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京城的城门刚刚打开,一骑快马就出了城,一踏上官道,李沐风就开始纵马狂奔,这是一次极度艰苦的旅程,从京城到莫思凡给定的那个地址,直线距离大约是两千一百里,但是考虑到路有曲折,还有许多地方是山路,即使是官道,路也不好走,这样一算的话,距离至少要估算到三千里。按照正常的快马速度,得花六七天。当然他可以昼夜兼程,尽可能的缩短这个时间,在这个紧急时刻,哪怕提前一个时辰也是好的。
但任何人都不是铁打的,在马上连续奔驰三千里,是个人都得颠散架,而且有些路段并不适合夜行,在这种地方,速度要放慢不说,还得注意安全,因为有些路是从山坡或山谷间穿过去的。纵然李沐风艺高人胆大,也不得不谨慎小心。
在李沐风离开没有多久,莫思凡带着秦小玉也乘坐马车出发了。一共是三驾马车同行,其中有两驾是空车,就是为了防止意外发生时,还有备用马车可以用。驾车的都是经验十分丰富的老手,另外还有护送他进京的那些兄弟骑马同行,由颜氏兄弟负责统领。一行人浩浩荡荡,离京而去。
此番赶路跟来时又有不同。来的时候速度虽然也算快,但还是在正常范围内。但是现在一心一意赶路,速度又提高了不少。一大群人在官道上纵马狂奔,想不引人注目都难。
湖广布政司黄州府蕲州镇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小城,这里地处吴楚要冲,交通四通八达,来往便利,历代名人辈出,人文气息浓厚。为了便于管控这个地方,朝廷除了将州、府治所设在此地之外,还专设了一个蕲州卫,并迁来荆王府在此镇守,可以说是权贵云集。但是在当地老百姓心目中,什么权贵都是浮云,反倒是一个出生在东长街瓦屑坝的普通郎中备受大家的尊敬。这位郎中出自于医药世家,祖孙数代都是以治病救人为业。其父更是因为医术高超,名列御医,为太医院例目。而他自小就热爱医学,显示出了惊人的学医天赋,纵然是这样,由于郎中的社会地位并不高,其父并不希望他继承祖业,因而让他去读书,并曾经考中过秀才。可是读书生涯至此也就到头了,经过连续两次乡试失利之后,他弃儒从医,重拾儿时梦想,并且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声誉鹊起,成为远近闻名的名医。
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治愈了富顺王儿子的病,得到了在武昌的楚王常识,被聘为王府的奉祠正,掌管良医所事务,声名更为显赫。在这期间,无数达官贵人都延请他去看病,而来自江西西凌的一份邀请更是让他非常心动。然而由于受到楚王府的约束,他无法脱身,只得婉拒。但是对方并没有放弃,委派驻武昌的店铺掌柜跟他保持着密切联系。
离楚王府不远的地方有一处小院子,住在附近的所有人都知道,这里是著名的李东璧大夫的寓所,李大夫医术高超,不管什么疑难杂症都难不倒他。而且为人和善,急公好义。虽然在王府当着差,但治病对象从来都不局限于达官贵人,无论是市井之徒还是老弱妇孺,都用心诊治,绝无贵贱尊卑之别。对贫苦百姓更是广施医药,活人无数。而他自己却住在一个简陋的小院子里,身边只有从老家带来的一位老仆人照顾生活。
这天一大早,街上还没有行人,李宅的门环就被拍响了,声音一阵急似一阵。因为常有人半夜三更求医问药,老仆人对此早已习以为常,倒不觉得拍门声有多突兀。他将门打开,只见门外站着一个老熟人,就是负责西凌工坊驻武昌店铺的林掌柜,时常都会上门来找老爷叙话。不过像今天这么早倒是首次。看林掌柜的样子,明显来得很匆忙,冠带都未曾系好,蓬头散发,如果不是有紧急事务,当不致如此。
“李大夫在不在?”门一开,林掌柜便匆匆问道。
“刚起来,准备收拾了去楚王府呢。林掌柜有急事?”
“十万火急。麻烦老哥前去通报一声,就说林某有紧急事情求助,请务必一见。”
“好。林掌柜请至正堂稍待,小的这就去禀报少爷。”
林掌柜在正堂并没有等多久,就见一个又瘦又高、年约三十来岁的年轻人走了进来,正是他要找的李东璧李大夫。两人未及寒暄,林掌柜便从袖口摸出一封信,递给李大夫,说道:“还请李大夫救命!”
