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唐宋词史演义
7056600000012

第12章 晏元献闲愁耽歌酒,欧阳修离恨满平芜

江西在宋朝时出过一批经天纬地的文人,如欧阳修、王安石、黄庭坚等等,在中国的历史文化中打下过深深的烙印。在他们的同乡中,有一位与他们相比毫不逊色的文人,他就是声名、词名俱为显赫的“太平宰相”、“宋词初祖”晏殊。

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人。七岁能文,乡里号为“神童”。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张知白以神童荐入试,赐同进士出身。真宗卒,晏殊建言刘太后垂帘听政,深得刘太后的欢心。仁宗天圣三年(1025),自翰林学士、礼部侍郎拜枢密副使。两年后因论事忤太后旨,出知宋州,改应天府。明道元年(1032)再入二府,为参知政事。康定元年(1040),迁知枢密院事。庆历三年(1043),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学士,兼枢密使。

晏殊为人诚实。年少时以神童召,太宗让他一同参加殿试,晏殊拿到试题,看了一下便说:“此题十日前臣已作过,请皇上另行出题。”太宗见他小小年纪却无一点私心,很是怜爱。闲暇之时,馆阁臣僚大都出去郊游宴饮,只有晏殊兄弟在家读书。太宗得知,认为他很谨慎忠厚,便让他补了东宫的官缺。后来晏殊得知了其中原因,便对太宗说:“不是臣不喜欢宴游,只是因为家里贫穷。臣若有钱,也会去的。”太宗嘉其诚实,对其眷注日深。

晏殊执政期间,正当北宋“承平”之时,也是最墨守祖宗成法之际,在政治上要有所改易更革,虽是宰辅,也难有所作为。但晏殊在一些重大事情或关键时刻却敢于兴革,兴学即其一例。鉴于五代以来学校废弃,晏殊遂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大兴学校,其后显身于场屋和朝廷者,多出于此。不仅宋代兴学自晏殊始,而且当时重才、选才、育才亦以晏殊为最力。他爱才惜才、奖掖后进的优良品德,倍受当世称颂。北宋一些台阁重臣和文坛健将如范仲淹、韩琦、富弼、宋祁、欧阳修、梅尧臣、张先等,或出其门下,或由其举荐,都受到了重用。晏殊曾在庭前悬挂一联曰:“堂上葭莩推富范,门前桃李重欧苏。”对此颇有自得之意。

一次,晏殊去杭州,途经扬州大明寺。晏殊看到寺壁上一首《扬州怀古》诗写得怨而不怒,情深意长,不禁大为赞赏。得知作者是扬州主簿王琪,便令人将他召来,设宴款待。聊着聊着,晏殊试探地问道:“旧日我曾吟得一句‘无可奈何花落去’,苦思一两年也想不出下联。你看以何为对才好?”王琪沉吟片刻,答道:“可否对以‘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听了,反复吟诵几遍,感觉音调谐婉,浑然天成,禁不住连声称赏。因此越发看重王琪,后来将他辟置馆职,王琪也因这一句而跻身侍从之列。由于喜爱这一联的造语工巧,晏殊将它写进了《示张寺丞王校勘》诗中:

元巳清明假未开,小园幽径独徘徊。春寒不定斑斑雨,宿醉难禁滟滟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游梁赋客多风味,莫惜青钱万选才。

后来晏殊又将它写入词中。平心而论,这一联用在诗里不如用在词中合适。清代张宗橚《词林纪事》卷三即说:“元献尚有《示张寺丞王校勘》七律一首……中三句与此词同,只易一字。细玩‘无可奈何’一联,情致缠mian,音调谐婉,的是倚声家语,若作七律,未免软弱矣。”这首词就是脍炙人口的名作《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这首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变与不变,变中有不变,不变中有变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宇宙人生既“无可奈何”又难以名状的惆怅之情。晏殊善于捕捉对自然景物敏锐而纤细的感受,并善于抒发由此而产生的深蕴凄婉的心绪,将它毫无痕迹地化入咏景之中。

由他的身份地位所决定,晏殊词中几乎找不出穷苦之音。因为晏殊很少有机会接触到下层社会,所以他见到的多是歌舞升平的太平盛世景象。但是,作为一个文人,在平淡的生活中,每天听着暮鼓晨钟,看着春花秋月,随着时光的流逝,阅历的增长,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和对生命价值的探讨便进入了他的思维领域,老之将至的深沉忧惧和时光流逝的浓重伤感便萦绕在他的心头,使之产生一种时光如水、人生无常的哀愁。这表现在他的词中,就是那绵绵的情思、淡淡的闲愁。

