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跟蔡康永学说话
6716900000003

第3章 学说话,还要学会做一个倾听者

蔡康永说:“我相信”倾诉”是人的本能,是原始人就开始依赖的生存之道”他还说:“当事人向你倾诉的时候,他只需要你听”。这个世界上,充满了需要倾诉的人,而不是愿意倾听的人,除非倾听是他的职业需要。每个人都在为自己奔波忙碌,每个人都在力争让自己生活的更好,大家凭什么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听你说自己的故事?每个人都会觉得自己有很多的想法,很多的委屈,很多的幸福,很多的不满,很多的“很多”,所以,大家需要的是一个倾听着,而并非一个倾诉者。所以,如果你能让大家把这很多的“很多”,都倾倒出来,那么你就是一个绝好的说话对象。

NO.1为什么要学会倾听

很多人自持有随时随地侃侃而谈的本事,什么场合都不忘露一手,他们用娴熟的语调,俏皮的话语,以期达到让人难忘的谈话效果。可是他们忘了,交流沟通是两个人或者多个人的事情,一个人说得再热闹,也是孤掌难鸣。听不到对方的声音,就很难确定对方是否真的听明白了自己的话,而自己又是否真的得到了认可。

其实,所有的人,包括你我在内,都喜欢“说”,为什么喜欢说?因为我们都有交流和倾诉的欲望,我们渴望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行为、自己的成绩,得到别人的好评、社会的赞赏。既然连我们自己都喜欢“说”,那么要想学会说话,就要先学会倾听,因为先学会了倾听,才能吸引听众,才能让我们的交流对象,有站在我们的对面,和我们说话,听我们说话的意愿。

而且,要学说话,肯定先要听别人说话,只有听多了,才会知道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各种话该怎样说。一个好的学习者,应该是一块海绵,学习说话也一样,要不断地汲取别人谈话时的优点,拿来主义的用来完善自己的话语。

有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仓库里,几个人把一块手表掉了,大家竭力寻找,却怎么也找不到,后来……后来一个小孩,在这几个人休息的时候,来到了仓库,他趴在地下,找到了那个手表,因为他用耳朵听到手表滴滴答答的声音

造物主给了我们两只耳朵,一张嘴巴,就是要让我们多听少说。要想找到谈话中的瑰宝,就必须学会倾听,倾听对方的声音,倾听对方的含义,倾听谈话的方向,只有这样,才能不让自己和谈话脱节,才能不让谈话和最终的沟通目的脱节。

NO.2巧妙利用谈话中的霍桑效应

早在1924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组织了一个很有名的心理实验。由研究委员会的心理学家及各方面专家组成的研究小组,以美国芝加哥郊外的霍桑工厂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一系列的“谈话试验”。霍桑工厂是一个制造电话交换机的工厂,虽然这个工厂具有较完善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等,但员工仍然愤愤不平,生产状况也很不理想。研究小组的研究课题就是:生产效率与工作物质条件之间的关系,研究方法中较为重要的步骤就是“谈话试验”。这个课题开展了两年多,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专家们找工人个别谈话两万余人次,并规定在谈话过程中,专家们必须耐心倾听工人们对厂方的各种意见和不满,并做详细的记录,而且,对工人的不满意见,不准反驳和不准训斥。

这一“谈话试验”看起来未免有些偏颇,然而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霍桑工厂的产量大幅度提高。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工人们长期以来,对工厂的各种管理制度和方法有诸多不满,无处发泄,而“谈话试验”,让他们的这些不满,都发泄了出来,从而是他们感到心情舒畅、干劲倍增。后来,社会心理学家将这种奇妙的现象称为“霍桑效应”。

在现实生活中,“霍桑效应”普遍存在,如果你能做到认真地倾听别人的倾诉,别人自然会对你抱有好感,进一步向你袒露心迹。只有这个人愿意向你坦诚不公地交谈,你才能够真正成为他的交谈对象,进而通过谈话,促进你们之间的情感交流,最终达到谈话的目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在难过的时候,想找人唠唠嗑;我们在开心的时候,想找人分享,就是因为我们是群居动物,我们需要倾听者,让我们的心理得到满足。

