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自道〗
【释义】“夫子自道”意思是孔夫子的自我表述,本来是子贡颂扬孔子的话。后来,“夫子自道”用来指说别人的缺点,不自觉地道出自己的疼处。
【出处】此典出自《论语·宪问》:“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春秋时期,孔子经常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对学生进行教育。一次,孔子说:“君子之道有三个方面,我都没有能做到:仁德的人不忧愁,聪明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无所畏惧。”听了孔子这番话,学生子贡说:“这正是老师你的自我表述啊!”
〖尹儒学御〗
【释义】“尹儒学御”比喻功到自然成。无论学习什么东西,有了老师的指导,自己还要有决心,经过长期的、刻苦的锻炼和摸索之后,必然会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
【出处】此典出自《吕氏春秋·不苟论·博志》。
尹儒学习驾车的技术,学了三年还没有掌握驾车的技能,因而他感到非常痛苦。有一天晚上,他忽然梦见老师给他传授秋驾的技能。第二天他去拜见老师时,老师看了他一眼,对他说:“我并不是舍不得传授我的技术,我是觉得时机还不成熟,你接受不了。今天我将要把秋驾的技能教给你。”
尹儒后退几步,朝北向老师行礼说:“昨晚上我梦见接受了您的教导。”他先给老师讲了他昨晚做的梦。他所梦见的原来就是秋驾。
〖开卷有益〗
【释义】指只要翻开书本阅读就会有收益。
【出处】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文儒》。
宋太祖退位后,由其弟宋太宗继位,他是个很喜欢读书的人。他当皇帝以后,下令增加科举名额,让更多的读书人有踏入仕途的机会。同时,他还召集了许多学者,让他们编纂大型的具有百科全书性质的类书。
李大砨、扈蒙等人接受了任务,经过七年的努力,于太平天国八年编成了《太平总类》一书。这部书规模很大,共有一千卷,分为五十五门,内容包括天文、地理、典章制度、物产、医学、宗教等各个方面,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
宋太宗对这部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决定自己每天看三卷,用一年时间把这部书全部看完。因此,这部《太平总类》也改名为《太平御览》,意思是太平天国年间编成的,皇帝亲自阅览过的书。
作为一国之君,每天的政务自然十分繁忙,时间非常宝贵。但宋太宗不管多忙,都一定要按时间按计划每天阅读三卷。有时实在是抽不出时间,他也一定要另外挤时间补上。
他身边的侍臣们见他这么辛劳,担心他过于劳累,有时就劝他注意身体,少看点书。宋太宗听了,笑着对侍臣们说:“只要翻开书本阅读,就一定会有收益,这可是一件令人十分愉快的事情啊!我只要有书读,就一点也不疲劳了。”
侍臣们听了,都十分感动,也就不好再说什么了。就这样,宋太宗果然按照计划,用一年时间把这部大型类书看完了。
“开卷有益”又作“开卷有得”。
〖引而不发〗
【释义】“引而不发”比喻善于诱导、启发,让别人自己去摸索、提高。
【出处】此典出自《孟子·尽心上》:“公孙丑曰:‘道则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似不可及也;何不使彼为可几及而日孳孳也?’孟子曰:‘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这段话意思是说:
孟子的学生公孙丑同老师对话。公孙丑问孟子说:“老师关于儒家学说的道理,讲得的确非常好,也很完善。可是对于我们学生来说,要想掌握它,几乎像登天一样难,老师,您为什么不把这些高深的道理变成我们能够掌握的东西,使我们能够通过不懈的努力去掌握它呢?”
孟子回答说:“我先通过实例加以说明吧。高明的工匠,不会为了迁就工人的笨拙而改变用墨绳测好的尺寸标准,更不会因此废弃它。著名的射箭能手后羿,也不会为了迁就射手的笨拙而改变拉弓的要求和标准。因此,有地位、有道德的人在教导别人的时候,就像教人射箭一样,拉满了弓却不把箭射出去,只是摆出一个跃跃欲射的姿势,让学习射箭的人观摩、体会。”
〖心不在马〗
【释义】“心不在马”比喻用心不专一。
【出处】此典出自《韩非子·喻老》。
赵襄子向王子期学习驭马驾车,不久就和王子期驾车竞赛,赵襄子换了三匹马,三次都比输了。
赵襄子说:“你没有把驾车的技巧全教给我,所以我三次都落后于你。”
王子期回答说:“我的技巧已全教给您了,您运用却不恰当。大凡驾车最重要的,是要让马的身体安于驾车,人的注意力集中在马身上,此后才能加速快跑,到达远方。现在您驾车,落后一点就一心想赶上我,跑在我前面又怕我追上来。但驾车在一条路上赛跑,不是跑在前面就是落在后头,但您却把心思全用在了是否能比赢我上了,还有什么心思去驭马呢?这就是您为什么三次都输掉的原因。”
〖手不释卷〗
【释义】卷:指书。手中的书不肯放下来,比喻抓紧时间勤学,或看书着了迷。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汪引《江表传》。
吕蒙是三国时东吴的一员大将。从小食不果腹,没有念过几天书。但从军后,冲锋陷阵,屡立战功,可由于没有文化,却无法记录成功的战例。
有一天,吴主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是一员大将,掌权管事,更应该好好地读一些书,增长自己的才干。”
吕蒙一听主公要他学习,便为难地推托说:“军队里的事情又多又杂,都要我亲自过问,恐怕挤不出时间来读书啊!”