李东璧疑惑地接过信笺,拆开看了看,眉毛暂时拧了起来,这封信正是莫思凡所写,信里面详细描述了秦小玉的伤势严重性、并发症产生的症状以及他所采取的措施。莫思凡虽然不是医生,但是见识方面远非时人可比。对于并发症的描述更是非常精准。要知道这个时代还没有细菌和病毒的概念,他能指出并发症产生的机理就很不简单了。李东璧接诊过无数类似的病人,所以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
虽然他也不懂并发症到底是怎样产生的,但是他知道怎样去遏制它的恶化。他博览医书,胸怀古今无数秘方,并且对其批判性的吸收。他对中草药尤其精通,但目前所能找到的本草医书都有着很大的缺陷,要么是残缺不全,要么是以讹传讹,错漏百出。其他书错就错了,顶多是引发歧义,但是医书若是错了,可就是要人命的大事。所以在他年轻的时候,就立下志愿,要撰写一部包罗万象、经历过严密考证过的医书,对中草药进行全面的叙述。在历史上,经历了将近三十年的艰苦考证和创作,他完成了这本字数多达近两百万的巨著——《本草纲目》,被后人尊称为药圣。
不错,他就是李时珍,字东璧,号濒湖山人,其医学成就无须多说,一部本草就足以奠定他的历史地位。只不过在这个时空,一个天才横溢的大夫遇到穿越而来的莫思凡,历史已经在悄然改变,他还能完成那跨时代的著作吗?或者说,他会不会取得更伟大的成就?值得期盼。
嘉靖三十一年,李时珍才三十四岁,在其他行业,这个年纪已足够大,但是对于大夫这个行当来说,三十多岁只能算毛头小伙,毕竟治病的经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丰富的,名气更是如此,得靠人们的口口相传才能传播出去。他在武昌这一带地区已经有了名声,但是在其他地方,认识他的人就不多了。直到去年进入楚王府之前,他都只是一个没多少名气的小郎中。所以当他接到来自西凌工坊的邀请时,还有些奇怪,不知道对方是怎么认识自己的。
虽然不曾替西凌工坊效力,但他对这个工坊还是很有兴趣。特别是林掌柜经常代表东家来府里拜访,得知他在给百姓施药时有些捉襟见肘,就慷慨捐赠了价值数万两的药品,这一举动让他对西凌工坊的好感倍增。
从林掌柜那里,他大略了解了一些莫思凡的背景,对这个年轻人还是挺佩服的。两人年纪相差大约十来岁,经历更是出奇的相似。两人都是年少时考中秀才,然后一个弃儒从医,一个弃儒经商,大夫和商人的社会地位都不算高,但在他们的心目中,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能够造福于社会的就是好职业。
正是因为有着相似的经历,两人虽然从未谋面,但神交已久,所谓的惺惺相惜,不外如是。
他刚刚一看信的内容,就知道事态有些严重。一般来说,并发症初起之时,施药是最有效的,拖的时间越久,危险就越大。从信笺上的日期来看,这已经是第五天了,病入肺腑,施救难度增大,问题是病人还不在当地,真要等到病人送到,那就是病入膏肓,彻底没救了。
他折起信纸,问道:“病人现在到哪里了?”
“从京城出来,大概走了一千多里,还远在两千里之外。”
“那可来不及。来人,快快给我准备药箱。”
那老仆人应声进来,问道:“少爷,是去楚王府的药箱吗?”
“不是,是我很少用的那个黑色药箱,常备药都给我拿上。还有,给我去备一匹马。”
林掌柜道:“宅子外备了马车,是西凌工坊专用的,速度比普通马车至少快一倍,驭者也是很有经验的老手。”
老仆人吃惊的问道:“少爷,你这是准备出远门?”
“是的。要出去几天,待我走后,你去跟楚王府的人说一声,就说我出去采一副名贵草药,回来后献给楚王。”
所谓名贵草药当然只是一个托辞,其实就跟请假时随便找的蹩脚理由差不多。
药箱很快就备好,里面装着李时珍精心配制的各种药材,其中就有治疗伤后并发症的特效药。一辆轻便马车正停在宅子外面,跟常见的笨重马车果然有很大的不同。还有几个骑手跟在马车边上,担当护卫。
李时珍提着药箱正准备上马车,忽然听得长街那头蹄声如雷,不一会儿,一骑快马狂奔而来,到得近前,马上骑士一勒马缰,骏马长嘶一声,人立而起,停了下来。
李沐风终于赶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