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智慧创造财富 创新成就可能
6967100000023

第23章 迎接新时代的到来:知识经济时代的科技发展战略(1)

本世纪,世界面临知识经济的挑战,中国也面临重大的考验。

中国必须抓紧制定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科技发展战略,提高科技的制高点,依托教育革命的推动,强化全民族的“世界观念”,适应现代科技革命的总方向和总发展,也只有这样,我们才有资格接受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

第一节 现代科技革命的总方向

(一)现代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产业革命趋于一体化

现代科学革命总的方向是:人类对自然事物发展规律和性质的认识发生突破性的变革,为新技术革命提供理论指导,充当“先行官”。

现代技术革命总的方向是:以智力解放人的体力为目标,将科学革命的成果转化为技术和产业,使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

现代产业革命总的方向是:广泛应用高新技术,调整生产体系的组织结构和产业结构,开拓新的产业领域和新的产业部门,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现代科学革命为技术革命提供理论前提条件,现代技术革命才可称为技术革命,而局部的一般性的技术改进,属于技术革新范畴。

产业革命,亦称工业革命,是指生产体系的组织结构以及经济结构的变革过程、是由于生产技术的革命性变革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而发生的。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发展必然引起社会变革。

(二)现代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与产业革命相互促动

1 现代科学革命是现代技术革命的前提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物理学等的突破性成就引起了新的科学革命,从而导致现代技术革命的出现和发展。

在近代第二次技术革命以前,一般说来,是先有技术,后有科学,在古代和近代前期,由于生产比较简单、规模狭小,凭已有的生产经验就可以进行生产。而在近代后期开始的资本主义工业大生产则不同于以往在19世纪70年代发生的第二次技术革命,科学革命就第一次走在技术革命的前面,马克思对此曾总结说:“只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才第一次使自然科学为直接的生产过程服务,同时,生产的发展反过来又为从理论上征服自然提供了手段。科学获得的使命是:成为生产财富的手段,成为致富的手段。”“只有在这种生产方式下,才第一次产生了只有用科学方法才能解决的实际问题。只有现在,实验和观察——以及生产过程本身的迫切需要——才第一次达到使科学的应用成为可能和必要的那样一种规模。”

现代科学革命必须走在技术革命的前面,机器化大工业生产仅凭经验和技艺是不可能进行的,生产中提出的理论和技术问题单靠经验是无法解决的,只有通过科学研究才能解决。同时,机器化大工业生产的发展,又为科学理论研究不断提供物质手段和丰富的经验材料。现代化、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只有在科学研究取得理论上的突破,并通过应用研究,在实验室内先把科学理论转化为技术方法,然后再通过发展研究和技术开发研究,才能形成物质产品和产业。例如,在现代大工业生产中,不先掌握原子能的理论,人们就不可能发明制造原子弹的技术,也就不会生产原子弹;等等。

现代自然科学理论研究能够走在生产实践的前面,这主要是依靠两个杠杆:一是人有很强的逻辑理论思维能力,能够从已知推论出未知,提出各种科学问题和创立科学假说,并通过科学假说去试探;二是依靠科学试验,科学试验是自然科学的生命,通过试验去试探和检验科学假说,逐步逼近真理,从而发现事物的规律。

2 现代技术革命是现代产业革命的基础

现代技术革命始于20世纪50年代前后,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微电子技术和航天技术、遗传工程技术和激光技术等的发明为标志,为高度电气化、自动化和大规模生产以及高技术产业的形成提供了技术基础。

现代技术革命已不是单项技术变革,而是一系列划时代性的技术突破,是一个新的技术群。因此,现代产业革命是在许多领域发生和发展着。

(三)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引起社会革命

1 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社会物质生产发展的决定性的力量

第一次技术革命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业生产以后,使英国工人日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0倍。第二次技术革命,电力技术的广泛应用,使社会生产力迅速增长。当代以电子技术等为主导的第三次技术革命,极大地提高了采用高新技术的国家的劳动生产率。

科学技术革命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内在机制是随着科学技术革命的发展:①不断地提高劳动者的智力水平;②生产工具不断革新,从根本上改变生产的面貌;③改变劳动对象的结构和功能;④改进和创造新的生产工艺过程;⑤提高和扩大能源的综合利用。

(四)现代科学革命依托教育革命的推动

1 提高劳动者素质是高技术及其产业化发展的关键

首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求劳动者具有更高的智力素养。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从对生产力三要素的深刻认识中得出来的科学结论。从科学技术与生产力三要素的关系来看:劳动者之所以能成为三要素之首和最活跃的因素,是因为劳动者是智力和体力的结合,单有体力而无智力的人,不能成为劳动者,而体力和智力相比较,智力是第一位的;生产工具是科学技术知识的物化,若没有智力,生产工具的创造发明便无从谈起;自然物能否成为劳动对象及其被利用的程度完全取决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程度。因此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生产力本身应有之义。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不是降低劳动者在生产力中的中心位置和决定作用,而是赋予劳动者以新的涵义。这里强调的是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技术素质,劳动者只有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地研究、掌握和应用科学技术,才能使之成为第一生产力。高技术时代,研究和应用高技术与创建和发展高技术产业,自然要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还表现在:高技术时代,现代化大规模的生产要求自然科学技术研究必须走在生产实践的前面,通过实验和研究,先掌握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新工艺和新产品,然后才能进行批量生产。在这里,现代科学技术充当生产发展的“先行官”,先在实验室内研究和掌握新理论和技术问题,并以此为指导,才能进行现代化大规模生产。