很多心理医生都说,其实病人来看心理疾病,最想得到的并不是心理治疗,而是倾诉对象。大部分病人上来就条理不清喋喋不休地说,这个时候,不要试图打断他们,因为他们来看病,就是来看他们堆积在内心的那些垃圾,那些伤害,让他们把这些对心灵无益的东西统统倒掉,也就会慢慢清醒起来、开心起来,心理疾病也就不再成为影响工作和生活的疾病了。

在对话中也一样,如果在对方试图讲话的时候时经常打断他们,哪怕是接过话茬讲述与对方谈话内容类似的情形,也容易打消对方的谈话欲望。对方会认为自己得不到理解,产生交流上的孤独感。

所以做一个倾听者,是学说话的前提,“霍桑效应”存在于各种不同的谈话对象的交谈中。心理学家通过研究表明,每个人在说话时,都有首位心理定势,即每个人都有首先要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完的心理需求,直到他把自己的事情滔滔不绝全部说完,他的首位心理定势得到了释放,他才会转而听取你的意见。所以,假如你想让对方接纳自己的意见,就必须先学会倾听对方讲话。当对方的首位心理定势得到了释放和满足,他就会在潜意识里认为你尊重他的意见,进而产生想和你继续沟通的欲望。

最会说话的人,都是最会倾听的人,当年舌战群儒的诸葛亮,在他的意见遭到反对时,在别人故意激怒他时,总是耐心地听对方把话讲完,然后进一步请教对方重复其谈话中的某些观点和理由,接着还会询问对方是否还有别的什么事情要说。等对方全部说完之后,才逐字逐句地反驳对方,这样,就能够消除对方的抵触情绪,也才能够让对方心服口服。

NO.3学会做一个主动的倾听者

小时候,父母长辈常常会这样叮嘱我们“大人说话,小孩莫插嘴”,很多孩子都会觉得长辈们剥夺了自己的发言权,其实不然。在我们成年之后,就会逐渐意识到,在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中,说话宜少不宜多,宜小心不宜放任,任性而为,肆意发言,不仅会阻碍交流和沟通的脚步,还有可能让对方对和你谈话产生抵触情绪。所以,一定要学会闭上嘴巴,倾听对方说话。

不要说自己不会倾听,其实,每个人在生命形成的过程中,最先学会的,并不是说话,而是倾听。很多孕妇都有这样的体验,在怀孕期间,腹中的胎儿是对外界有感应的,比如播放轻音乐,孩子就会很安静,播放摇滚乐,孩子就会在肚子里翻转。医学家通过研究发现,胎儿可以通过羊水的波纹感知外面的一切声音,所以,倾听,其实是人的一生中,最先拥有的感官知觉。

不过真正学会倾听,也并不是那么容易。做一个好的倾听者,不仅仅要竖好自己的耳朵,还要学会引导,学会做一个主动的倾听者。所谓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要学会从错中听对,从无中听有,“于无声处”谛听即将响起的惊雷。在这方面,我们应该多向善于发掘孩子们的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的老师们学习,好的老师,一定是一个主动的倾听者。

比如在小学教学中,数学老师教授“角”的概念时,引导孩子们在课堂上跟老师一起画“角”,一定会有一些孩子画出奇形怪状的“角”,这个时候,循规蹈矩的老师就会批评哪些没有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画“角”的孩子,然而善于启发的好老师,就会询问孩子们究竟画的是什么,鼓励孩子们的奇思妙想,并由孩子们那些奇形怪状的“角”出发,教孩子们学会什么是“角”,什么是“三角形”,什么是“平行四边形”,这样,不仅帮助孩子们拓展了思路,也鼓励了孩子们的积极发现积极创造。所以,真正的主动倾听,不仅可以取悦对方,让对方感受到尊重和认可,还可以达到说服对方,共同创新的效果。