为什么晏殊身为朝廷重臣和仕途颇为得意的文人,词中会出现充满感伤情绪的句子呢?其实,这与他鲜为人知的身世经历极有关系。晏殊有个弟弟名叫晏颖,也是一位神童。他与晏殊一起被推荐到朝廷,进入秘阁读书。曾因赋《宫沼瑞莲》受到真宗赏识,赐其“同进士出身”并拜太常寺奉礼郎之职。但天妒英才,就在获得喜讯的那天晚上遽然病逝,年仅十八岁。当时晏殊也只有二十一岁。其父又在次年亡故,其母也在晏殊二十六岁时去世。在晏殊正欲展翅青云之际,老天爷接连给了他当头三棒,他怎么能不对生命之脆弱和人生之无常产生永生难忘的感触?而且,晏殊的婚姻生活也充满着不幸。他一生曾三度婚娶。初娶工部待郎李虚己之女,后来早逝;次娶孟氏,约在他四十岁左右病故。晏殊经受了青年丧妻、中年失偶的两次沉重打击,其心理的创伤定然不浅。虽然他也有过与姬妾的恋情,但引起了第三位妻子王夫人的妒忌,晏殊只得将其驱逐出府。在婚姻爱情生活中,晏殊也是旧痛未平新恨又添的接连品尝着人生的苦酒,这叫他又怎么会不伤感?

因此,晏殊词虽然写的多是相思离情,但却加进了一些对人生的思索,使词作的内涵得到了诗意的升华。如他的《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fei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这首词写深秋怀远,气象阔大。王国维《人间词话》认为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并将晏殊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归结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的第一境界,其原因就在于这首词本身具有高远阔大的气魄,可以引发读者的联想,激发人们去追求远大理想与美好未来。

晏殊词虽然多写离愁别苦,却也有欢快之音。他有一首《破阵子》,写闺阁少女斗草之事: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chun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一般来说,篇幅短小的令词是不宜于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但晏殊却善于发现人物身上所闪现出的“诗意”,并赋予他笔下的人物以鲜活的生命。这首词写古代少女生活的一个片段。它抓住斗草获胜后的一个镜头,反映出少女们的精神面貌,笔触生动,格调轻灵。开篇以对句点明季节特色。“新社”是古代祭祀社神(土地之神)的日子,时间在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当时闺中妇女盛行斗草、踏青和荡秋千的游戏。后三句承此再作发挥,把清明节的风光描画得有声有色有态,为人物的出场提供了一个富有诗意的舞台背景。下片一开始就是人物出场。但这只是一种虚写,未见其人影,先闻其笑声。“采桑径”句不仅交代了“女伴”的身份,而且引出了一段简短的对话,刻画出少女天真无邪的活泼情态。不过,这对话只是采桑径里讲的,直到最后一句,观众才见到两个满面笑容的少女走上前台。作者善于烘托环境气氛,通过表情和对话来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无论是舞台设计,还是人物刻画,都与短小的独幕剧颇为相似,十分别致而富有创造性。

晏殊作为一位太平宰相,优游富贵,生活非常优越。宋代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二记载:“晏元献虽早富贵,而奉养极约。惟喜宾客,未尝一日不宴饮。盘馔皆不预办,客至旋营之。……每有佳客必留……亦必以歌乐相佐,谈笑杂至。数行之后,案上已粲然矣。稍阑即罢,遣声妓曰:‘汝曹呈艺已毕,吾亦欲呈艺。’乃具笔札,相与赋诗,率以为常。”他的大部分时间即是花在接待宾客、听歌观舞、饮酒填词之中。所以作起词来特别喜欢小令,多是酒筵花前流连光景的应歌之作,吟咏富贵气象及闲情雅思,承袭了南唐五代题材狭窄、风格婉约的遗风。清代刘熙载《艺概》卷四指出:“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在艺术上,晏殊词受五代冯延巳影响最大,深得其俊洁的特点,并发展为含蓄典雅、温润秀洁。如宋代王灼称赞晏殊词“风liu蕴藉,一时莫及,而温润秀洁,亦无其匹”(《碧鸡漫志》卷二),清代冯煦甚至认为晏殊词“左宫右徵,和婉而明丽,为北宋倚声家初祖”(《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

