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护子女,不但要抚养子女,更要教育子女。《左传》中说:父慈而教。司马光说: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爱而不知教也。王应麟《三字经》中说: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清人李惺说:不怕饥寒,怕无家教,惟有教儿,最关紧要。蔡元培说:养子教子,父母第一之本务也。家庭教育十分重要,一直以来也很受国人重视。教什么?主要指育德和授业。育德即培养子女的品德,养成行为规范,包括爱国、理想、人格教育等。授业主要指生活和生产技能的基本教育。梁朝徐勉说:人遗子孙以财,我遗之以清白。《管子》中又说: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家庭教育中,一方面父母要给子女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故“孟母三迁”的故事家喻户晓。另一方面父母要给子女树立良好形象,成为子女楷模。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曾国藩说:吾与诸弟惟思以身垂范而教子侄,不在诲言之谆谆也。《韩非子》中“曾子杀猪教子”的故事,就是说父母要起好榜样作用。另外,古人认为在教育子女的方法上要严慈相济,宽严结合,不溺爱,不偏爱。《颜氏家训》中说: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惧而生孝矣。这句话十分有道理。
小资料
(1)韩婴:生卒年不详,西汉“韩诗学”的开创者。西汉燕(今河北)人,治《诗》《易》等。著有《韩诗外传》。
(2)李惺:字伯子,号西沤,重庆垫江县人。清教育家,嘉庆进士。后以母年迈为由辞官回家,在成都锦江书院主讲二十余年。矢志培育英才,从不懈怠,培养了大批人才。一生著述颇丰。
(3)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今浙江绍兴人。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曾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同时兼任过中法大学校长。
(4)徐勉(466-535):字修仁,梁朝时政治家、文学家,少孤贫,笃志好学,后成为一代贤相。一生笔耕不辍,居官清廉,勤于政事,不营生产。
(5)《颜氏家训》: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也是一部学术著作。作者颜之推,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该书成书于隋文帝灭陈国以后,隋炀帝即位之前(约公元6世纪末),是颜之推记述个人经历、思想、学识以告诫子孙的著作。共有七卷,二十篇。分别是序致第一、教子第二、兄弟第三、后娶第四、治家第五、风操第六、慕贤第七、勉学第八、文章第九、名实第十、涉务第十一、省事第十二、止足第十三、诫兵第十四、养心第十五、归心第十六、书证第十七、音辞第十八、杂艺第十九、终制第二十。
2.父慈子孝。
亲子关系的道德规范,做父母的为慈,做子女的为孝。《孝经》中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孟子说: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也;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关于孝德,汉贾谊说:子爱利亲谓之孝。“孝”包括孝养父母和孝敬父母。孝养父母指子女对父母应尽赡养责任,包括关心父母身体健康,侍奉父母饮食起居,尽量满足父母在物质上的合理需求。孝敬父母的内容十分丰富,如尊重父母人格、意愿、习惯,尊重及满足父母精神需求等。《礼记》上说:夫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所游必有常,所习必有业,恒言不称老。《女论语》上说:女子在堂,敬重爹娘,每朝早起,先问安康;寒则烘火,热则扇凉,饥则进食,渴则进汤。在《二十四孝》一书中,记载70岁的老莱子以“孝养二亲,作婴儿自娱”,在精神上给父母以安慰,因而受后人赞扬。
小资料
(1)《孝经》:儒家经典之一,共十八章。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述了儒家的伦理思想,论述封建孝道,宣传宗法思想。
(2)《二十四孝》:讲述二十四个孝子在不同角度、不同环境、不同遭遇下行孝的故事集。其中老莱子“孝养二亲,作婴儿自娱”即在此书中。这是一本蒙学教材,但没著撰人,故作者等不详。
3.继志述事。
继志是指继承父母遗志,不辜负父母的志向与教导;述事是指子女继承父母的事业并将其发扬光大,不辜负父母的培养和期望,勤奋刻苦,建功立业,为社会作出贡献,给父母带来荣耀。最早见于《中庸》一书。《中庸》说: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尽孝。《孝经》中说: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故继志述事,首先要读书孝亲。明朝顾宪成说:凡为父兄的,莫不爱其子弟;凡爱其子弟的,莫不愿其读书进取。
其次要建功立业,报国为民,因此岳飞母亲教子精忠报国等故事,千年流传。
小资料
(1)顾宪成(1550-1612):明代思想家,字叔时,号泾阳,世称“东林先生”。万历进士,被免除官职后在家乡东林书院讲学。著作有《顾端文遗书》等。
(2)岳飞(1103-1142):字鹏举,河南汤阴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一。他于北宋末年投军,从1128年到1141年的十余年间,率领岳家军同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所向披靡,位至将相。1140年,岳飞挥师北伐,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又于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宋高宗、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退兵,岳飞在孤立无援之下被迫班师。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的诬陷,被捕入狱。1142年1月,岳飞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与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同被朝廷杀害。宋孝宗时岳飞冤狱被平反,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后又追谥武穆、忠武,追封鄂王。
岳飞出仕之前,其母在其背上刺上“精忠报国”四字,以期岳飞日后能够为国竭尽忠诚。这是中国最著名的历史典故之一,常用以教育、激发青少年的爱国主义精神。“精忠报国”是后人对岳飞的评价。
二、议一议,辩一辩
1.谈谈你的父母亲慈心及教诲你的故事。
2.长大后,你打算怎样去报答父母亲的养育之恩、教育之情?
