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情商也能培养
6967300000112

第112章 说谎的孩子

诚实是一种美德,所以,许多父母对孩子说谎极为敏感,一旦发现孩子说谎便严加训斥,其实这种作法实在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使孩子在训斥中更对自己改正不良行为没有信心。

当家长发现孩子说谎时,应保持冷静态度,分析孩子说谎的原因,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处理:

·想象型说谎。这类说谎大多发生在学龄前儿童身上。3岁左右的孩子,想象力逐渐发展起来了,但因知识和实践不足,无法将现实与想象分开,容易把想象中的东西带入自己的言行中,并将其与现实的东西混淆起来。如果孩子抱着他的玩具兔告诉妈妈:“白兔吃糖后,牙疼了。”家长没有必要训斥孩子,只要回答他:“那就不要再给它吃糖了。”就可以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现实感的增强,此类“说谎”会逐渐消失。

·虚荣型说谎。这类孩子常常是受虚荣心的驱使,谎报成绩欺骗父母以谋得奖励或表扬。以这类孩子,家长应该反省:是不是对孩子的奖励不适应。

·目的型说谎。这类孩子怕父母不答应自己的要求而说谎,如有的孩子为让父母买新的文具盒就谎称旧文具盒丢了。对这类孩子家长不妨告诉他:任何正当的要求家长都会满足他的,而说谎则失去了人最宝贵的品质,虽然暂时达到了目的,却长久地失去了别人的信任和尊重,得不偿失。

·逃避惩罚型说谎。大多数孩子说谎都是为了逃避惩罚,所以,家长不要一发现孩子有错处就训斥、警告,孩子受到打击,便发现就实话反而不妥,下次为避免斥责,他就说起谎话来了,如果第一个谎话被揭穿了,他必须再捏造一个,不成,又得捏造一个,严而不当的管教方式只不过锻炼孩子说谎的能力。所以,家长应和颜悦色地帮助孩子解决困难、处理问题、改正错误。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同时,更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检点自己的行为。父母答应孩子的事一定要做到,因故没有做到的要向孩子解释清楚;父母回答孩子的问题要自然、真实;父母要勇于承认错误,对自己的过失不掩饰,以赢得孩子的信赖。如果在火车上家长对列车员说已经4岁的孩子只有3岁,孩子便很快就如法炮制了。

好的家长应该多多对孩子进行正面教育,积极地消除引起孩子说谎的诱因,而非空洞地恐吓孩子:“不许说谎,说谎的孩子是坏孩子!”

为了尽快地让孩子改正说谎的坏习惯,家长就应避免下面的话,以妨碍孩子改正错误。

·“你说谎!”家长有时没有调查清楚就无端怀疑孩子的诚实,会导致他们的反感心理,特别是一些年龄大些的孩子,他们自尊心比较强,更容易受到损伤,他们会从委屈、埋怨逐渐发展到不服和反抗。这种逆反心理会加重家长与孩子之间互不信任,反倒为孩子说谎创造了环境。

·“你不要说谎,我清楚得很!”家长有时明明知道孩子犯错了,一切“证据”都收集来了,还偏偏要让孩子自己招认,使他处于难堪的境地,这于孩子的教育绝无益处,孩子并非不能因此就悔改学好,反而使孩子憎恶父母。也有时,家长被孩子骗过去了,孩子更为自己的说谎而洋洋自得:“你们也不是什么都知道。”

·“如果你说老实话,我就不惩罚你。”这无疑暗示孩子:你可以做任何坏事,但不能说谎。为让孩子不说谎而放弃教育的原则实在不是很妥当。

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耐心细致、热情地鼓励孩子不说谎,让孩子从父母的热情中体会到信任,从父母的赞扬中体会到诚实的快乐。

打人的孩子

有的孩子总想把自己的意见和主张强加于人,让别人服从自己,仗着自己人高马大,与同学或伙伴之间一言不合便挥拳相向,经常有人上门告状。

孩子打人便意味着他对人际交往的准则未能掌握,对矛盾冲突的解决方式简单化,一旦他人对自己有妨碍,便想到用武力来解决,为防止孩子养成随便打人的习惯,家长应该平时就对孩子进行教育:

·摆正孩子在家中的位置。家庭中不给孩子高高在上的特殊地位,去掉孩子的自我意识,有的孩子在家受宠,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稍不随意就不依不饶,这种态度移到伙伴交往中,就非常容易和伙伴产生矛盾冲突。

·教育孩子应珍视伙伴间的友谊。教育孩子当与伙伴产生问题或出现矛盾时要商量解决,不可强词夺理,更不能随便动手打人,动拳头是不文明、没有教养的表现,那些爱打人的孩子肯定永远都交不到朋友。但与此同时也要告诉孩子:如果自己有理也不要因为迁就伙伴而放弃原则;如果别人故意欺负自己应进行必要的还击,以免孩子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尽量让孩子少接触一些暴力色彩浓的传播媒介。许多武打录像、武侠连环画和武侠小说宣传的就是一种暴力是解决问题最简单、有效办法的思想。

·父母自身不要使用暴力。父母要注意不使用打骂的方式教育孩子,以免孩子因为在父母处受了气就朝比自己弱小的孩子发泄;夫妻之间也千万不要打骂不休,免得孩子自觉、不自觉地加以模仿。

可以说每个父母都不希望孩子养成一生气就举手打人的坏习惯,但父母如果只是简单生硬地告诉孩子“不许打人!”孩子未必会理会父母的话,即使他暂时停止了打人的行为,而内心仍充满了仇恨与不满,一旦父母不在眼前,他就会故伎重演。

其实,我们成年人也都有某种内心发火的本能,而这种本能随着我们的成长转化成不同的表现形式,有时我们生气时也想打某人一个耳光或踢某人一脚,但我们知道这种发泄愤怒的方法是行不通的,所以,我们便采取一些合理的渠道来发泄我们的不满。因此,家长不能盲目地压抑孩子的脾气,而应该引导孩子通过正当的途径发泄他的情绪。

如果孩子打人了,家长必须告诉他这种行为任何人都不能容忍,但你理解他的发火和心烦意乱,他可以向亲人、朋友倾吐不快,找到解决的办法,甚至可以哇哇乱叫、猛击枕头,但就不能去打人。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该向孩子讲明打人的危害,但还应该让他放心,以前打过人不算什么罪过,不要让他认为自己做了非常可怕的事情,使他心理有压力。如果家长对打过人的孩子充满同情和理解,并抱着坚定的态度加以引导,孩子就会逐渐改正打人的毛病,学会运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控制自己的不满,这时,家长也不妨告诉孩子你为他能战胜自己的弱点而感到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