附注:唐圭璋编纂、王仲闻参订、孔凡礼补辑《全宋词》收录晏殊词139首。

***

欧阳修既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诗*新的倡导者,也是北宋词坛的重要词人。他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对宋初靡丽险怪的西昆文风表示不满。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诗风与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其词则承袭南唐余风,谈情说爱,清新婉丽,反映出这位政治家和文坛领袖的另一生活侧面。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四岁时父亲去世,母亲用芦杆画地教他识字。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登进士第,为西京(洛阳)留守推官,与钱惟演、梅尧臣、苏舜钦、尹洙等诗酒唱和,遂以文章名天下。景祐元年(1034),充馆阁校勘。景祐三年,因直言为范仲淹辩护,贬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康定元年(1040),奉诏复职。庆历三年(1043),知谏院,以右正言知制诰,参与范仲淹、韩琦、富弼等推行的新政变革。四年,新政失败,范、韩、富等相继离京外放,欧阳修也为政敌谗言所中,出知滁州(今安徽滁县)。嘉祐二年(1057),以翰林学士知贡举。五年,官至枢密副使,六年,改任参知政事。神宗时出知亳州、颍州等。熙宁四年(1071),以太子太师致仕。

欧阳修是宋代文人士大夫群体中的个性张扬者,他在生活上吟风弄月,恣意风雅,敢于公然享受醇酒美女,表现自己的自然***。据北宋赵令畤《侯鲭录》记载,欧阳修闲居汝阴时,有一位官妓很聪明,对欧阳修所作之词都能记住。一日,欧阳修在酒席间开玩笑说:“几年后要来此地当太守。”数年后,果真由扬州移官汝阴,然而那位歌妓却已不知下落。上任的第二天,欧阳修请同僚在官湖上饮酒,共植柳树。忽生惆怅,遗憾错过了如此佳人,于是在撷芳亭上题诗一首,有句云:“柳絮已将*去,海棠应恨我来迟。”

因为这种无所顾忌的态度,欧阳修便创作了大量的艳情词。它们承袭了《花间》与南唐词的传统,抒写惜春赏花、恋情相思、离愁别恨等等情感,所以其词多与《花间集》、《阳春集》等相混淆。但是,欧阳修词却又不同于五代词。正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说的:“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永叔、少游虽作艳语,终有品格。”试看他的一首深婉挚厚的《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这首词写一个上层妇女的孤独与悲哀。上片写闺中的寂寞与男人在外走马章台、寻欢逐乐的冶游生活。下片写闺中少妇伤春自伤的情感。全词通过风景的描写、环境气氛的烘托与动作的刻画,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层次分明,笔触细腻,颇为后人赞赏。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因与丈夫赵明诚长期两地分居,识尽这种愁苦滋味,所以她在《临江仙》词序中说:“欧阳公作《蝶恋花》,有‘深深深几许’之句,余酷爱之,用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阕。”可见欧阳修词真是一语道尽了易安的心事。

自古以来,真正的痛苦是在离别之后漫长的孤寂煎熬中所品尝的,所以欧阳修写别后相思的词最为动人。如其《踏莎行》: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这首词通过离情别恨来写恋情相思。虽然内容并没有突破《花间集》的樊篱,但构思别致,描写深细,打破了传统词作前景后情的寻常格局。它的上下片分别描写与离别有关的两个场景,并用相思这根线把二者紧密地串连起来,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巧妙地运用于各片之中。上片由景到情,又由情转景,极写行者的离愁。下片从柔肠寸断、以泪洗面,登楼远眺、望而不见,平芜春山、春山之外依次展开,写居者对行人的思念。词中交叉使用比拟手法,以春水喻愁,以春山况远,眼中景与心中情相辅相生,颇饶韵味。

欧阳修既喜欢含蓄蕴藉、雍容典雅的文人化歌词,其创作符合宋词“雅化”的趋势;也对清新朴实、活泼生动的民间词情有独钟,深受民间词风格的影响,其创作表现出趋俗的倾向。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以对话构成作品主体、自由大胆地运用口语和应用联章体等等。且看他的《南歌子》:

凤髻金泥带,龙纹玉掌梳。走来窗下笑相扶。爱道“画眉深浅入时无?”弄笔偎人久,描花试手初。等闲妨了绣工夫。笑问“双鸳鸯字怎生书?”

