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我们在气头上讲出来的话多半是无心的,但我们却很容易在生气时故意讲出某些我们明知最有杀伤力的话来刺伤对方,像“我不再爱你了”、“我不要你了”……这些话都可能造成极深的伤害或永久的伤疤。所以切忌说出口,以免造成孩子心灵上的阴影。
【教育感悟】
害怕被抛弃是人类最原始的恐惧之一。对他们而言,父母就像全能的神一样,是生存的依靠。因此,这样的恐吓在小孩子听起来仿佛天打雷劈。
反复责备会让孩子放弃努力
当父母说一个孩子马马虎虎时,他可能会想:“这不过是我的一次马虎行为,我其实可以做好的。”然而,如果父母不顾孩子的感受,不断重复说孩子的坏习惯,并开始责怪辱骂他时,孩子就会相信父母的话,认为自己确实是一个马虎的人。从那个时候起,他可能会避开需要认真的事情,因为他确信自己太马虎了,无法获得成功。
当父母说一个孩子愚蠢、笨拙时,在大多数情况下,孩子的第一反应可能是“不,我不笨”。然而,如果父母不断重复说这个孩子愚蠢、笨拙时,孩子的自信心就会随着父母的多次否定而消失,他会渐渐相信,自己是愚蠢的,然后放弃智力上的努力,认为避免愚蠢的方法就在于避开比赛和竞争,潜存在他内心的信念已经变成:如果我不去试,我就不会失败。
辱骂和严厉的批评常被父母当作教育孩子、使孩子对自己的错误行为刻骨铭心的手段,然而,这对于真正教育孩子的理由是不充分的。辱骂性的字眼,就像一支支毒箭,不应该用在孩子身上,当一个人说“这件衣服实在太难看了”时,这句话对衣服毫无影响,它既不会觉得受辱,也不会觉得尴尬,它还是那样子,完全不顾加在身上的任何形容词。但是,当孩子被说难看、愚蠢或者笨拙时,这些话就会对孩子造成影响,他们的身体和心灵就会有反应,厌恶、愤怒、憎恨就这样产生了,甚至报复性的幻想就出现了。这样不仅无益于事情的解决,还会对孩子的心灵健康起到极坏的影响。
【教育感悟】
辱骂性的字眼,就像一支支毒箭,不应该用在孩子身上。
淘气的男孩是好的,淘气的女孩是巧的
爱默生说:“什么是野草?野草就是一种人们还没有发现其价值的植物。”真正的教育不仅能从“百分”、“三好”学生中选拔出佼佼者,而且也能从貌似“野草”的孩子中发现并培养出未来的栋梁之材。
现在很多父母都把孩子的一些“不乖行为”说成是淘气,如果不及时阻止就是对孩子的纵容。实事上孩子淘气并非全是坏事,那是孩子在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探索,并且能从淘气的过程中学会不少东西。父母如果在这个时候干涉孩子,孩子专注的情绪就会被打扰,这对孩子的大脑发育是很不利的。
顽皮之中往往蕴含着创造,是孩子智慧发展的原始动力。没有一个孩子不淘气,只有程度不同。那些看似挑战、不听话的举动常惹火家长,但这正是孩子聪明的表现。所以,家长千万不要一味地只会教育孩子“听话”。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每个孩子都有创造力,有时候他们就是因“创造”了一些恶作剧,在大人那儿落一个“淘气包”的绰号。其实父母要做的不是训斥孩子或者勒令他们改变这种行为,父母要做的是想办法如何将孩子的这种创造力引上正确的轨道并让它健康地发展。常言道:“淘气的男孩是好的,淘气的女孩是巧的。”孩子们在“淘气”过程中,通过观察、触摸、谛听以及联想,使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味觉都得到锻炼和发展。也正是因为“淘气”的经验,孩子才逐渐认识了纷纭复杂的大千世界,从无知变为有知,从愚昧变得聪明,从幼稚发展为成熟。
所以,当你遇到孩子严重的捣蛋行为,比如拆掉你心爱的音响器材时,也请务必镇定,告诉自己,这其实是小顽童的研究成果,你的小宝贝已从探索中印证了他自己的想法,真是了不起!
