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证明,无论在什么地方,在什么年代,好心人总是占多数的。
就在林清纠结众人赶往北京当天,一位负责留守看管高僧的真正的虔诚的信徒趁乱打开了柴房,要将高僧放走。
环顾着这个将自己囚禁了一个月的柴房,柴让高僧只是默默收拾起了简单的行囊。
相比来时,高僧身上唯一多出了一件东西——全部由竹子念珠做成的尚未成型的“嘎巴拉”念珠。
“哦,所以天理教攻打紫禁城那一天,就被认为是法器的初生之日?”石强听着入了神。怪不得那件法器的创作时间这么精确!
“是的。只不过,当时我们藏区都用藏历。所以,那时的柴让高僧可能并不清楚当时是嘉庆十五年。是我自行将高僧口中‘林清为首攻打紫禁城’,与历史资料中‘林清事变’进行了匹配,得出了‘嘉庆十五年九月十五日’,也就是公历1813年。”喇嘛语重心长地说道。
老喇嘛的说法再次出乎了石强的意料。他没想到一个身处边陲,本应一心钻研佛法的老喇嘛,也对历史研究这么上心,竟然耗费精力做历史研究。
可能是看出了石强的心思,老喇嘛略微一笑,告诉石强,不要以为僧人就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异类人。僧人除了精心钻研和承袭佛法外,其实都有一些自己的爱好或专长。尤其是现代的僧人,有些往往还是社会学家或历史学家呢。
石强此时不免在心中对眼前的这个老喇嘛暗暗竖起了大拇指。
以林清他们攻打紫禁城为坐标,之前的情况都是柴让高僧所亲历,并一代一代由喇嘛们口述至今;之后的情况,石强就不确定老喇嘛是否能知道了。
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石强继续问道:“然后呢?”
“当然是以卵击石了。”对石强的随口一问,老喇嘛显然是有备而来。“仅仅一百余人的天理教徒们,完全被林清迷住了心智。他们大部分人被挡在了城外,还有几十号到是在内应太监的带领下冲进了紫禁城。但是后果也可想而知,以几十个农民的‘武装’,侵入朝廷统治中枢,除了大部分被当场打死外,剩下全部被打伤,并被擒获。”
石强在为这场闹剧痛心的同时,为老喇嘛对这段历史的精熟而感到吃惊。其实,石强不知道,是在老一辈藏人中,喇嘛绝对是少数拥有文化的阶层之一。尤其是对历史的研究,他们的造诣会让一般的史学家汗颜。
“面对这样的变故,嘉庆皇帝没有受到惊吓吧?”尽管这是百年前的事情了,石强依然从老喇嘛的叙述中,感受到了当时的惊险。
“也许是巧合,也许那个给林清算命的‘半仙’并非浪得虚名。他给林清算的‘好日子’,正是嘉庆皇帝率领众位王公贵族去承德避暑山庄打猎的时候。这也许恰恰给了天理教徒们增添了自信的原因吧。”老喇嘛的回答让石强感到很意外。
“那当时是谁组织了紫禁城的防务啊?”石强的这个问题很是自然。
“是当时的嘉庆事实上的嫡长子,爱新觉罗闵宁,也就是将来的道光皇帝。他也正是在这场事变中凭借冷静、勇敢的表现,为自己将来登上皇位奠定了政治基础。”说道这里,还是心系柴让高僧的老喇嘛略带忧伤的说道,“逃出虎口的高僧,故意在北京周边逗留了一阵。就是为了打探这场闹剧的最终结果。当他得知终究还是免不了百十条性命被葬送,不免内心伤痛。之后,高僧就一路赶回了西藏,用这串与自己共同度过囚禁时光的念珠作为法器,一面为自己的‘罪恶’忏悔,一面为在那场荒唐闹剧中惨死的可怜的人们安魂。”
听到这里,石强突然想到了一个让他觉得似乎不太容易问出口的问题:“那,以后,柴让高僧,真的……真的就那么做了?”
