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七年两个月的安史之乱被平定之后,唐王朝元气大伤,中原地区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唐朝由此走向衰弱。经过二十多年的恢复调整,到了贞元(785—805年)、元和(806—820年)时代,被安史之乱破坏的社会经济逐渐好转,两税法的实行一度保证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元和时期宪宗曾先后平定剑南、淮西两个藩镇,其余藩镇也归附中央。这就是史家称说的“元和中兴”。李程就是在这样的升平之世踏上仕途,历仕德宗、顺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七帝,官至敬宗宰相的一位状元。
1.陇西望族,一木三枝
李程,字表臣,陇西(今属甘肃)人,生于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是襄邑恭王李神符的五世孙。陇西李氏和太原王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清河与博陵二崔、赵郡李氏等六姓,在唐代都是望族,这七姓之间互相联姻,耻于和他姓为婚,因而唐高宗曾禁止他们互结婚姻,但七姓不听禁令,依然我行我素,高宗也无可奈何。
襄邑恭王李神符是淮安靖王李神通的弟弟。这兄弟俩和唐朝开国皇帝高祖李渊是堂兄弟。李渊太原起兵时,李神通和史万宝、裴劫、柳崇礼等人举兵响应,并与平阳公主会合,攻城夺县,势不可挡。李神通又跟随李渊平定京师长安,官拜宗正卿。高祖武德年间(618—626年),李神通曾率兵在今河北魏县大败宇文化及,迫使宇文化及败走山东聊城,粮尽请降。李神通又跟随李世民扫平刘黑闼。因为战功显赫,李神通被封淮安王,谥靖,与殷开山等死后配飨高祖庙。李神符也是立有战功的,武德元年,李神符被封为襄邑郡王。一次,突厥颉利可汗率军来犯,李神符指挥大军,在汾河东岸摆开战场,一举击败颉利可汗,斩杀突厥兵将五百多人,俘获战马二千匹。李神符又曾率领唐军在沙河北岸排列战阵,生擒突厥的乙利达官,俘获了颉利可汗的坐骑、盔甲。后来任扬州大都督,扬州大治。贞观初,李神符因病辞官,唐太宗李世民亲自到府中探病。李神符七十三岁卒,谥号“恭”,陪葬高祖献陵。不过,李神符虽然官居高位,却平易近人,不摆架子,和他的属下平等相处,属下们一点也不怕他。
李神符有子七人,他最宠爱文睐。文睐官至幽州(今北京市)都督、魏国公,封号由其子李捷世袭。李石、李福是李捷的曾孙。李程是文晾另一个儿子李挺的曾孙。据说李石院子里有一棵槐树,根深叶茂。令人惊奇的是,这棵槐树只有三个枝杈,其中两个枝杈比正屋屋脊还高,另一个枝权却总也不能超过屋脊。好事的邻居看到李家院子里的李程、李石、李福兄弟,就私下议论:大概这堂兄弟三人不会全部大富大贵,只怕有一个福分较差,会是谁呢?果然,李程于贞元十二年(796年)状元及第,官至敬宗宰相。李石于元和十三年(818年)登进士第,文宗朝也做了宰相,“惟福一人,历镇使相而已。”《北梦琐言》卷3。李福夫人裴氏是个“醋夫人”。李福家中侍姬虽多,也不敢有非分之想。大中(847—859年)时,李福镇守滑台(今河南滑县东的滑县),有人献一美貌女奴,李福常想入非非。有一天趁裴夫人高兴,要求夫人待他不要太薄情,征得夫人的同意之后,让那美貌女奴侍候他,也就是拿拿衣服、侍候饭食而已。李福总想和女奴缠绵,一次裴夫人刚入浴,他伪装肚疼,叫走那美貌女奴。仆人认为夫人才洗浴,一时半刻完不了,就告诉夫人李福“病”了。裴氏竟然信以为真,鞋子都没穿,赤着脚来看李福,李福只能装着无法忍受。裴氏忧虑中把药放进小孩尿中让李福服下去。隔日同事来访,李福实情相告,苦笑说:“事情没做成,理所应该。苦的是凭空喝下一杯尿。”李福虽然惧内,但大和七年(833)进士及第后,官至太子太傅、同平章事,“福分”比李程、李石的确要差些。刘禹锡有诗“一家何啻十朱轮,诸父双飞秉大钧。”《送李庚先辈赴选》。双飞秉钧说的就是李程、李石先后居宰相位事。以上这些都是后话。
