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要教育广大教师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率先垂范、言传身教,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各个方面。要深入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过程中,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思想境界和政治觉悟。这就要端正思想政治教育只是思想政治课专业教师的职责,与其他专业课教师无关的认识误区。
要坚持课堂讲授有纪律、学术研究无禁区的基本原则,严格教育教学纪律,切实加强教材和教学管理,在讲台上和教材中不得散布违背宪法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错误观点和言论,以免对学生造成误导。
第四,改进教学方法。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育人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必须突出教学的实效性。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否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有效载体和平台,关键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否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这取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为此,必须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要实现教学方法从枯燥单一向灵活多样而有趣转变。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方式和方法要努力贴近学生实际,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特点和身心特点,提倡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教学。要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原理去研究分析社会热点,帮助学生解答各种疑惑。要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活跃教学气氛,启发学生思考,增强教学效果。
要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认真探索专题讲授、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积极推广名师大班讲授与小班辅导相结合,大力推进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制作精品课件,建立教学资料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增强教学的生动性。
要加强实践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理论性强,而且与实践联系紧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围绕教学目标,制定大纲,规定学时,提供必要经费等方面抓落实。要改变目前多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缺少社会实践环节的现状。加强组织和管理,把实践教学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社区、企业、农村中去,到工农群众中去。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判断社会现象的能力,增强学生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社会这所大学中得到磨练和成长。在实践中增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效果,使大学生学以致用。
要改进和完善考试方法。采取多种方式,综合考核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运用和实际表现,力求全面、客观反映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道德品质。尤其是要在评价机制中对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面的状况作出客观合理的评价。才能使学生把所学理论与自己的良好道德素养和行为习惯的养成结合起来。
改进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的目标,就是要使思想政治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的精品课程。
(2)多方位全流程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这一工程的落实和完成需要各方面的力量从各环节具体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包括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环节和各项工作之中。要实现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的全过程都不留真空地带、不留死角,必须充分调动高校所有人员参与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来。当然,做思想政治工作应当有职能部门、牵头部门,没有主抓部门而强调全员抓就会有落空的危险。
第一,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职能部门和队伍建设。高校党委应全面领导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负总责。高校党委应当从战略的高度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作出总体部署和安排。高校党委领导下的党组织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要充分组织和调动思想政治工作部、马列部、学生工作部、团委、学生会、基层党组织等部门、组织或者团体的力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主体主要包括学校党政干部、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政治辅导员和班主任。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协调、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根据学科和课程的内容、特点,负责对学生进行思想理论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辅导员、班主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辅导员要按照党委的部署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班主任负有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指导学生的职责,特别是在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方面负有直接责任。学校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应从帮助大学生遵纪守法、维护学生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的角度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后勤服务部门或者其他教辅部门要从热情细致地为学生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为目标,使学生在温暖中受到教育和熏陶。各门课程的教师在讲授有关专业课程时,都有义务和责任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贯穿于其中。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应依托班级或者学生社团有序进行。同时,还要发挥学生社团和学生干部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加强对学生社团工作的指导。
高校各部门和各方面的工作人员要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形成合力,必须做到分工负责、密切配合,努力从各自工作的特点和实际出发,抓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实现工作的统一而富有特色,需要各部门和各方面的人员把自己的工作统一到为学生服务,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一根本工作目标上来。找到这一出发点和归宿点,就可以避免各自为政、工作脱节甚至出现矛盾和冲突的现象。这需要高校党委加强对各方面力量的领导、组织和协调。