老喇嘛没有说话,显然是不太明白石强的意思。
还是那位负责翻译的西藏当地警察领会了石强的意图:“我们的意思……我的意思是,柴让高僧真的就在自己圆寂后,把自己做成了一颗念珠,串到了法器上?”
石强始终无法真正理解那种将自己的遗骨做成一颗小小的念珠,然后供后人时时“摆弄”在手掌心中的感觉。
“柴让高僧弘扬佛法的决心,是无比坚定的。他也是幸运的与佛有缘的人”在喇嘛的话语中,柴让高僧的这种做法非常正常,并且表情中还带有相当的崇拜和羡慕。
“也是,毕竟高僧不会食言的。”石强由衷敬佩地说了一句。
“不!”出乎石强的意外,老喇嘛坚定地反驳石强的说法,“高僧这么做,无所谓‘食言或不食言’。因为,这本身就不是一个‘承诺’的问题,柴让高僧不需要对任何人做出什么承诺。将自己的遗骨做成法器,不是为了别人,是柴让高僧的信仰。”老喇嘛一板一眼地说道。
石强认真点点头,表示理解柴让高僧内心的高远境界。
“此后将近200年间,这串法器一直在我们寺庙内流传,并且不断被追奉上8颗新的来自喇嘛的人骨念珠。成为了真正的嘎巴拉法器。”老喇嘛对此如数家珍。
“也就是说,我们寺庙在这200年间一共经历过8位老喇嘛?”石强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
“当然没那么简单。”老喇嘛纠正着石强的说法,“首先,并不是所有在这座寺庙里修行过的喇嘛都有资格被追奉到法器中。也不是仅有本寺庙的喇嘛才能追奉到法器中。这一切,都要看缘分和修行。”
再次被人否定,石强心里感觉到有些不舒服。但,这还没完。
“其次,这件源自柴让高僧的法器中,其实一共是9颗人骨念珠的。有一颗并不是喇嘛的遗骨。”老喇嘛继续介绍道。
这个再次超出了石强的认知范围。因为据他前期的了解,在西藏,只有喇嘛的遗骨才可以做成嘎巴拉法器。
“嘎巴拉法器,用的不都是喇嘛的遗骨?除喇嘛外,其他身份的人也可以?”
“万物皆由缘起,由缘而终”老喇嘛语重心长地说,“在清末时期,在北京城有一位一心向佛的世俗之人,也将自己的遗骨奉进了法器中。”
“还有这样的事?”石强感到不可思议。
“是的。这位世俗之人生前,是一位王爷。”老喇嘛不紧不慢地说着。
“一位王爷?晚清的?”石强皱皱眉,觉得这也太稀奇了。
“所谓‘佛渡有缘人’,正是如此。”老喇嘛用充满佛理的语气说到,“我不太了解当时这位王爷到底是与佛门怎样结成了姻缘,但是,我却从我的师傅那里得知,这9颗宝贵的念珠中,确实有一颗是异类,来自一名俗人。只不过,当时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缘分,我就不是很清楚了。”
“哦”石强没有想到,这么一串并不大的念珠,竟然还有这么多故事!不过,再一想,纠结这样的细节已经没有太大的意义了。他决定结束这场调查。
“师傅,关于案件,我想了解的可能主要就是这么多了吧。对于您的赐教,我非常感谢。”石强在表达谢意的同时,脸上浮现了如小孩子向大人请教简单算术题一样的不好意思,说到,“最后,有个个人的问题,我忍不住想当面跟您了解一下。”
老喇嘛点点头。
“师傅,我想知道,如果……,如果有一天,您百年之后……”石强始终找不出他认为合适的表达方式向老喇嘛提问。
“呵呵,这个问题,真的那么难以出口吗?”老喇嘛倒是非常淡定,“我知道这位警官的意思,你是想问我圆寂之后,会不会也将自己做成法器中的念珠,对吗?”
石强摸了摸自己的头,尴尬地笑了笑。
“万物皆由缘。”老喇嘛话语中带有憧憬,又让人难以琢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