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原子能的开发利用
6661200000025

第25章 反应堆猜想

铀核释放巨大能量所引起的激动心情尚未完全平复,人们就开始探索实际利用核能的方法。现在已经十分明确,要使铀核裂变必须依靠中子。然而,当时所用中子“大炮”的火力却相当微弱。它们是一些内装氡气和铍粉的小玻璃管。氡自发地放出Ⅱ粒子,对铍进行轰击。当铍核吸收一个Ⅱ粒子时,就会放出一个中子而转化为碳核。

以这种方式产生的中子炮弹,其数量是不多的,每秒约为100万个。即使发发命中铀核,由此得到的功率也十分有限。用这种方法进行裂变,就像用一盒蹩脚的火柴点火。每根火柴要划好几次才能发火,没等到把火柴棍烧着,火焰却熄灭了。把整盒火柴都用上,也只能得到少得可怜的能量。要想获得有实用价值的能量,必须让火柴发火以后继续燃烧,用它去点燃木柴,再用木柴去烧着煤块,靠煤块自身发出的热量逐渐点燃附近所有的燃料,这样才能燃起熊熊的炉火。这就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在燃烧过程中所发生的链式反应。根据常识我们知道,在实际使用中还必须将链式反应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上,否则它一旦任意蔓延开去,也可以把一切卷入火海,造成无可挽回的后果。

铀的裂变是否也能产生这样的链式反应呢?早在1934年,匈牙利物理学家西拉德就发现,快中子有时会以足够大的速度打进一个原子核,使它射出两个中子。可惜射出来的两个中子能量很低,没有能力打进新的原子核,使反应继续进行下去。

发现裂变现象以后,人们肯定了铀-235是一种极易被中子点燃的“干柴”。后来费米又指出,在重原子核中,平均每个质子拥有的中子数目,要比轻原子核中多一些。因此,如果一个重核分裂成两个轻核,就会出现多余的中子,铀核裂变很可能本身就能提供新的中子。

事实果真如此。经过仔细的测定,每个铀核裂变时,平均放出2.54个中子。也就是说,根据裂变的方式,有时放出2个,有时放出3个中子。这些裂变中子显然可作为“炮弹”引起新的裂变,并产生新的中子,从而形成持续的链式裂变反应。换句话说,原子火焰在点燃了以后,可以依靠它自身的条件继续燃烧下去,从而从铀原子的内部取得源源不断的能量。

然而由于裂变时产生的2~3个新中子运动速度很快,达到每秒20000千米,这些快中子与铀核发生相互作用,并引起裂变的机会是很小的。实验室装置中,大部分新产生的中子尚未击中铀核,就逃窜到空气中,或被其他物质吸收掉。

要保持链式反应,就要求每次裂变产生的中子扣除损耗后,至少还剩下一个中子去击中另一个铀核。后来,科学家建造了一种能使链式裂变反应受控制地持续进行的装置,称为反应堆。在反应堆中,这一代剩下的有效中子数,与上一代引起裂变的中子数之比,称作中子的增殖系数,习惯上用符号K来表示。当K大于1或等于1时,链式反应就能持续地进行下去。当K小于1时,反应就会终止。

要使K增大,理论上有好多种办法。首先是设法增加中子与铀核发生作用的机会。为此,得让中子放慢脚步。当中子的速度降到与常温下分子运动的速度相接近,即每秒2200米时,它在铀核附近逗留的时间就加长了,因而它使铀核发生裂变的本领,就会大大增强。这样的中子叫做热中子。按这种原理工作的反应堆,称作热中子反应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