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血色南朝
6687000000071

第71章 梁王变国更徘徊(4)

“启禀任城王爷,寿阳已经大捷,太妃请您不必挂记后方!”孟太妃的使者向元澄报告。

“哦,既然如此,我元澄没了后顾之忧,即可将钟离团团围困,一意攻战!”魏任城王元澄高兴地叫道。

于是,任城王元澄加紧攻击钟离,擒获了钟离守将张惠绍。后来,因为淫雨连绵,淮水暴涨,军心不稳,所以元澄才决定北归寿阳。梁军趁机追杀数里,俘斩魏军四千。结果,元澄败北,受到魏主诘责,并被连降三级。最后,两军交换了俘虏,两国才暂时得到了和平。

北魏镇南将军元英听说任城王损兵折将,十分愤慨,遂督兵进攻义阳。义阳城中的司州刺史蔡道恭率着四百名士兵竭力抵御,并且重创了魏军,使之溃逃。但是此时,蔡道恭不幸在军中病故,义阳只好由骁骑将军蔡灵恩代为守城。城中缺粮少兵,形势开始艰难起来。

梁主萧衍听得消息,忙派平西将军曹景宗、后卫将军王僧炳分率三万大军来救义阳。王僧炳率军在黄岘被魏冠军将军元逞杀败,后面的曹景宗见了,十分惊怕,遂停滞不前。

梁主得知后,急忙派宁朔将军马仙埤出兵,马军十分精锐,一连数胜。但是后来,马仙埤恃胜生骄,冒险直入魏营,结果中了埋伏,被北魏老将傅永杀败,其子甚至被魏兵杀死。随后,马仙埤愤然再战,但却三战三败,于是只得退回。

义阳城中的蔡灵恩贪生怕死,见不能取胜,遂慌忙向魏投降,于是梁国的平靖、武阳、黄岘三关随即失守。魏主元恪因此战胜利,所以特封元英为中山王,傅永等人也得到嘉奖。

梁廷得到败讯,很是惊慌。梁主萧衍忙与众臣商量。

“曹景宗拥兵不救,应当得到重罚!”御史中丞任昉、郑绍叔激愤地向梁主奏道。

“曹将军……他拥戴有功,朕可让他将功赎罪……”梁主说道,“今朕在南义阳设立司州,就让曹景宗移镇关南,令郑绍叔为南义阳刺史,重整义州!”

“微臣得令,臣一定要将南义阳建成一个重镇,抵御魏军!”郑绍叔慷慨地说道。

义阳渐渐安靖。然而,接下来又出现了梁汉中太守夏侯道叛梁投降魏国的事。魏主命令邢峦为镇西将军,让他西击梁州,结果邢峦所向无敌,使梁朝白马守将尹天宝战死,景寿太守王景胤败逃,益州邓元起观望不前,巴西太守庞景民被斩。于是,魏军占据了巴西全境。

得知再次失败,梁主急召众臣商议。

“今蜀地军情紧急,如之奈何?”梁主向众臣问道,“朕已急派将军孔陵率军支援,恐怕他一时尚难制敌!”

“如今只有招诱仇池杨氏的兵马,令他们叛魏联梁,与梁军合击魏军,方可一举击溃魏军!”御史中丞任昉向梁主又建议道,“据微臣探知:仇池杨氏这时因为主人杨绍先年幼,所以事务暂由杨集起、杨集义这二位叔父管理。迫于压力,他们几代都只得臣服于北魏,但是现在,听说汉中已经成了北魏的属地,杨氏担心仇池沦陷,此时也正想起兵反魏呢!”

“爱卿能有几分胜算?”梁主慢慢地问任昉。

“如今臣已有十足的把握!杨氏早有叛魏之心,今日加上我大梁的招诱,他们岂能不反?”任昉接着向梁主奏道,“我们可以鼓动氐人拥戴杨绍先为帝,出兵截击魏军粮道!”