孙权说:“你的事情总没有我多吧?我并不是要你去研究学问,当专家,而只是要你翻阅一些古书,从中得到一些启发罢了。你很聪明,更应该读些书。”
吕蒙问:“可我不知道应该去读哪些书?”
孙权听了,微笑着说:“你可以先读些《孙子》、《六韬》等兵法书,然后再读些《左传》、《史记》等历史书,这些书对于以后带兵打仗很有好处。”
过了一会儿,孙权又说:“时间嘛,要自己去挤。从前汉光武帝在行军作战的紧张关头,手里还总是拿着一本书不肯放下来呢!你们年轻人更应该忙中偷闲多读点书。”
吕蒙听了孙权的话,回去便开始读书学习,坚持不懈。同时他还研究评论书中的一些观点。这样他的见解也越来越精辟,有时连当时那些学识渊博的人也自叹不如了。
吕蒙通过一段时间学习后,和鲁肃共同成为吴国的重要将领。
〖文恬武嬉〗
【释义】“文恬武嬉”形容文武官员贪图享乐,一点也不把国家大事放在心上。
【出处】此典出自唐代韩愈《昌黎先生集·平淮西碑》:“相臣将臣,文恬武嬉。”
唐玄宗李隆基是唐代帝王中在位时间较长的一个,从公元712年到公元756年,先后统治了四十五年。李隆基执政期间,先后任用李林甫、杨国忠等奸臣,到开元末年,政治日趋腐败。李隆基本人则爱好声色,奢侈荒淫。同时,由于府兵制遭到破坏,京师和中原地区武备空虚,西北和北方各镇节度使兵权在握,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爆发了安史之乱。第二年,玄宗逃亡四川。至德二年末(公元758年实)回长安,后来郁闷而死。
到了唐宪宗时,淮西节度使吴元济又发动叛乱。公元817年,著名文学家韩愈随宰相裴度前往淮西平叛。叛乱平息以后,宪宗命韩愈撰写《平淮西碑》,以记述这件事。韩愈在碑文的开始,首先指出了淮西叛乱发生的根源:唐玄宗时,自恃国力强盛,荒淫奢侈。安史之乱虽然平息了,但北方的人民却蒙受了巨大的灾难。由于皇上荒淫,朝中的文官只知安逸享乐,武将也只是追求声色犬马。这种风气如果延续下去,国家的前途便不堪设想了。
〖无益反损〗
【释义】“无益反损”强调对于经典著作的言论不能寻章摘句,呆板遵循,否则无益而有损。
【出处】此典出自《笑禅录》:“颂曰:自有诸佛妙义,莫拘孔子定本;若向言下参求,非徒无益反损。”
有一个道学先生教育他的学生说:“只要懂得孔老夫子的一两句言语,就会终生受用不尽。”话刚讲完,有一个学生上前深鞠一躬说:“老师说得太好了,我对孔老先生的两句话觉得非常亲切。”这位先生问:“是哪两句话啊?”学生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日旰忘食〗
【释义】“日旰忘食”形容专心致志,孜孜不倦。
【出处】此典出自《陈书·傅縡传》:“縡素刚,因愤恚,乃于狱中上书曰:‘夫君人者,恭事上帝,子爱下民,省嗜欲,远谄佞,未明求衣,日旰忘食,是以泽披区宇,庆流子孙。陛下顷来酒色过度,不虔郊庙之神,专媚淫昏之鬼;小人在侧,宦竖弄权,恶忠直若仇雠,视生民如草芥;后宫曳绮绣,厩马余菽粟,百姓流离,僵尸蔽野;货贿公行,帑藏损耗,神怒民怨,众叛亲离。恐东南王气,自斯而尽。’”
南朝陈后主(陈叔宝)时期,陈国有一个大臣叫傅縡,他博学善文,天资聪敏,起草重要的军国文书时,一蹴而就,从不打草稿。人们捧之推敲再三,也挑不出毛病,为此,陈后主非常器重他。
傅縡为人耿直倔强,恃才傲物,常常当众揭别人的短处,所以朝臣们既怕他,又恨他。于是一班擅长谄媚陈后主的大臣就到处搜集罪名诬陷傅縡,说他接受了高丽使者贿赂的金子,傅縡有言难辩,被陈后主关进了监狱。
傅縡生性刚强,他怀着满腔怒火,在狱中上书陈后主,对他进行劝谏,说:“您作为一国之君,应当毕恭毕敬地上事天帝,像爱子女那样抚爱天下的百姓,要克制自己的嗜好和欲望,疏远那些阿谀奉承的奸佞之人,天没亮时就穿衣起床,天色已晚却忘记了吃饭,只有这样勤政不息,才能让恩泽遍及天下,把幸福留给子孙后代。陛下最近过于贪恋酒色,不忠于天地和祖先的神灵,却一味地向荒淫昏庸的恶鬼讨好;小人们包围在您的身旁,宦官擅权专政,仇恨忠直之士,把百姓看得如草芥一样的轻贱。后宫的嫔妃拖着锦绣的衣裙,马厩里的豆和谷子有多余的,但是天下百姓却流离失所,僵尸遍野;贿赂公开进行,国库的资财大量流失,搞得神怒民怨,众叛亲离。可能偏安东南的陈国的气数,到此就算完结了。”陈后主看了傅縡的奏书后,大怒。过了一会儿,怒气稍微平息了一点儿,就派人对傅縡说:“如果我赦免你,你以后能不能改过呢?”
