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神秘文化:堪舆文化
6685000000010

第10章 堪舆学的理论内核(2)

阴与阳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首先,它们互为依存。阴与阳的每一个侧面都以另一侧面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即没有阴,阳不能存在;没有阳,阴也不存在。《素间阴阳应象大论》曰:“阴在内,阳守之,阳在外,阴之使也。”其次,阴与阳还是对立的,即自然的万物万象,其内部同时存在着相反的两种属性,即存在着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如山有阴面,也有阳面;水有阳面,也有阴面等。最后,阴与阳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向各自的对立面转化。也就是说,事物或现象的阴、阳两种属性,处于动态平衡中,此消彼长,彼进此退,如昼夜之国度、寒暖季节的更替等。《易经·系辞》曰:“日往月则来,月往日则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成岁月焉。”

堪舆对阴阳学说的利用

自从《易经》中系统阐述了阴阳思想后,万事万物似乎都被纳入阴阳思想的范畴内,一切事物的形成变化发展,全在于阴阳而起的运动,也就是说,阴阳交替是宇宙的根本规律。堪舆学把这种阴阳思想运用到实践当中,把人与天地、宇宙始终放在同一个体系中来认知,探索如何把人与自然融为一体——人是阴阳构成的,植物是阴阳构成的,山川也是阴阳构成的……如果能将人的阴阳与大自然的阴阳协调统一,那么人在宇宙自然中就会生活得更加惬意,所以堪舆学讲究阴阳平衡。然而,也正因为万事万物都有阴阳属性,而且阴阳属性相互作用,所以并不是每个地方都能够阴阳平衡。如,常年能得到日光的地方,阳气比较旺盛;常年阴雨连绵的地方,自然阴气浓郁。居住在阳气过盛的地方,气候干燥,容易发生火灾;居住在阴气浓郁的地方,气候潮湿,物体容易发生霉变,这就是阴阳不协调的地方,堪舆和堪舆家的作用就在于运用一些方法来协调阴阳使之达到平衡的状态。从这个角度来看,堪舆可以说是人类在居住选址、规划、建筑活动中,寻求阴阳平衡的具体技术。

就住宅而言,古人非常重视人的居处,认为宅是人之所依存的根本。对于如何选宅,《黄帝宅经》说:“凡人所居,无不在宅,虽只大小不等,阴阳有殊,纵然客居一室之中,亦有善恶。”说明阴阳为选宅的关键因素。

南宋蔡元定所撰的《发微论》中说:

夫孤阴不生,独阳不成,天下之物莫不要相配对。对地理家以雌雄言之,大概不过相对待之理。何以言之?山属阴,水属阳,故山水相对有雌雄。而山之与水,各有雌雄。阳龙取阴穴,阴龙取阳穴。此龙穴相对有雌雄。阳山取阴为对,阴山取阳为对。此主客相对有雌雄也。其地融结则雌雄必合。龙穴砂水左右主客必相登对。若单雌单雄不相登对,虽或结地必非真造化也。经曰:雌雄相喜,天地交通。

这一段是选择阴宅的理论,意即不能单选过阴或过阳之地,只有各个方面的阴阳都协调、平衡才是吉地。

阴阳思想不止体现于此,构成住宅的一切因素都纳入了阴阳属性的范畴,如古人以明亮为阳,以阴暗为阴,居住的地方最好选择向阳的地方来抵御周围环境中的阴气……

总之,阴阳思想是堪舆学的基础理论内核,阴阳平衡是风水学最基本的原则,阴阳观念贯穿在堪舆文化的各个方面。

现存最早的住宅风水著作《黄帝宅经》

《黄帝宅经》,原名《宅经》,真实作者无法确考,相传作者是黄帝。

《黄帝宅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住宅风水书。认为宅是阴阳之枢纽,强调修建宅屋要先选择好方位、方向、破土动工的时间,以求阴阳相得。

《黄帝宅经》的理论以太极、阴阳、三才、四象、五行、六神、七政、八卦等为主,主要内容是用天干地支加上八卦中的乾、坤、艮、巽相协调,组成二十四路,分别形成阳宅图和阴宅图,图上以八卦之位向乾、坎、艮、震及辰为阳,巽、离、坤、兑及戌为阴。所有方位都涉及吉凶,或是大福,或是大凶,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后代选择陵墓都会根据二十四山向选择吉祥之地。同时,此书还强调综合考察阳宅,相宅应当“以形势为身体,以泉水为血脉,以上帝为皮肉,以草木为毛发,以舍屋为衣服,以门户为冠带,若得如斯,是事严雅,乃为上吉”。

