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惠彦:我跟水均益有同样的感受,10年前我记得,2003年的3月26号,我们就住在巴勒斯坦饭店,我们现在站的位置就是巴勒斯坦饭店二楼的平台上,那天晚上轰炸得比较厉害,整个楼就像遭遇地震似的在晃动。我们还偷偷地跑到楼顶上拍摄了整个巴格达遭受轰炸的场面。10年过去了,我们回到巴格达,这个巴勒斯坦饭店还是原来的老样子,整个巴格达还是原来的老样子,所以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既旧又新,旧呢,是整个巴格达还是原来的老样子,而且比过去显得更加陈旧一些了,要说新呢,就是大街上跑的汽车我觉得很新。10年前大街上跑的车都是很残破的车,现在大街上跑的都是崭新的车,也说明当地民众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
劳春燕:我知道前两天你们去了萨达姆的老家提克里特采访,我特别想问问两位,你们在萨达姆的老家提克里特做采访,提克里特那儿的人,他们对现在的局势是怎么看的?
水均益:提克里特可以说是目前伊拉克局势比较紧张的一个地区,原因之一当然是因为它是萨达姆的老家。还有一个原因大家知道,现在伊拉克比较集中的一个矛盾是逊尼派和什叶派这两大教派之间的冲突,很多逊尼派认为,战争之后他们由原来的统治阶层变成了非统治阶层,他们感觉他们被边缘化了,他们的很多权利,很多权益被剥夺了,于是他们就经常举行抗议示威活动,我们去的时候也正好赶上他们正在筹划每周五举行的例行示威和抗议,所以给我们的感觉是,你在提克里特这个地方,你能感受到一种躁动的情绪,能够感觉到当地人强烈的一种对现状的不满,这使得这个地方很容易成为一个爆炸点。说到这一点呢,关于萨达姆的话题,在提克里特还是非常敏感的一个话题,原因自然不言而明,毕竟萨达姆是前朝,而现在又是一个新的政府,在这个地方的人们,如果对现状不满意,他自然要怀念萨达姆,这就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当然,我们到那儿去就是要解密萨达姆逃亡的秘密,最后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找到了萨达姆最后藏身的那个地洞,但是我们已经不能够允许去拍摄了,那一段场景我相信老冀作为摄像呢他非常着急,他非常想拍那个洞,但是一直拍不上,来给大家讲讲当时的情况。
冀惠彦:像我们中国记者到了伊拉克来探寻历史,就希望用中国视角来还原一下当时的情况,当我们试图去接近萨达姆的藏身洞的时候,我们只能在一二百米之外遥遥相望。
水均益:其实当时我们已经看到那个地方了。
冀惠彦:对,看到了一堵矮墙,矮墙后面就是藏身洞,但是当地民众还是出于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在没有严密保安的情况下,民众自发地阻止我们,不让我们去拍那个洞,我当时特别想尝试,在别人把他们的视线引开之后,我从后面再进去拍一拍,我们既然来了,就再去把原来的历史再重现一下。但是当地民众给我们说,如果你想今夜就住在警察局,那你就去吧。
水均益:而且更危险的不是住在警察局,你有可能会被不知道什么莫名其妙的人带走。的确,刚才老冀说到的这个情况,我后来也请教了当地人,实际上在逊尼派聚集的提克里特,他们为什么会对萨达姆的墓地包括他后来藏身的地方非常不愿意涉及呢?是因为很多人不希望再去损坏萨达姆的形象,因为他们现在要和政府抵抗的,他们认为最大的资本就是萨达姆,他们希望重塑一个萨达姆时代的光辉的形象,或者说萨达姆那时候比现在好,这可能是一个深层的原因。
劳春燕:所以看得出他们内心深处还是有一些纠结的,另外你在和他们交流采访的过程中,你发现他们心中最渴望的是什么?因为他们现在面临的局面一方面是大量的示威游行、教派冲突,一方面又是此起彼伏的爆炸事件在全国各地发生,那现在对他们来讲,他们最想要得到的是什么?
