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穿越汉朝的一件布衣(微阅读1+1工程·第八辑)
6870300000002

第2章 村新人物

今年春节,我从珠三角的城里回到了粤东乡下梅丰村过年。村里变化很大,但过年的习俗还保留着,年三十晚上守岁,年初一去探望上了年纪的外祖母。年初二去看望中学时的老师。年初三到县城去泡了一回露天的温泉。然后和在乡镇属中学教书的同学吃了家乡闻名的新鲜水煮牛肉,喝掉了一瓶高度的客家糯米酒。同学喝高了抱怨说在乡下做老师收入太低,每月3000元不到的死工资,除去吃的喝的穿的,就是“月光族”,混得远不如马代跑、汤代看、朱代教这些人。这几个人脑子活络,运气也特别好,日子过得比在城里打工的乡亲要滋润得多。

马代跑

族谱记载,梅丰村是明万历十三年开村的。几百年来世居在这里的人一直靠耕田种地过日子。改革开放只过了二十多年,村里几乎没有几个人再在土里刨食的了,一百多户五百多人,跑出去打工的做生意的,还有读书跃出农门的,男的女的只要是年轻的就一拨拨的争先恐后的涌到了深圳、广州、佛山这些大一些的城市里,留守在村里的大部分是老的少的。年过四十身强体健的马代跑在这样一群留守的人群里就显得很特别。

马代跑真名马远奔,人如其名,黑,瘦,高,走起路来快得就像奔跑的马一样,身边刮过了一阵风,再回过头来,就不见了他的人影。马远奔有恋乡情结,还是毛头小伙子时就不愿意外出打工。他爹拿着一根木棒追着他打:“不外出打工,你就打一辈子光棍。”在梅丰村人的眼里,种地在土里刨食那是最没出息的,有本事的就要往城里跑,在城里做苦力也比在村里呆着强。不跑出去的男的想在邻村找个女人结婚那是痴人说梦。

十八年前,马远奔到深圳蛇口三洋电子厂打工。日做夜作苦干五年才拥有1000元的存款。马远奔苦笑说:“这样的背井离乡的日子何时才是个头?”

他爸说:“你娶了媳妇,咋过我都不管。”

马远奔就树立了一个新目标:打工是为了找媳妇,娶媳妇比打工重要。第六个年头,他回家过春节时带回了一个名叫香草的女人。是个川妹子,二十出头,长得很清秀。电子厂女工多男工少,马远奔利用这个优势很快把“生米煮成了熟饭”。成了家,马远奔就像在村里生了根一样,不再去打工了。他在村头榕树下开了一间小杂货店。香草守在店里卖东西,他负责到县城进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晚上店铺关了门,他与香草就着浮油豆腐与猪肉丸,再喝上几两糯米酒,上床戏耍缠绵一番再美美睡上一觉,觉得这才像是人过的日子。

外出几年在城里开了眼界,马远奔活了心眼,开小杂货店就多了一条规矩:在他的店里“想买啥就有啥”。村西的桃花做豆腐,盐卤没有了,来店里买。香草有些无奈说:“嫂子,店里从没进过这样的东西。”马远奔却说:“放心,包里我身上。”推出摩托车朝县城赶去。一个时辰后,他把五斤盐卤送到了桃花的家里。

五斤盐卤五十元进的货,他每斤只多收了一元。但他这样来回跑一趟油费就要花费十元。桃花很感激,多塞给他五元钱作路费。马远奔却没收。

香草得知这样来回跑一趟要倒贴路费,心里有些醋意:“不亲不戚,你这样帮桃花,是想吃她豆腐?还是她给你豆腐吃了?”

桃花长得很好看,她的男人两年前遭车祸死了,带着一个五岁的孩子守寡。这个坚强的女人靠做豆腐养猪来维持家里的生活。

马远奔没跟女人计较,而是说:“要保证店里想买啥就有啥,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跑。”

马远奔不辞劳苦在村里县城之间来回跑,赢得了村民的尊敬和喜爱,就送他一新的名字叫马代跑。

半年后新的生意门路来了。村里外出打工的人多,几乎三天两头就有人捎带东西。从深圳、广州运到县城车站。村里人接到电话就要去车站取。来回一趟要花上五六元的车费还要搭上半天功夫。干脆这样的事就让马代跑代劳,每帮忙代提一件东西给五元钱的报酬。还有村民要捎带东西给在深圳、广州打工做事的亲友,从村里送到县城车站也交给马代跑。几年做下来,马代跑的名气大了,钱也挣了不少。变化大着哩。他在村头起了一栋二层的楼房,二楼住人,一楼做铺面,卖杂货。还买了一辆二手的小四轮,用来送东西提货。春节在村里打工几年的大明回家看到眼前的一切,又是羡慕又是感慨说:“马代跑脑子好用,挣的钱比我们这些外出打工的人多,日子也过得比我们滋润。”