【教育感悟】
任何一个孩子生来都是调皮的,但不能将此作为孩子的缺点,顽皮之中往往蕴含着创造,是孩子智慧发展的原始动力。
优点不说不得了,缺点少说逐渐少
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教育方式。有的家长希望孩子进步快,老说孩子慢;希望孩子细心,老说孩子粗心;希望孩子胆大,老说孩子胆小;希望孩子聪明,老说孩子笨……他们总是习惯地认为:优点不说少不了,缺点不说不得了。而赏识教育观点正好相反:优点不说不得了,缺点少说逐渐少。孩子如果很少被父母肯定,那么自信心就有被逐渐摧毁的可能。
【教育感悟】
孩子如果很少被父母肯定,那么自信心就有被逐渐摧毁的可能。
不要漫天批评
父母在批评孩子时,不要漫天批评,把孩子从小到大的错误全都说出来,这样做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导致孩子倔强、顽固性格的形成。其实,孩子本身也会反省其行为。这时候,如果你纠出他过去的错误或是做过的其他坏事,孩子的心里受到冲击,产生反感也是理所当然的。
比如,孩子如果一边做功课一边看电视,父母原本说一下“写作业时不要看电视”也就完了。但是,这时候偏偏又加上“你就是这样,所以什么事也干不了”等,和此事没关系的话全都来了。而且会受当时情绪的影响,越骂越凶。
即使原来听话的孩子,听到父母把自己已改的错误一件件地翻出来,心里很可能产生逆反心理。结果,当场应该解决的事情被父母丢在一边,变成徒劳无功的说教。在这种说教中,孩子由此产生的情绪,要不就是对父母的责骂置之不理,根本不放在心上,要不就是与父母顶撞。
很明显,这样的责骂方式会使结果越来越糟,不仅没有唤醒孩子的反省意识,反而养成了他对自己的错误行为漠然视之的态度。这说明责骂孩子也要抓住重点。
【教育感悟】
即使原来听话的孩子,听到父母把自己已改的错误一件件地翻出来,心里很可能产生逆反心理。
赏识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似乎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说法,受此影响,许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总是喜欢用暴力的方式。孩子成绩不好或者做事做得不对,父母不是坐下来给孩子分析原因,而往往是当众责骂,甚至拳脚相加。但事实证明,一味的打骂并不能解决孩子所遇到的身心问题。有关部门通过对2000多名未成年犯和1000多名普通未成年人调查资料的分析比较后发现,家庭暴力是未成年人产生不良行为的催化剂。据调查,这些未成年犯在犯罪前常有许多不端行为,这时他们常常受到父母的打骂。调查结果表明,父母一味地打骂孩子不仅加剧了不良行为的产生,而且经常在父母的打骂中生活的孩子,极易产生不良的性格特征。
在这方面,美国的“赏识教育”法值得我们借鉴。所谓“赏识教育”,就是发现孩子的一点点优点就及时给予夸奖和鼓励。
美国有著名的“一屋、二实、三主、四不”的教育方法。所谓“一屋”,就是一个谈话的小屋,将有问题的孩子单独叫去,在民主的氛围中靠轻松谈心来解决问题;“二实”就是核实事实,不是只听某人的片面之词,而是要分析事实,让孩子明白对或者错在何处;“三主”是以说服教育为主,以尊重孩子为主、以表扬为主;“四不”就是不在客人面前说孩子,不在家人都在场的时候说孩子——这是为了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不在饭桌上说孩子——注意孩子的饮食健康,不在气头上说孩子——这个时候父母容易说出过激的话。
【教育感悟】
父母一味地打骂孩子不仅加剧了不良行为的产生,而且经常在父母的打骂中生活的孩子,极易产生不良的性格特征。
凡事总往好处想
怀有消极心态的孩子,他们在遇到困难或挫折时总爱往坏处想,怀疑自己的能力,不相信自己的潜力,没有克服困难的勇气,他们最后的选择往往是降低标准,放弃努力。即使去做,他们往往也不会去想尽办法,竭尽全力,所以他们通常很难成功,也不可能成为非常优秀的人。
有一个叫尼克的调度员在一家铁路公司工作,平时工作很认真,但是看待事物总是很悲观。有一天,大家都提前下班了,尼克一个人不幸被关在一辆冰柜车里,任凭他如何敲打,都没有一个人发现。他心想,冰柜车里的温度通常在摄氏零下20度左右,这样下去他一定会被冻死的,于是赶紧用“冻”得发抖的手写下了遗书。第二天早晨,当人们把他送进医院时,医生发现他已经无法抢救了。其实,那天冰柜的冷冻系统因为要维修,刚好没有开启,车里也有足够的氧气。所以,尼克完全是死于自己心中的想像,死于他的消极心态。
拥有积极心态的孩子,他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或挫折,都会要求自己看到事物有利的一面,把注意力集中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上,而不是问题本身。他们不会去找种种理由和借口,而是要求自己一定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达目的不罢休。所以,他们总是能够让自己从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和挫折中走向成功。
一个女孩儿带着她心爱的小狗穿过马路时,一辆突如其来的汽车撞死了她的小狗。朋友们怕她难过,都来安慰她,她却对朋友说:“还算不错,因为撞死的不是我!”
