:“毛泽东《论持久战》刚发表,周恩来就把它的基本精神向白崇禧作了介绍。白崇禧深为赞赏,认为这是克敌制胜的最高战略方针。白崇禧把《论持久战》的精神归纳成两句话:‘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并由军事委员会通令全国,作为抗日战争中的指导思想。”
毛泽东的谋略思想充满了唯物论和辩证法。
毛泽东把马列主义关于武装斗争的学说和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创造性地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他在分析这个理论的客观依据和主观因素时,又充分运用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辩证法,把国情、社情、党情,敌我双方力量的对比和发展趋势做了深刻的分析和阐述,从而得出了科学的结论,并辩证地指出,中国革命的前途是“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
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提出了中日战争之间存在的“一个总根据和四个基本矛盾”,用唯物主义和矛盾互相转化的辩证法分析战争的前途是“抗战是持久的,最后胜利是中国的”的科学结论。
梁漱溟曾赴延安考察,和毛泽东进行彻夜长谈。梁漱溟就抗战的前途问题,直接向毛泽东提问:“中国前途如何?中华民族会亡吗?”不等毛泽东回答,梁漱溟直截了当地谈到了自己的失望、悲观及迷茫。毛泽东十分耐心地听梁漱溟讲完后,面露笑容,十分果断、斩钉截铁地说:“中国的前途大可不必悲观,应该非常乐观!最终中国必胜,日本必败,只能是这个结局,别的可能没有!”毛泽东语气这样肯定,意志这样坚决,令梁漱溟感到吃惊。接着,毛泽东十分详尽地、有声有色地用辩证和发展的观点分析了国内国外敌、我、友三方力量的对比,强弱的转化,战争的性质,人民的力量,战争发展的几个阶段,等等,最终又回到中国必胜,日本必败的光明结局上来。毛泽东讲完后,梁漱溟立即赞扬道:“毛先生说得头头是道,入情入理,使我很是佩服。可以这样说,几年来对于抗战必胜,以至如何抗日,怎样发展,还没有人对我做过这样使我信服的谈话。”
毛泽东的谋略思想具有高瞻远瞩的全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