2.赋日五色,擢状元郎
李程的祖父是李柏,官至太仆卿。父亲官至滁州(今属安徽)刺史。少年李程熟读经史,著力文章,幻想着平步青云,大展身手,报效国家。唐德宗贞元十二年,李程参加了进士科的考试。
坐进考场,李程打开试题。今年的题目是《日五色赋》,要求用“日丽九重,圣符土德”为韵,还要作一首《春台晴望诗》本传所引的诗和赋,皆见徐松:《登科记考》(贞元十二年)。诗好写,李程略作思索,春天的美景跃然纸上:“霭霭烟收翠,忻忻木向荣。”这么美的景色,这么好的时代,李程表达了自己躬逢盛世,渴望一显身手的愿望。
诗写好了,李程又拿起了赋题:“日五色……日五色……”念着念着,李程似乎是看见了一片太平盛世:皇帝精于治理,百姓安居乐业,真的是日呈五彩,天下大治。李程不由笑了。他又想起了《汉书·五行志》:“人君乘土而王,其政太平,则日五色”这几句话。当今德宗皇帝虽然多灾多难,但能采取宰相杨炎的改革措施,施行两税法,国力日益强盛,开元盛世,指日可待复现,而且人心思治,藩镇也都归服中央。这,难道不是国家复兴的前兆?国家振兴,天呈五色,真正是“德动天鉴,祥开日华”“验瑞典之所应,知淳风之不遐。”这不就是很好的《日五色赋》吗?的确是文章天成。这时的李程灵感袭来,手中的笔有如神助,挥挥洒洒:“……舒明耀,符君道之克明;丽九华,当帝业之嗣九”,“固知畴人有秩,天纪无失”,“五彩彰施于黄道,万姓瞻仰于康衢……故曰惟天为大,吾君是则。”写完最后一字,李程掷笔桌案,心旷神驰。
走出考场,李程仍沉浸在刚才的文理中,迎面走来的韩混女婿、弘农郡公杨於陵,看见李程春风满面,就问李程文章写得如何,李程也不答话,拿出赋稿。杨於陵展开赋稿,刚读破题二句:“德动天鉴,祥开日华。”就觉得李程起笔不凡。于是杨於陵对满面春色的李程说:“恭贺你了,你今年必定是金榜题名,状元公非你莫属呀!”
然而,金榜挂出,状元不是李程,李程名落孙山。李程苦闷极了。杨於陵义愤填膺,深为李程抱屈。怎么办呢?杨於陵计上心来。他先拿出前些年的卷轴,在最后抄写了李程这篇《日五色赋》,但没有署李程的名字。抄完之后,杨於陵带着这本卷轴,拜访这一次的主考官礼部侍郎吕渭。杨於陵故作镇静,对吕渭说:“大人今年进士科试题,怎么和往年一样啊?”吕渭说没有啊,怎么会用旧题目呢?杨於陵又说:“还不仅仅是用的旧题目,连韵脚也一样。”吕渭十分惊奇,杨於陵就拿出李程的赋给吕渭,吕渭读过后赞赏不止。杨於陵话锋一转,说:“若是今年科考,大人得到这样的佳作,怎么办呢?”吕渭脱口而出:“没有就罢了,如果有,那么状元肯定是非此文莫属的了。”杨於陵立即说:“要真的这样,大人你已经错失贤才了。这篇赋乃是今科考生李程所作。”吕渭又是一惊,立即命令找来李程的卷子,对来对去,一字不差。吕渭微感面红,婉转地向杨於陵道歉,和杨於陵商量怎么办?最后商定出榜重收,李程高中状元。
李程《日五色赋》传出后,因为立意高远,用词精警,众人交口称赞。后来人们评论说,这一时期五言诗首推孟郊,古文需让韩愈,歌行数张籍,乐府算李贺,而科场词赋呢,首先要数李程,其次是王起、白居易、白敏中、张仲素,这五人被推为场中词赋之最。李程自己也很自负。后来,浩虚舟参加博学宏词考试,也作《日五色赋》。这时李程不在长安,他听到这个消息后十分担心浩虚舟超过自己,于是就派人到长安,专程找来浩虚舟赋。将要开读时,李程仍然忧心忡忡。读了浩赋破题,“丽日馄煌,中含瑞光”后,李程不怎么担心了;再读下去,觉得浩虚舟辞采藻丽,但也仅此而已;读完浩赋末韵:“侵晚水以芒动,俯寒山而秀发。”李程哈哈大笑,“李程的赋还在呢,好好的太阳为什么要到深夜才朗照乾坤?”
