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精选成语故事(上)
6969900000030

第30章 真情的故事(3)

〖见猎心喜〗

【释义】看见别人打猎,心里就十分高兴。比喻触及旧习,便跃跃欲试。

【出处】宋·朱嘉辑《二程全书·遗书七》。

程颢是北宋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的学说被朱熹继承和发展,并逐渐完善而自成体系。

程颢年轻时非常喜欢打猎,不免影响学习和工作。后来他潜心钻研学问便很少打猎了。过了一段时间,他对朋友们说:“打猎的爱好我今后没有了。”

一位名叫周茂叔的朋友摇头说:“不一定吧,不要说得那么容易!不过是你打猎的心思暂时隐藏起来没有萌发,不知哪一天萌发起来,你还会像从前一样乐于打猎的。”

12年以后,程颢有一次外出归来,偶然看见田野间有人打猎。他的心顿时动荡起来,手也痒痒,很想与猎手们较量一番。但他记起周茂叔的话,强行控制住自己的欲望,恋恋不舍地离开了猎场。

《二程全书·遗书七》中这样写道:“在田野见田猎者,不觉有喜心。”成语“见猎心喜”就从此而出。

〖风声鹤唳〗

【释义】唳:鸟叫。把风的响声、鹤的叫声,都当做敌人的呼喊声,疑心是追兵来了。形容惊慌失措,神经极度紧张。

【出处】《晋书·谢玄传》。

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坚组织90万大军,南下攻打东晋。东晋王朝派谢石为大将,谢玄为先锋,带领8万精兵迎战。

苻坚认为自己兵多将广,有足够的把握战胜晋军。他把兵力集结在寿阳(今安徽寿县)东的淝水边,等后续大军到齐,再向晋军发动进攻。

为了以少胜多,谢玄施出计谋,派使者到秦营,向秦军的前锋建议道:“贵军在淝水边安营扎寨,显然是为了持久作战,而不是速战速决。如果贵军稍向后退。让我军渡过淝水决战,不是更好吗?”

秦军内部讨论时,众将领都认为,坚守淝水,晋军不能过河。待后续大军抵达,即可彻底击败晋军。因此不能接受晋军的建议。

但是,苻坚求胜心切,不同意众将领的意见,说:“我军只要稍稍后退,等晋军一半过河,一半还在渡河时,用精锐的骑兵冲杀上去,我军肯定能大获全胜!”

于是,秦军决定后退。苻坚没有料到,秦军是临时拼凑起来的,指挥不统一,一接到后退的命令,以为前方打了败仗,慌忙向后溃逃。

这样,秦军在军心动摇之下,大面地向后溃退,途中由于退行无序造成极度混乱,丢盔弃甲,自相践踏,晋军乘(趁)胜追击,再加上秦军把路上听到的风声、鹤声当作追来的晋军而更加没命的逃,晋军就这样的以少胜多了。

〖乐不可支〗

【释义】快乐得不能自持,形容快乐到极点。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张堪传》。

东汉初,有个名叫张堪的官员,能文能武,很受汉光武帝刘秀的器重。在刘秀当皇帝前他们就相识,刘秀登基后,一次次提拔张堪。

张堪曾担任过蜀郡太守。当时,原先的蜀郡太守公孙述在蜀地称帝,刘秀就派了大司马吴汉前去讨伐,张堪也随军前去。吴汉攻下成都,平定蜀地以后,杀了许多人,还纵容士兵无法无天地抢掠,把公孙述的宫室也烧了。

刘秀得知以后,十分生气,把吴汉骂了一通。为了收拾残局,安抚民心,刘秀让张堪当蜀郡太守。张堪到任以后,检查府库,清点财物,安抚百姓,他赏罚分明,令行禁止,深受属下和百姓们的爱戴。他在蜀郡两年,把蜀郡治理得秩序井然。

后来,他又调任渔阳太守,亲自率军击退了来犯的匈奴,使边境太平无事。他鼓励老百姓开荒种地,发展生产,经过几年的治理,渔阳的老百姓都过上了富裕的日子。百姓们非常拥戴他,还编了一首歌来颂扬张堪的政绩:“桑树没有多余的树枝,麦子一枝结了两穗。张君在这里当政,老百姓都快乐得不能自持。”

〖乐极生悲〗

【释义】欢乐过度会招来悲伤之事。

【出处】汉·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

战国时期,齐国有一个人名叫淳于髡,他身材魁梧,五官端正,为人风趣,曾多次被齐王派往各诸侯国处理齐国在外交方面的事务,每次他都做得很好。

齐威王即位后,整日只知道逸乐,纵欲,从来不理国事,文武官员也跟着享乐,朝纲败坏。各国乘机来侵犯,齐国四面受敌,危在旦夕。

公元前371年,楚国派大军侵犯齐国。威王派淳于髡出使赵国求救,并让他携带黄金百斤,车十辆和驾车的马四十匹,作为送给赵王的礼物。淳于髡见到这些礼物,仰天大笑,竟将系帽的带子都笑断了。威王见他这样,忙问道:“先生是嫌礼物太少吗?”

