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前秦猛士
6736400000082

第82章 讲论经义 问对博士

回到宫中,苻坚并不着急休息,继续看着这一篇篇文章。每看一篇,苻坚时而高兴,时而失望,心情随着文章的好坏而不停变换。

但苻坚每看完一篇,便停留一会儿,一来对刚才看完的文章作个评价,二来整理一下心情,使得在看下一篇的时候不带任何情绪,做到公平。

虽然苻坚知道这说来容易,做起来却有些难,不过他还是要尽力的做到。又看了约二十余篇后,苻坚不禁开始有些失望,因为他竟然没有看到一篇稍微让他感到满意的文章。

现在他急需看到一篇能惊艳他双眼的文章,让他精神一振。可是时间渐渐过去,又看了十余篇,苻坚依旧没有如愿。

看着剩下的那一叠纸已经变得越来越薄,苻坚的心也渐渐的沉了下去,他的希望已经变得越来越无望了。

时光易过,三个时辰已经过去,苻坚的案几上已经只剩下一张纸了,但苻坚的脸色却变得越来越凝重,这意味着苻坚看了如此之久,却只是将时间浪费在了那些平庸的文章上。

这最后一篇文章,是否能圆苻坚一个愿望,苻坚不敢奢望,因为他怕,他怕想也是空想。

苻坚好好的平复了一下心情,最后才拿起那一篇文章看了起来。

只见上面写着:“《大学》有言,治国之道,在亲民,民者,国之根本。欲富国家,首当养民。而养民之道,在于惠民,民得惠则归心,民遇恶则思叛,此自然之理也。……”

这最后一篇讲到了所有人都没有讲到的“民”字,其中所言,让苻坚看了不住点头,脸上也渐渐露出了笑容,这最后一篇文章虽然并没有让他感到惊艳,但还是让他有耳目一新之感。

而且其中所讲,大多是当时要务,不像大多数文章里的虚谈,而这正是苻坚和大秦所需要的。苻坚再看了下文章的落名,默默的记住了刘芹这个名字。

现在苻坚已经看完了所有的文章,他本可以好好休息一会儿,但苻坚却没有,因为他要再次将他觉得写得不错的文章挑选出来,将名字条列出来,等他日去太学的时候招来问对。

三日之后,苻坚又得了清闲,这一次他没有叫上王猛、苻融,而是独自来到太学。这倒并不是苻坚不愿叫上他们,而是现在他们俩人都不怎么抽得开身,苻坚也不好过于麻烦他俩。

而且有鉴于上次苻坚驾临太学引起了太大的轰动,苻坚这次提前派人前往通知,希望这次不要因为他的到来而惊动诸生。

苻坚来到太学,见到只有太学博士在门前迎候,并没有几日前那样的喧闹场面,苻坚甚是满意。

苻坚在诸位博士的带领下进入客舍之中,苻坚道:“朕今日前来,是想见见这几位学生,想要亲自考问一番。”

说着苻坚从袖中拿出一张纸,交给身旁的博士。那博士一看,当即回道:“学生领旨。”

很快,那博士便将那纸条上的十余人都带了过来,其中就有徐越、强玉和刘芹。

众人见苻坚亲自招对,均感到受宠若惊,一一拜见,等到所有人都一一拜见完,苻坚发现当日文章作得最快的人正是刘芹,这不但没有让苻坚感到不喜,反而让苻坚有了一种惊喜的感觉。

苻坚道:“朕见徐越所作文章,颇有所感,朕有一言,还请徐生为之解惑。”

苻坚第一个便问徐越,倒也没有其它意思,只是因为苻坚习惯于处理事情有条不紊,一个一个来。

然而这在众人看来,却不这么看,他们纷纷向徐越投向了羡慕的眼光。

只听徐越道:“学生所学虽浅,但若是学生所知,定知无不言。”

苻坚道:“自古以来,《易》乃占卜之书,而徐生以为其中道理,首在教化人心,此其和解。”

