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思想政治工作原理
6944400000055

第55章 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3)

在人类社会生活中,人类一方面要发生与自然界的关系,另一方面要发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有协调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地改造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以及人的思维在内的整个客观世界,这种协调活动就是管理。看来,有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就离不开管理。那么什么是管理呢?管理是管理者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等手段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以期更好地达到组织目标的活动或者过程。根据管理的领域不同,管理分为行政管理、企业管理、教育管理、经济管理、军事管理等等。当今时代,管理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管理的目的就是以最低的活动消耗获取最高的工作效率。要充分运用管理方法和手段,必须学会科学管理,就得掌握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

运用管理载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把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渗透到各方面的管理活动中去,以科学有效的管理推动人们思想道德素质和认识水平的提高,在生产生活中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尽量与组织中其他成员的行为相协调、达到组织的和谐运行,实现组织活动效率最大化。

(二)管理载体的特点

第一,管理具有强制性。管理是管理者通过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或者工作运行机制对组织内的成员实施管理,使每个成员都遵守管理规范,在规范面前人人平等,使管理具有权威性。要协同成员的行动,达到组织目标,管理者总是要运用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强有力手段对被管理者加以约束,使被管理者服从一定的秩序和要求。否则,就要承担对其不利的后果。

第二,管理的依据是规章制度。管理者实施管理的依据是通过一定方式制定规章制度。规章制度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了最基本的行为模式。人们遵守规章制度,就会养成好的习惯。没有规章制度,管理就无章可循,仅凭管理者的主观随意性,管理很难有序进行,也达不到管理的目标,因此,怎样结合实际,建立健全一套科学可行的规章制度,是科学管理的重要内容和环节。

第三,管理的目的性。管理者采取各种手段和措施对组织成员进行管理,目的是要使被管理者的行为符合管理规范的要求,不断变压力为动力,实现人、财、物的最佳组合,实现资源运行效率的最大化。在不同的管理中,管理目的有不同的表现。在行政管理中,就是要提高行政决策的科学性和行政服务的质量与效率;在教育管理中,就是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提高育人效果和效率;在企业管理中,就是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以最少的人、财、物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我国现阶段管理的总任务,就是要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社会和谐等多维目标的全面协调发展,更好更快地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

第四,管理对象的关键因素是人。管理的对象包括人、财、物,其中财物属于静态的因素,人是管理中最活跃的具有决定性的因素,物的因素都是由人去操纵和控制的。因此,管理的核心对象是人,管理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管理人的最终目的是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境界和认识水平,从自发的被动的接受管理转变到不需要管理就能自觉的高度。这说明,管理的过程仅仅靠干巴巴的没有人情味的规章制度,是不能根本解决问题的,它需要在贯彻规章制度的过程中,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实施人性化管理,需要管理者与被管理者进行情感交流,才能真正解决人的问题。

总之,管理的过程就是一个教育人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过程,是使被管理者愿意按组织目标不断调控自己行为的过程。

(三)运用管理载体的要求

第一,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健全的规章制度是实施管理的基本依据,一个部门或者单位是否有规范的管理,首先要看是否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由于各行业、各部门、各单位的情况不一,各有特点,制定什么样的规章制度应视具体情况而定,比如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年度考核办法,各单位的岗位责任制,各种奖惩办法等都有差别。制定各种规章制度的目的,是为广大干部群众在日常的工作中提供具体的行为准则,有章可循,维护正常的工作秩序、生产秩序、教学秩序、科研秩序。至于规章制度是否有利于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是否有利于推动各方面的工作,在于规章制度是否科学合理。为此,所制定的规章制度应当反映科学管理的要求,在制定各项规章制度的程序上,应当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参与,反映广大干部群众的根本愿望和要求,对于不合时宜的规章制度要及时修改和完善,所制定的规章制度才能得到人们的遵守和执行。

第二,提高管理水平。提高管理水平,有多方面的要求,一是要用规章制度管人,通过规章制度对人们的权、责、利作出明确规定,做到有奖有惩,赏罚分明,有利于克服人的主观随意性;二是要照章行事,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在规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尤其是管理者首先要带头接受规章制度的约束;三是要做到科学管理、民主管理、依法管理;四是管理的过程要有人性化。管理是一门艺术,管理的关键是理顺人际关系,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环境是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要让广大干部群众领会规章制度的重要性,管理过程要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参与,激发人们参与管理过程的积极性。各种规章制度本身对广大干部群众具有导向作用,哪些行为是规章制度所鼓励和倡导的,对广大干部群众有利的,哪些行为是规章制度所禁止的或者反对的,对于广大干部群众是有害的,有利于教育人们努力学习、积极工作。人性化管理要求管理者要关注群众的疾苦,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普遍关心的利益问题,对于特殊群体要给予特殊的关照。把冷冰冰的规章制度与暖融融的人性关爱有机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在管理过程中渗透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要求,实现他律与自律、提倡与禁止、内部约束与外部约束的有机结合,形成在管理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在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的基础上实现管理的民主化、科学化、法治化的良性发展局面。

第三,实现社会管理科学化,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要用好管理载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要求按照党中央的要求,努力实现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推进社会管理创新。2011年2月19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在中央党校举行,胡锦涛同志作重要讲话。他指出,要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必须加强和实现社会管理创新。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包括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还不少,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切实贯彻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要坚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开创新形势下社会管理新局面。要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胡锦涛同志还提出了八点要求:第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格局,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强化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责,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增强服务社会能力,支持人民团体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第二,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加强社会矛盾源头治理,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第三,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建立以身份证代码为主要标志的覆盖全国人口的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建立健全实有人口动态管理机制,完善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政策;第四,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把人力、财力、物力更多投到基层,努力夯实基层组织、壮大基层力量、整合基层资源、强化基础工作,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第五,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善应急管理体制;第六,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管理,明确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管理和服务员工的社会责任,推动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第七,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第八,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思想道德建设,持之以恒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增强全社会的法制意识,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增强社会诚信。要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统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把社会管理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社会管理规律,加强调查研究,加强政策制定,加强工作部署,加强任务落实,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不断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努力为“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创造更加良好的社会条件。2011年5月30日,胡锦涛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专门研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问题。会议明确指出,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我国社会管理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法律、政策、方法手段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不适应的地方,解决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是一项紧迫而又需要长期努力的任务。要积极推进社会管理理念、体制、机制、制度、方法创新,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加强社会管理法律、能力建设,完善基层社会管理服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要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通过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化解社会矛盾和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维护人民群众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良好秩序,有效应对社会风险,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更加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多方参与、共同治理,关口前移、源头治理,统筹兼顾、协商协调,依法管理、综合施策,科学管理、提高效能的原则,立足基本国情,坚持正确方向,推进改革创新。要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格局,加强社会管理制度建设,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加强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服务管理,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完善信息网络服务管理,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各地区各部门要深刻认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调查研究,加强政策制定,加强工作部署,加强任务落实,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这些基本精神和要求,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指明了方向,提出更加明确的路径。

四、媒体等工具载体

(一)媒体载体的重要性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