进士科拔得头筹后,李程乘胜出击,又参加了博学宏词科的考试,以“物有感者,其沙之同流”的一篇《披沙掠金赋》和《竹箭有筠诗》又登榜首。据徐松《登科记考》(贞元十二年)的记载:孟郊是李程同榜进士;柳宗元也参加了博学宏词科考试,但名列李程之后。要知道,柳宗元“词翰兼寄”,和李翱等人“以高文为诸生所宗”《因话录》卷2,商部。
三十二岁的李程科场接连奏凯,怀着美好的希望,有如雄鹰,就要翩翩出谷了。在他面前铺开的仕途,会怎样迎接他呢?
3.八砖学士,朝廷羽翮
李程虽然科场奏凯,但并未很快就被重用。原来唐代进士及第后,只是证明了身份,拿到了文凭,而做不做官,做什么样的官,就不是礼部能决定的了,礼部只管考察生员,吏部才有权任命进士做什么官。李程中状元后,《旧唐书·李程传》说李程“累辟使府”,只不过在地方上做官。李程曾做过蓝田(今属陕西)尉。据《新唐书》介绍,蓝田有一场官司,已经拖了十年,依然悬而未决。李程到任后,三言两语,理清是非曲直,原告、被告口服心服。遗憾的是,我们已经无从知道这件事的来龙去脉,但可以断定,这一定是个精彩的故事。
贞元十二年高中状元后,最初的七、八年李程一直在地方做官。贞元二十年,李程先是被召入朝,任监察御史,十一月,又和秘书正字张聿、蓝田县尉王涯一起,应召为翰林学士。
翰林院北大厅门前有花砖铺的小路,翰林学士们应该在太阳照到离门第五块砖之前上班,否则就迟到了。迟到当然很丢面子。李程上翰林院的第一天,其他学士陆陆续续都准时来了,互相寒暄之后,才发觉李程还未到。过了好一会,李程姗姗来迟。
第二天,李程又迟到了。
第三天,李程仍然迟到。
学士中有一年纪比李程稍大的,他发现,李程一连几天总是迟到,似乎每天总在那个时候来。他终于注意到,李程总是在太阳照在离翰林院大门第八块砖头之后才来上班。他就悄悄地和几个年纪小些的学士说了:“李程该不是八砖学士吧?”其余几人一听,会心地笑了。他们又商量了一阵,才各自散去。
又是一个艳阳高照的晴天,李程又迟到了。他发现,往常学士们不是书声琅琅,就是忙忙碌碌,今天呢?只听到树上的鸟雀叽叽喳喳。他还发现,翰林院门前有一道石灰画的白线,这时,白线刚好成了太阳能否晒到的地方的分界线,再北就是荫凉了。
等李程的脚刚踩到白线,翰林院里传出哄堂大笑:“快看,八砖学士来了!”