梁主听罢点点头,遂按计而动。

然而,北魏镇西将军邪峦文武兼备,用兵有方,竟然率兵杀退了氐人,又派出统军王足带一万骑兵迎击孔陵,他还是连战连捷,将孔陵逼回梓潼,并趁机攻入剑阁,占据了梁州十四郡,使得梁朝益州大震。

“如今梁州危急,再令邓元起督管大军,征讨北魏,援救梁州!让西昌侯萧渊藻代任益州刺史!”梁主萧衍此时又一次大张旗鼓地调兵。

萧渊藻到镇,见粮械均被邓元起带走了,不禁愤恨。他随即跑到邓元起军营中去索要。

“启禀邓将军,你带走了益州的全部粮械,那么,我们将如何坚守益州?”萧渊藻愤然说道,“请速归还!”

“朝廷的军需,岂能给你,刺史还是另想办法吧!”邓元起拒绝道,“况且我还要去征讨北魏,岂能缺少粮械?”

见邓元起不愿发还,萧渊藻更加气愤地离开了。次日,萧渊藻借口为邓元起饯行,竟趁机将邓灌醉,并且伺机杀了邓元起,随即征服了他的部众。

其实,邓元起与萧渊藻之案并非始于今日,二人本来都是地方上的贪赃枉法之徒,互相勾结,也互相攻击。

杀邓的事情发生后,御史中丞任昉奉诏经过调查得知,邓元起、萧渊藻二人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邓元起是大梁的开国元勋,而萧渊藻又是御兄萧懿之子。他们虽然都有功劳,但贪赃枉法的行径也都令人发指。

两任益州刺史邓元起在蜀房产已达千间,财宝堆积如山,其家有”内藏“和”外府”两库,分储金玉和绸锻上万件。而身为益州郡守的萧渊藻同样也是“崇于聚敛,财货山积”之辈。

在短短的几年中,他们二人卖官鬻爵行径路人皆知。二人相互勾结,也相互争夺,因此产生了邓元起之死的大案。此事引起了一些人不满,也有人向梁主为邓元起申冤,然而,虽然御史中丞任昉已将案情呈报到梁主的榻上,但是,无奈梁主博爱,又因为萧渊藻是自己兄长之子,所以他不忍加罪于亲侄,只好饶恕萧渊藻。

萧渊藻虽然年轻,但是胆识过人。当时,益州乱民焦僧护纠众作乱,百官都无法平息,萧渊藻乘轿巡视,见乱党箭如飞蝗,身边侍卫忙举盾遮掩,他却喝令撤去盾牌。

“乡民们,我知道你们其实都是良民,为何甘心为贼,当然是都有难言之隐啊!”萧渊藻温和地对乱民们说,“待查清事实后,朝廷一定会为你们申冤的!”

接着,还有人继续放箭。

“我不会责怪你们的。现在,我只是要告诉你们:倘若你们真能射杀我,那么就放箭吧!倘若杀不死我,那么你们就应当投降,我也会对你们既往不咎的!”

众贼一听都不知所措,人人双手发抖,射出去的箭无一能射中萧渊藻。大家都深深感到惊奇。

“莫非将军他真的有神人相助?”众贼惊问。

萧渊藻见问,笑而未答,众贼见了,随即回头,纷纷逃走,也有的投降了梁军。于是,萧渊藻进军平息了乱党,并被梁主萧衍封为信威将军。

魏邢峦的部将王足围攻南梁时,邢峦曾再三恳请魏主同意他大举人蜀,但魏主元恪不准,并任王足为益州刺史。后来,魏主又令梁州军司羊祉接替王足,王足因此怏怏不乐,认为魏主已经开始疑忌自己,他担心自己将会被诬陷受死,于是随即叛魏投梁了。