戴尔·卡耐基曾说过:“我闷闷不乐,因为我少了一双鞋,直到我在街上,见到有人缺了两条腿。”
【教育感悟】
拥有积极心态的孩子,他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或挫折,都会要求自己看到事物有利的一面,把注意力集中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上,而不是问题本身。
尊重孩子的隐私
据调查,大多数的家长都偷偷翻看过自己孩子的书包,偷看自己孩子的日记。一项专项调查结果显示,70%的孩子都强烈反对父母偷翻自己的书包,偷看自己的日记。
父母为什么这么“喜欢”偷看孩子的日记?归根到底就是父母和孩子之间产生了矛盾,是父母在与孩子的“沟通”上出现了问题。孩子们因为苦于跟父母的沟通,于是就把自己的苦衷写在日记里。父母们因为感到孩子跟自己的沟通越来越少,才“被迫”采取了“偷看”的方式。
不管父母有什么理由偷看孩子的日记,都是不对的。孩子也有思想,也有秘密,也有不想让别人知道的隐私,也有一间心灵的密室。父母要想真正尊重孩子,首先就要尊重孩子的隐私权,不窥探、翻看孩子的隐私。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写在日记中的内容是孩子最真实的心灵写照,可以最准确地反映出孩子的思想,判断孩子是否有早恋的苗头等等。所以,翻看孩子的日记是教育的需要。但窥探孩子的隐私真的有助于家庭教育吗?
事实并非如此,这种行为除了会导致孩子的强烈反抗,加剧孩子的逆反心理以外,还会使孩子对父母产生极大的不信任。当孩子不再信任父母时,父母所说的话,即使是很好的建议,孩子也会拒绝接受,并且会彻底关闭与父母沟通的心灵之门。
想真正了解孩子的思想和行为,就要从正面的渠道——与孩子建立畅通无阻的沟通来实现,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成果。
【教育感悟】
当孩子不再信任父母时,父母所说的话,即使是很好的建议,孩子也会拒绝接受,并且会彻底关闭与父母沟通的心灵之门。
告诉孩子他很棒
英国心理学家哈德菲指出,人的精神状态对身体有巨大的影响作用。他邀请了三个人做一项心理影响生理状况的实验,他让三个人在三种不同的情况下,尽全力握紧握力计。在一般的清醒情况下,他们平均的握力是45公斤;第二种情况是,把三人催眠,并告诉他们身体很虚弱,结果他们平均握力只有13公斤;第三种情况是,继续把三人催眠,然后告诉他们身体很强壮,结果他们的平均握力达到了64公斤。
实验表明,人在被催眠以后,他的潜意识就可以直接被影响。而潜意识无法分辨真假,外界输入什么,它们就会信以为真。专家们的研究还发现,人们在清醒状态下潜意识也是可以被影响的,但是必须大量重复,才能起到影响潜意识的作用。也就是说,父母完全可以把那些今天尚不是事实的东西反复输入给孩子,只要你重复的次数足够多了,孩子的潜意识就会信以为真。当孩子的潜意识受到了影响,他在行为中就会逐渐表现出来。
所以,只要你持续不断地把“你很聪明”、“你很棒”这类的信息传递给孩子,重复多了,孩子的潜意识一旦受到影响,他或她就会变得越来越聪明、越来越棒。
【教育感悟】
只要你持续不断地把“你很聪明”、“你很棒”这类的信息传递给孩子,重复多了,孩子的潜意识一旦受到影响,他或她就会变得越来越聪明、越来越棒。
保护孩子幼稚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孩子创造力的表现,可是许多父母却忽视了孩子的好奇心,认为孩子的许多问题滑稽可笑。可能大家都知道,正是好奇心促使美国著名企业家福特发明了汽车。福特在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好奇心,尤其对机械类的装置。以至于他的父亲只要一见到福特回家,便立即把手表藏起来。因为那些华丽昂贵的怀表经常被福特拆得七零八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