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情商高,就是会说话(套装共4册)
6885900000017

第17章 这么说,话就对了(17)

4.9

察言观色,找出双方的共同点不会察言观色,就好像不看风向水流便去转动舵柄,不仅世事圆融无从谈起,弄不好还会在小河沟中翻了船。反之,如果能够准确窥知到对方的真实意图,就可做到有的放矢、随机应变。

口口刚到公司上班的时候,内心很紧张,和同事打过招呼后,就不知道该聊些什么了。中午吃午餐的时候,同事美玲特别热情地和口口聊天,聊了几句,美玲突然说:“口口,你是财大毕业的吧?”口口惊奇地说:“你怎么知道的?”“你的手链真漂亮,而且是自己DIY的。去年的时候,财大的女孩子特别流行DIY这种样式的手链。你看,我手上也有一个和你的几乎一样的手链。我也是财大毕业的。”美玲一口说出了原因,还炫耀了一下自己手腕上的手链,确实和口口的很相似。两个人居然是校友,感觉亲近了许多!聊的话题也越来越多了。与陌生人说话是交际中的一大难关。处理恰当,能够一见如故,相见恨晚;否则,就会四目相对,不知该说些什么。

不久前,陈先生出差住在一家旅店,亲眼看到了一场活剧:一个先他住下的人已悠闲地躺在床上看电视,后来的一个住店者,放下旅行包,稍拭风尘,冲了一杯浓茶,边品尝着浓茶边问道:“师傅来了好久了?”“先来一会儿罢了。”后来者又说:“听你说话的口音不是苏北人吧?”“噢,山东枣庄人!”“啊!枣庄是个好地方啊!小时候就在《铁道游击队》连环画上看过这个地方,三年前去了一次枣庄,还颇有兴致地玩了一遭呢。”枣庄的那个人听到了这些话马上来了兴趣,二人从枣庄和铁道游击队开始谈起来了,那亲热劲儿,不知底细的人恐怕还以为他们是一道来的呢。

紧接着就是互赠名片,一起去吃饭,睡觉前双方居然还在各自身边带来的合同上签了字:枣庄的客人订了苏南人的造革厂的一批风桶;苏南的客人从枣庄的客人那里弄到一批价格比较合理的议价煤。他们的相识、交谈与成功,完全是取决于找到了“枣庄”、“铁道游击队”这个共同点,这就是谈话的突破口。那么,如何才能找出自己与陌生人之间的共同点,也就是交谈的突破口呢?那就需要你察言观色的技巧了。

古人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那么如何才能洞明世事,练达人情呢?至少要掌握察言观色这一基本技巧。不会察言观色,就好像不看风向水流便去转动舵柄,不仅世事圆融无从谈起,弄不好还会在小河沟中翻了船。反之,如果能够准确窥知到对方的真实意图,就可做到有的放矢、随机应变。一个人的心理状态、精神追求、生活爱好,多少会在他们的表情、服饰、谈吐、举止方面有所体现,只要你仔细地去观察,就会发现你们的共同之处。当然,察言观色要自己对此观念也有兴趣,还要同自己的情趣爱好相结合,打破沉寂的气氛才有可能。要不然的话,尽管发现了共同点,也会无话可说,要不然就是说了一两句就“卡壳”。

4.10

将别人的挑衅拒之门外现实生活中,总会有一些无理取闹的人,面对他人的不怀好意的话,你不必强迫自己忍让,因为你的忍让会让对方变本加厉。你要学会的是,用你的幽默将他人的奚落、挑衅拒之门外。口口作为公司的经理助理,难免会和公司的很多人打交道。同事们大多都是比较容易相处的,但也有一些同事常常会说一些不怀好意的话,其中最嚣张的就是戴维。

戴维是公司的老员工了,并自称是三朝元老、重臣。工作态度很不好,业绩很差,但自我感觉良好。按照单位相关规定细化的值班制度,轮到他时,他常常不做且在口口的口头提醒之后,他还会问口口:“我需要值班到什么时候?我需要做什么?”口口心想,你需要值班到什么时候,这不是大会小会早已说过很多遍的吗?你需要做什么这不是已经贴在墙壁上了吗?而且,如果口口在内部邮箱发的邮件,他自己永远不会去读,如果因此而导致他该担的责任没担,他就会赖口口,埋怨口口没口头通知他。口口发的任何形式的通知,无论是邮件还是口头或者板报,在他看来,永远不是有语病就是没表达清楚。口口就想不明白,自己做错了什么,为什么他每次都要挑衅自己?而自己又不知道该如何做。