水均益:我的感觉是,伊拉克人现在最希望得到的是社会的安宁、安全第一,我问所有的人,你们现在最操心的是什么?回答都是安全。这个安全包括我现在没有任何后顾之忧地到巴格达的任何一个角落出门上班、孩子上学等,这是最首要的,其次他们就希望能够有更好的工作机会,能够挣更多的钱,能迅速地恢复他们正常的生活,使得这个国家走上一个繁荣的道路。
劳春燕:我看到一些数据,现在伊拉克按说从数字上说还是不错,经济发展比较快,每天出口的石油大概250万桶,那么这些钱算回来应该还是不错的,可是另外一个数据是三分之一的人处在失业或者准失业状态,是不是它的产业结构太单一,所以大量的商品都是靠进口的,这样的话就形成了一个死循环,年轻人的生育率又很高,这对于伊拉克来说是不是一个很大的隐患?
水均益:其实这个问题非常切中要害,因为伊拉克国内的石油是经济支柱产业,或者说是唯一的产业,因为石油在它经济产业中的比重,有的数据显示达到了90%以上,而由于多年的战乱和局势的不稳,伊拉克其他的一些产业几乎处在停滞状态,甚至是在倒退。比如,以前我们都知道伊拉克蜜枣,但是以蜜枣为代表的伊拉克的农业在这10年里面反倒是在倒退。比如,当地的雇员在接受我们采访的时候说:“我们现在的农业是原始阶段的农业。”我们在大街上采访的时候看到伊拉克的一些市场,包括一些批发市场,充斥着世界各地各式各样的商品,可以说是琳琅满目,但是你很少能找到伊拉克当地自己生产的产品,所以说这是它最大的一个问题。还有一个,尽管说石油在这10年在逐渐地恢复生产,石油的收入也在逐渐地增加,但是的确是杯水车薪,要解决这个国家的重建问题不是几百万桶的石油就一下子能解决问题的。
10年前,伊战爆发之后,水均益深入到巴格达做了采访,10年之后重返巴格达,针对当地的最新情况和老百姓的生活状态进行报道,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被战争破坏的国度里一片混乱的现象,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这段现场连线报道有一个特点,就是让两位记者在镜头前同时出现,一个摄像一个记者交叉介绍现场情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这样的安排绝不是为了形式上的标新立异,笔者认为,至少有以下两个考虑的因素:一方面冀惠彦10年前也亲身经历了战争,和水均益一样有发言权;另一方面作为摄像记者,所注意的画面和观察的点与普通人一定有不同之处,与水均益可以形成互补,丰富整段报道。
这段报道演播室主持人一共问了4个问题,分别是“到巴格达最深的感触是什么?”“提克里特居民对现在局势的看法?”“伊拉克居民现在最想得到什么?”和“过度依赖进口是不是一个很大的隐患?”,应该说每一个问题都有很强的针对性,水均益的回答也一直从亲身体会谈起,如在回答第一个问题时,他提出了“一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另一方面停滞不前”的观点后,马上结合亲眼所见回答:“我们到了巴格达以后呢,看到很多的基础建设,很多的道路桥梁基本上还是战前的样子……很多的基础建设基本上没有翻新……一片非常凋敝的感觉。”在回答提克里特居民对目前局势的看法时,他不仅仅结合亲眼所见,还结合自身的感受说:“我们去的时候也正好赶上他们正在筹划每周五举行的例行示威和抗议,所以给我们的感觉是,你在提克里特这个地方,你能感受到一种躁动的情绪,能够感觉到当地人强烈的一种对现状的不满。”