有一天,桃花雇马代跑开车到县城买猪饲料,回来的时候天黑了又下起了雨。拉帆布盖饲料,路上担搁了很长时间,回到村里已是夜里十点。村里有多嘴多舌就说马代跑与桃花乘着黑夜把车停在了路边,钻进了一个旧房里。

香草已生了两个孩子,变胖了,心也变宽了,对这样的男女之事的造谣早变得不屑:“还不是见我们家挣了钱盖楼房,眼红?”置之不理。

得到香草这样的信任,马代跑浑身充满了劲,跑得更勤了。

汤代看

梅城是山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靠着深圳的结对帮扶办起了第一家工厂电声喇叭厂,生产音箱用的喇叭,再运到深圳指定的厂家,组装成音响。生产一个喇叭出厂价是一元钱,运到深圳就变成了三元钱。利润空间大,几年间梅城的喇叭厂遍地开花,办了数百家。喇叭的用途从最开始的音箱拓展到汽车、玩具等各种产品的配件,地点也从深圳延伸到珠海、广州、东莞、佛山等城市。

梅丰村的汤展原来买了一辆手扶拖拉机,帮村人运东西,风光了几年随着村人外出打工、种田种地的少之又少,找他运东西的人也越来越少。好日子眼看过到尽头,汤展抽烟锁紧眉头正在想主意的时候,他的表哥郭辉明找到他:“把拖拉机当废铁卖了,给我当货车司机。”

郭辉明先在县里开了一家喇叭厂,为了拓展市场,又在广州开了一家喇叭贸易经销公司。在广州接了单让厂家生产,再一车车送过去。每个月给汤展开五百元的工资,这样的收入在当年等于是县委书记月平均工资。而且他不用去厂里上班,照样住在村里。送货靠电话联系。汤展很满足,干得很起劲。刮风下雨也坚持把货送到,这样他与表哥的合作关系变得很铁。二十年过去了,他从毛头小伙仔变成了两个孩子他爸的中年大叔还在做货车司机。唯一变化的是他的货车司机的身份渐渐被村人淡忘,取而代之的是“代看”,于是就有汤代看的外号。

大约是六年前,村里的翠花婶的孙子被接到广州上学去了。翠花婶的儿子在广州石牌开饭店,媳妇生了小孩,断奶后小孩就被接回来,一直是翠花婶在照看。孙子被接走后,她就像断了魂一样吃睡不宁。有心去看望,一来路上花费不少,更主要的是她与媳妇合不来。想了几天几夜,找到汤代看,让他送完货帮忙去看望一下孙子,看他有没有长高一些,有没有想奶奶。

“翠花婶,你打个电话跟孙子一说啥都清楚了,何必还要专门跑?”汤代看觉得翠花婶的想法有些可笑。

“耳听是虚,眼见为实。”翠花婶一本正经地说,并从贴身的衣服里翻出十元钱递给汤代看说,“这点钱当脚钱。”

“都是乡里乡亲的,这钱我怎能收?”汤代看说,“你不把钱收回去,我就不答应你。”

汤代看送了货七弯八拐一路打听找到了翠花婶的孙子。还让孩子用铅笔写了“奶奶我想您”这几个字作为信物带回来。翠花婶接到了孙子的纸条,又感动又难过,哭了一场。

半个月后,她又找到汤代看,把一包炒好的花生交到他手里,让他代她去看孙子并把十元钱递到了汤代看的手上无论如何要他收下。汤代看也不再推辞,顺手把钱装进了口袋。

过了几天,村长也来找汤代看,把一包鱼干递过他,要他帮忙去看望在广州天河工作多年末回过家的表舅。末了塞给他二十元钱,汤代看也不推辞对村长说:“村长,按城里人的说法,你这叫购买服务。”

很快,村里人有这样的事都交给汤代看去办。邻村一些村民也来请他帮忙。时间一长,汤代看看到其中的商机,干脆制作了一个价目表,按线路长远费时长短进行收费,少则十元二十元,多则八十、一百元。

表哥的生意做大了,给他开的工资从当初的五百元翻到了三千元。每个月汤代看可以做成十多笔代表看生意,净挣两千。在乡下这样的收入日子过得可滋润了。

烦恼的事也有。有一天,在县城打理工厂的表嫂赛给汤代看二百元钱,让他送完货晚上悄悄回去帮她代看表哥郭辉明是不是在广州养了野女人。最近几个月,表哥很少回家,回了家不但没有久别胜新婚的表现,而且连亲昵的动作也省了。

汤代看摸黑去了表哥在广州的家门口,守到夜里九点多果然见到表哥郭辉明搂着一个花枝招展的年轻女人回来。表哥身上的酒气很呛人,女人那发嗲的声音很刺耳。汤代看那一刻就像遭了雷击一样愣住了。他的内心翻江倒海:把这事告诉表嫂,表嫂闹起来,一个好端端的家就散了。装聋作哑,任表哥这样胡混下去,他的家业也迟早会败光。想了半夜,抽完了身上的半包烟,汤代看狠了心拿起了手机打了110,报了表哥在广州的家庭住址,说有人嫖娼卖淫。