综合《黄帝宅经》的内容可以看出,它讲述了人与住宅的和谐,人与天地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宇宙的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

【堪舆与五行学说】

所谓“五行”,是指自然界中“木、火、土、金、水”这五类物质。五行最初专指五星,即水星、火星、金星、木星、土星的运行,后来在《国语》和《尚书·洪范》中都有过关于自然界中金、木、水、火、土的记载,如《国语·郑语》中说:“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万物。”《尚书·洪范》中说:“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不仅记载了五行,还记载了五行的特性,并与五味做了勾连,由此可以看出,春秋时期就有学者试图把五行抽象出来并推演到其他事物。

五行学说的成熟是在战国晚期,著名阴阳家邹衍提出了五行相生相克的思想,用来说明王朝统治的趋势,且把生、克的次序固定下来,形成了事物之间相互关联的模式,自发地体现了事物内部的结构关系及其整体把握的思想。到此,可以说五行学说的体系初步确定,后世在此基础上不断丰富,最终形成了完整的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的内容

五行学说的首要内容是,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有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而生成。木、火和金、水分列于土地上下,前两者属阳,后两者属阴,火比木更活跃,属至阳,水比金位置更下,属至阴,土地处于中间属于中性。

其次,五行学说的内容还包括五行各自的特性,以及各自衍生的事物。

木曰曲直,即木具有生长、能曲能伸、升发的特性。木代表生发力量的性能,标示宇宙万物具有生生不已的功能。凡具有这类特性的事物或现象,都可归属于木。

火曰炎上,即火具有发热、温暖、向上的特性。火代表生发力量的升华,光辉而热力的性能。凡具有温热、升腾、茂盛性能的事物或现象,均可归属于火。

土曰稼穑,即土具有载物、生化的特性,故称土载四行,为万物之母。土具生生之义,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生存之本,“四象五行皆藉土。五行以土为贵。凡具有生化、承载、受纳性能的事物或现象,皆归属于土。

金曰从革,即金具有能柔能刚、变革、肃杀的特性。金代表固体的性能,凡物生长之后,必会达到凝固状态,用金以示其坚固性,引申为肃杀、潜能、收敛、清洁之意。凡具有这类性能的事物或现象,均可归属于金。

水曰润下,即水代表冻结含藏之意,水具有滋润、就下、闭藏的特性。凡具有寒凉、滋润、就下、闭藏性能的事物或现象都可归属于水。

最后,五行学说的内容还包括五行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主要有相生和相克。所谓相生,就是一种物质对另一种物质有滋生、促进与助长的作用。五行相生表现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的关系。所谓相克,就是一种物质对另一种物质有克制、约束与抑制的作用。五行相克表现为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的关系。

相生相克的关系来源于古人对实际生活的经验总结。就五行相生而言,是因为金属上最容易结水珠,树木需要水的灌溉,火的燃烧要以树木为材料,木材燃烧后变成灰土,而金属是藏在土中的;相克的道理也是如此,因为金属做成的刀斧用来砍木材,而树木的生长要突破泥土,土堤可以防水,水能灭火,而火能使金属熔化。五种元素之间相互循环制约着,从而使世间万物有序地运行和发展。

但是,事物的发展变化存在着反常现象,这就有了“相乘”和“相侮”。“相乘”就是过度的相克,其次序与相克是一致的,比如,木气偏亢,太过的木便去乘土,使土气虚弱。“相侮”又叫反克,即本来是自己可以克胜的一方,却反而被它克胜,其次序正好和相克相反。比如,正常的相克关系是木克土,然而木气偏亢,土就会反过来侮木。世界上的物质就是在这种相生、相克、相乘、相侮中发展变化的。

五行学说的延伸

随着五行学说的日渐成熟,很多思想家也逐渐将五行与八卦、方位、颜色、四时等对应起来。

1.五行与八卦对应:金——乾卦、兑卦,乾卦为天,兑卦为泽;木——震卦、巽卦,震卦为雷,巽卦为风;土——坤卦、艮卦,坤卦为地,艮卦为山;水——坎卦;火——离卦。

2.五行与方位对应:万物有五行属性,方位也不例外,其对应关系如下:

