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跟蔡康永学说话
6716900000004

第4章 学说话,就要学会同意别人的说法

蔡康永说:“每个人都喜欢别人同意自己”,没错,在马斯洛需求理论中,人类在吃饱喝足之后,最需要的就是社会的认同,所以,大家都喜欢志同道合的朋友,因为所谓志同道合,就是双方之间能够得到认可,得到同意。所以学说话,就要学会同意别人的说法。

NO.1学会尊重对方的观点

孔子提倡人要到做到“礼、仪、仁、知、信”,即做人的基本原则就是自身修养好,懂得尊重别人,讲礼貌,诚实守信,这也充分说明了,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学会尊重别人,而尊重的前提就是要学会认同,所以,同意别人的说法,是学说话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这也是人们的一种基本的心理需求。无论在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还是邻里之间,夫妻之间,朋友之间,哪怕是陌生人之间,都要学会相互尊重。尊重对方的工作性质,志向选择;尊重对方的个人隐私,语言形态。俗话说,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也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一个有道德有修养有文化的人,要时时刻刻关心他人的存在,在谈话中善于换位思考,领悟他人所表达的意思,从而了解和尊重对方。

从另一个角度讲,学会同意别人的说法,就是尊重他人的一种体现,是一种素质、一种智慧和一种胸怀。它体现了理解、信任,团结及平等。同意别人的说法,不仅可以给对方增加自信,给对方增强力量,还等于尊重自己。同意别人的说法,并不等同于同情、怜悯,更不是赏赐,而是在尊重别人的同时尊重自己,因为谈话中的认可,通常不是单向的,而是相互的。

认可也需要技巧,尊重也需要勇气。尊重曾经对你有成见的人,才能消除误解;尊重曾经批评过你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朋友;尊重在竞争中获胜的人,才能真正认识自己;尊重能力比你强的人,才能提高自身的能力;尊重为社会创造财富的人,才能使自己积累更多的财富。以尊重为基础的同意,是平等的、开放的、积极的,也是友善和共赢的。

NO.2巧妙利用自我认同理论

人是社会的一员,有着社会性的特征。人在生活中总是需要被认同的。现任剑桥大学教授的吉登斯致力于社会学的研究,是英国著名的社会理论家和社会学家。他曾对社会学史上各种流派做过系统的批判性的考察,并认为那些具有自我认同的人是能够理智地看待并且接受自己以及外界,能够精力充沛,热爱生活,有自己明确的人生目标,并在追求和接近目标的过程中体验到自我价值以及社会的承认与赞许,以及通过这种认同来巩固信心和自尊,并拥有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很好的适应能力,尊重自己以及他人的需要与情感。

打小时候起,我们就希望得到认同。小时候,我们希望得到的是父母的肯定,我们最愿意听到的是父母对自己说“你最棒了”。上学之后,我们希望得到老师的赞许,我们努力学习,取得高分,除了希望父母高兴以外,更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获得老师的关注。进入青春期,我们开始有自己的朋友,我们希望自己的做法或是想法能够得到自己姐妹或兄弟的认同,并且寻找的朋友都是趣味相投的。上班之后,我们是希望得到上司、老板的认同。我们辛苦的加班,熬夜做设计是希望得到客户的认同、受众的认同。

可以说人在追求自己人生价值的这一过程中,或多或少是需要别人的肯定和赞同的。第一步就是从说话开始,人与人第一次见面,总要寒暄,总要有所表达。无论是朋友之间交谈,或是面试时的应答,更或者其他任何情况,人都是处于一种人际关系之中的。因此说话是必须的,赞同他人说法这一做法可以说是拉近彼此之间距离的有效方法。无论是表达有相同爱好,或是其他相同经历,更或者是赞同某种看法、理论,都算是赞同,表达出你们之间的共同点,为之后的谈话打下基础。

1984年里根为了竞选总统,与对手蒙代尔进行电视论辩。在论辩中蒙代尔自恃年轻力壮,竭力攻击里根年龄大,不适宜担此重任。而里根却并没有想蒙代尔那样利用对方的劣势来进行抨击,相反他只是针对蒙代尔所提到的自己的劣势来进行回答,他提到:“蒙代尔说我年龄大而精力不充沛,我想我是不会把对手年轻、不成熟这类问题在竞选中加以利用的。”这一绝妙的回答立即博得全场的热烈掌声。最后,选民们接纳了里根。

有时候我们不需要也没有必要为了获得胜利而把对方的缺点暴露出来,这样只会使别人觉得自己在耍伎俩。我们只要承认自己的不足,赞同他人的观点,反而会获得别人的认可。

因此做一个赞同者,是学说话的前提。每个人心里都存在着被认同的心理,“自我认同”存在在对话双方。心理学家通过研究表明,人在满足了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等之后,会逐渐产生更好层次的需求,比如尊重需求。人们通常会在各种场合用各种形式来实现这一需求。谈话,作为人们生活的基本交流方式,往往也会成为人们实现尊重需求的一种方式。只有当对方的这种需求得到了满足,他才会转而听取你的想法。所以,想要对方能够接纳自己的意见,那么首先自己要接受对方的意见,让他感受到自己是认同他的看法的,进而产生听你说话、接受你的说法的欲望。

最会说话的人,通常都是懂得如何赞同对方看法的人。这样的人往往会仔细寻找谈话内容中的相同点,然后就这一相同点进行交谈,让对方感受到自己对他的认同,这样谈话才会很顺利,双方也很愉快。

No.3在信任和宽容的基础上做一个积极的赞同者

从小到大,我们总在渴望别人的认可和喜爱。我们曾经渴望父母、老师、同学的认可与同意,渴望恋人、友人和上司的认可与欣赏。然而,能够主动认可别人的人却并不多,很多人都喜欢标榜自己的意见,喜欢展示自己的观点,喜欢在谈话中“独占鳌头”,而不是符合、同意别人的说法。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总是很难和别人沟通和交流主要愿意,因为他总是否定别人、肯定自己,又有谁愿意和一个不停地否定别人而不是同意别人的话语的人长久的交谈下去呢?