苻坚自小便由祖父延师讲授经义,对于五经之义那是再熟悉不过了,而现在他却发如此之问,明摆着是想考徐越的学问,在场的人没有一人看不出来。

而此时他们关心的并不是徐越会如何回答,而是等会儿苻坚会向他们提出些什么问题。

徐越想也不想,回道:“《易》中所言,例如乾卦中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坤卦中有“厚德载物。”其中之意,无不以教化人心为旨,故而学生以为《易》虽可占卜,但其根本乃是教人顺应天地之德,才可源远流长,经久不息。”

苻坚点头道:“看来人言少不学《易》,恐是妄论了。”

徐越道:“《易》中变化无穷,少时看有新奇之得,年长时看有大悟之得,此《易》之所以流传千年而不息之故。”

苻坚道:“徐生所言极是,《易》理精深,应于万物,而万物之变生生不息,变幻无穷,《易》理自然也就生生不息了。”

徐越道:“学生受教了。”

苻坚又开口发问了,只是这次对象不再是徐越,而是问得强玉,苻坚道:“强玉,你可知朕今日为何要将你也一同招来?”

这强玉在听到苻坚召见的时候,心中也十分纳闷,他深知自己的那点文墨,还入不了苻坚的眼,而且他自己在那日匆忙写完后,就看了一遍他的文章,却连他自己都觉得难以入目。

强玉道:“学生不知。”

苻坚道:“按照你的文章,本来还不足以让朕召见问对,但是朕却破格召见。只是因为你虽然天分不高,但却勤奋可嘉,又心怀大志,朕想让你做京中子弟的表率。”

强玉闻言,施礼道:“学生驽钝,陛下错爱了。”

苻坚道:“这是不是错爱,朕心里还是清楚的,朕见你文章中说颇爱读《春秋》,不知你有何见解?”

强玉道:“不瞒陛下,学生向来不喜读书,唯独对《春秋》一书爱不释手,想来是因为书中一个‘义’吧。”

苻坚道:“那这‘义’字又作何解?”

强玉道:“学生以为有天下大义,君臣之义,兄弟之义。”

苻坚又道:“文中说你喜欢读将略,他日让你到军中历练历练,你可愿往?”

强玉一听,顿时感到激动莫名,当即叩首道:“学生蒙陛下如此器重,如何还敢推辞,学生先在此谢过陛下隆恩了。”

苻坚道:“先别高兴得太早,这军旅艰苦,可不准反悔。”

强玉道:“若学生有负圣望,任凭陛下处置。不知学生何时可进军营?”

苻坚道:“好,只不过现在时候未到,你且先在此好好学习兵法韬略,待到学成之日,写上一篇战论交与朕看,若是写得好,那朕就准你进军营。”

强玉闻言,更是心喜,这不明摆着苻坚要提拔他做将军吗!强玉如何能不高兴,强玉道:“学生领命。”

众人对强玉有如此待遇,更是羡慕非常,都有些后悔没在文章中写写他们的志向了。

苻坚又一一问对,终于来到了这最后一人。

苻坚道:“刘生当日最先作完文章,而今日落在最后,不知有何感想?”

苻坚每一次发问都截然不同,有所针对,但无不是与文章内容有关,而现在轮到刘芹,却是顾左右而言他,让人不禁觉得有些奇怪。俱都猜想,难道这刘芹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众人都不知刘芹会如何回答,因为若是答得不好,恐怕会惹得苻坚不喜。大家都知道,那日刘芹最先作完,非但没有得到嘉奖,反而惹得苻坚有些恼怒。

当场之人都为刘芹捏了把汗,希望他要仔细斟酌,千万不要说错一句话。

这时只听刘芹回道:“问道先后,本不足论,学生以为,陛下自有道理。”

众人闻言,都吃了一惊,心想这刘芹怎么如此大胆,言语之中颇有些恃才傲物的意思,恐怕这次又要因此惹祸了。

本以为苻坚会因此而生怒,可谁知苻坚却笑了,说道:“刘生果然与众不同,既然问道先后不足论,那么治国先后可足论?”