“八砖学士,啊?”有些不明白的学士向外一看之后,也掩口而笑。
一阵阵接连不断的笑声越过窗口,掠过树梢,受惊的鸟雀怎么也不明白:“怎么了?学士们怎么了?”鸟雀们后来又学习了一个新名词:“八砖学士”。
叫的多了,李程也就见怪不怪。李程懒是懒些,但并不像一般的翰林学士随波逐流,他有自己的独特处。有一次,德宗李适深秋外出打猎,因为感觉到些微凉意,就对左右侍臣随口说道:“九月了还穿单衫,二月时仍着锦袍,与季节很不相称,朕想修改月令,你们看怎么样?”随从的大臣们都说陛下英明。李适一高兴,就命令翰林大学士们讨论讨论。李吉甫这时为承旨学士,他恭维皇上此举上顺天时,下合民意,因而上书请重新编排月令。多数学士没有主见,随声附和。只有这位“八砖学士”李程不同意,他上书皇上说:“臣谨按:《月令》说:‘十月始裘。’《月令》这部书是玄宗皇帝删改过的,不可再改。”李适看后,矍然惊醒。这件事情过去了,李程因此得罪李吉甫,李吉甫也恨透了李程。
李适于贞元二十一年正月病故后,李诵即位,立即起用王叔文、王任等人推行新政。王叔文还是比较重视李程这个敢于直言的“八砖学士”的。这一年,李程任水部员外郎。唐代后期特别重视员外郎,尚书省的左右仆射和下属的六部尚书常常为节度使加的官就是员外郎。王叔文之所以任用李程,还因为李程与柳宗元私交很好,他们同登博学宏词科,“同升宪府”,为监察御史,“心志谐同”,刘禹锡:《为鄂州李大夫祭柳员外文》。有志于国家的振兴。前文说到的杨於陵这时也被王叔文重用,杨於陵很欣赏李程,何况,李程是陇西人,王叔文有可能要借重陇西李家的声望扩大影响。
然而,随着“二王八司马”革新集团的失败,李吉甫任宪宗宰相,厄运又降临到李程面前。元和三年(808年),李程出翰林院,先任随州(今湖北随县)刺史,因为干得好,宪宗李纯赐金紫服,但不仅不能回到长安,反而又被李夷简辟为成都少尹。
元和十年,正担任剑南西川节度使行军司马的李程又被召入长安,任兵部郎中,不久加知制诰,负责起草皇帝的诏令。第二年又任中书舍人,和李逢吉主持进士科的考试,录取郑獬、姚合等三十三名进士。
元和十三年四月,李程拜礼部侍郎。这一年,郑余庆任尚书左仆射。自德宗朝“二帝四王”之乱后,唐朝礼仪制度十分混乱,李纯因为郑余庆谙熟典章制度,任命他为详定使;郑又要刑部侍郎韩愈、礼部侍郎李程为副使,三人一起整顿礼乐制度。该增的增,该减的减,李纯十分满意。
敬宗宝历元年(825年)正月,李程拜吏部侍郎;五月,李程拜为宰相。敬宗朝五个宰相中,只有李程曾任翰林学士。敬宗李湛喜好宫室、打猎,曾经诏王播监造上巳节竞渡的船三十艘,花去了半年的转运费。这一次,李湛准备在宫中营造新殿,李程不同意,对皇上说:“自古以来,各位圣帝明王都以勤俭这一美德,教化天下百姓。而陛下即位未久,不应该大兴土木。陛下能把造新殿的瓦木费用,用来供奉先帝的园陵吗?”李湛认为李程说得好,很高兴地接受了李程的意见。李程又上奏请皇上设置侍讲学士,精选名臣,供皇上随时垂询。十二月,李程加官中书侍郎,又进封彭原(今甘肃宁县)郡公,食邑三千户。
李湛皇帝很喜欢李程,有一次对李程说:“高飞的俊鸟中,德高望重的长者必定在最前面。卿家你,就是本朝的长者。”于是常称李程为“朝廷羽翮”。李程如此受宠,引起另一宰相李逢吉的嫉妒。李逢吉反对永贞革新,依附宦官,姑息藩镇,结成死党。他侄子李训为人阴险,诡计多端,李逢吉厚待李训,李训就和茅汇等几个人一起造谣,说李程如何如何自负。看来,李程宝历二年九月被罢相,和李逢吉的中伤有极大关系。
4.仆射仪注,进退无据
被李逢吉中伤罢相后,李程迁官检校兵部(《新唐书》李程传作吏部)尚书、同平章事、太原尹、北京留守、河东节度使。文宗大和四年(830年)三月,李程又迁官检校尚书左仆射、同平章事、河中尹、河中晋绛节度使。李程始终以“凌寒竹”“持不易操”《赋得竹箭有筠》自勉。
