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提高对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战略意义和紧迫性的认识。对于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共同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首先,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江泽民同志指出:“当今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造能力的竞争。教育是培养人才和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必须放在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性、战略性的重要位置。”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其次,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推动高校改革发展,维护学校和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切实加强和改进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各地区各部门和高等学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要求,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培养高素质人才,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维护学校和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要求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尤其是要改革不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高校的改革需要更新教育理念,需要科学可行的方案,需要各方面力量的齐心协力,这需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改革过程中总是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既要坚定改革的信心,又要维护高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需要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在前面,为高校的改革与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积极、健康、向上。他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高度认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充分信赖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充满信心。但也要看到高校还存在思想政治工作薄弱、思想政治教育不太适应的现象,还存在某些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有所动摇,人生观、价值观模糊的现象,如果任其发展,将会影响高校的稳定与发展。再次,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面临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国际敌对势力与我争夺下一代的斗争更加尖锐复杂,大学生面临着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某些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影响不可低估,渗透与反渗透的形势日益严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使我国经济社会日益充满活力,同时也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要切实解决当代大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不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不行。最后,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不够适应,存在不少薄弱环节。这些薄弱环节不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只能靠切实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2、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改进方法
(1)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最基本的途径,思想政治理论课则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目的是帮助大学生树立起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作用,必须突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此,必须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力争在课程、教材和教法等方面都有新的突破,思想政治理论课才能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当前,要使大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必须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三进”工作,即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
第一,进课堂要求科学合理的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虽然高校有课程设置的自主权,但不能丢掉必要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为避免高校在课程设置上的主观随意性,统一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设置,教育部对高校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了统一的要求。2005年,中宣部、教育部共同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意见》规定高校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为四门必修课,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即现在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意见》明确指出,从2006年起,从《思想品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入手,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大学阶段,是青年学生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世界观形成并趋于稳定的重要时期,也是一个转折的关键时期。人生理想将在这里确立,未来的发展将在这里奠基,美好生活将在这里开始。面对崭新的大学生活,学生们既会充满好奇和兴奋,也会遇到一系列的人生课题,比如怎样处理好理想与现实、权利与义务、个人与集体、竞争与合作、自由与纪律、友谊与爱情、学习与工作等关系,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怎样的生活才有意义,怎样的人生追求才有价值等等。这一系列人生课题,都需要大学生们去观察、思索、实践、选择,他们也真心希望能够有这一门课程,给予自己思想上的教育、启迪和引导。这门课能够帮助大学生打下扎实的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提高自我修养,对于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教学规律上讲,这门课的实践性、应用性更强,在课程体系当中居于基础地位,符合教育规律,最适宜作为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入门课程。从实施新课程方案的步骤上讲,首先从一门课入手陆续开设到位,更为稳妥,有利于为开设其他三门课程进行探索,积累经验,作出示范。从落实中央关于推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的要求看,首先开设这门课也是非常必要和适时的。在此基础上开齐开好其它三门思想政治理论课。
在开设上述四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同时,还要开设《形势与政策》课程,开设《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作为选修课。
这样的安排和设置充分考虑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开设提供保障,也可以避免一些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上的主观随意性,尤其是要克服那种只重视所谓专业课程而忽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倾向。为此,高校必须在课程体系中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作出合理安排,而且在课时上给予充分保障,才能保证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进课堂,才能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大学生。总之,高校只有按照教育部的规定,进行科学合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设置,才能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课堂。
第二,教材是“三进”工作得以实施的有形载体。没有高质量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材,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课程设置就行同虚设,没法实施。怎样编写适应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的高质量教材,是摆在高校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要贯彻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的要求,以及中宣部和教育部的《意见》,落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必须组织精兵强将编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尤其要组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第一线骨干教师参与教材的编写,实现第一线人员与专家在教材编写中的有机结合。教材的编写要有理论深度,要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又要通俗易懂,具有可读性,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针对性,才能满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教材的需要,使学生能够从中获取丰富的精神营养。有关部门应对教材的编写进行科学指导,严把质量关,尤其是要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的科学性、原则性、系统性、时代性。严禁低劣、庸俗、甚至有错误言论的教材进入校园和课堂。教材的编写要与时俱进,要把党在新的实践中概括的新的理论成果写进教材,比如党的十七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括,是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的集中概括,它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理论体系,教材的名称和内容也应当完善和充实,避免教材的滞后性。同时,要充分吸收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研究队伍的有益成果,实现教材内容的与时俱进,才能使教材满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
第三,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的一支重要力量。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关键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的传播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社会思潮,引导校园文化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肩负庄严而神圣的政治任务和使命,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坚定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增强社会责任感,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做教书育人的表率,做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做大学生思想政治生活的良师益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事关政治原则、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问题上必须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学生,用高尚的精神塑造学生,用正确的舆论引导学生,用高尚的人格影响学生,用渊博的知识吸引学生。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应当作为高校的一项硬性任务。要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但还不能完全适应新的形势发展的需要。新的形势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要根本改变一些学校过去不同程度地存在的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抓得不紧不实,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抓得不紧的状况。要按照学生人数以及教学任务,合理核定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编制。应按照教育部规定的教师与学生比例为1:350—400的标准配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实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任职资格准入制度,完善激励和保障机制。要按照专兼结合的原则,不断优化和充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除了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外,还要发挥专任政工干部和辅导员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作用。要拓宽教师来源渠道,吸引和鼓励相关专业课的教师承担一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促进专业课教师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之间的交流。要聘请理论研究单位和实际工作部门的专家学者和领导干部到学校开设专题讲座。建立校际之间教授互聘、优势互补的教学协作机制,实现优质人力资源的共享。要注意发挥离退休的哲学社会科学著名专家学者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的作用。鼓励党政领导干部给大学生作形势政策报告。要建立和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培训体系,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培训格局,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纳入教育事业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加强领导,统筹安排。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教学科研组织建设为平台,以选聘配备为基础,以培养培训为抓手,以学科建设为支撑,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实现教学状况明显改善为目标,培养一批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理论功底扎实、善于联系实际的教学领军人物、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牢固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不辱使命,努力学习、刻苦钻研,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基础,深入实践,了解学生,提高教学艺术和教学能力,不断提升思想境界,做教书育人的典范,努力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高校中的精品课,才能深受学生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