邢峦失去了一员骁将,叹息不止,而此时巴西又要人镇守,因为自己要镇守梁州,所以,他只好命令李仲迁前去镇守巴西。

“李仲迁乃是酒色之徒,不干正事。邢将军岂能让他镇守巴西?”李仲迁前去不久,魏建武将军傅竖眼着急地向邢峦进言。

“既然如此,我就将他撤职。”邢峦惊慌地说。

“启禀大将军,巴西已经发生了反魏的叛乱,李仲迁被杀,首级被献给了萧梁。巴西已被南梁占有了!”此时,突然一名小校急速前来报道。

“啊,竟然如此!”邢峦听了,又恨又悔。

“据说,仇池杨氏杨集义在攻击阳平关!”傅竖眼又向邢峦报道。

“请建武将军你领兵前去抗击——”邢峦立即向傅竖眼令道。

于是,傅竖眼率兵拼命杀向仇池,在关下大破氐众,并北人仇池。于是,梁天监五年,仇池沦陷,成了魏国的东益州。

梁主萧衍因失去了司梁,无从愤恨,深感忧郁。直到后来王足投奔来梁时,他才知道,北魏已是外戚、宠臣专权之期,并知勋旧咸阳王元禧、北海王元详等人均已被杀。梁王得知后大喜,即令扬州刺史临川王萧宏督管北讨军事,尚书右仆射柳琰为副将,出兵洛口,趁机北伐魏国。

魏主元恪即位后,又改元景明,朝政由皇叔元勰辅佐。魏主封元勰为司徒、录尚书事。但元勰不久归隐了山林,于是,太尉咸阳王元禧被晋升为司空,北海王元详被晋升为大将军。此外,参政的还有高太后、国舅高肇、于烈、于劲,再加上一些佞臣茹皓、王仲兴、赵修、赵邕、寇猛之流,因此,现在的北魏朝廷已经杂乱不堪。

接着,元禧因为不满分权而想废黜新帝,随后因事情败露而被斩。北海王因揭发元禧有功,而被封为太傅兼司徒。高招官居尚书令,茹皓为冠军将军。

茹皓妻是高肇的堂妹,妻姐是安定王元燮之妃。元燮是元详之叔,元详出人叔父家,见叔叔的妃子容貌妖艳,很是垂涎。元燮的妃子也对元详有意,于是,两人眉来眼去,随即勾搭成奸。茹皓虽然知道此事,但是为了依附于元详,所以秘而不言,依旧与之互相狼狈为奸。

高肇是高丽人,被元详、茹皓所轻视,但魏主却尊高肇为舅父,因此高肇便想借魏主之力来与元详、茹皓争权。一天,高肇招来中尉崔亮商议对策。

“如今元详叔嫂通奸,茹皓明知不管,他二人横行霸道,扰乱朝纲,我们不得不管!”高肇怒道。

“对此……我们不如也用‘美人之计’?”中尉崔亮轻声笑道。

“你是要让我的侄女从中出力?”高肇问道。

中尉崔亮随即点头笑起来。

原来,高肇有一个侄女美貌娇艳,已被选为贵妃,十分得宠,高肇便嘱托她去向魏主进言,说元详、茹暗存有异心。魏主听了,信以为真,随即指使中尉崔亮弹劾元详、茹皓等人。之后,茹皓被斩首,元详被贬为庶民而且遭到囚禁,接着他也暴毙于郊野。

这时,高肇掌握了大权,遂劝魏主派卫队看守各位王爷,于是,宗室完全失权,魏国朝政处在更加混乱之中。

魏主听说梁军入侵到了洛口,特任命中山王元英为镇南将军,督管扬州、徐州诸军事,率十万大军抵御梁军;他又令镇西将军邢峦督管东路各军,并调定、冀、瀛、相、并等州兵马十多万,前去接济元英。

然而,这一次梁军首先出击,连下了魏国三州城:一、江州刺史王茂侵人北魏荆州,诱降边民,设立宛州,并派宛州刺史袭击了河南。二、太子右卫率张惠绍入侵北魏徐州,攻宿豫,擒得守将马成龙。三、北徐州刺史昌义之也拔下北魏的梁城。

梁豫州刺史韦睿派长史王超攻小岘,未能见到回音,于是,韦睿亲去巡视。到了小岘后,韦睿见城内魏军胆大妄为,竟敢派出数百兵士在门外列阵,当下就想攻击。

“大人,不可!”部属们说,“我们是跟随大人来巡视的,没有战斗的准备,应当回去备好战械,再来打战!”

