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毛泽东·大谋略:中共在重大历史关头的决策
6634500000002

第2章 序言(2)

从1948年下半年起解放战争进入了战略决战阶段,继济南战役胜利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遵照毛泽东的指示,连续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这是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历史上,也是世界战争史上罕见的壮丽篇章。这场气势磅礴的大决战,生动地体现出毛泽东作为卓越的军事家那种高瞻远瞩、全局在胸的战略眼光和多谋善断的伟大胆略。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历时142天,共争取起义、投诚、接受和平改编与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44个师,非正规军29个师,合计共154万余人。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消灭。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坚实基础。三大战役是在毛泽东与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的全局下进行的,在战役和战役的衔接之间,每个战役的各个阶段之间,都是一环扣一环,一浪高一浪地相互支援、相互牵制的有机整体。毛泽东以娴熟高超的指挥艺术,“在世界上最小的指挥部里,指挥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革命战争”。

毛泽东的谋略思想具有高屋建瓴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宏伟气魄。他的“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的思想是中国革命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振奋人心、鼓舞斗志的战斗号角,是激励我军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光辉旗帜。在这个思想指引下,我军120万军队仅用了三年就打垮了蒋介石的800万美式武装。解放战争中,我军在还没有完全粉碎蒋军的重点进攻的形势下,毛泽东毅然做出“挺进中原”和“三军配合、两翼牵制”的伟大战略决策,把解放战争推到了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进而迎来了中国革命的最高潮。这一点,就充分体现了毛泽东是一位战略大师的风范。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就提出了“一边倒”的国际谋略思想,把被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包围的我国加入到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之中,从而保证了新中国的国家安全。到70年代,国际形势风云变幻,“高天滚滚寒流急”,毛泽东又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的国际谋略思想,把我国和第三世界广大地区的人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我国的朋友遍天下,有力地抵制了超级大国对我国构成的威胁和破坏。

本书以党史为主线,选择了毛泽东在不同历史的重要时期的六次谋略选择,有代表性地突现了毛泽东无与伦比高超谋略的精彩运用。其中有三次是关于党内斗争的,两次为国共两党斗争的,一次涉及国际上的斗争。在这些谋略选择中,毛泽东都面临着情况瞬息万变、矛盾错综复杂、真相扑朔迷离、结局众说纷纭的局面,但“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毛泽东一生都在挑战困难与强敌,他是个看到大海就激动的人,他的卫士说他是未来世界的“情人”,他举重若轻,在大风大浪中“却似闲庭信步”。他全局在胸,以高超绝伦的斗争艺术,驾驶着中国革命的航船,冲破重重海浪,避过层层暗礁,胜利地到达了光辉的彼岸。

在这些谋略选择中,他反复权衡利弊,深思熟虑,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把握住事物的本质,在重重迷雾中指出中国革命的正确方向,在艰难中做出具有重大意义的谋略选择。

遵义会议中,毛泽东提出会议的中心是讨论广大红军指战员最为关心的“失败”问题,这是一着高超的谋略选择,不但解决了红军迫切需要解决的生死攸关的战略方向问题,使红军从此由失败转向了胜利,顺应了广大指战员的深切愿望,而且给毛泽东充分展现他的军事才能提供了广阔的军事舞台,对于逐步确立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奠定了基础。

在长征途中,对于张国焘的阴谋分裂红军的行径,毛泽东坚持“北上抗日”的战略,耐心做红四方面军指战员的工作,在谋略上机动灵活,在危险时刻毅然带中央红军北上,用实际行动反对了张国焘“南下”的错误战略。

延安时期是我党我军发展壮大的黄金时期,是毛泽东思想不断发展成熟的时期,也是以毛泽东为首的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的形成时期。“重庆有官皆墨吏,延安无土不黄金。”毛泽东发动的延安整风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全党范围的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也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是毛泽东党建思想的一个创举,其整风的内容、方针、方法充分展示了毛泽东依靠群众、团结多数的高超谋略,从政治上彻底清算了王明的“左”倾错误路线,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全党的指导思想,从而使全党达到了空前大团结,为中国共产党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毛泽东和蒋介石早在大革命时期就认识了,可以说两人是不打不相识,毛泽东深知蒋介石一贯反共反人民的本质不会改变,对他在抗战胜利后的反革命两手也洞若观火。但为了争取中国的光明前途,教育人民,他不顾个人安危,深入虎穴,前往重庆与蒋介石谈判,实行用革命的两手来对付反革命的两手的高明谋略,在宏观上牢牢把握着战略的主动权,从而在政治上赢得了高分,在军事上也立于不败之地。

在歼灭蒋军主力的战略决战中,毛泽东的军事指挥艺术已发展到高峰,他用兵潇洒自如,导演了中国革命史上威武雄壮的革命史诗,前线捷报频传,蒋军兵败如山倒。他选择东北作为战略决战的方向,用“关门打狗”的作战方针解放了东北全境,使他早就深谋远虑的“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战略方针最终结出了累累硕果。在淮海战役中,毛泽东提出的“隔断徐蚌,就地歼灭刘峙主力”作战方针,使我军60万战胜了敌军80万,硬是吃下了一锅“夹生饭”,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的以少胜多的奇迹。在平津战役中,如何既歼敌人,又能保护好古都北平,毛泽东从维护民族利益的战略高度做出了战与和的困难选择。宁可我军多做出牺牲,也要保护好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在解放军兵临城下,蒋军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的情况下,利用各种积极因素,发挥政治工作的强大威力,促使傅作义走上“和平改编”的道路,使古都北平完好地回到了人民的手中。在战争中,毛泽东创造性地运用了“天津、北平、绥远”三种方式,极大地丰富了他的军事思想。

毛泽东的宽大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胸怀和高山仰止的人格魅力不仅表现在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鞠躬尽瘁、殚精竭虑上,还突出表现在他是真正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者上。在新中国刚成立的困难初期,他从国际战略的高度出发,经反复考虑,做出了“抗美援朝”的伟大战略决策,派出包括自己儿子在内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与世界上的头号强敌较量,用鲜血和生命支援了朝鲜,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也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谋略思想同样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谋略思想早已超出军事领域,几乎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十分激烈,商战的需要,更促进了谋略学思想的普及和发展。在当代,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谋略是否得当,不仅关系战争胜负,也是事业成败的关键。不懂得运用谋略或谋略学,就很难取得生活和事业的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