3.你父母对你的期望是什么?你是否有信心去实现?
三、做一做,练一练
1.你知道你父母亲的下列信息吗?
(1)出生年月
(2)最喜欢吃的东西
(3)最喜欢的颜色
(4)身体状况
2.当你成为父母时,你会怎样要求你的子女?
3.你认为好家长的标准有哪些?
一、听一听,记一记
(三)夫妻相敬,忠贞不渝
夫妻关系在家庭关系中很重要,没有夫妻关系,就没有父子关系、兄弟关系等。在古代,人们对于夫妻之间的道德关系十分重视。《礼记》中说:婚礼者,将以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班昭的《女诫》中说:夫妇之道,参配阴阳,通达神明,诚天地之弘义,人伦之大节也。当然古代社会男尊女卑,在对夫妻道德规范的要求中,有不少糟粕,应予以批判。
小资料
(1)班昭(约45-约117):又名姬,字惠班,今陕西咸阳人。东汉女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班彪之女、班固之妹,十四岁嫁同郡曹世叔为妻,故后世亦称“曹大家”。班昭博学高才,其兄班固著《汉书》,未竟而卒,班昭奉旨入东观藏书阁,续写《汉书》。其后汉和帝多次召班昭入宫,并让皇后和贵人们视她为老师,号“大家”。邓太后临朝后,曾参与政事。班昭作品存世七篇,《东征赋》和《女诫》等对后世有很大影响。
(2)《女诫》:东汉班昭写的一篇教导班家女性做人道理的私书,包括卑弱、夫妇、敬慎、妇行、专心、曲从和叔妹七章。由于班昭行止庄正,文采飞扬。此文后来被争相传抄而风行当时。
1.相敬如宾。
男女异性只有在交往过程中相互倾慕,产生爱情,缔结婚姻,才组成家庭。因此相互爱慕是维系夫妻关系的内在因素。夫妻有爱则亲,无爱则疏,恩爱相亲、相敬如宾是对夫妻关系首要的也是最基本的要求。《小雅》载:夫妻好合,如鼓琴瑟。夫妻互相尊重、相敬如宾。首先要双方忠诚于夫妻关系,要忠贞专一,在私生活上不能放纵。其次,夫妻双方应相互平等,相敬相爱,尊重彼此的人格,给对方一定的自由空间,有问题协商解决,有困难共同渡过,白头偕老。《礼记》中说:昔三代明王之政,必敬其妻子也。《潜书》中说:敬且和,夫妇之伦乃尽。宫南庄说:夫妇如宾相敬,从无反目鸳鸯。同心黾勉奉高堂,留作儿孙榜样。白居易《赠内》诗云:生为同室亲,死为同穴尘。……庶保贫与素,偕老同欣欣。确实,历史上,夫妻相互尊重、相敬如宾的例子不计其数。乐羊子妻勉夫励志,梁鸿孟光举案齐眉,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故事传为美谈等。
小资料
(1)《小雅》:为《诗经》组成部分之一,共七十四篇。有乐歌,也有政治诗歌,还有一些近似于《国风》的民间歌谣。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关于战争和劳役的作品。
(2)《潜书》:清初唐甄撰,为其学术思想和政治思想的代表作。原名“衡书”,意在权衡天下,后因作者接连遭遇不幸改名为“潜书”。
(3)宫南庄:清学者,生卒年不详。著有《蒙养书集成》等。
2.忠贞不渝。
爱情和婚姻是专一的。恩爱相亲,忠贞不渝是夫妻双方应当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妻子应当忠于丈夫,丈夫必须忠于妻子,这样才能使夫妻和乐,家庭美满。因此《幼学琼林》中说:阴阳和而后雨泽降,夫妇和而后家道成。《女诫》中说:夫不贤,则无以御妇,妇不贤,则无以事夫。历史上,夫妻双方生死不渝,忠贞不二的榜样比比皆是。如宋弘不弃糟糠之妻;唐代贾直言因贬谪岭南,要其妻子改嫁,但其妻一如既往用帛将头发束起,请贾直言在帛上写“非君手不解”。又如文学作品中《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焦仲卿夫妇,“破镜重圆”的乐昌公主与徐德言夫妇等,一直被传为佳话。当然,封建时代,“三从四德”成为压迫妇女的绳索,对女子贞节的要求更多更严,对这些封建性糟粕也要摒弃和批判。
