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奇是明代有名的清官,他为官清正廉洁,知人善任,曾经荐举了一批出身贫寒的才学之士,如后来成为一代名臣的于谦、周忱、况钟等人。
杨士奇很小的时候,父亲便去世了。母亲随后改嫁,年幼的杨士奇只好也跟着母亲到了继父家里,并一度随继父改姓,后来又改回杨姓。杨士奇从小学习刻苦,他广泛地阅读各种书籍,使自己的学识日益增长。
艰苦的环境磨炼了杨士奇的意志和节操,再加上他勤奋学习,学识渊博,终于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
永乐二年(1404年),杨士奇被朱棣选拔为辅助皇太子的官员,不久又晋升他为左中允,永乐五年(1407年)又晋升为左谕德,这时候的杨士奇已经算是身居要职了,能知道朝廷内部许多关于官员的任职信息。因此他的许多好朋友就经常到府上打听消息,可是杨士奇从来不在私宅里谈论公事,即使是最亲密友好的人也不可能从他那里打听到任何消息。
一次,杨士奇的一位朋友又到府上来探望他了。在家里闲聊了半天,朋友终于忍不住开了口:“听说朝廷最近要提拔一批官员,杨大人能否告知一二啊?”杨士奇严肃地对那位朋友说:“我在家里从来不谈论公事,这些关于朝廷上的事情我们还是到了朝廷上再说吧。”朋友见杨士奇还是闭口不谈,只好告辞离开了。“私居不言公事”,杨士奇把公与私分得清清楚楚,划清了界限,在封建社会里,这是非常难得的。
还有一次,大约在永乐年间,广东布政使徐奇带着一批土特产进京,馈赠朝中官员,以期待能够得到提拔。他为了记住给哪些官员送了礼,还特意制作了一份清单。可是谁知这份清单被锦衣卫得到了,呈送到了明成祖那里。明成祖非常生气,意识到官员的腐败问题已经十分严重了。拿着那份写得密密麻麻的清单,明成祖一一对照,他发现朝廷上下只有杨士奇一人没有接受礼物。由此,杨士奇更加得到了重用。后来,杨士奇辅佐明成祖、明仁宗、明宣宗、明英宗四朝天子,曾经担任兵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少傅、少师等中央高级官职。他还担任了《太宗实录》《仁宗实录》的总裁官,主持修撰二书。
追求理想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