淳于髡摇摇头,说不是这个意思。威王又追问他为什么这样笑,淳于髡这才说道:

“我在东边不远的地方碰到了一个农夫,他在田地上摆设了一些小供品,他希望上天赐予他吃不完的粮食,他拿那么一点供品却想得到那么多的东西,这不是白日作梦吗?你说可不可笑啊?”

〖乐不可支〗

【释义】快乐得不能自持,形容快乐到极点。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张堪传》。

东汉初,有个名叫张堪的官员,能文能武,很受汉光武帝刘秀的器重。在刘秀当皇帝前他们就相识,刘秀登基后,一次次提拔张堪。

张堪曾担任过蜀郡太守。当时,原先的蜀郡太守公孙述在蜀地称帝,刘秀就派了大司马吴汉前去讨伐,张堪也随军前去。吴汉攻下成都,平定蜀地以后,杀了许多人,还纵容士兵无法无天地抢掠,把公孙述的宫室也烧了。

刘秀得知以后,十分生气,把吴汉骂了一通。为了收拾残局,安抚民心,刘秀让张堪当蜀郡太守。张堪到任以后,检查府库,清点财物,安抚百姓,他赏罚分明,令行禁止,深受属下和百姓们的爱戴。他在蜀郡两年,把蜀郡治理得秩序井然。

后来,他又调任渔阳太守,亲自率军击退了来犯的匈奴,使边境太平无事。他鼓励老百姓开荒种地,发展生产,经过几年的治理,渔阳的老百姓都过上了富裕的日子。百姓们非常拥戴他,还编了一首歌来颂扬张堪的政绩:“桑树没有多余的树枝,麦子一枝结了两穗。张君在这里当政,老百姓都快乐得不能自持。”

〖以古非今〗

【释义】用古事非议当今的政事。

【出处】汉·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始皇平六国,安天下,创下丰功伟业。有一年,为了庆贺自己的寿辰,在咸阳宫摆宴宴请众臣。

酒宴开始以后,仆射周青臣大肆称颂秦始皇的功绩。博士淳于越原来是齐国人,对秦始皇本来就怀恨在心,听了周青臣的话很是反感,嘲弄他说:“我听说古时传至千岁的圣君都是封子弟、功臣为王,互为辅政,可是陛下统一了天下,而子弟仍是匹夫,这是违反先君的古法的,然而周青臣还一味地阿谀奉承,这不是加重陛下的过失吗?我看他不是忠臣!”

这时,丞相李斯冷冷地说:“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因为形势不同了。今陛下开创大业,建立万世之功,淳于越所说的古法是不必效仿的,那时诸侯并争,所以厚招游学之士。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应当为农、为工,士应该学习法令。现在有些人不学今而效古,以古非今,这是扰乱民心。我以为导致天下混乱的原因就是以古害今的那些学说、私学。我建议陛下下令禁止那些诗、书、百家之言,不是秦朝的典籍全部烧光,只留下医药、卜筮、种树的书册。谁私藏那些书就办他的罪,谁用诗书里的话来诋毁当今就杀掉他;谁以古非今就诛灭九族;官吏知情不举也同样受诛,下令后30天不烧掉违法书册的要判重刑……”

秦始皇听了李斯的这些言论,也认为效仿古法会对他的统治有所损害、动摇,坚决制止效古并下令烧古书,杀效古法之人。

〖半面之识〗

“半面之识”形容人记忆好;或形容相交不深。

此典出自《后汉书·应奉列传》:“奉年二十时,尝诣彭城相袁贺。贺时出行闭门,造车匠于内开扇出半面视奉,奉即委去。后数十年于路见车匠,识而呼之。”

东汉人应奉,十分聪明,记忆力十分惊人。他二十岁那年,去彭城拜访袁贺。但袁贺不在家。他敲了许久的门,造车的匠人将门打开了一点,露出半张脸,看了应奉一眼,说主人不在。应奉便离去了。

几十年过去了,一天他在路上碰见那个车匠,立刻认出了那人,并向他打招呼。对方表示不认识,应奉说:“你不就是在袁家门口露出半张脸的那个人吗?”

