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前秦猛士
6736400000239

第239章 大败而还 遣使求救

派人将那燕兵埋葬之后,毛穆之又道:“沿途燕军哨骑,绝不止此一人,相信燕军要不了多久,便会顺着行迹找到此处,如今我大军未至,还不宜与燕军交战,扰乱大司马计划,咱们还是先退为上。”

众人回道:“一切听从将军安排。”

毛穆之又道:“现下我有一计,说与诸位,请诸位参其可否。”

众人道:“将军请讲。”

毛穆之道:“我欲以一千轻骑,顺河而走,引燕军前来,等发现燕军踪迹之后,我军徐蹑其后,待时机可时,率军突击,出其不意,必可获胜!”

一人道:“我等奉大司马之命,在此等候,袭扰燕军,若与燕军遭遇,久难决胜,恐误了大司马交代的大事。”

说话这人,是军中一部将,毛穆之道:“将军所言,虽是不错,但是我意是在燕军追至我舟师到时,再发起进攻,到时我大军相合,前后夹击,燕人无援,胜负必可力决,又怎会误了大司马吩咐的大事。”

众人听毛穆之这么说,倒觉得可以一试,一齐道:“将军妙算,末将等听命行事。”

毛穆之又问道:“不知诸位谁愿领兵引敌?”

一人上前两步道:“末将愿往。”

这人年方二十余岁,正是血气方刚,名叫周英,一心想要在疆场闯出一个功名。

毛穆之道:“好,就由周将军担当此重任。”

众人商议完毕,当即分军为二,由周英领军一千,沿着清水继续前行,而毛穆之留下十余名哨骑,率军九千,退到离河岸差不多十里的地方静候,等待哨骑回报。

周英走得并不快,他要让燕军感觉他们近在咫尺,有追到的希望,但是却永远也不让他们碰到。

而燕人大军赶来,顺着痕迹追去,果然被周英所骗,一路紧追,直追了两个时辰,与水路舟行的晋军相遇。

这时燕将已感觉到了中计,便下令撤退。

可是这足足两万大军,队伍绵长,才气势汹汹的赶来,前军便突然调转马头,这不禁给了紧随其后的燕军一个错觉,那就是前军战败。

而就在这时,毛穆之率军从后杀出,顿时喊杀声震天,吓得燕军人马俱惊。

本来已有些慌乱的燕军突然间丧失了信念,就如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般,瞬时瓦解。

不过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两万燕军,并不是所有人都在溃散,不是所有人都放弃了抵抗,还有无数人在奋战。

然而燕军军心已散,在毛穆之率军轮番攻击之下,已是渐渐难以支撑,而更让燕军陷入绝望的是又陆续有晋军从河岸边赶来,对他们形成了合围之势。

最后,在再无突围可能的情况下,被围的燕军选择了投降,这一场大战就此结束,晋军大获全胜。

不论是燕将,还是毛穆之,都没有想到这一战会胜得如此出奇,两万燕军,竟在不到两个时辰,几乎全军覆灭。

桓温得讯之后,大大嘉奖了毛穆之一番,并借此鼓舞了一番士气,全军将士,此时都热血沸腾,恨不得立刻与燕军进行一场大战,向毛穆之那样立场大功。

在清理战场之后,毛穆之又再一次的向黄河渡口赶去,只是这一次,他将大军排开,进行了一次地毯式的搜索,将埋伏在沿途的燕军哨骑全都吓了回去。

远在黄河渡口的慕容臧见哨骑一个接一个的赶回,得知晋军所为,心中甚是烦躁,又不知自己派出去的两万大军如今境况如何,他在黄河渡口拦截桓温的心开始有些动摇了。

是夜,桓冲率领的前锋军乘船来到了清河与黄河的交汇处,桓冲并没有发现燕人伏军,于是命大军直接从交汇处左转,拐入上流,船行十里之后,靠岸停下,船上所有将士,一齐下船。

夜色昏暗,又不明敌情,桓冲不敢冒然前行,所以只是率领大军缓速而行,只要能在天亮前赶到清河与黄河交汇处便可。

一夜的时间,桓温统领的后军也赶到了两河交汇处,但是他并没有像桓冲那样,拐到上流,而是就在交汇处停了下来,命令檀玄等将率军下船,与毛穆之军合一处,他要在明日,给慕容臧一个惊喜!

