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民伐罪,周发殷汤。
坐朝问道,垂拱平章。
【识词解字】
吊民:安抚人民。伐:讨伐。周发:西周的第一个君主武王姬(jī)发,他讨伐暴君商纣王而建立周朝。殷汤:历史上商朝又称殷,成汤是第一个君主,他讨伐夏朝暴君桀(jié)而建立商朝。垂拱:语出《书·武成》:“淳信明义,崇德报功,垂拱而天下治。”意思是不做什么而天下太平。多用作称颂皇帝无为而治的套语。平章:平指太平。章通“彰”,彰明,显著。
【文话白说】
为了抚慰百姓,商朝的开国君主汤起兵讨伐夏桀,周朝的武王姬发又起兵讨伐商纣。贤明的君主坐在朝廷上向大臣们询问治国之道,垂衣拱手,毫不费力就能使天下太平。
【微言大义】
这段话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是明君,什么是暴君,以及明君为了安抚百姓,打倒暴君的历史知识,是关于德政方面的。如果从开篇到上段话的内容主要是讲述自然界常识的话,从这段开始,笔锋开始转向了人类社会方面,其中既有政治,又有历史,既讲了德行,又有为人处世的艺术。
【延伸故事】
武王伐纣
商纣王是一位著名的暴君。他大兴土木,建造琼楼瑶台,整日饮酒作乐。为了满足自己的享受,他加重赋税,使社会矛盾越来越尖锐。老百姓起来反抗,他就用残酷镇压。例如,他设置了“炮烙”酷刑,把反对他的人绑在烧得通红的铜柱上活活烙死。他的叔父比干规劝他,他竟挖出了比干的心。
商纣王的残暴激起了人们的愤怒和反抗。这时,活动在渭河流域的姬姓周部落逐渐强大起来,首领周武王姬发积极策划灭商。他重用姜尚等人,使国力增强。这年,当商的军队主力远在东方作战,国内军事力量空虚的时候,武王联合各个部落,进军到距离商纣王所居的朝歌只有70里的牧野举行誓师大会,列数纣王罪状,鼓励军队同纣王决战。
商纣王已感觉到周人对自己构成的严重威胁,决定对周用兵。但商纣王饰过拒谏,肆意胡为,残杀王族重臣比干,囚禁箕子,逼走微子。武王、姜尚把握这一有利战机,决定乘虚蹈隙,大举伐纣,经过牧野之战,一战而胜,推翻了商纣王,商王朝随即结束。
评点:历史上的起义,无不是“官逼民反”;开创基业之人,往往都要有统领天下的气魄和本领,有慑服人心的斗志,善于号令天下,让四海之内臣服的。
【知识链接】
夏朝(前2070~前1600):夏禹传子,代替了以前的禅让制度,由禅让制度变成王位的世袭制度。夏朝共传14代17王(一说13代16王,主要是大禹是君主还是部落联盟首领有争议),约471年,后为商朝所灭。
商朝(前1600~前1046):因最后首都固定于殷,又称殷商。是中国历史上继夏朝之后的一个王朝,相对于夏朝具有更丰富的考古发现。原夏朝之诸侯国商部落首领商汤率诸侯国于鸣条之战灭夏后建立商朝。经历17代31王后,末代君王商纣王于牧野之战被周武王击败而亡。商朝是处于奴隶制的鼎盛时期。
爱育黎首,臣伏戎羌。
遐迩一体,率宾归王。
【识词解字】
黎首:黎,黑色的。首,头。上古时代平民百姓头部多包黑巾,所以称百姓为黎民百姓,又称为黎首。臣伏:领会首称臣。遐迩:指远近。率宾:出自《诗经》:“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文话白说】
君王们爱抚、体恤老百姓,连四方各族人都俯首称臣。普天之下都统一成了一个整体,所有的老百姓都服服贴贴地归顺于君王的统治。
【微言大义】
这段话讲述了君王仁政、天下归心的历史知识。说明了君王的仁德,让百姓臣服,也让边疆少数民族真心归顺。施仁政的君王,就是明君,不施仁政的君王,就是昏君,或暴君。奴隶和封建时代没有民主观念,人们想过得平安幸福,都是把希望寄托在明君身上,于是便唱颂明君,谴责暴君。
【延伸故事】
商汤求雨
商朝建立不久,国内便发生一场罕见旱灾,旱情持续长达七年之久。当时的商王朝境内,烈日暴虐,河干井涸,草木枯萎,禾苗不生。百姓四处逃荒,饿殍遍野。旱情发生之初,商朝还组织人力物力抗旱,如打井开沟、引水灌水等。但随着旱情的日益加重,这些原始的抗旱之策已无济于事。商王汤命史官在一个叫桑林的地方设立祭坛,亲率大臣举行祭祀求雨,但老天爷还是不给汤面子。汤即命史官占卜,占卜的结果是:这种烧柴祭天需用“人牲”。所谓“人牲”即人祭,就是将活人放在柴上焚烧,以此感动天地鬼神。