傅縡回答说:“我的心就像我的面孔,如果我的面孔能改变,我的心就可以改变。”于是,陈后主更加发怒,命令宦官李善庆彻底查办傅縡。后来,陈后主就把傅縡赐死在狱中,当时傅縡五十五岁。
〖牛角挂书〗
【释义】比喻勤奋读书。
【出处】宋·欧阳修、宋祁等《新唐书·李密传》。
陈炀帝杨广在位期间,李密任东宫护卫。有一天,杨广临朝,问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说:“站在左边卫队里的那个黑脸小伙子是谁?”
宇文述说:“是前朝大臣李宽的儿子李密。”
“这个人站在那里左顾右盼的,我看他不是平常人,不能让他做警卫。”
几天后,宇文述对李密说:“你祖上几代都是朝官,你应当从才学方面去寻找出路,何必做警卫呢!”
李密就辞去职务,发愤读书,一天,他骑着牛去缑山,牛角上挂着一部《汉书》,他边走边读,被越国公杨素碰见。
杨素经过同李密交谈,觉得李密是个奇才,回来对他的儿子杨玄感说:“李密不是等闲之辈。”
于是杨玄感就与李密结为知己。杨玄感后来奉命驻守黎阳监督粮运,他把李密接到那里,他在李密的鼓动和策划下起兵反对隋朝,不久兵败被杀,李密被捕,但他在押送途中逃脱,投奔了农民起义军——瓦岗军。
李密到瓦岗军后不久,他的才能立刻就显现出来,深得瓦岗军头目翟让的信任,后来被大家一致推举为起义军领袖。
〖牛膝鸡爪〗
【释义】“牛膝鸡爪”意即望文生义。
【出处】此典出自《广笑府》。
有个第一次药铺的人,一天外出,让他的儿子看守铺面。
没过多久,有位顾客前来购买牛膝、鸡爪、黄连。儿子愚昧,不认识药,找遍了药柜也没有找到,便割下家里耕牛的一条腿,剁了两只鸡爪子,卖给了顾客。
〖车胤囊萤〗
【释义】“车胤囊萤”比喻勤奋刻苦。
【出处】此典出自《晋书·车胤传》:“(胤)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茧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这段话意思是说:
车胤非常博学,精通很多方面的学问。家里贫穷,经常没有灯油,夏天的夜晚就把几十只萤火虫装进丝麻的口袋里,用萤火虫的光照着书,夜以继日,继续读书。
〖韦编三绝〗
【释义】韦编:用牛皮连接的竹简书。三:多次。绝:断。形容读书刻苦勤奋。
【出处】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是我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伟大的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少年孔丘,过着贫困的生活,当过牧童,看守过粮食,也当过吹鼓手。后来,做了管理经济和畜牧事务的小官吏。
他虚心好学,曾向许多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求教。如向老聃问礼,向苌弘学习音乐,向师襄学弹琴等等,他不知疲倦地学习,因此他的知识非常渊博。
50岁时,孔子由鲁国的中都宰州升任司寇,后来还兼理国相的职务。
孔子一生,为社会的稳定和长治久安而奋斗不止,他“发愤忘食,乐以记忧”,“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表现出崇高的精神。
春秋时期,周王室衰落,列国纷争,战争及各种社会动乱极为频繁,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孔子为探求天下太平的途径,并愿为社会施展自己的才能,他和他的弟子一行周游列国,他还曾到过南方的大国楚国去从事政治活动,但列国诸侯谁也没有任用他。
在孔子周游列国的历程中,有过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