现实生活中,总会有一些无理取闹的人,面对他人的不怀好意的话,你不必强迫自己忍让,因为你的忍让会让对方变本加厉的。你要学会的是,用你的幽默将他人的奚落、挑衅拒之门外。在一次大型国际会议期间,某位西方外交官对中国外交代表挑衅似的说:“如果你们不向美国保证取消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那么显然就是没有和平解决的诚意。”面对这种挑衅性的无稽之谈,中国代表义正词严地答道:“台湾问题是我们中国的内政,采取什么方式解决是中国人民自己的事情,无须也没有必要向他国作什么保证。”说到这儿他话锋一转,反问道:“请问,难道你们国家竞选总统也需要向我们作什么保证吗?”这针锋相对的反诘,使对方无言以对。

对方看到在这上面占不到什么便宜,随即狡猾地把话题一转,又说:“阁下这次在西方逗留了这么长一段时间,不知是否对西方有了一点儿比较开明的认识?”言外之意是挖苦我方代表无知。中国代表对此淡然一笑,揶揄道:“我是受过西方教育的,40年前我就在巴黎受过高等教育,我对西方的了解可能比你少不了多少,遗憾的倒是您对我们东方的了解可真是太少了。”对方自讨没趣,满脸窘态。

而以说话机智、幽默著称的周总理在面对西方记者的采访时,也同样会面对一些明显带有挑衅意味的问题,而周总理每次都能用自己的机智回答,让对方心服口服。以下是盛传于民间的几段佳话:有一次,一位美国记者在采访周恩来总理时,注意到周总理用的是派克钢笔。记者问:“总理阁下,您也喜欢我国的钢笔吗?”周恩来说:“这支钢笔是我一位朝鲜朋友送的。这位朋友告诉我,这是美军在板门店投降签字仪式上用过的,你留下作个纪念吧!我觉得这支钢笔的来历意义非凡,就把贵国的这支钢笔留下了。”

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又一位美国记者居心叵测地问周总理。记者:“总理阁下,中国的路明明是人走的,怎么会叫‘马路’呢?”周总理说:“因为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的路,所以依照中国的风俗就简称为‘马路’。”记者还不善罢甘休,继续问周总理。记者问:“我们美国人走路总爱将头仰得高高的,中国人为什么喜欢低着头呢?”周总理答:“这也没有什么好奇怪的呀,我们走的是上坡路啊,当然要低着头。你们走的是下坡路,情况当然也就不同啦!”

还有一次记者招待会上,一位外国记者问周总理。记者问:“请问,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金?”周总理:“有18元8角8分。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为十元、五元、二元、一元、五角、二角、一角、五分、二分、一分的10种主辅币人民币,合计为18元8角8分。中国人民银行是由全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金融机构,它的后盾就是全国人民,信用卓著,实力雄厚,世界上最有信誉的货币之一就是中国人民银行所发行的货币,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当然,机智而幽默的口才并不是天生就有的,但是,只要在平时多学习,让自己的知识丰富起来,培养自己的幽默感,就会在说话中慢慢显露出自己的实力,就能让别人对你刮目相看。

4.11

软磨硬泡,让对方点头为止软磨硬泡是办难事的一种特殊手段,这是因为它如果用好了就能够把对方感动。它立足于韧性与耐心,着眼于感化对方,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在才才眼中,公司的同事格蕾丝是个很厉害的角色。格蕾丝人长得漂亮,说话细声细气。格蕾丝每当在工作中遇到什么困难,总是要请求公司的一些同事帮助,有时候同事没什么事,有时候同事不愿意帮忙,但格蕾丝总是有办法说服那些不愿意帮忙的同事们,因为格蕾丝会细声细气地央求他们,软磨硬泡,同事们没有办法,最后都会答应帮这个忙。现实中,求人办事,却遭到拒绝,这往往将你搞得无能为力、无可奈何、无计可施。有些人在这样的情况下往往会打退堂鼓,撤回去了事,也不再另行组织进攻了。