提高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这对于我国高技术及其产业化的发展和实现“四化”不仅有理论意义,并且还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它不但指明了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正确方向,而且也指明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途径,其中之一,就是要加强办好各种类型的教育事业,实行教育革命,尽快地培养和造就出一批批具有高素质的新型人才,以适应高技术及其产业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其次,高技术及其产业化为教育革命提供了高、精、尖的物质手段。使得传统教育思想、观念逐渐更新,从而促进了人们对旧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以及教育体制的改革。电化教育被称为没有围墙的学校正在蓬勃发展。幼儿电脑教育在许多国家兴起,丰富了传统学前幼儿识字、图画和学口语等的教育内容。据1985年公布的美国教育统计中心的调查材料,在过去的13年中,美国3岁儿童受电脑教育的人数增加了1倍,而从4岁学起的,其百分比由28%上升到46%。

图书馆管理现代化。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使得知识的存储形式和流通途径改变了。电子计算机资料检索系统的建立,使得大量知识用非印刷品形式存储起来,待需要时,通过电脑控制输送出来。这就大大地提高了公共图书馆藏书的利用率,扩大了知识流通渠道并加快了流通速度。开始改变了传统教育知识在学校里由教师传给学生和在社会上由公共图书馆流向学生的教育模式。

电子计算机代替人脑部分工作,称之为智力“节约”。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不仅提高了人们的计算速度,并且它还能代替人脑进行一定的逻辑证明,帮助人们提高理论思维能力。

第三,教育革命为高技术及其产业化发展创造了智力条件。

高技术研究和创建高技术产业,需要有源源不断的高科技人才涌现出来,这单靠传统的教育方式是不能实现的,只有根据新技术革命的要求,通过教育革命,改革旧教育体制,使之不断完善,才能实现。

改变传统教育所筑成的学生的知识结构与高技术发展不相适应的状况,加速培养一专多能的人才是现代科技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传统教育多注意基础教育,而对于教育与科研和生产的结合有所忽视,造成了人才知识结构不合理。现代技术革命的发展和世界高技术竞争,促进了科学与技术、科学技术与生产的结合,致使从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成果到转化为物质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有的甚至是同步进行。这就要求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必须走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道路,这是高技术时代教育发展的趋势。近些年来,一些发达国家兴办的“科研-教育-生产联合体”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编写出既能传授基础理论,又有传播科技发展最新成果和前沿研究发展情况的新型教材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高技术时代,教育革命的重要内容之一。

2 通过教育途径开发智力和知识资源

在高技术时代,智力和知识因素对经济发展起决定性作用。高技术及其产品都是智力和知识密集型的,只有赋有创造力和具有丰富知识的人才,才能在世界高技术及其产业化竞争中大显身手,国外有的学者把未来的高技术社会称之为“智力社会”、“高级知识社会”和“信息社会”。

通过教育途径开发智力和知识资源是高技术及其产业化发展的基本条件,许多国家都有自己的成功经验。日本在明治维新后提出“教育立国”的口号,到1910年,日本六年制义务教育率达9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的义务教育延长到九年制,还加速发展高中和大学教育。培养了大批人才,为后来的经济腾飞打下了人才基础。兴办教育,广泛开发智力资源对于我国尤为重要。

搞好终身教育是高技术时代教育革命的一项带全局性的指导原则,随着技术革命的发展和高技术竞争的加剧,许多国家认识到,终身教育将不再是克服传统学校教育局限性的一种补充,而是成为包括传统学校教育在内的、贯穿一生的教育系统。终身教育的内容包括学前教育、普通教育、专业教育、成人教育、科技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回归教育(又称任后教育)等。进行终身教育是加快各类人员知识更新的重要措施。据专家粗略统计,美国一个大学生在校学习的专业知识,5年后就有1/2需要更新,10年后需要全部更新。由此推知,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不但要承担“一次教育”,而且还要承担“终身教育”任务,尤其是对科技人员进行继续教育,更显得重要。1983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汉堡召开世界终身教育大会,把终身教育定为“一个带全局性的教育指导原则”,在报告中强调指出:“无论在正规教育或非正规教育系统内”,都应“以终身教育为全部教育发展战略中一个优先考虑的目标。”

要充分发挥高校在高技术竞争中的作用。高校和科研院所是两支极其重要的科研队伍,在新技术革命和高技术竞争中,担负重要任务。举世瞩目的美国西部硅谷电子器件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1/4,这个高技术工业区就是靠企业出巨额科研经费、靠附近的斯坦福大学及研究院的高级科技力量,从半导体工业发展提出的问题中选择研究课题,并为之提供研究成果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经验表明,高校和科研机构与企业密切结合,就能够兴建起一个又一个高技术产业区。高校按照“教育-科研-企业”联合体的路子走下去,有助于尽快地培养出一大批高质量的人才,必将促进高技术及其产业化的发展。这是在高技术竞争中获胜的人才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