现在桓冲手上有一万大军,桓温自统一万坐镇,檀玄和毛穆之各统一万,将与燕军决战。

而慕容臧现在在黄河渡口两岸分别安排了有两万大军,在离两河交汇处不远也布置了两万大军,三军成掎角之势。

按照慕容臧的想法,只要桓温乘舟而来,他便可将桓温困在河上!

可是他怎么也没有想到,桓温并不打算在河上与慕容臧交战,而是准备在陆上与他决一胜负!

在急促的整军中,夜显得并不那么漫长,很快,天便已经蒙蒙亮。

考虑到即将便有一场大战,桓温下令命大军埋锅造饭,让众将士饱餐一顿之后,再与敌军交战。

饭毕,檀玄和毛穆之一同率军分别赶往两河交汇处与黄河渡口。

檀玄率军从背后突然发起主动攻击,让焦急等待舟船的燕军有些措手不及,一开始便处于劣势。

但燕军人众颇多,战斗并没有很快结束,而是当即陷入了混战,直到桓温让手下带着五千精兵前去支援,两军才分出胜负,晋军大胜。

慕容臧哪里知道,他的如意算盘还没有开始打,便已经结束了。

不过慕容臧亲领的两万大军毕竟是他的亲军,战斗力极为强悍,刚开始遭到毛穆之袭击的时候,便作出了极快的反应,开始猛烈的回击,使得毛穆之一度处于劣势。

但毛穆之也不是易败之将,他知道援军不久便会赶来,所以他还奋力坚持着。

而这在慕容臧看来,不过是自找死路,他当即下令大军猛攻,想要以最快的速度将晋军歼灭。

逐渐稳固的胜势,蒙蔽了慕容臧的眼睛,他丝毫没有想到,还会有晋军赶来支援。

等到他再次看到万余大军出现在他的视野里的时候,他才意识到情况不对,连忙命人擂鼓收兵。

可是他没有想到的是,出战容易,收兵却难,众将士早已与晋军缠斗在一起,若是此时退出战斗,极有可能受到晋军袭击,性命不保。

所以这撤兵的战鼓,不仅没有将士兵撤下来,反而使得军心大乱,本来的胜势也渐渐消失。

慕容臧无奈之下,只得率众再战一场,与晋军成对峙之势。

这一战,虽然使燕军与晋军脱离了战斗,但是也使得燕军损失有一半之众。

慕容臧稍得喘息,当即率众撤离,毛穆之想要率众去追,但是檀玄阻拦道:“此战我军虽胜,但损失亦是惨重,前方尚是燕地,若是再有敌军,恐难以得胜,兵法有言,穷寇莫追,我看还是莫要再追得好。”

毛穆之闻言,看着大战之后,将士都有些疲惫,思量一番,说道:“也罢,就放他一马,咱们回去向大司马禀报战况。”

慕容臧狼狈逃回,桓温再无阻碍,顺利度过黄河渡口,继续乘船顺流而行。

三日后,慕容臧回到邺城,赶往皇宫,向慕容暐请罪。

只见慕容臧跪在大殿之中,泣不成声,声言要向慕容厉那样,自裁谢罪,但是却迟迟没有动作。

慕容暐知道,他现在过着锦衣玉食,在人间胜于天堂,根本就不想死。

只得安慰道:“桓温素负盛名,这次又是举国来寇,一时不敌,也怪不得大都督,唯今之计,是要速想破敌之策,大都督还是莫要自责才是。”

慕容臧闻言,当即拜谢道:“臣谢陛下不杀之恩,臣定当竭尽全力,勤思破敌之计。”

慕容暐道:“以大都督看来,接下来,该当如何,方能挡住桓温?”

慕容臧道:“如陛下所说,桓温此来,倾全国之兵,而我国中之兵,尚要防备关中秦国,自然不能全力迎敌,故而难以取胜,若陛下能遣使往秦,与秦结好,请秦派兵来救,则桓温不足虑也!”

