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我是排在第21号的男孩。请不要在见到我之前做出任何决定。”
你想他得到这份工作了吗?你认为呢?像他这样思考的人无论到什么地方一定都会有所作为。虽然他年纪很轻,但是他知道如何去想、去认真思考。他有能力在短时间内,抓住问题的核心,然后尽全力去解决它,并尽力把它做好。
戴高乐曾经说过:“困难,特别吸引坚强的人。因为只有在拥抱困难时,才会真正认识自己。”这句话一点也没错。
【教育感悟】
困难,特别吸引坚强的人。因为只有在拥抱困难时,才会真正认识自己。
多多举手
有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在他的小女儿入学的那天,开车送女儿到小学门口。在女儿临下车之前,他告诉小女儿,在学校里要多举手——尤其在想上厕所时,更是特别重要。
小女孩真的遵照父亲的叮咛,不只在上厕所时记得举手,老师提问时,她也总是第一个把手举起来。不论老师所说的所问的,她是否了解,或是否能够回答,她总是举手。
这个小女孩天天如此,老师自然而然就对这个女孩的印象非常深刻。不论她举手发问,或是举手回答问题,老师总是不自觉地优先让她开口。因为得到了许多优先权,使这位小女孩无论在学习成绩,还是在其他方面的成长,都大大超越了她的同学们。
多多举手,正是那位心理学家交给他女儿在学习、生活中的利器。
成功者是积极主动的,失败者则是消极被动的。成功者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有什么我能帮忙的吗”,而失败者的口头禅则是“那又不关我的事”。
而那位智慧的父亲,所教给女儿的举手观念,正是成功者积极主动的态度。
不怀疑自己的能力,凡事多一些积极主动性,你也会取得不菲的收获。
【教育感悟】
不怀疑自己的能力,凡事多一些积极主动性,你也会取得不菲的收获。
荣誉和耻辱只能代表过去
在新泽西州市郊的一座小镇上,有一个由26个孩子组成的班级。他们中所有的人都有过不光彩的历史,有人吸毒,有人进过少年管教所,有一个女孩子甚至一年之内堕过三次胎。家长拿他们没有办法,老师和学校也几乎放弃了他们。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叫菲拉的女教师接了这个班。新学年开始的第一天,菲拉没有像以前的老师那样整顿纪律,而是出了一道选择题:
A笃信巫医,有两个情妇,有多年的吸烟史,而且嗜酒如命;
B曾经两次被赶出办公室,每天到中午才起床,每晚都要喝大约一公升白兰地,而且曾经有过吸食鸦片的记录;
C曾是国家的战斗英雄,一直保持素食的习惯,不吸烟,偶尔喝点酒,但大都只是喝一点啤酒,年轻时从未做过违法的事。
菲拉要求大家从中选出一位在后来能够造福人类的人。毋庸置疑,孩子们都选择了C。然而菲拉的答案却令人大吃一惊:“孩子们,我知道你们一定都认为只有最后一个才是最能造福人类的人,然而你们错了。这三个人大家都很熟悉,他们是二战时期的著名人物:A是富兰克林·罗斯福,身残志坚连任四届美国总统。B是温斯顿·丘吉尔,英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首相。C的名字大家也很熟悉,阿道夫·希特勒,一个夺去了几千万无辜生命的法西斯恶魔。”“孩子们,”菲拉接着说,“你们的人生才刚刚开始,过去的荣誉和耻辱都只能代表过去,真正能代表一个人一生的是他现在和将来的所作所为。”
正是菲拉的这番话,改变了26个孩子一生的命运,如今这些孩子都已长大成人,其中的许多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了骄人的成绩,值得一提的是,当年那个个子最矮的最爱捣乱的学生,今天已经成为华尔街上最年轻的基金经理人。
【教育感悟】
过去的荣誉和耻辱都只能代表过去,真正能代表一个人一生的是他现在和将来的所作所为。
敢于梦想
一个出生于美国旧金山贫民区的小男孩,从小因为营养不良而患有软骨症,在6岁时双腿变成弓字形,小腿更是严重萎缩。然而,在他幼小的心灵中一直藏着一个没有人相信会实现的梦想,那就是有朝一日成为美式橄榄球的全能球员。他是传奇人物橄榄球明星吉姆·布朗的球迷,每当吉姆所在的克里夫兰·布朗斯队和旧金山四九人队在旧金山比赛时,这个男孩便不顾双腿的不便,一跛一跛地到赛场去为心目中的偶像加油。由于他穷得买不起票,所以只有等到全场比赛快结束时,从工作人员打开的大门溜进去,欣赏最后剩下的几分钟。