小资料
(1)《幼学琼林》:明程允升著。原名“幼学须知”,又名“成语考”“故事寻源”。清嘉庆时改为“幼学琼林”,简称“幼学”,共四卷,是中国古代蒙学教材。
(2)《孔雀东南飞》: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取材于民间的婚姻悲剧,因诗的首句为“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故有此名。控诉了封建礼教的残酷无情,歌颂了焦刘夫妇的真挚感情。
(3)三从四德:是汉族古代习俗之一,“三从”与“四德”的合称。“三从”指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三从四德”,是一种中国古代女性的道德规范,是为适应家庭稳定、维护父权和夫权家庭利益需要,根据“内外有别”“男尊女卑”的原则,由儒家礼教对妇女的一生在道德、行为、修养方面进行的规范要求。随着时代发展,女性地位的提高,它逐渐被抛弃。
3.同甘共苦。
同甘共苦,风雨同舟,荣辱与共是夫妻恩爱,白头偕老的感情基础。传统道德认为,夫妻结为姻缘,两人既同甘共苦,安危相依。妻子舍父母、别兄弟,其情甚深;奉长辈,继后世,其功甚大。即使妻子有些过失,也应该予以宽容;即使妻子知识浅薄,也应该启发,不能亏待于她。夫妻间应恩恩爱爱,永结同心,有福同享,有喜同乐,有难共济,有危共渡,达到相互爱护,相互关心,相互体贴,相互慰勉的道德要求。并且夫妻双方要荣辱与共,生死相依,相伴终身。所以《中华美德贤文》中说:妻贤夫祸少,夫义妻多福。李时人说:富不易妻,贵不弃妻。明朝张履祥说:妇之于夫,终身攸托,甘苦同之,安危与共。清王韬说:试观乡里小民,男耕女织,夫倡于前,妇随于后,岁时伏腊,互相慰藉,虽历辛勤而不怨。“夫妻相和好,琴瑟与笙簧”等都是对同甘共苦夫妻的讴歌和向往。
小资料
(1)《中华美德贤文》:现代版道德书籍。
(2)李时人:当代教育家,辽宁锦州人,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兼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古代文学博士研究生导师。著作颇丰,有《古训新编》等。
(3)王韬(1828-1897):清末政论家。号仲弢,秀才出身。因上书太平天国,清廷下令逮捕,被迫逃亡香港。后赴英国译书,游历法、英等国。1874年在香港集资创办《循环日报》,评论时政,提倡维新变法。1884年回上海,次年主持格致书院。著作有《弢园文录外编》等。
二、议一议,辩一辩
1.说一说:举案齐眉、勉夫励志、糟糠之妻、破镜重圆等典故的故事。
2.诸葛亮风流倜傥,才华横溢,可他却娶了个丑才女黄氏,很多人说他亏了。你认为呢?
3.谈谈你父母亲或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同甘共苦、共创家业的故事。
三、做一做,练一练
1.据调查,现有70%的女大学生更愿嫁“富二代”,你怎样看?
2.什么是“三从四德”?其有什么封建性糟粕?
3.爱情是婚姻的基础,这句话对吗?为什么?
一、听一听,记一记
(四)兄友弟恭,内睦家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