第二,积极实践,总结经验,探索更有效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但又是有规律可循的,需要我们在实践中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探索符合大学生实际的方法。从已有的实践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一是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主渠道作用,占领主阵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信念,树立社会主义的荣辱观。大学阶段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基本形成的重要时期。同时,在当今改革开放的时代,尤其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思想和文化对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影响日益明显,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加大,面临的挑战也更加严峻。这要求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教育作用。哲学社会科学战线的队伍要主动出击,积极工作,占领哲学社会科学的至高点,才能用马克思主义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使大学生掌握鉴别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真理与谬误、是非善恶美丑的标准,增强抵御各种腐朽思想和错误思潮侵蚀的能力。要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主渠道作用,就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还可以通过举办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报告会、研讨会、讲座等活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高校要加强对课堂教学、报告会、研讨会、讲座的组织和管理,绝不能为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提供传播的舞台和阵地。加强哲学社会科学队伍建设,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和创新,不断推出新的成果;加强教学改革和研究,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哲学社会科学的说服力、教育力和引导力。哲学社会科学要注重对大学生进行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要突出针对性,关注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关注大学生关注的焦点,关注大学生存在的问题,对大学生关注的理论和实际问题作出有说服力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回答。通过哲学社会科学课程的教育,从理论上解答了学生思想上的各种疑惑,才能使学生思想活跃,但又不会出现思想混乱。才能真正维护高校稳定的大局。
二是充分发挥实践活动这一载体的作用。要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即使大学生在实践中碰到的困惑能够得到理论的解答,又能够用理论指导实践,并对新的实践中的新鲜经验进行马克思主义的新概括。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使大学生了解国情、了解社会,尤其是深入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深入了解我国建国六十多年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巨大变化及其基本经验,必须深入社会实践;要使大学生真正受教育,增长才干,增强社会责任感,报效祖国,服务社会,服务人民,必须进行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要使大学生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必须深入社会实践。因此,必须把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和环节抓紧抓好,要充分利用假期和实习时间安排好实践活动,大学生实践活动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比如社会调查、志愿者服务、送科技文化下乡、勤工助学、公益活动、感受光荣革命传统活动等等。要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的熔炉中得到锻炼,避免活动的盲目性,增强科学性、针对性、可行性,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领导和指导。同时,要建立一套激励机制,对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的要给以奖励和表扬。
三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要使大学校园成为广大师生工作和学习的乐园,尤其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乐园,必须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为此,首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这是坚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的必然要求。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校园文化建设才能健康发展,才能为广大师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这要求校园文化建设过程始终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引领非主流意识、抵御反科学的腐朽的意识,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主旋律。其次要以建设良好的校风、良好品质和生活习惯作为工作的切入点。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形成求实、创新、团结、奋进的校风,形成严谨、求实、创新、平等交流的学风和自由宽松而又遵法守纪的学风,形成为人师表、治学严谨、师德纯厚、教书育人的教风,形成自尊、自强、文明的习惯和时尚,要建立健全各项体制机制,促进校风、学风、教风和生活作风的根本好转,从考试、环境卫生、教学科研、学习和工作纪律等方面入手。再次是充分利用校园的各种载体。要充分利用大学生文艺体育活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大学生文体活动使大学生的青春和活力得到展现,使大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是大学生得以自娱自乐,丰富精神文化生活,陶冶情操的有效形式。要利用节日纪念活动,开展各种文艺活动,丰富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要加强对高校报刊、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校内黑板报、广告宣传、校园网络的建设与管理,充分发挥这些媒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积极影响,创造一种科学、时尚、具有高校校园特色的文化环境,抵制错误思想、消极腐朽的生活方式,使广大师生受到积极影响和熏陶。高校尤其要重视并占领校园网络主阵地,校园网络是校园中最便捷影响面最广的媒体,是现代大学生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和进行沟通的平台。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网络建设,为校园网建设指明正确的政治方向。通过校园网络平台,师生之间、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可以实现真正的平等沟通,开展有关问题的讨论,尤其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动向,并及时给以正确指导和引导,对学生提出的各种困惑和焦点问题进行正面的有说服力的解答。要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网站或网页,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为此,应加强校园网站的建设与管理,禁止有害信息在网上传播,建立校园思想政治工作网站,不断更新网页,实现校园网的绿色环保健康;要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校园网络管理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网络技术水平,增强掌握和运用网络技术的本领和能力。高校应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必要的物质设施是校园文化建设不可缺少的条件,尤其是要建设积极健康向上的各种大学生活动中心,让大学生有充分展现自己青春和活力的空间和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