但是也有一些性格顽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人,他们采用软缠硬磨法,友好地赖着对方的时间,赖着对方的情面,甚至赖着对方的地盘,如果不答应就不撤出,如果不将事情办成就决不回头,反把对方搞得急也不得恼也不得,最终被逼无奈不得不答应了他的要求,他这才肯收兵胜利而归。

软磨硬泡是办难事的一种特殊手段,这是因为它如果用好了就能够把对方感动,可是万一用不好就会把事情搞得更砸。所以,如何在对方的耐心所能承受的最大限度下加以运用,使对方不致生出厌恶之心,是软磨硬泡的最关键所在。

攀缠术的形式表现为软磨硬泡,有一些死皮赖脸的味道。然而,究其实质,它与耍赖、无理取闹根本不同。它立足于韧性与耐心,着眼于感化对方,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交际的过程中要主动出击,不达到一定的目的决不罢休。拿出一定的耐心,妙示诚意,结果必将是胜利和感化对方同时而至。要不然的话便会导致矛盾升级,双方都翻脸不认人。笑脸面对、幽默开道,或者调动眼泪、苦苦哀求,是泡蘑菇最为有力的技巧。获得对方的认可、同情甚至赞赏才是我们所要达到的目的。

假如不分对象或者是不顾自身条件一味纠缠,肯定落一个不好的名声,甚至有的时候会惹来祸端。俗话说得好:“一回生,两回熟。”和陌生人打交道,特别是和异性打“第一回交道”,是值得潜心研习的艺术。和人家一丝的情感也没有,从何谈起“泡”得对方心软呢?人情,它一直是关系学的核心所在。应付软磨硬泡中的尴尬,笑声与幽默是最有利的润滑剂。有道是“伸手不打笑脸人”,受缠者很难翻脸,这正是继续泡下去的有利条件。

绝大部分的人,对经常带着笑脸的人有一分莫名的好感。笑脸能够让人有一种安全感。阴暗的脸色,总会给人一种疑惑感、嫌恶感、威吓感。所以,我们不能不注意自己的表情。有可能的话,总是让自己有一副明朗的笑脸。如此一来,对方很有可能被你“笑化”,就会很开心地接受你所提出的请求。

4.12

生活中要学会打圆场在打圆场时,作为圆场之人要理解争论双方的心情,找出各方面的差异,并对各自的优势给予肯定。这在一定程度上,就满足了双方自我实现的心理。这时再提其他的建议,双方就都比较能接受了。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位新局长宴请退居二线的老局长。酒过三巡的时候,服务员端上来一盘炸田鸡。老局长看了看炸田鸡,用筷子点点说:“喂,老弟,青蛙是益虫,不能吃。”新局长一听,就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这样一句话:“不要紧,都是些老田鸡,已经退居二线了,不当回事了。”老局长一听这话,脸色顿时大变,筷子一扔,连声问道:“你说什么?你刚才说什么?”新局长本来是想幽默一下调节气氛的,没想到一不小心触犯了老局长的自尊,一时之间愣在那里不知道该怎样解释了。宴席上的气氛变得有点儿紧张。这时,坐在一旁的处长连忙出来打圆场,接口说道:“老局长,他说您已经退居二线了,吃点儿田鸡自然是不当回事的。”新局长一听也赶忙附和道:“是的是的,不当回事。”老局长想想,觉得处长的话也很有道理,这才又重新拿起了筷子。

在这个故事中,这位新局长就是一个谈吐不得体的人。他的话虽没有语法错误,还很幽默,但却不得体。这话要是在一群年轻人中间说,大家肯定只是一笑了之,但他的说话对象却是一位“退居二线”的老同志。退休后的失落感,让老局长立刻想到新局长的话是在有意奚落自己。试想一下,老局长听了这话能不生气吗?幸亏旁边的处长反应比较快,及时打了圆场,挽救了局面,才避免了双方发生不愉快的事情。可见,在社交场合,会打圆场多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