有一次他在布朗斯队和四九人队比赛后,在一家冰激凌店里终于有机会和心中的偶像面对面接触了。那一年他13岁。
那是他多年来所期望的一刻。他大大方方地走到那位大明星的跟前,朗声说道:“布朗先生,你晓得一件事吗?”吉姆转过头来问:“小朋友,请问是什么事呢?”男孩以一副自豪的神态说:“我列过你所创下的每一项纪录。”吉姆·布朗十分开心地笑了,然后说:“真不简单。”这时小男孩挺了挺胸膛,眼睛闪烁着光芒说道:“布朗先生,有一天我要打破你所创下的每一项纪录。”
听完小男孩的话,这位美式橄榄球明星微笑地对他说:“好大的口气。孩子,你叫什么名字?”小男孩得意地笑了,说:“奥伦索,先生,我的名字叫奥伦索·辛普森,人家都管我叫O·J。”
9年后,奥伦索·辛普森的确如他少年时所说的,在美式橄榄球赛场上打破了吉姆·布朗创下的所有纪录,同时又创下了一些新的纪录。
【教育感悟】
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放下手中的鞭子
经常挨打的孩子,往往会出现一些不良的心态和心理偏差:
①冷漠。孩子做错事以后,往往希望父母原谅,希望父母给予指导。但父母采取打的方法,只能使孩子的心离父母更远,慢慢地对父母感情变得淡漠。
②自闭。孩子做错事以后,有时会说漏嘴,这时如果父母动手打孩子,那么孩子就会尽量少说话,以免被发现破绽,泄露实情。
③盲从。如果孩子发现只要听父母的话,就可以不挨打,那么孩子就会放弃自己的看法,渐渐变得没有主见,照搬父母的意见。
④说谎。孩子为了避免皮肉之苦,常常会采取隐瞒和欺骗的办法。如果骗过去了,那么孩子就认为撒谎是个好办法。
⑤推卸责任。为了逃避,孩子做错事后就开始推卸责任。时间长了,孩子的责任心就会减弱,做任何事情都会抱着无所谓的态度。
⑥自卑。被父母打尤其是父母当众打孩子,会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往往会感到“低人一等”,认为老师和小朋友都看不起自己而抬不起头来。
⑦固执。有的家长动不动就打孩子,使孩子形成了很强的对立情绪,突出的表现就是逆反心理很强,成了“油盐不进的四季豆”。
⑧对抗。有的孩子越打越不认错,明明他知道自己做错了,偏要嘴硬说父母错了。有时还会采用离家出走、逃学来与家长对抗,使家长焦头烂额。
⑨喜怒无常。有的家长打了孩子之后,还说是为了孩子好,是为了教育孩子,是爱孩子,这往往会让孩子感到迷惑不解。
【教育感悟】
武力不仅伤害孩子的身体,更重要的是伤害孩子的心灵。
让孩子经常体验成功的快乐
正如美国心理学家朗格在回答“人流泪时为什么显得很悲痛”这个问题时所说的那样:“人并不是因为流泪而悲痛,是因为悲痛而流泪。”换言之,在教育孩子方面,并不是孩子厌学成绩才不好,而是因为成绩不好才厌学。
朗格曾对美国的两所小学做过一次调查,两所同样的小学,一个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大都是认真而优秀的学生,并且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升入了中学。另一个小学的学生问题一大堆,毕业时的成绩也一塌糊涂。
后来朗格对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行了研究。原来,这些成绩差的孩子普遍认为“自己总是被别人指责,今后还将继续被别人指责”,这种破罐子破摔的思想导致他们丧失了学习的动力。
朗格认为,孩子们一蹶不振不是能力和性格的问题,最大的原因是“反正就这样了”的“失败体验”。这种体验直接扼杀了孩子进取的积极性。要医治孩子厌学的毛病,设法消除“成绩不好”的失败体验,让其体验到“成绩好”的成功感受非常重要,因为孩子成绩好,必然会喜欢学习。
美国有一位著名的儿童脑神经外科专家,自幼患了一种学习障碍症,小学三年级以前,数学老师从未在他的作业本上打过对号。看到满本的错号,他几乎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四年级时换了一位数学老师,从此改变了他的命运。新来的老师拿起他的作业本,亲切地说:“你太大意了,咱们再写一遍。”第二遍还是没对,可老师却在本子上打了几个对号。他激动得几个晚上睡不着觉,这对他来说太重要了。后来在老师的帮助下,他竟迷上了数学。