“我估计,此城中只有两三千兵马,他们竟敢无故出城列阵,是自恃骁勇,倘若我现在就挫败了他们的嚣张气焰,让他们心生畏惧,则此城即可被攻破!”韦睿大声地说道。

“这……”众人面面相觑,各有难色。

“朝廷给我们手中的节杖,不是摆设,你们随我多年,莫非不知我的兵法?”此时,韦睿举起节杖向众人怒吼道。

“大人不必动怒,我们愿意随大人冲锋——”众人齐声说道。

随即,韦睿率着众人,大叫着猛冲魏军,拼命相搏,以一当十,击退了魏兵,并趁机攻占了城池。接下来,合肥城也随手被梁军拿下。

韦睿体弱多病,不能骑马,却经常乘车亲临沙场督战,与士兵同甘共苦,因此深得兵士敬畏,只要是他的命令,总是人人争先,因此韦睿常能战无不胜。

此时,前去援救合肥的魏将是杨灵胤,他听说韦睿来了,十分恐惧,遂率五万大军撤退。韦睿率领将士一直将败兵赶到东陵,才回到合肥歇马,并将豫州官府迁人合肥。

江庐太守裴邃也连拔北魏的霍邱等城,乘胜前来会师。

梁廷屡得捷报,举国相庆。不料,北魏平南将军杨大眼素称老虎,王茂在河南被杨大眼杀败,他只得弃甲而逃。张惠绍从宿豫出发攻击彭城,也被魏人杀败。魏中山王元英、将军邢峦继续进军,连胜梁军。梁军节节败退,南归建康来了。

五十二、宏帅馁,梁人空悲切

梁主萧衍之弟——临川王萧宏无勇无谋,胆小如鼠,在洛口拥兵不进。他得知魏军进逼梁城,急召部属商议。

“魏军此来势如破竹,我军不如班师回朝?”萧宏胆战心惊地对众人说道。

“是呀,知难而退,也许是行军打仗的要诀!”军师吕僧珍附和着说道。“本王也是如此认为的,诸位的意见如何?”萧宏问大家,“我们还是撤军吧!”

“我们出兵以来,连克数城,并未遭遇败仗,这岂是‘难’?”柳琰首先挺身而出,立即大声叫道,“末将以为当务之急,是要知难而进,决不能后退——”

“正是,我军节节胜利,何必撤退?”裴邃也大声说道,“此次出师,我们本是为杀敌而来的,何必畏难先退?”

“王爷何必要灭自己的威风,甘做败将呢?陛下将大量兵马都交给了王爷你呀,陛下对王爷寄予厚望!”马仙瑰也激昂地叫道,“我们只能为效死而前进一尺,绝不能因偷生而后退一寸!”

“诸位……还是知难而退……”吕僧珍又想说服众将。

“吕僧珍住口!你这个无脸之人!”昌义之怒发冲冠地向吕僧珍吐了一口唾沫道,“拥有百万大军,未能见到敌人的影子,你就要望风披靡!你这种庸奴的军师,将来还有何脸面回京面见陛下?”

“要撤退的站出来,下官将多有得罪了——”朱僧勇、胡辛生也立即拔剑挺身而出,向众大声叫道。

随即,众将纷纷怒发冲冠,大有压倒萧宏之势。吕僧珍急忙出来调和。

“王爷他并非畏惧敌军,只是他昨晚偶受风寒,害怕自己的病让众人担心,以致军心颓靡,因而才想到撤军。”吕僧珍上前向众人解释道。

“这……”裴邃仍旧有怀疑,正要说话,见吕僧珍以目示意,他只好低下头来,默不说话。

随即,众将陆续地退出,萧宏也进入内帐去了,裴邃慢慢地走近吕僧珍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