大和六年,李程任检校司空、宣武、山南东道节度使,到了七月应召回长安,被任为左仆射。唐朝设三省,仆射是尚书省的实际领导者。尚书省本应是尚书令负责,但唐朝只有太宗李世民和郭子仪任过此职,之后一直空缺,仆射尽管只是从二品的官,却成了尚书省的实际负责人。任左仆射,对李程来说是好事,但也正是这个左仆射,让李程给人留下了话柄。
仆射作为尚书令的副职,设置很早,魏晋以后,仆射已处于副相地位。东晋谢安曾经以仆射专掌朝政。到南朝陈代,仆射的权力更加大了。隋代伊始,左仆射成为朝廷首相。唐代房玄龄做左仆射前后有二十年,号称贤相。中唐时期,左仆射尽管已不是当然的宰相,但依然权倾内外,显赫一时。
李程任左仆射,这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问题就出在仆射上任的仪式礼节上。唐代元和、长庆(821—824年)年间,仆射是要接受御史中丞、吏部侍郎四品以下官员的跪拜的。大和三年,又规定仆射上任时,御史中丞以下官员与仆射道路相遇,要向仆射致敬,让仆射先行。仆射谢官那天,大夫中丞、三院御史入幕参见就行了。大和四年,中书省上奏皇帝,认为:“仆射上任,接受中丞侍郎跪拜,似乎有些过分,回拜郎官以下官员的跪拜,于礼节上又太轻了。”因而他们建议,仆射不能接受中丞侍郎的跪拜,只能接受郎官四品以下的官员跪拜,但不要回拜。文宗李昂下诏同意。李程之前,仆射王涯、窦易直上任时,也接受四品以下官员跪拜。李程元和十三年曾参与朝廷礼乐制度的审订,对于这些情况了如指掌。他认为若照王、窦旧例行事,心里又有点不安,所以给皇帝上了奏折。
皇帝李昂接到李程奏折,觉得李程太迂腐,毕竟是书呆子行为,有些可笑,正要下诏,又接到御史中丞李汉的奏折。李汉是韩愈的女婿,和韩愈一样刚直不阿。李汉说:“左右仆射上任仪式,受左右丞、各位侍郎、各司四品以及御史中丞以下官员跪拜。我查找了《开元礼》和《六典》,上面并没有这条规定。有人又认为仆射为百官师长,这也是毫无根据的说法,只是曹魏时代贾诩《上官表》中有这么一句而已。又况尚书令是正,仆射为副,尚书令都没有受拜之礼。仆射与百官并肩,同事圣主,却面南背北,接受百官跪拜,心里怎能安然?所以即便有明文规定,也须斟酌。而且像御史大夫,也曾受御史以下官员跪拜,今天也废除了,只因为礼法有违常理,不是人臣所能安然。”通悉典故当世无匹的王彦威也认为尚书令都没有受拜之礼,而且,“《礼》说:‘非其臣即答拜之。’又说:‘大夫之臣不稽首。’大夫的家臣也不向大夫叩头,否则大夫也要回叩。而今仆射上任,接受百官跪拜,事出无据。”文宗李昂觉得全是儒生所见,下诏让李程按大和四年诏书行事。
李程尽管有些不安,还是依诏行事。为此,人们议论纷纷,都觉得李汉说得对,“仆射也和大家一样,都是陛下的臣民,怎能跟圣上一样接受大家的跪拜而不回拜呢?这个八砖学士,怎么搞的呢?”
5.隐语耑词,幽默风趣
李程给人留下话柄的,并不仅仅是仆射上任一事。
李程不仅像李神符一样平易近人,又善于开玩笑。宪宗元和十三年六月以后,李程出任鄂州(今湖北武汉市)刺史,住在夏口的时候,有个客人已在李程府里盘桓多日。这一天,客人向李程辞行,李程殷勤挽留客人再住三两天,客人说:“我已经打搅你这么多天了,而且同伴们都已走了,我们的船可能已经到了汉口了。”
“汉口?”李程说,“没关系,多日不见,何必这么匆匆忙忙。”顿一顿,李程又闪了闪眼,“而且,此汉——口不足信。”
客人一惊:“我说的话不可相信?我听错了吗?没有,他明明说:‘这个汉子嘴里所说不足置信。’莫非……”客人一下子想起李程爱开玩笑。“啊呀,李兄你……”客人只好手捂着嘴,悄悄地走出客厅。