〖四面楚歌〗

【释义】到处都是楚国的歌声。后来形容到处受敌、孤立无援的困境。

【出处】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争战多年,打了个平手,便议和罢兵,约定以鸿沟为界,各封领土,互不侵犯。刘邦不守信约,亲率大军把楚军杀了个措手不及。项羽防不胜防,大败而退,退到垓下,中了韩信的十面埋伏之计,脱身不得。

当时,项羽帐下尚有数员大将和八千精锐子弟兵,个个骁勇善战,汉军一时难以聚歼。

刘邦准备下令猛攻,韩信说:“楚军虽已成瓮中之鳖,无路可逃,但战斗力不能轻视,强攻会给汉军造成无谓的伤亡,项羽还可能就地突围。”

张良说:“我可以让汉军大唱楚地民歌,引起楚兵的思乡之情,让他们丧失战斗力。”

几天以后的深夜,一轮明月闪出云层,阵阵秋风吹得残枝落叶籁籁作响,好似无可奈何地叹息。张良选了很多会唱楚歌的士兵聚集在一起唱楚歌。歌声婉转低沉,令听者落泪,思念家乡。

霸王项羽正在军帐内思考突出重围的办法,听到四面八方传来幽怨悲凉的楚歌,大吃了一惊。他踱出帐外,看到楚军三五成群,或窃窃私语,或仰望明月,泪水长流;或手扶长枪,木然远眺,眼前一派惨象让项羽觉得心情沉重,愁绪袭来,默默回帐中。他不由想起当年在三楚高举义旗,勇冠三军的战绩,忽又觉得巨鹿决战,叱咤风云,千人丧胆的气概,宛如昨日。昔日的辉煌,眼前的惨景使他愁肠百结,闷闷地拿起酒壶一饮而尽。这时,他爱妾虞姬进帐,为他舞剑。身影剑花,更令项羽不能自己,内心悲苦万分。

楚军果然军心涣散,项羽兵败乌江,最后自刎。

〖生离死别〗

【释义】活着分离,死后诀别,是人生最悲痛的两件事。多用于形容离别的痛苦。

【出处】唐·姚思廉《陈书·徐陵传》。

南朝有一个文人名叫徐陵。他才华横溢,文章写得极好,很多名流都收藏了徐陵的文本。

南朝梁武帝接纳了西魏降将侯景,不料侯景反咬梁武帝一口,夺了他的江山,还把梁武帝害死了。

在这次大乱中,徐陵的父亲徐离,也被围困在京城里,京城长期缺粮,饿死了很多人。徐陵得不到父亲的消息,心里非常焦急。过了一段时间,梁元帝萧绎继位。传来消息说,徐陵的父亲还活着,侯景对他还有忌惮,不敢加害,但仍被扣留。徐陵思谋再三,没办法只得写了一封长信给仆射杨遵彦,向他倾诉了骨肉离散的痛苦,希望他能帮助解救父亲。

徐陵这篇文章写得十分感人,一时传播甚广。

〖争先恐后〗

【释义】争着向前,惟恐落后。

【出处】战国·韩非《韩非子·喻老》

春秋后期,晋国出了个很有名的驾车能手叫王子期,赵襄子很佩服他,向他学习驾车技术。学了没多久,赵襄子就自以为了不起了。他提出要同王子期比比高低。王子期同意了。

比赛开始后,赵襄子把车赶到平原上,挥鞭催马,同王子期双双驾车急驶起来。结果,赵襄子连换了三次马,都未能赶上王子期,被远远地抛在后面。

比赛结束后,赵襄子很不高兴,把王子期叫到跟前,责备他说:“你教我驾车,却不肯把技术全教给我啊!”

王子期回答说:“我的技术都毫无保留地教给你了,但你在运用上出了毛病。驾车时最重要的是让马和车协调一致。套车辕时要松紧合适,让马感到舒服。同时,驾车的人要特别注意马跑的情况,不断地加以调整。这样,马才能跑得快、跑得远。但在比赛中,当你跑在前面的时候,怕我赶上你;当你落在后面时,又拼命想追上我,总是把注意力放在我身上。试问,你哪还有心思来驾车呢?这是你落在后面的原因。”

赵襄子听了,恍然大悟。

“争先恐后”就是从这个故事演化发展而来的。

〖交头接耳〗

【释义】头挨着头,嘴靠近耳朵。形容两人靠得很近,窃窃私语。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

据《水浒传》记载,林冲原为京城八十万禁军的教头,由于高俅的儿子看上了林冲的老婆,想娶为妻,林冲不同意,就得罪了高太尉,被发配到沧州。一天他在闲走时,忽然遇上李小二。李小二曾经被林冲救过命,后来李小二来到沧州,开了一个茶酒店,所以他遇见林冲时分外亲热殷勤,立即请到家里款待,从此以后林冲常与他来往。

一天,李小二的酒店里突然来了几个陌生客人,行动鬼鬼祟祟,李小二立刻警觉起来,忙回到内屋,对妻子说知此事。

妻子蹑手蹑脚走到板墙后面,细心地听起来。过了一会儿她回来对丈夫说:“他们交头接耳地说话,我听不太清楚,只听到一句说:‘包在我身上,好歹结果他的性命。’好像那位东京客官还给了管家金银。”

不久,林冲来到酒店。李小二急忙把方才店里的情况告诉了他。林冲一听,顿时火冒三丈:“那家伙正是仇人陆谦,他敢来这里害我,我叫他屁滚尿流!”

几天之后,林冲向草料场附近走去,他预料到躲在草料场有危险,就躲在附近的古庙里,正好撞见去草料场放火的仇人,林冲杀死他们以后,跑到梁山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