慕容暐闻言,心想当初太宰慕容恪征洛之时,将无数精兵留在了洛阳、崤、渑,防备秦国,若真能与秦结好,抽调出那些本来防范秦人的士兵,再加上秦军来援,挡住桓温也不是没有可能。

慕容暐道:“大都督此议朕记下了,太傅不一会儿便要进宫,到时正好与他商议商议。”

慕容臧想起之前自己在慕容评面前夸大其词,说什么定能将桓温阻击在黄河以南,现在自己却落败而还,感觉无颜面对于他。

慕容臧道:“既然陛下与太傅要商议大事,臣就不在此打扰了,臣告退。”

慕容暐也知慕容臧是个好面子的人,再加上他确实有些话不想让慕容臧听见,所以并不挽留,当即准他退下。

慕容臧离去不久,慕容评便赶到了宫中,依礼拜见慕容暐之后,慕容评问道:“不知陛下急召臣入宫,所为何事?”

慕容暐道:“太傅还不知道,慕容臧刚刚吃了败仗,逃回邺城。”

慕容评闻言,不禁大惊失色道:“什么!乐安王败了?”

慕容暐道:“败了,还是惨败,朕给他的八万大军,他给朕带回来的,还不到五万,真不知道他这个大都督是怎么当的!”

慕容评不禁老脸一红,他从未见过慕容暐说如此的话,看来慕容臧确实让他很失望,而慕容臧却是自己鼎力推荐给慕容暐的,如今慕容臧败了,岂不说明自己没有识人之明。

慕容评只好再腆着脸帮慕容臧说一次好话,只听他说道:“俗话说胜败乃兵家常事,乐安王初次掌兵,难免会……”

慕容评话还没有说完,便听慕容暐打断道:“太傅就不要再为他说话了,朕看他是真的徒有虚名,以后这兵事,还是不能交给从未掌兵的人。”

慕容评看到慕容暐突然如此强势,倒有些不自然,只得道:“陛下……圣明。”

慕容暐道:“今日朕请太傅来,是要商议接下来该如何布军,阻挡桓温。”

慕容评道:“臣……臣请陛下圣断。”

慕容暐闻言,心中不禁暗骂道:“之前桓温尚未深入的时候,倒是没见你让朕圣断,现在桓温过河,你倒想起让朕圣断,太傅啊太傅,你和太宰比起来,真是差得太远了。”

可是这些话,慕容暐也只得在心里想想,毕竟他现在并未掌握到实权,慕容评还未归政于他,他就算有意见,现在也不能发!

慕容暐道:“方才朕见乐安王时,他曾建议遣使求援于秦,朕以为此议可行,不知太傅是何意见?”

慕容评道:“既然陛下已经同意,臣又如何敢反对。”

慕容暐倒不在意这话是出自真心还是假意,说道:“那以太傅之见,派何人前去最宜?”

慕容暐虽然是大燕皇帝,但是实权却在慕容评手里,官员任命更是有大半是慕容评所决定的,所以慕容评对谁适合出使还是比他清楚。

慕容评道:“臣以为可先遣散骑常侍李凤入秦。”

慕容评说是先遣,倒让慕容暐有些不明白了,问道:“何为先遣?难道秦王还不会同意吗?”

慕容评道:“陛下有所不知,昔年桓温曾伐秦,我大燕未曾往救,如今求救,恐怕秦王不一定会许!”

慕容暐闻言,有些急了,问道:“若秦王不许,又当如何?”

慕容评道:“若到时桓温不足为虑,则秦王许与不许,就无关紧要了,可若是桓温声势仍大,而秦王不许,则可再派一使,且许以厚利,秦王有兼并之心,见有利可图,自然不会再袖手旁观。”

慕容暐道:“太傅说得有利,就先派李凤前往,若是不行,再行商议。”

慕容评道:“陛下圣明。”

慕容暐对身旁宦官道:“去,传朕旨意,命散骑常侍李凤出使秦国,请秦王发兵来救。即刻出发,不得有误!”

慕容暐竟然不让李凤前来朝见,可见他的确是急了。

而另一方面,李凤接到诏旨,当即备好通关文牒,干粮细软,点齐奴仆,乘坐马车,疾行出了邺城,直奔长安而去。

这邺城距离长安,千里之遥,就算八百里加急快马,也要两日才能赶到,然而桓温现在却是步步紧逼,李凤只有连夜赶路,希望早日赶到长安,求得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