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血色南朝
6687000000072

第72章 梁王变国更徘徊(5)

“大人您是梁国的开国元勋,今日为何如此懦弱,方才你为何向我以目示意?”裴邃问吕僧珍,“莫非大人你也有何难言之隐?”

“不是我懦弱,而是王爷不但没有谋略,而且十分胆怯。我每与他商议军事,他都毫无主见,如此下去,我军的确无法取胜,反而要损兵折将。”吕僧珍在裴邃耳边轻声地说道,“有了如此的主将,当然不如班师,这或许还可以保全众人的性命呢!”

“唉,竟然如此,可叹皇上的一片痴心,竟委任了这种主将……”裴邃叹息而出,“然而,不过……萧宏本是个人人皆知的无能之辈,这次让他挂帅北伐,本来失败就是早已注定了的呀!”

“我本来是想阻止陛下任命萧宏的,无奈陛下说,这是萧宏自己请缨的,他因亲情不好推辞,只好同意了。并且,皇上还要将我命为萧宏的军师,我也是没有办法啊!”吕僧珍无可奈何地说。

众将听罢,无不摇头。

此时,萧宏见众将沮丧,不愿意撤兵,他也不敢出战,只得在此苟延残喘,唯唯诺诺,以自保性命。

“禀报王爷,魏营派人送来一条女人的巾帼!”突然一名小校向萧宏呈上魏军送来的礼物,并且说道,“魏人再三嘱咐:此条巾帼是专门赠给临川王爷的!”

“啊,岂有此理!”萧宏一见巾帼,立刻大怒道,“岂非讽刺本王怯战,如同妇孺一般胆小如鼠?唉……本王也管不了许多了,我就是不出城迎战,看他怎奈我何?”

正在此时,帐外远处忽然响起了童谣:

不畏萧娘与吕姥,只畏合肥有韦虎……

“连魏人也已经知道,萧王爷只是无力的女人,吕僧珍只不过是无用的老妇人,而只有韦睿将军才是他们所害怕的猛虎啊!”众人听罢,都在窃窃私语,嗟嗟叹息。

此时,吕僧珍听了此谣,也感到万分羞愧,遂请萧宏准许裴邃分兵出击,无奈萧宏就是犹豫不决,不肯同意出征。

魏军得知此情,遂召集将士商议进军事宜。

“既然梁军主将如此怯战,末将建议立即派杨大眼去攻打梁军!”奚康生向元英请命道,“倘若今日我军不战,那么将来还有何机会?”

“不可!”元英说道,“梁军萧宏虽然无能,但是,他麾下的战将个个身手不凡,韦睿、裴邃皆为良将,你们切不可轻视。你们只能静观其变,等到天寒地冻,再作打算,只是……目前还不能与之交锋!”

不久,已是深秋,洛口降温,风雨大作,洛水将冻。见魏军蠢蠢欲动,梁军惊慌失措。临川王萧宏更加害怕大战,于是,自己竟然丢下部属兵卒于不顾,带着几名亲信半夜三更溜走了。顿时,梁军见大帅已逃,三军无主,人心惶惶,军队溃散,弃甲抛戈,一刹时军械就填满水陆。

萧宏乘着小船渡江逃到白石垒,天还没有发亮,他就紧急地叫门请求进城。

“何人叫喊求进?”垒城守将衡阳王萧懿之子临汝侯萧渊猷登城,向城下问道。

“我是临川王萧宏,因为兵败需要进城避祸!”萧宏急切地向城上回答道。

“不行!”萧渊猷大声地向他说道,“百万雄师,一朝鸟散,国家前途危急!倘若有奸人趁机谋变,我难以支撑。此城乃是战略要地,不便夜晚开门,请你们等到天亮之后再说吧!”

