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修罗道。
阿修罗比较特别一点,也是从印度宗教吸收来的神灵。有的佛经说他们生活在大海的深处。有的说他们是“天龙八部”之一,也是佛教的护法。有的说他们经常和帝释天战斗,想要夺回天界的统治权。一般介绍佛教的书籍,同时取以上几种说法。这几种说法之间看上去有些矛盾。譬如,既然阿修罗已经是“天龙八部”了,为什么还要和帝释天战斗,夺回天界的统治权呢?
我个人想到的解释是:就像“人”这个概念一样,阿修罗是一大类众生,其中有善有恶。善的可以当“天龙八部”,恶的会去夺天界。
阿修罗道之上的人道不用说,天道前面也说过了。
往上还有世界,就是无色界的四天。这里的众生已经跳出轮回了。
佛教的修行目的是跳出六道。
六道以上的众生,从低到高是阿罗汉、菩萨、佛。他们都不用再经历轮回。
基督教常把上帝和子民、教会领袖和教众之间的关系,比喻为牧羊人和牧羊。佛教则喜欢把佛和众生之间的关系,比喻为老师和学生,把佛教组织看成是学校。佛和凡人在本质上没有区别,仅仅是佛比凡人先领悟了智慧而已。因此,阿罗汉、菩萨、佛之间的“等级”,也不是行政等级,而是一种学位,用来表明修行者在佛学上的造诣,表明该人修行到什么程度。用佛教术语说,叫做“果位”。
央视86版的《西游记》里,唐僧师徒完成取经,跪拜在释迦牟尼佛坐下。释迦牟尼佛说:“封”你为某某佛,或“加封”你为某某佛。《西游记》原著里没用“封”,用的是“加升”这个词,也有分封的意思,好像果位是释迦牟尼“封”出来的,就如同皇帝给大臣封官一样。
其实这是对佛教果位的误解。无论是佛、菩萨,还是罗汉,都不是谁谁加封出来的,而是你的佛学水平到了某个阶段,如同自然规律一般,自然就获得这个阶段的果位了。
打个比方说,佛教的果位不是学校的学位,不是考试考出来的,也不是由什么机构封的,而像是武侠小说里某某武功练到了第几重那样,到什么水平完全是自己的事。
菩萨比佛的“果位”低,观世音菩萨的确要听释迦牟尼佛的话。但这种听从不是行政上的服从,而相当于学生听从老师:因为佛比菩萨更有智慧,所以菩萨才自愿听佛的指导和教诲。
同样是佛,还有个成佛先后的问题。比如按照佛教传说,先成佛的燃灯佛是释迦牟尼佛的老师。但是佛教不是特别强调论资排辈,所以并不是说先成佛的就是老大。只不过闻道有先后罢了。互相之间是很平等的。
我们按照从下往上的顺序,先说阿罗汉。
小乘认为,人修行到最高果位,就是阿罗汉了(之前还有三个果位)。阿罗汉之上只有佛,没有菩萨的概念。人是不能修行成佛的。
大乘认为,人人都可以成佛。在阿罗汉之上还有菩萨,再之上就是佛了。
佛经上记载了一些有名的阿罗汉。我们中国人熟悉的是“十八罗汉”和“五百罗汉”,不过,这两种说法都是经过人中国人改造过的。
佛经上有记载的是“十六罗汉”。但是在中国传播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变成了“十八罗汉”。关于另外两位新加的罗汉,历史上有不同的说法。比较合理的说法是佛陀的两位弟子。但是乾隆认为,新加的两位是“降龙罗汉”和“伏虎罗汉”。降龙伏虎原本是中国的传说,但是因为这个说法是皇帝钦定,降龙伏虎的形象又生动好看,后来就大都遵守这个说法了[32]。
“五百罗汉”在佛经里只有一个数字,没有具体的描述。因为阿罗汉比佛和菩萨的地位低,似乎让人觉得不需要那么端庄严肃。又因为佛经描述不详,因而让中国艺术家有了发挥的空间。中国的佛教艺术很喜欢描绘五百罗汉的形象。
在中国的寺庙艺术里,往往最生动、最有意思的就是五百罗汉的雕塑和绘画,大都充满了生活气息,再现了古代市井生活的百态。有时艺术家还把一些自己或者百姓喜欢的人物塞进去。
比如苏州西园寺把《说岳全传》中虚构的人物,曾反抗过秦桧的杭州灵隐寺的“火头”,加到了五百罗汉里。
信佛的皇帝也喜欢插一脚。北京香山碧云寺、成都新都县宝光寺的五百罗汉中都有康熙和乾隆的形象。类似的,武则天把龙门卢舍那大佛造成自己的形象。慈禧太后也扮成过菩萨的模样照相。这都是帝王利用“职权”想在仙佛里挤进个位置。
五百罗汉中最有名的是济公和尚。人们传说他去罗汉堂报到的时候迟到了,所以有些寺庙里,把济公的雕像安排在房梁上或者走廊里。正是因为这不拘一格的样子,让济公给游客们留下的印象最深。
阿罗汉之上的果位是菩萨,菩萨之上是佛。菩萨我们下一章讲。现在先说一下佛。
“佛陀”一词是从梵文直接音译过来的,之前也有翻译成“浮屠”、“浮图”等词,后来这些译名都不用了。
关于佛我们之前说过很多了。总之佛超越了一切理性概念,所以对我们来说,佛可以变成任意的样子,可以无处不在,可以在一瞬间知道全部的知识。总之是无所不能。
按照大乘的说法,理论上有无数佛,但其实信众膜拜的只有有限的几位。我们简略说一下最有名的几位佛。
比较知名的佛一共有五位,有两种分类方式。
一个是按照时间分:过去佛、现在佛和未来佛。这叫竖三世佛。
这三位我们都介绍过:过去佛是燃灯佛、现在佛是释迦牟尼佛、未来佛是弥勒佛。