汤听后沉思片刻道:“我祭祀占卜求雨,本为救民,怎可用他人去焚烧呢?用我自己来代替吧!”说罢便命架起柴堆,让左右将自己的头发、指甲剪掉,淋浴洁身,向上苍祷告说:“我一人之罪,不可累及万民;若万民有罪,也有我一人承担。不要因我一人的无德,祸殃百姓万民。”祷告完毕,汤便毅然坐到柴堆上,命左右点火。正在此时,突然乌云翻腾,狂风大作,一场大雨骤然降临。
百姓被解救了,他们作“汤乐”歌颂汤的伟德。
评点:俗话说:久旱必有大雨。从现代科学的观念来说,这场大雨其实非商汤“人工”求降的结果,应该是一个巧合。但作为君王,说商汤勇于牺牲自己而感动了上苍,老天才降下这场甘露,救济万民,也符合那个时代的逻辑。毕竟商汤是真心爱民的。
【知识链接】
戎羌:是“南蛮北狄,西戎东夷”的简称。西戎在今天的甘肃、青海、四川一带,以游牧生活为主。周朝中叶入侵中原,当时的西戎被称作犬戎,曾迫使周平王向东迁都洛阳,由此开始了东周的历史。羌族也是西部的少数民族之一,后来与汉族融合,定居务农,属于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中的一族。
王道与霸道:王道指的是先王之道,即夏商周三王的统治方法。三王的统治用的是仁义道德,其结果就是无为而治,天下太平,这种政治体制是王道。霸道指的是“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和楚庄王他们推崇和实行的政治制度,以实力说话,也就是武力;靠实力形成威慑力量,令他人不得不服。
鸣凤在竹,白驹食场。
化被草木,赖及万方。
【识词解字】
驹:小马。被(pī):通“披”,覆盖,恩泽。赖:利益,恩典。方:天下。
【文话白说】
凤凰在竹林中欢乐的鸣叫,小白马在草场上自由自在地吃着草食。圣君贤王的仁德之治使草木都沾受了恩惠,恩泽遍及天下百姓。
【微言大义】
这段话为我们渲染了一幅皇恩浩荡下的自然风景图。君王的恩泽不仅让四方百姓受益,也让飞禽走兽和花草虫鱼们也欢乐安详。这虽然是夸张极致,却赞扬了君王仁德的魅力,是对远古时代君王施仁政的歌颂,也是对后来的封建君王寄托了无限的希望。
【延伸故事】
周公吐哺
周武王的儿子周成王即位后,因年龄很小,由他的叔叔周公旦摄政。当时周公在鲁国〈今山东省曲阜县一带〉为君主,摄政后的周公把鲁国的政事交给儿子伯禽。为了提高伯禽的治国能力,周公特别告诫他:“我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因此我在政府中地位不算低,但是我还一点也不骄傲,还特别尊重人才。例如:我洗发的时候,有人来作客了,我马上停止洗发,提起头发接待他们;吃饭的时候,有人来作客了,我马上停止吃饭,接待他们。由于我国人才辈出,待人接物这些事情经常发生,有时我洗发要提起三次头发,吃饭要放下三次饭碗,特地为了接待人才。这样往往弄得洗发不安宁,吃不好饭。我为什么这样呢?担心我们国家失去天下优秀的人才。你伯禽是鲁国的国君了,任务很重,希望你谨慎从事,不要认为自己是国君而骄傲。”
伯禽听取周公的教诲,成了鲁国的尊重人才的国王,鲁国也是成了人才辈出的地方,以后的思想家孔子、孟子等都在鲁国诞生。
评点:周公旦尊重人才的方法使周王朝长治久安,周公旦也成了政治家崇拜的人物。政治家曹操十分崇拜周公,他要学习周公尊重人才方法,获得天下人才的归心。实际上,这句话更应该成为现代领导者的座右铭。
【知识链接】
凤凰: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和龙一样为汉族的民族图腾。羽毛一般被描述为赤红色,凤凰和麒麟一样,是雌雄统称,雄为凤,雌为凰,其总称为凤凰,因此凤凰一词为合成词结构。凤凰性格高洁,非晨露不饮,非嫩竹不食,非千年古松不栖。凤凰齐飞,是吉祥和谐的象征,是一种代表幸福的灵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