不要说自己不会认同别人,那是因为你心里一直排斥这种认同。很多人会担心,如果自己和别人一样了,如何凸显出来,如何标新立异,如何让自己受到老师或是领导的注意。但是也不要忘了,当你一个人被凸显出来的时候,产生的或许不是鹤立鸡群的骄傲,而是孤独无伴的痛苦。

所以,别说你喜欢不喜欢交谈的对象,也别说你是否赞同他的观点,先学会同意对方的说法,才能够继续交谈,哪怕接下来你要说的话是“但是”,至少也先给了对方一定的肯定,这样,谈话才能够继续下去,交流才能够顺畅愉快。不要说你和对方观点不同,不要说你欣赏这个人,要学会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就要学会先同意对方的说法,哪怕你并不欣赏这个人。

要同意对方的说法,更好地与人交流,先要学会信任对方。信任是有效交谈的基础。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在我们刚刚进入社会之时,大都会信任谈话对象,并且愿意坦诚相待,然而,随着在社会里磕磕绊绊、摸爬滚打,我们开始学会了怀疑,学会了提防。在谈话中,学会了疑虑重重、紧闭心门。试问,如果你不信任对方,又如何去接纳对方的观点,同意对方的说法?

雨果曾说:“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宽阔的是人的胸怀。”是的,有多大的胸怀,就有多高的境界;有多高的境界,就能干多大的事业。在谈话中莫不如此,信任对方,并且宽容对方,才能够做到真正的沟通和了解,才能够将谈话进行到底。

当然,这里的信任和宽容,并不是说不加思考、不加分辨的接纳对方,而是说,在谈话的最初,要以信任和宽容为起点,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地接纳积极的信息。宽容是一种非凡的气度,是对人对事的包容和接纳,是一种高贵的品质、崇高的境界,是精神的成熟和心灵的丰盈,你对别人宽容了,世界也就向你敞开了。

只有以信任和宽容为基础,才能在遇到与自己意见相左的观点时,不在头脑中迅速思索如何反驳,而是寻找共同点,然后迅速展开拓展和修正。

积极主动的听,然后主动地去同意对方的观点,认可对方的谈话,这样才能使对方感受到你的欣赏,对方才会产生继续说下去的欲望。感同身受地听,设身处地地想,真心诚意地积极的认同,而不是敷衍应付地赞同,才是一个真正积极的谈话者,才能实现一次真正有效的谈话。

跟蔡康永学说话:牢记赞同三原则

原则一,及时点头认可对方。

当对方看到你的点头,会感受到你的认可,会有继续说下去的信心,也会认为你在认真听他所说的话。相反,如果对方说了一大堆了,但是看到听话的人完全没有反应,会使说话人产生挫败感,不愿再继续说下去。

原则二,全心投入不走神。

交谈时,最好保持与对方的目光接触,必要时,配合适当的的姿势与手势,以表达对对方的理解和赞同。谈话过程中,对方最忌讳的就是自己说话可是别人没有在听的这种情况,这会使对方瞬间失去说话的欲望。并且如果你没有认真在听,那么你之后就算赞同对方的观点,对方也只会觉得你在敷衍,并非真正的赞同。

原则三,适时的插话。

培根曾说:“打断别人,乱插嘴的人,甚至比发言者更令人讨厌。”我们从小也被教育到不要插话,那样显得不礼貌。但是我们会发现,适时的插话既可以表明自己在听对方的谈话,也能体现自己在思考这个问题。但是我们要注意,插话插的不是反驳的意见,而是与话题相关联的问题。这样也算是一种赞同。

课外辅导

如何从心理上实现对对方的谈话内容的同意与认可?

要想真正从心理上同意对方,一定要去掉自我中心主义。自我中心主义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概念,指婴儿在判断和行为中有受自己的需要与感情的强烈影响的倾向。婴儿很难离开主观感情去客观地判断与理解事物和情境,他们主要是根据自己的主观印象来推理外在世界,不注意对方的意图而回答问题。皮亚杰把这种婴儿时期的思维特征称为自我中心主义。皮亚杰还提出,婴儿在十八个月之后,就会发生“脱离自我中心”的心理过程,这时儿童的身体、动作就会参照其他事物来做出反应和改变。而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也需要不断地发生“脱离自我中心”的过程,就像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所说:“那些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首先要改变自己。”

所以,在人际交往中,要从心理上做到对对方的谈话内容的认可与同意,就要做到不以自我为中心,不要把“我”当成最重要的,要把使用频率最高的“我想”、”我认为”,改成“你觉得呢,你看呢”。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地“脱离自我中心”,学会和人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