现在释迦牟尼佛已经离开我们这个世界了,所以严格说这个“现在”也是过去时了。而弥勒在未来才成佛,所以他现在还是弥勒菩萨。
第二种分类方法是按照空间分:统治西方极乐世界的是阿弥陀佛、教化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的是释迦牟尼佛、统治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是药师佛。
当然,这个西、东和我们地理概念上的西和东不同,只是个名字罢了。
药师佛的佛号中有个“药”字,传说他善于治病。所以庙里经常供奉药师佛,药师佛的香火也比较旺盛。
但其实呢,我们说佛已经超越了一切理性世界,已经无所不能,所以不应该有“善于”、“不善于”这种概念。佛有无比神力,难道说让人健康这种小事,释迦牟尼佛就做不到吗?但是大众礼拜,总有所求,大概觉得那么多神佛菩萨,应该按照“职责”分工一下,礼拜起来针对性,效果才更强。所以寺庙里,一般都是药师佛、送子观音那里摩肩接踵,释迦牟尼佛相比之下反倒是冷清了。
关于佛还有两个小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中国老百姓,包括《西游记》常说“如来佛”。“如来佛”是什么佛呢?其实,“如来”就是“佛”的意思,是“佛”的另一种说法。所以阿弥陀佛可以说成“阿弥陀如来”,药师佛也可以是“药师如来”。只有一个例外,是密宗的大日如来习惯上不称为“大日佛”。
所以“如来佛”这个词的字面意思相当于“佛佛”,讲不通。中国百姓说“如来佛”的时候,其实指的就是释迦牟尼佛。
“大雄”是印度的一种尊称。耆那教的创始者就被称为“大雄”。后来“大雄”也被用来称呼释迦牟尼。今天我们寺庙中供奉释迦牟尼的建筑就被称为“大雄宝殿”。因为释迦牟尼在一般人心目中的地位最为尊贵,大雄宝殿往往是一座寺庙的主殿,所以后来汉地寺庙习惯把主殿称为“大雄宝殿”,哪怕主殿里供奉的不是释迦牟尼。
另一个小问题是,前面说了,一个佛只教化一个大千世界,自从释迦牟尼涅槃以后,我们这里就是无佛世界。下一个来到我们世界的是弥勒佛。弥勒佛什么时候来呢?说法不一。圣严法师取《佛祖统纪》的说法,认为是56亿年后[33]。
但是,大乘不是认为所有的人都可以成佛吗?那么,是说在这漫长的56亿年里,众生因缘不到,没有一个人能修行成佛吗?还是说可以成佛,只是一旦成佛就会去其他的世界?还是说所谓一个大千世界只有一个佛,这个佛指的是教化众生的佛,而不算新修行成的佛?
我试着解释一下。
大乘和小乘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大乘的神学系统中有很多菩萨,大乘也鼓励大众努力成为菩萨。
菩萨的特点是,他们有能力成佛,但是暂时先不成佛。有点相当于佛的“预备役”。大乘佛教创造了很多关于释迦牟尼成佛之前很多世的故事,释迦牟尼成佛之前,就是以菩萨的身份修行。
前面说过,菩萨有大慈大悲之心,他们不仅仅要自己修行成佛,还要普渡众生,帮助所有众生都修行成佛。所以他们主动暂时不成佛,要以菩萨的身份进入世间教化、帮助众生。
这段话潜在的意思似乎是说,菩萨一旦成了佛以后,就不能进入世间普渡众生了。这么看来,似乎是说,在这56亿年里众生还是可以成佛的。只是一成佛就必须去其他的世界了。
【六】
这章说的是六道众生和菩萨、佛的“等级”,下一章重点说菩萨和阿弥陀佛。在这章的结尾,我们顺便说一下现实世界里,僧人之间的等级。
现实世界的僧团里有方丈、有长老、有首座,这些职位都是谁定的呢?
前面说过,佛教像是个学校而不是王国。释迦牟尼生前,只把自己当成普通的老师,给身边的人讲讲道理而已,并不想建立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团体。结果释迦牟尼涅槃后,僧团连个领导都很难找出来。按照佛教教义,上至释迦牟尼,下至普通信众,大家都是一同学习佛法的学生,只不过有人的学业水平高,有人的水平低而已。除了公认的老师释迦牟尼外,其他僧众谁又敢说自己有资格领导别人呢?
您可别小看这个问题。
就是因为佛教认为人人都是学生,而且学习这事,你也不能说谁岁数最大谁就最牛。所以在印度的僧团里,没有哪个僧人敢说自己就比别人高一头。
所以印度的僧团是民主制的,僧团的领导者是大家推选出来的。
当然,这制度到了中国就变了。
中国的佛教发展到后来,很多寺庙像庄园一样,有自己的庙产、土地。寺庙的最高领袖“住持”如同庄园主,负责经营庙产、管理僧众。住持退位的时候,也像地主一样,可以自己指定寺庙的继承人。他把象征权力的衣钵传给继任者,继任者就能成为新的住持了。虽然在理论上,庙产是僧人共同财产,住持拥有的只是使用权,不能随意变卖和私用。但既然有了使用权,住持在对庙产的管理和处置上,也就和一般的庄园主没有太大区别了。
还有些寺庙的住持,是官府指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