苻坚语出惊人,在这学舍里竟然和一个太学生谈论起治国来了,这是太学生何等的荣耀。要知道能和苻坚谈论国事的,只有当朝大臣,而刘芹现在就受到了如此高的待遇,让人如何能不艳羡。

刘芹道:“学生以为,治国之先后,本无定法,只取决于人君而已。”

苻坚本以为刘芹会开始畅谈治国当以何为先,却未料到说出的是这样一番言语。

苻坚问道:“刘生如此论断,朕倒还是头一次听说,愿闻刘生高论。”

刘芹道:“自古以来,政由君出,尧舜行仁政而惠民,是以百姓歌咏至今。而桀纣施暴政以残民,是以天下弃之如履。尧舜以民为先,故天下兴,桀纣以己为先,故天下弊。此史之明鉴也。”

苻坚闻言,笑道:“刘生谏言,朕记住了。”

苻坚说完这句,突然就不说话了,众人以为刘芹这一番话让苻坚有些不高兴,都觉得刘芹不该不分场合说出这样的话,都忍不住想要说刘芹两句,骂他不知天高地厚。

但是由于苻坚在场,谁也不敢出声,此时这诺大个客舍里,突然变得静寂无声,让人不禁生出一股寒意。

苻坚沉默许久后,终于开口说道:“今日太学一行,朕收获颇丰,今日天色不早,朕要起驾回宫了。诸生在这太学之中,一定要做好表率,领袖群伦,为大秦的强盛出力。”

众人听苻坚转眼便要走,不免觉得都是刘芹惹的祸,都有些不悦的用恶意的眼神看着刘芹。

不过现在苻坚还等着回话,众人也不敢表现得太明显,齐声回道:“学生定不负圣望。”

苻坚闻言点点头,便起身向外走去,众人又道:“学生恭送陛下。”

第二日,王猛进宫言事,正事说完,便和苻坚聊起了闲谈。

王猛问道:“听闻陛下昨日又到太学考问诸生,不知陛下可觅得人才?”

苻坚道:“昨日问对了十余人,唯独华阴刘芹深得朕意,其他的书倒是读得不错,只是不通时变。”

王猛道:“能得陛下如此夸赞,想来那刘芹有非常之才了。”

苻坚道:“非常之才倒也不见得,只是只有他一人借问对向朕进言,而且让朕以民为本,广行德政。”

王猛道:“如此臣就要恭喜陛下了,若是天下臣民皆能知道民为本,那天下何愁不治呢?”

苻坚道:“爱卿说得有理,只是朕奇怪他年纪轻轻,怎么就能有如此见识。”

王猛问道:“年纪轻轻?但不知是多大年纪?”

苻坚道:“以朕所见,应当刚及弱冠。对了,这人爱卿识得,就是那日第一个写完文章之人。”

王猛有些惊异道:“竟是他!看来他果然是有真才实学。”

苻坚道:“倒不知他是由何人教导,能有如此高才。”

王猛的心思忽然动了起来,他想到了华山,难道这刘芹也是他同门师弟?可若是的话,为何不前来投奔他和李化呢?

王猛转念一想,觉得可能是自己久离师门,过多牵念,使得将刘芹认作师弟了。

王猛道:“这世间隐士高人颇多,这刘芹说不定就是华阴某位隐士的高徒。”

苻坚叹道:“为何这样的隐士不能为我所用啊!”

王猛道:“陛下若不修德政,则隐士不来,若天下大治,则其自来归也!”

苻坚展颜笑道:“还是景略说得有理。”

几日后,苻坚再次来到太学,而这次,苻坚召见的不是太学生,而是有教授之职的博士,苻坚也想看看他们之中是否有奇才。

可是让苻坚感到失望的是,太学里数十名博士,竟然有不少徒有虚名之辈,对苻坚所问完全是答非所问。其中更有仅仅是因为通读一经,便被举为博士的人。

苻坚对博士王寔道:“朕一月三临太学,黜陟幽明,躬亲奖励,罔敢倦违,庶几周孔微言,不由朕而坠,汉之二武,其可追乎?”

王寔回道:“自刘石扰覆,华畿二都,鞠为茂草,诸生罕有或存,坟籍灭而莫纪,经沦学废,奄若秦皇。陛下神武拨乱,道隆虞夏,开庠序之美,弘儒教之风,化盛隆周,垂馨千祀,汉之二武,焉足论哉。”

苻坚闻言,方才有些释怀,自此以后,苻坚便每月一临太学,考察讲学之业,于是诸生竞相劝励,研学之风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