在回答伊拉克民众最想得到什么时,他直接描述了采访的过程:“我问所有的人,你们现在最操心的是什么?回答都是安全。”在回答过度依赖进口是不是很大的隐患时,他先是以蜜枣为例说明伊拉克农业在倒退,接着以市场上见到的所有商品中很少有伊拉克当地生产的产品为引子提出自己的见解:“尽管说石油在这10年在逐渐地恢复生产,石油的收入也在逐渐地增加,但是的确是杯水车薪,要解决这个国家的重建问题不是几百万桶的石油就一下子能解决问题的。”这种介绍形式不仅丰富了现场报道的信息量,而且还极大地增强了报道的可信度和现场感,有很好的传播效果。
在与冀惠彦的合作过程中,水均益也表现出了较强的语言组织能力和现场掌控能力。在把话题交给冀惠彦的两次转场过程中,水均益都非常机智地处理,谈到伊拉克凋敝景象的时候,为了使自己的观点更有说服力,也为了不让一旁的冀惠彦干等着,他巧妙地从“摄像师观察的角度不一样”这个点切入,说:“我相信老冀呢……作为一个摄像,很多东西在他眼里呢,更加触目惊心,接下来我们请老冀谈谈10年后他重返的感受。”在谈到他们准备拍摄萨达姆藏身的地洞时,他说:“那一段场景我相信老冀作为摄像呢他非常着急,他非常想拍那个洞,但是一直拍不上,来给大家讲讲当时的情况。”这种形式的转场既主导、串联起了整段报道,不至于让冀惠彦尴尬,又给观众自然流畅,不做作的整体感觉。
四、张泉灵案例分析
(一)关注金珠拉毛,传递正能量
2010年4月14日上午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地震发生后,张泉灵来到灾区,在玛曲县城中心的格萨尔广场发回报道。
王端端(演播室主持人):震后第六天,医疗救治已经成为最重要的工作,第二炮兵救援部队在格萨尔广场搭建的首个震区医院接诊了大量的伤员,现在我们马上连线一下正在现场的本台记者张泉灵。泉灵,你好,请给我们介绍一下你了解到的情况。
张泉灵:我现在所在的位置叫格萨尔广场,我们现在看看这片帐篷区,它非常大,有80个左右的帐篷,它不仅是医疗的救助点,而且是一个综合的救助点,可以容纳850个受灾的群众在这里居住,而且,最最让人羡慕的是,这里是提供一天三餐热饭的(地方),在这个广场一天大概可以供1800人吃饭。那么到现在为止呢,二炮的这个医疗救助点从14号开始已经治愈了2100多人,其中有61个是重伤员,而且好消息是他们到现在为止全部救活了。我想在这样一个地震灾区,在这样一个废墟上,“活着”是最具有力度的两个字。
说到废墟上的生命,我还想带大家去看一个小生命,非常给人希望的一个小女孩,这个小女孩是15号的时候送来的,她当时在废墟里被救援人员发现,当时她的母亲抱着她,母亲遇难了,孩子还活着,前两天她还没有名字,叫姑娘……她笑了一下,睡梦当中还笑呢。现在孩子的情况是,母亲遇难了,她的父亲受伤,而且是重伤,已经转到西宁市去了,所以现在这边呢只有孩子的奶奶,孩子的奶奶也受伤,所以带不了孩子,孩子的姑姑和叔叔也在,不过他们是出家人,带孩子也不方便,所以现在暂时留在了医院里,但是毕竟这个医院里有很多的病人,并不是新生儿适合居住的环境,(问护士)怎么办呢?
护士:我们现在尽着现有的条件,尽量保证处所的良好,一个是保证空气对流,一个是避免交叉感染,我们也是想让这个孩子尽快地脱离这个环境。
张泉灵:现在这个孩子有了一个新的名字,昨天在孩子奶奶强烈的要求下,现在这边的护士大夫给她起了一个名字,叫“金珠拉毛”,“金珠”就是解放,“拉毛”是仙女,因为这是一个解放军救的小仙女。刚才孩子微笑着睁开了眼,看到孩子的笑容,我们觉得这是废墟上最温暖的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