“……唉,不能进城,就请你赐我食物吧!”萧宏流着泪水,又乞求道。

“也罢,请用篮子将食物吊下城去,供他们食用!”萧渊猷听罢,令部属们用绳筐,从城楼上为萧宏放下酒食碗杯。

好不容易挨到天亮后,萧宏才灰溜溜地进得城来,他满面愁容,连连嗟叹其兵败的情形。

萧宏在洛口兵败白石垒,使梁城震动。梁城的守将昌义之急与众将商议。

“听说洛口梁军败走,我梁城也将不保,诸位意欲暂时南撤否?”昌义之问。

“我军自然要南撤,再屏北魏!”将军张惠绍点头说。

于是,昌义之与张惠绍一起率兵南撤到钟离。

魏主元恪令各军趁胜荡平萧梁。中山王元英攻陷了马头城,夺走了城中所有粮草。

梁主得知萧宏兵败,急忙函告昌义之在钟离设防,以堵魏兵。

接着,梁主召集众将急商军情。

“魏兵既然已经将粮草带回北方,也许他们不会再南下了!”右卫将军曹景宗说。

“这是胡虏的障眼法,朕岂能不防?”梁主萧衍大声说道,“昌义之与张惠绍必须在钟离严防,不可怠慢——”

众人听了,都点头称是。果然,很快地,魏军前队又扑到钟离城下,幸亏昌义之事先有备,所以才能临危不惧,两军能够相持多日。魏中山王元英与平东将军杨大眼的十万大军围攻钟离几个月,始终未能动摇钟离城池,反而使自己伤亡惨重,弄得他们心灰意冷,垂头丧气。

钟离守将昌义之怕北魏增兵,遂向梁廷求救,梁主急召众臣商议。

“昌义之钟离求援,朕令曹景宗为统帅,督率二十万大军前去援助钟离!”梁主道,“曹卿此去,可暂驻道人洲,等待韦睿等各路兵马齐集之后,才一起进击魏军——”

“微臣遵旨!”曹景宗出班答道。

“曹爱卿,这里边朕还给你一封书函,望卿到时拆而视之。切勿有误!”梁主又道。

于是,曹景宗接过御书,向梁主告辞,转身率军去了。

梁国统帅曹景宗已率大军起程,豫州刺史韦睿也受命前去会师。韦睿从合肥出发,率军急忙赶到钟离。

“魏军气焰太盛,我军不宜孤军速进!”韦睿部属冯道根向韦睿劝道。

“钟离的兵民困窘许久,我恨不得插翅飞去援救他们,怎能缓行?”韦睿惊讶地问道,接着他安慰道,“你们不必担心,其实这次,魏军已是我囊中之物了!”

于是,韦睿星夜兼程,很快地,他们来到钟离城北邵阳洲。此时,曹景宗也刚刚赶到,撤阅御书后,才知梁主要他与韦睿精诚团结,于是两下相见,双方遂立即欢洽,准备进军。

再说,魏主因出师太久,遂令元英班师,元英不肯,魏主又派步兵校尉范绍去视察军情,范绍也劝元英回朝,元英仍旧不依。

这时,京城的梁主萧衍正在与众臣计议军事。

“曹景宗、韦睿皆为虎将,二人本性刚毅,争强好胜,今陛下让他二人共事,万一他二人发生冲突,于军不利,陛下将如何处之?”有朝臣向梁主进言道。

“朕已给曹景宗密信,请他尊重韦睿,让二人同心协力处军!并说韦睿老成持重,国家的希望都寄予他二人身上,望他能够善待韦睿!”梁主萧衍笑向众位说道,“朕估计他们不会互相争斗的。为此,朕已派人前去打听了!”

“启奏陛下,前方报道:曹、韦二位将军精诚团结,相处融洽,已经开始修堡筑垒,积极备战了!”此时,一内侍进殿向萧衍奏报。

“哈哈!”梁主萧衍听罢大笑道,“此二将和睦共处,梁国抗魏的胜利就在眼前了!”

当下,韦睿率兵夜击魏营,在邵阳洲开辟沟壑,修筑堡垒,天亮时即成。次日,元英早起,突然发现在自己的营寨前,一座座梁营突然出现,他感到十分吃惊。

“何人竟能如此神速?”元英没有料到韦睿能如此神通广大,所以未加防备,得知了此情后,他不禁惊叹起来,“如今河水泛滥,水高达城墙头上,倘若他们将水引到护城河中,战船进来,我城池就危险了!”