就倾听本身,按照投入状态来分,心理学家们总结出了四种层次的倾听状态:心不在焉地听、被动消极地听,主动积极地听,感同身受地听。

倾听最忌讳的,就是心不在焉地听,不在意对话人究竟在说什么,甚至完全跑神。

消极被动地听也不正确,如果你一开始,就在心里为此次对话打下消极被动的定义,那么在听的过程中,一定会随时想到去辩驳,而不是积极沟通,共同将谈话和谐愉悦的进展下去。

主动积极地听,才是真正主动的倾听,主动认可对方的谈话,积极赞赏对方的观点,这样,才能让对方感受到你的欣赏,让对方产生继续说下去的欲望。

感同身受地听,设身处地地听取对方的意见,权衡对方的谈话,尊重对方的提问,这样的倾听,是最有效的主动倾听,能够营造良好的谈话氛围和人际关系。

据统计,在日常的交流和沟通中,有一半的人,都是在心不在焉地倾听,三分之一的人,是在消极被动地倾听,只有少数人能做到主动积极倾听或者感同身受倾听。要学说话,就要学会做一个主动倾听者,乃至感同身受的倾听者,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赢得谈话的双赢,赢得沟通的胜利。

跟蔡康永学说话:牢记倾听四原则

要学说话,首先要学做一个成功的倾听者,以下六个倾听原则,是营造良好谈话氛围,成功倾听的关键所在。

原则一,及时认可对方。

当对方看到你点头时,会感受到你的认可;当对方听到你的称赞时,会增添一份自信;当对方得到你的应和时,会更积极的与你沟通。反之,如果你态度消极,对方就难以信任你,难以与你继续交谈。

原则二,全心投入不走神。

交谈时,最好保持与对方的目光接触,必要时,配合适当的的姿势与手势,以表达对对方的理解和赞同。没有谁愿意与一个目光游移不定的人深谈?全心投入,观察对方的表情、肢体语言、语气语速,不仅能够让对方感受到你的重视和尊重,还能够让你迅速解读出对方的言外之意。

原则三,适当提问引导交谈。

如果只是一味的点头认可,不加以提问,对方在说完了自己想说的话之后,就会觉得无话可说了,因为你没有相应的回应,也没有加以提问。适当的提问,可以避免对方在交谈中产生一个人在唱“独角戏”的感觉,也便于你引导谈话的方向,更利于你达到谈话的目的。

原则三,莫要逃避交谈的责任。

作为一名良好的倾听者,就算听不明白对方在说什么,也要用最好的方式让对方明白,他没有表达明白自己的观点。比如适当追问他刚才的话语,再比如和声细语请对方解释,切莫闭口不言,拒绝交谈。

原则四,学会礼貌的插画。

培根曾说:“打断别人,乱插嘴的人,甚至比发言者更令人讨厌。”打断别人说话是一种最无礼的行为。然而在必要时,插画不仅可以沟通彼此的感情,还能够为对方“凑趣”。只是插话一定要看好时机,不要早一步也不要晚一步,机会一到,该说就说。不过插话时要切记,不要用不相关的话题打断别人说话,也不要用无意义的评论打乱别人说话,更不要抢着替别人说话。

课外辅导

1、如何插话,才有助于达到最佳的倾听效果?

当对方想要向你倾诉某件事情,却担心你可能对此不感兴趣,所以面露犹豫、吞吞吐吐时,你可以主动而温柔地鼓励,“你说,你说。”谈话间隙,你可以说“接着说”或者“是么?哦。”这些插话能让对方明确的知道,你很愿意听他的讲话。

2、如果对方是情绪容易失控的谈话者,倾听中如何缓解谈话气氛?

有的人,很容易对谈话或谈话者产生敌对情绪,这个时候,你需要用一些话语,来缓解疏导对方的情绪。比如:“你的确会感到气愤”,“确实让你心烦”,“你心里会有些不好受”,这些话,能把对方从自我情绪中解脱出来,让对方感受到你的理解和同情,从而可以更从容地和你沟通交流。

3、倾听中怎样实现及时回馈,让对方感受到你的诚意?

在倾听中,要及时回馈。你可以在对方谈话的间隙,用一两句话来“概括”对方的谈话内容,表明你一直在听,这就能够让对方感受到你的诚意。“你是说……”“我知道,你的意见是……”或者用商量地语气说“你想说的是这个意思吧……”这些概括性的回馈,既能及时地验证你对对方谈话内容的理解程度,加深他对你的印象,又能让对方感到你的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