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赵襄子被智韩魏三家围于晋阳,差点儿遭覆亡之灾,幸而风水转得快,韩魏两家临场倒戈,与赵联手一起对付智瑶,将智氏宗族灭掉了。赵国得救,韩魏也解决了被智瑶攻击的后患。
说起来,赵韩魏这三家子,理当就应该成了朋友,可是世事难料,随着时光流逝,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永远的只有利益。
这一回,不知道为了什么事(无外乎土地江山),韩国与赵国起了纷争了,一开始还维持着表面和谐,后来就干脆撕破了脸。
韩景侯怒气冲冲地找到魏文侯:“赵籍这个家伙,忘恩负义,不记得我们两家当初怎么帮他的先祖,居然与我争地,魏君你借我点兵队,打他个落花流水,要不咱两家再联手,灭了他之后分他的田土?”
魏文侯就说了:“啊不,我和赵国,是兄弟之邦,你说的这个事,我不能答应!”
魏文侯多讲义气!不管他是真的对赵国有情有义,还是怕麻烦不想掺合混战,总归在表面上,他还是做得不错。
再过了不久,赵籍也来找魏文侯了,他来的目的居然和韩景侯一样,也是为了借兵,而且是攻打韩国。看来这两家的矛盾是越来越深了,而且势均力敌,赵籍也以为魏文侯能帮助自己呢。
那么这一次魏文侯还是没有出手,理由上回一样,只是对象变了:“我和韩国是兄弟之邦,不能借给你兵去打他。”
韩赵两国的使者都怒气冲冲地回去了,都认为魏文侯这家伙好不讲情面,问他借个兵,居然连条狗也没借出来。
仗再接着打,韩赵两国后来就都知道了,原来魏文侯也没有帮对方的忙,他是一视同仁,不偏不倚,把两个国家都当成了的朋友,相比之下,自己的形象就渺小了起来,为了一点利争得头破血流,哪里有魏文侯这样的风度!
于是仗也不好意思再打了,两国君主又都来拜见魏文侯,从此甘当魏文侯的属下。魏国渐渐地成为了三国之首,各个诸侯国都不能和他争雄。
想来还是魏文侯最聪明,不费一兵一卒,一草一木,就把其他人收服了,有时候,一个国君拥有人格魅力,真的就比将帅满营要收获更多。
魏文侯虽然不打韩赵两国,但不等于他谁也不打,对韩赵客气,那是与他们有交情,把他们当朋友,可是对于其他人,就不一定那么君子了。这一回,魏文侯派乐羊去攻打中山国,将它打下来了,封给了自己的儿子魏击。
一个国君,将打下的疆土封给自己的儿子,这在多数人看来,一点问题也没有,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给自己的儿子有什么不对呢?魏文侯手下的群臣,也多是这样认为的。
所以这一天,魏文侯问群臣:“以你们看,我是什么样的君主呢?”(他时时记得要信息反馈,如果古代有电脑,大臣们估计得经常做调查问卷)
于是大家都异口同声:“您是仁德的君主!”这里面,可能大臣确实是这样认为的,但其实这也是废话,一国之君当面这样问你,你不回答您是仁德的君主,难道说他其实品德败坏,一无是处吗?
可是,大臣里面就有这样一个人,他不是这样回答的。这也没什么好奇怪的,有大多数寻常的人,也就有那么一两个不寻常的人,自古以来无不如此。
这个大臣叫任座,他拿封地的事情说魏文侯:“国君您得了中山国,没有把它封给自己的弟弟,却封给自己的儿子,这算什么仁德君主!”(不明白为什么如果封给弟弟不封给儿子就算仁德了)
魏文侯听了大怒,任座也不再多说了,不知道是怕魏文侯杀了自己,还是不屑与不仁德的君主再说话,反正快步离开了宫室。
魏文侯是个很在意别人想法的人啊,他天天琢磨的事情就是别人有没有认为他好呢?任座走了以后他大概怒气也消了些,就回过味来想是不是很多人都这么认为呢?于是又去问另一个大臣:翟璜。
翟璜是个聪明人,他既不想得罪魏文侯,又不想任座因此被魏文侯恨上,所以他避开了封地这件事情,因为封地这事儿不好说呀,你说任座说的是对的吧,魏文侯面子上下不来,你说任座说的是错的吧,魏文侯从此对任座更加不满。
翟璜就说了:“您是仁德的君主!”
魏文侯追问:“此话怎讲呢?你何以这样认为?”
翟璜答道:“臣下我听说,如果国君仁德,他的臣子就敢直言,刚才任座的话很耿直,所以我知道您是仁德的君主。”
这马屁拍得很妙啊,我不说任座说的对不对,反正任座敢说自己的真实想法,就说明您是仁德的君主。任座虽然表面上是批评您,但是正是因为您是仁德的君主他才敢这样做,他的批评实际上是表扬你的仁德,至于他批评的对不对,咱们不说这回事,这事儿就含糊过去了。
魏文侯果然大喜,派翟璜去把任座追回来,还亲自下殿堂去迎接,奉为上客。
前面说过,魏文侯任用了田子方为国师。有一日,魏文侯就与田子方一起饮酒,饮酒自然还有奏乐。古时候没咱们现在这么多娱乐形式,只有让人弹弹琴跳跳舞,不知道那个时候有没有大臣想一出“好声音”之类的节目,给君主助助兴。
听着奏乐,魏文侯觉得不对,便对田子方说:“编钟的乐声不协调吗?左边更高一些。”田子方听罢笑了,魏文侯问道:“你笑什么呢?”
田子方道:“臣下我听说,国君要懂得任用乐官,而不必懂得乐音,现在国君你精通音乐,我担心您会疏忽了任用官员的职责。”
魏文侯可能喝高了,说:“对!”
看到这儿,其实我就没想明白,精通音乐和任用乐官难道是矛盾的吗?精通音乐才能知道乐官的水平,才更能选出更优秀的乐官咯。难怪现在的官员有好多是不懂专业知识的,用文盲的水平来指挥高级技工,外行指挥内行成了普通现象,交了不少学费,闹了不少乌龙,原来这是从古时候流传下来的光荣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