从派出所出来之后,表哥郭辉明收敛了,当下就把那女人打发走。周末内心愧疚的他回了家,给妻子买了很多礼物。表嫂很感谢汤代看的帮忙,暗中塞给他一个红包。汤代看回按家打开一看竟是八百大元。他在服务范围里又增加了一项:代看成家外出的男人,增进家庭安定与幸福。

朱代教

梅丰村地处兴梅客家地区,耕读传家流传了数百年。清朝的时候,村里还有人中过举人。淳朴的村人崇尚读书。家里再穷也要勒紧裤带供子女读书。

这几年村里的景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外出打工做生意的村民很多。在外面扎稳了脚跟,做生意挣了钱,买了房的,纷纷把子女带了出去,在城里读书。一来了却父母与子女团聚的心愿,二者城里的教育水平比山村高。设在村委会北角的梅丰小学原来有三百名学生。几年下来走剩不到一百人,属于典型的麻雀学校。按上级教改的方案,麻雀学校要进行合并。梅丰小学就被并到了十里外的山北小学。

合并之后学校的规模是大了,但问题也来了,每天很多孩子要走十里路去上学。孩子天没亮就要起床,家长还要去送,真是苦了家长也苦了孩子。村里有几个孩子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在家的爷爷奶奶年纪大了走不动,没人接送,学上不成了,成了没书读的孩子。

朱代教在这节骨眼上从深圳回到了梅丰村。朱代教原名朱一山,在嘉应大学念完书就到深圳一家外来工子弟学校教了三年语文。前不久遭遇了一场车祸,腿受了伤,治了半年看似好了走起路来还是有些瘸。原来小鸟依人一样的女朋友说了一声拜拜就不见了人影。真是旧伤末愈又添心伤。一气之下,他辞了职回到了乡下疗伤。

休息没两天,村长就找了他:“那几个孩子没书念,可不行啊。你好歹念了大学,要为村里出力。先教他们念书。”于是在把村祠堂打扫一番,摆上课桌,把一面墙凃成黑板,一个临时的课堂就算布置好了。闲着也是闲着,朱一山来了劲头,每天用心教那五个孩子。朱代教用毛笔写了一幅对联:耕读传家传千载,

崇文守持守万年,挂在祠堂里

村长从村办公经费里每月挪出三百元作为朱一山的酬劳。有些村民时不时送一把青菜给他。村祠堂里书声琅琅,村民就感叹:没想到几十年过去,村里又办起了私塾。村民就把朱代教的外号送给他。放寒假前他和村长一道跑到山北小学,又跑到镇教育局,一番游说争取,把那五名学生纳入山北小学的学籍。参加了学校期末的统一考试,五名学生有两名各科考到100分,被评为三好学生、学习标兵。朱代教的名气一下大了起来。

过年的时候,在广州开饭店的丽香带着九岁的儿子伟明回村过年。慕名找到朱代教帮她代教儿子,每个月给他二千元的报酬。丽香与丈夫在广州开了一家客家菜馆,生意很火爆。不争气的丈夫却暗中与一位服务员不清不楚。两夫妇不和睦,儿子就没心思管,读了三年级,期末考没有一科及格。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朱代教二话不说就把这事接了。一开始,伟明处处与朱代教作对。朱代教拿出耐心,得知伟明喜欢玩电脑,就从电脑有关的科学、趣事讲起。一段时间之后,伟明跟他无话不说,读书也越来越用功。暑假,丽香来接孩子,看到家庭报告书上语文95,数学98的成绩,惊喜不已,连忙从包里拿出五千元,说是给朱代教的感谢费。朱代教婉拒了说:“孩子考得这么好,就是给我最好的礼物。”丽香看朱代教的眼里就多了内容。

整个假期,在广州的伟明时不时给朱代教打电话:“朱老师,我想你了。”丽香也接过电话顺口说:“朱老师,我和孩子一样也想你。”朱代教的心里就多了内容。

又到了新一年的春节,丽香提早回家找到朱代教开门见山就说:“我半年前已离了婚。通过孩子与你的接触了解,觉得你重义不贪财,有才华。若你不嫌弃我年纪比你大又有孩子,我想跟你结婚组成一个新的家。”

朱代教瘸了腿算是一个残疾人,有丽香这样家底厚实而且也算漂亮的女人向他主动示爱,自然是求之不得。第二天就去镇里打了结婚证。村里人都羡慕地说,朱代教好心有好报,一眨目娶了一个年轻貌美的富婆,妻子、儿子、票子、车子全有了,日子过得特别的舒心。

但是出乎村人里意料的是,过完年,丽香去广州做生意。朱代教没有跟去,依然留在村里教那些孩子读书。丽香对朱代教的选择很是欢喜说:“我没看错你。”丽香每隔十天半月就开车回家与他小聚一番,那情景特别的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