木——东方:这是因为木性喜温暖,向阳,而东方是太阳初升之地。

火——南方:这是因为火性炎热。

金——西方:这是因为金的本性凄凉肃杀,苍凉稀疏。

水——北方:这是因为水本性寒凉,而北方正是冰雪寒冷之地。

土——中央:这是因为土本性浑厚适中,有利于万物生养,对四方也有利。

3.五行与颜色对应:颜色虽然属于光线在人视觉中的折射,但是,它也有自己的五行属性,具体如下:

木——青、碧、绿色系列;火——红色、紫色系列;土——黄色、土黄色系列;金——白色、乳白色系列;水——黑色、蓝色系列。

4.五行与四时对应:万物都有五行属性,但它们的能量并非是恒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弱或变强,在堪舆上就用“旺、相、休、囚、死”来表示这种变化。

旺,是旺盛,是一个季节中最强大的力量;相,是次旺,有辅佐的含义;休,是休息,停止;囚,是衰落,被阻止;死,是因克制而无生气。也就是说,在每一个季节中,五行中总有一个处于“旺”,一个处于“相”,一个处于“休”,一个处于“囚”,一个处于“死”。具体如下:

春季:万木复苏时,木为“旺”,火为“相”,水为“休”;金为“囚”,土为“死”。

夏季:炎热之时,火为“旺”,土为“相”,木为“休”,水为“囚”,金为“死”。

秋季:收获之时,“金”为“旺”,水为“相”,土为“休”,火为“囚”,木为“死”。

冬季:凝水之时,水为“旺”,木为“相”,金为“休”,土为“囚”,火为“死”。

五行与四时的关系正体现的是自然界生生不息的循环往复规律。

堪舆术对五行的利用

由五行学说的内容以及五行的延伸可以看出,五行本身和人事、住宅等的吉凶祸福没有关系,但是,各种术数却利用了五行学说,用它来预测、解释、判断人事的问题。就如无形与四时的对应,它本是自然界的规律,可是堪舆家却通过分析事物在不同时期的强弱状态,利用五行生克原理,寻找克制过盛属性或弥补缺失属性的方法,从而调节事物之间的关系,使其达到五行平衡。如堪舆术认为气能决定人的祸福。气分生气和死气,生气、死气是与月份相关联的,月份之生气、死气又与方位相关。每个月有生气之方位,有死气之方位。如果看清每个月中生气、死气方位所在,乘生避死,才能得气。此外,再如堪舆家在占断宅地的方位后,要推算吉凶,就可以五行生克原理为依据;有一种图宅术叫五音姓利图宅术,将人的姓氏与五音、五方整合起来推断吉凶。诸如此类的例子举不胜举,正因为如此,五行学说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五星峰与五行

“五星峰”是堪舆学中的一个术语,是指五种基本定穴星峰。唐代卜则巍在《雪心赋》中说:“详察五星之变化。”其注解说:“五星者,金木水火土也,山之圆曰金,方曰土,曲曰水,头圆身耸曰木,尖峭曰火。”五星分别是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金星圆满,山顶如弓;木星耸直,因而不方;水星浪涌,屈曲灵动;水星尖锐,焰头上耸;土星端直,浑厚凝静。

关于“五星峰”的观点应该是来源于五行。管辂的《管氏地理指蒙》中就有类似的说法:“葬者乃五行之返本还原,归根复命,而教化之达变也,嗣续因之而盛衰消长。因此在龙脉行走,剥换脱卸之中,须以相生为妙。如金星发祖,搏成水星,再生木星,木生火,火生土,如此迢迢起峰,节节生旺,乃结福贵之土。如果金星行龙,木星结穴,则木受金克,为凶地,必欲扦穴,须有水星相生为辅,或火星受木生以制金,方可解脱。”

【堪舆与干支生肖】

天干、地支是中国古代用来记录年、月、日、时的符号,它起源于古代历法,后来被人们作为时空的参照系。生肖是中国古代思想家以十二种动物代表十二地支,即“十二兽”、或“十二相属”,在堪舆中,天干地支和生肖都被用于辩证方位,寻求天、地、人的时空相顺,避免相克。

天干和地支

天干和地支,简称“干支”,又叫“干枝”,这是因为将干支比喻为树干与树枝,干强枝弱,以干为主,枝做辅助。

天干是指: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它们作为记年和日的数字,代表十个年头或十天;它们还分别代表数字的一到十。其中,甲、丙、戊、庚、壬为单数,为阳;乙、丁、己、辛、癸为双数,为阴。

十个天干也有各自的意义,这在很多古籍如《史记》、《汉书》等中均有记载,大致如下:

“甲”即“拆”,指万物开始破茧而出。

“乙”即“轧”,指万物出生,但是还未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