还是在夏口的时候,有一次手下人弄来一批芋头(麻的一种)。李程觉得手下将士十分卖力,功高劳苦,就传令拿出一部分芋头,将士们每人分一点。
将士们跟着李程,不仅个个人尽其用,李程还不时地赏赐东西给他们,故而他们也十分卖力。这一次,将士们一商量,准备派个人向李程道谢。
这个头目来到李程府中,李程正和一位本地绅士下棋,另有几位富户观战。这个头目告诉李程:“大伙分了芋头,派我来谢谢您的芋头。”
李程听了头目的话,不急不忙地转过身来,说:“什么?芋头?”接着,用手拍了拍自己的头,“做了帽子,戴在头上了。”李程转过身去,拿起一粒棋子,举在空中,却又回头对那个小头目说道:“这个芋头,我看就不必说谢了吧?啊?”在场众人都被逗乐了,和李程下棋的绅士手捻胡须说:“久闻李大人幽默风趣,当真名如其人。”大伙都哈哈大笑。
还记得李石吧?对,李程的堂兄弟。这个李石元和十三年中进士以后,因为为人机智,文精通做官之道,他本是庾承宣尚书的门生,但仕途得意,他的老师反而六七年后才赶上李石,一时传为“美谈”。
宦官在中、晚唐势力很大,自宪宗皇帝起,有八位皇帝都由宦官扶上皇位,稍不如意,又废旧帝立新皇。宪宗、敬宗甚至被宦官害死。李昂即位后,决心剪除宦官势力,但大和九年十一月二十一“甘露事变”宦官仇士良诛杀李训后,宦官大获全胜。文宗李昂又另寻他路,准备用年轻新进之士再作一搏。李石不久被文宗用为宰相。
有一次,李程和李石掷骰饮酒,李石平步青云,不免有些浮躁,犯了酒规。大伙要罚他饮酒。李石说:“为什么要罚我呢?罚我干什么呀?”李程看李石想逃脱罚酒,嘴角微微一笑,对李石说:“兄弟,是你不对啦!众人忙得热热闹闹时,你把人家的堂印拿走了,你就认罚吧!”
原来,喝酒的人都知道,骰子掷了两个四,酒席上称为重四,雅称“堂印”。“堂印”正好又是宰相的官印。李石听李程一说,不由得脸微微一红,知道李程在讥刺他“甘露事变”后任宰相一事,仰脖喝下那一大杯涩味很浓的罚酒。
又有一次,李程和李石闲谈,说着说着话题就转到服药事上。服药是魏晋名士的名士风度,到唐代仍然有人仿效,但一般人服药已经不是为了成仙,而是当成补药来吃。李程就问李石:“你吃钟乳吗?”李石接着说:“也就是这几天才开始吃的,很不错,我觉得很得力。”就听李程说:“我也吃了,但是一点也没得到乳的帮助。”“乳”和“汝”(你)谐音,李石又听出了李程在戏谑他,他无可奈何地摇摇头。
李程觉得李石由宦官扶植上台,很不光彩。宦官专权,皇帝成了傀儡,这是国家的大不幸。而李石却欣欣然有喜色,李程不由得要刺激他一下。对亲人是这样,对别人,只要不利国家,李程也毫不客气地顶回去。
李程是这样的“不通人情”,身居高位应当不苟言笑,而他偏偏又这么幽默风趣,难怪有些人说他不配为人“师长”。古老中国脚下的黄土也是这么严肃古板,李程又怎能不受非议?
李程不仅幽默风趣,又善于说隐语,制谜面。当时,权德舆也长于此道。他们俩人曾经一路走一路用隐语问答。听的人只见他们不时哈哈大笑,但却不知他们在笑什么。还有刘禹锡也是个中高手,他们三个人常常切磋技艺,谈笑风生。
仆射仪注事件的第二年,李程又改任汴州(今河南开封市)刺史、宣武军节度使。再二年,也就是大和九年,又改任河中晋绛节度使,加官检校司徒。文宗开成元年(836年),李程又拜任右仆射,第二年出任襄州刺史、山南东道(今湖北襄樊)节度使。这时的李程须发洁白,已经垂垂老矣。武宗会昌元年(841年),李程任东都(今河南洛阳市)留守,无病而终,享年七十七岁。
酒,情怀似别人。暖风张乐席,晴日看花尘。尽是添愁处,深居乞过春。”后来李廓与叔父李石于元和十三年同登进士榜,以诗名闻名当世。
李廓儿子李昼后来也中了进士(岑仲勉《登科记考订补》说是会昌六年),和他的祖父、父亲一样,挣扎在仕途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