这首词写新婚的吉祥喜庆和新婚夫妇之间融洽无间的生活情态。上片化用唐代朱庆余《近试上张水部》“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诗意,并把“妆罢”形象化、具体化,写尽新婚夫妇间的蜜意柔情。下片通过描花、刺绣象征爱情的美满,“鸳鸯”两字问得娇憨而富有生趣。词的主体由两段对话构成,语言活泼浅近,细腻传神,极富戏剧性。

而联章体是民间曲子词歌唱的常用形式,是以一组曲子串联起来共同演唱一个主题。依敦煌词来看,联章体有重句联章、定格联章、和声联章等格式。欧阳修主动接受民间词的影响,用联章体创作歌词,为宋词引入了一种新的创作途径。他曾写过两组各十二首《渔家傲》词,分咏十二个月的节令与景物,属于定格联章;晚年定居颖州时写的一组十首《采桑子》词,歌咏颖州西湖的四时美景,则属于重句联章。欧阳修一生宦海沉浮,晚年终于在颖州安定下来。他流连于西湖的湖光山色之中,写了《采桑子》十首,还特意在词前作“西湖念语”,足见对此词的眷爱。且看其《采桑子》之二: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向民歌学习的另一种结果必然是不避俚俗。欧阳修大胆地汲取市井语言,创作了大量通俗浅近的词作,其中有许多朴实无华、真挚动人的佳作。其《玉楼春》说:

夜来枕上争闲事。推dao屏山褰绣被。尽人求守不应人,走向碧窗纱下睡。直到起来由自殢。向到夜来真个醉。大家恶发大家休,毕竟到头谁不是。

情人之间怄气斗嘴是司空见惯的。一般词人都是舍弃这些曾经令人不愉快的场面,而专门回味那些甜蜜销魂的细节。欧阳修却捕捉了这样一个别有情趣的场景,通篇运用口语、俗语将场面描绘得活灵活现,传神逼真。

欧阳修是一位富有人格魅力的人。即使遭受挫折,身处逆境,他也能够等闲视之,始终保持着乐观态度和进取精神。初次贬官夷陵,生活在“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的艰难环境中,他仍然坚信“野芳虽晚不须嗟”;再次贬官滁州,他成为《丰乐亭记》、《醉翁亭记》中与民同乐的太守;自滁州移镇扬州之后,他又据蜀岗筑平山堂。后来回到朝廷,友人刘敞出知扬州,他写了一首旷达乐观的《朝中措》为刘敞送行:

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这首词中所描述的是作者自己在扬州任上的豪纵形象。与词人开阔澎湃的心胸相适应的,是眼前一览无际的“晴空”,遥望可见的“山色”。“文章太守”的“挥毫万字”、“一饮千钟”的豪情,是一种极度自信的表现。“衰翁”云云,潜含着不伏老的倔强意志。全词表现了作者的豪放性格和一种近乎狂放的姿态。

平山堂前有欧阳修亲手栽种的柳树一株,人称“欧公柳”。后来,薛嗣昌任扬州太守,也在堂前植柳一株,自榜为“薛公柳”,欲与欧阳修相比,人们知道后,没有不讥笑他的。薛嗣昌卸任离开扬州后,他所栽的那棵柳树就被人砍掉了。几十年后,右司郎中糜师旦游览平山堂,看到壁间字画、堂前杨柳都被毁坏不存,便从别处移来十几棵柳树补栽在堂前,并题诗一首:“壁上龙蛇飞去久,堂前杨柳补新来。一生企慕欧阳子,重到平山省后身。”

欧阳修词的创作是具有开拓性的。从题材上看,抒情、写景、言志、述怀,几乎无所拘束;从风格上看,雅俗兼收并蓄,或精深雅丽,或浅俗泼辣,或雅俗融合;从形式上看,侧重小令,也有慢词,而且只曲、联章齐头并进。清代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认为,欧阳修继承了南唐词的传统,“而深致则过之”,这是他超越前人之处;对后世也有较大影响——“即以词言,亦疏隽开子瞻,深婉开少游。”这是对欧阳修词史地位的准确评价。

附注:唐圭璋编纂、王仲闻参订、孔凡礼补辑《全宋词》收录欧阳修词241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