如果从求真的角度讲,教师也许不应该这样做,可教育不仅是培养孩子的手段,更是一门艺术,应该求善求美。
【教育感悟】
并不是孩子厌学成绩才不好,而是因为成绩不好才厌学。
给孩子以最高的期望
1968年,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罗森塔尔在美国的一所小学,从一年级至六年级各选3个班,对这18个班的学生做了一番“煞有介事”的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然后将“最佳发展前途”名单悄悄交给校长和有关老师,并一再叮嘱:千万保密,否则会影响实验的正确性。8个月后进行复试时,奇迹出现了,名单上的学生,个个成绩进步很快,情绪活泼开朗,求知欲旺盛,与老师感情特别深厚,最后都成为名副其实的优秀生。
当你想要孩子把事情做得更好的时候,通常会借用责骂、威胁,或是对他说“难道你不觉得这样很丢脸吗”来刺激他。可是,事实上这些话不但不会产生效果,反而可能会把事情弄得更糟。因为人的行动有一个根本的法则,那就是:如果你给他一个角色,他会为扮演这个角色而行动。也就是说,他会接受你心中所设想的形象,而后按照这个形象来行动。你发怒时,指责孩子这个不是、那个不是,顶多只让孩子知道你瞧不起他。
拿破仑说:“如果你想让一个胆小的士兵变得勇敢,只要告诉他,你信赖他,并且相信他是勇敢的,他就会变成一个勇敢的人。”
罗森塔尔在接受《读者文摘》访问时表示,有些孩子的功课不好,是因为老师对他期望较低的缘故。因此,如果老师对学生抱有很高的期望,那么学生就会有好的成绩。他说:“我的实验,证明了老师和学生间有微妙的交互作用。老师透过说话的声音、面部的表情,无意中传递给学生他的期待,学生接受这些讯息后,就会寻求改变自己。”
【教育感悟】
如果你想让一个胆小的士兵变得勇敢,只要告诉他,你信赖他,并且相信他是勇敢的,他就会变成一个勇敢的人。
采用发挥长处的方法会带来更好的效果
当孩子从学校带回成绩单时,你采取什么态度呢?孩子很在意父母对自己成绩的评定。对孩子的成绩,给予不一样的评价,往往会带来截然不同的结果。父母的评定是积极的,可以让孩子更上一层楼,相反则可能让孩子变得不喜欢念书。通常这是个很大的转折点。
事实上,教育孩子时父母有两种做法:“发挥长处”和“改正缺点。”但是就孩子的心理而言,如果大人总是把眼光放在缺点上,是极易造成反面效果的。从心理学角度来看,采用发挥长处的方法可能会带来更好的效果。
不管是孩子在体育、音乐等哪一科,即使不是父母眼中的主要科目,只要是孩子自己擅长的科目,都可以建立起他们自信。而由此建立起来的自信,具有带动其他科目的效果。但是,如果那个擅长的科目被父母忽视,而不擅长的科目被屡屡提及,这样被迫勉强学习的话,所有科目都会变得很糟,连对自己喜欢的科目,也会渐渐失去热情。对学习有几分自卑感的孩子,一旦被要求全心投入于自己不喜欢的科目,孩子将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这样自卑感越来越重,甚至对学习产生厌恶。
父母们应该意识到,在教育孩子方面,必须从内心建立起鼓励长处、改正缺点的这一种意识。既然目的是希望孩子有良好的发展,就要采取能达到这一效果的最好方法。当然在给予孩子表扬的时候,一定要突出自己已经注意他有不良表现的一面,在批评他的同时也要有肯定。为了得到更多的肯定,孩子会在将来尽力做出更好的表现。
【教育感悟】
如果孩子那个擅长的科目被父母忽视,而不擅长的科目被屡屡提及,这样被迫勉强学习的话,所有科目都会变得很糟,连对自己喜欢的科目,也会渐渐失去热情。
绝不能说“妈妈不要你了”
如果你在生气的时候,可能对孩子说:“某某孩子多听话,妈妈不要你了,妈妈要他做孩子。”这些恐吓的字眼对年幼的孩子而言是非常可怕的。害怕遭到抛弃,是年幼孩子最深最深的恐惧之一。对他们而言,父母就像全能的神一样,是生存的依靠。因此,这样的恐吓在小孩子听起来仿佛天打雷劈。
害怕被抛弃是人类最原始的恐惧之一。当我们年纪还很幼小,当我们的生存完全依赖我们的父母或其他照顾者的时候,我们就开始有这样的恐惧了。
因此,一个婴幼儿如果认为自己失去了父母这个靠山,可以想像,他的心里一定是万分脆弱、万分恐惧的。父母如果在盛怒时说了什么话或做了什么事让孩子产生这样的恐惧,这个孩子一定会变得很没有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