“听说南梁虎将韦睿业已到来!”魏部将向元英报道。

“啊,南梁竟有此等将领,我魏军胜利无望了!”又一批魏军将士见此,惊惶失措,纷纷惊叫起来。

“我从寿阳而来的援兵将到!”一魏将向元英报道。

“好!我军紧闭城门,拒敌于城外——”元英见了慌忙据城自保。

“好好,本来是一场胜战,现在却变成了两场胜战了!”韦睿在指挥车上大笑道,“哈,哈!北魏胡虏又从寿阳送来大餐了!”

“大将军的意思是……”部将们不解地问。

“城内的元英已缩手缩脚,躲入城中去了,我们来各个击破,首先齐心协力,来迎击其城外的援军,待吃了城外援军后,我们再回头攻城,关门打狗,消灭其城内之兵!”

说话时,敌人的外援人马已到,于是,韦睿指挥士兵们集聚一起,奋勇争先,英勇杀敌,很快地,城外魏国的援军一批批地倒下,他们或死或伤,纷纷落在护城河中被淹死了,而城内的敌军,却在眼睁睁地看着城外的援军孤军奋战,不能施救。于是不久,消灭了城外敌军后,韦睿又掉转枪口,指挥部众开始攻城,集中力量向元英奋击。

杨大眼是仇池小国先主杨难当之孙,他素以勇猛虎将而著称。他见此梁营越战越勇,遂率一万骑兵直接杀人,不料,反被韦睿的车阵杀败。此后,元英亲率大军督战,仍旧未胜。双方相持年余,暮春到来,钟离与邵阳洲之间的淮水暴涨,韦睿趁机派先锋冯道根与庐江太守裴邃、秦郡太守李文钊率兵奋击邵阳洲上的魏兵。结果,魏兵前锋大败。

随后,韦睿又用小船载运枯草膏油,纵火焚营,风烈火炽,梁军倾巢而出,战鼓震荡天地,直杀得魏军哭天嚎地,狼狈逃窜,沿途跳人淮水者无数,遍地都是尸山血海。接着,曹景宗所率的大军也涌现出来,直入魏中山王元英的主营。

魏中山王元英此时再也不想再抵御了,只得率着残兵败将,慌忙北逃。韦睿一面引军追击魏兵,一面派人向困守在钟离城中的昌义之飞奔报捷。

“启禀将军,城外魏军已经被我援兵杀得大败,正在夺路而逃了——”

小校引着韦睿派来的使者,激动地向守将昌义之报道。

“啊——”正站在城头上,浑身血污、形容憔悴的昌义之闻罢,立即精神振奋,并激动地举手大哭起来,“啊,得救了,我们得救了!我们全体出动,配合援军——”

说罢,昌义之令城内兵将,随曹景宗、韦睿一同向魏军追去。梁军大队人马数十万,遮天盖地,一直追到岁水畔,斩杀魏兵无数,俘获魏军将士、马匹上万,器械成堆。

曹景宗等人凯旋归京,梁主萧衍在华光殿上,宴请群臣。

此时,左仆射范云已经病逝,梁主另任徐勉为尚书左丞,周舍为右卫军,让他二人同参国政。沈约的才华虽被梁主看重,但他“过分的聪明才智”也让梁主反感,因此沈约终未得到梁主重用,所以,沈约在此宴席上总是郁郁寡欢。

“沈卿在想什么,今日梁军大胜归来,爱卿何不赋诗一首,以赞梁军的功绩?”席间,梁主见沈约默默无语,遂突然令沈约赋诗。

“啊……”沈约忽然醒悟,忙回头答道,“容微臣细思……”

此时坐在邻桌的曹景宗素来擅长诗赋,听了梁主话后,他也站了出来,走向梁主。

“请陛下降旨,也让微臣赋诗赞颂战绩!”曹景宗在梁主面前大声地说道。

“啊,爱卿你都已经在战场上干出业绩来了,何必还要吟诗表现?”梁主萧衍见了,忙笑对曹景宗说。

“微臣虽是一介武夫,然而,有时也能吟诵几句,请陛下开恩允准!”曹景宗再求道。

“微臣诗已写就,请陛下御览、斧正!”此时,沈约将已经写好的诗稿呈上,请梁主指正。

梁主没有立刻回答曹景宗的话,却急忙接过沈诗,看了一遍。

“……好吧,在沈约的诗文中,尚有‘竞病’二字未能赋韵,曹爱卿愿用此二字赋诗一首否?”梁主回头,笑对曹景宗说道。

“微臣遵命!”曹景宗说罢,遂拿起笔纸,一挥而就,并将它呈给梁主。梁主取而视之,只见纸上面写道:

去时儿女悲,归来茄鼓竞。

借问路旁人,何如霍去病!

“哎呀,曹卿真是文武双全啊,你可与陈思王曹植媲美了!”梁主看完,拍手赞叹道。

曹景宗听罢,叩首道谢,走出华光殿。

宴毕,梁主回宫,立即颁诏,晋升曹景宗为领军将军、竟陵公;韦睿为右卫将军、永昌侯;昌义之为征虏将军,移督青、冀二州军事兼刺史。次年曹景宗出任江州刺史,病逝在途中,梁主追封他为征北将军。

此后,北魏内乱不止。梁天监七年,北魏郢州司马彭珍叛魏投梁,并带领梁军偷袭义阳。魏国平靖、武阳、武胜的守将侯登也向梁投降。马仙埤随即上奏梁廷。

“启奏陛下,北魏悬瓤军将白早生杀死了豫州刺史司马悦,自称平北将军,向我梁司州乞求援助!”刺史马仙埤向梁主奏道。

“请爱卿派兵前去支援,命白早生为司州刺史!”梁主令道。

于是,马仙瑰兵屯楚王城,派副将齐苟儿率两千兵马去救悬瓤。

“齐将军,魏悬瓠军将白早生杀死了豫州刺史司马悦,现已投梁求援,现令你出兵援救!”马仙埤向副将齐苟儿令道。

“哦……末将遵命!”齐苟儿略带犹豫地答道。

“现在北魏又起用了老将元英,令他率兵救郢州;又命邢峦为豫州刺史,令他率兵讨伐白早生。”马仙埤接着说道,“元英是魏国重臣,邢峦是智勇能将,对此,齐将军千万要谨慎啊!”

齐苟儿应命去了。此时,探马又急匆匆地进来。

“邢峦到悬瓤后,并没有立即发兵讨白,反而派中书舍人董绍前去,以好言招降白早生,却不料,白早生又将董绍押送到建康去了。邢峦得知后勃然大怒,遂率领大军围攻悬瓤城!”探马进来向马仙埤报道。

“哦,如此看来,我军胜利在望了!”马仙瑰贿地髓,“不过……北魏宿豫守将严仲贤向来好战,今日见邻近交战,他可能也想参与此战,我们不可不防,切不可松懈斗志!”

“将军不必多虑,严仲贤已经被他的参军成景隽杀死了!”此时,一位部将上前高兴地向马仙埤报道,“而成景隽已向我大梁投降了!”

“哦,如此看来,北魏郢、豫一带将尽归我大梁所有了!”马仙埤高兴地说。

全场听罢,一片欢欣鼓舞。

五十三、勋将凋,沈约悲辞世

北魏的军情紧急,中山王元英急向魏廷求援。魏主令安东将军杨椿率四万大军攻宿豫,令元英协助邢峦打悬瓤。悬瓠魏强梁弱,两军血战惨烈,看看魏军重力压来,不可一世。白早生倒还想死守,但是梁将齐苟儿却突然开门投降去了。

于是,魏兵趁机一拥而入,擒斩了白早生等人。悬瓠城遂又归北魏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