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全职的修炼历程
7114100000011

第11章 母亲很不易

父亲在母亲中的地位远远超过了三个女儿,或者是没有可比性,女儿是家养的鸡鸭,怎么撵还是会回家的,而父亲放飞的鸽子,作短暂停歇会再次高飞,留也留不住。

母亲对父亲的还融入到用心准备的饭菜中。早饭前,母亲先烧一锅开水,水开后,把打散搅匀的鸡蛋加上白糖,用滚烫的开水一冲,一碗香喷喷的鸡蛋茶做好了,这是母亲专门为父亲准备的早点,孩子们从没享受过这样的待遇,林可想着,“鸡蛋茶小孩子是喝不得的”。中午时分,母亲为父亲张罗了一桌好菜,这时平日里爸爸不在家时,根本吃不到的。这些菜端放在父亲面前,母亲陪坐在父亲一侧一起,父亲打开一瓶酒,父亲为母亲也斟上一小杯,父亲说;“来,你喝一口吧!”母亲满面笑容,腼腆地抿了一小口:“这酒好辣啊!”酒是辣的,可内心是甜蜜温馨的,母亲不善表达,对父亲的爱全部融入到她的表情与行动中。两人一起喝酒话家常,而林可总会草草吃完饭赶紧逃离。

母亲这一生为父亲而活,以父亲的快乐为快乐,以父亲的忧愁为忧愁。到现在,母亲对父亲的爱依然没有改变,凡事都为父亲着想,几十年来,母亲已经习惯了为父亲操劳一切。只有父亲走了,林可才会获得身心解放的感觉。在母亲身边是轻松的,没有顾忌。母亲忙着农活,没有精力放在孩子身上,她就成了散养的动物四处游荡着,无拘无束。

母亲不会骑自行车,有的体力活她是无法胜任的,比如把粮食拉到加工厂去加工。一次,她见大伯家的儿子正用车拖着粮食去加工,她请他顺带一口袋麦子加工一下,大伯家的儿子直接回绝了。母亲的心很痛,回来看着自己生的几个没用的丫头,痛骂起来,“一个个都是死没用的闺女头,要你们有什么用,真是倒了八辈子的霉了。”母亲把自己的苦归在没有生个儿子,要不然也能在人前人后抬头做人。因为生的都是女孩,所以她走到哪里说话都没底气,在父亲面前也是如此,把没有儿子的命都怪罪在自己头上。

后来,大伯家的儿子来借粮食,他家人口多,粮食不够吃。他用大麻袋盛了满满两大袋,等到麦收后还粮,他用小尼龙口袋松松的盛了两袋子,母亲看不过,“你这不是成心欺负人吗?”父亲得知此事后,把母亲狠狠的骂了一通,“你少这一点粮食会饿死啊。”母亲说,“他用大口袋出,小口袋进,你说气人不气人。”母亲气哭了。这不是粮食多少的问题,这是骑着人的头上拉屎还要忍气吞声啊,母亲心里是多么的痛!父亲是不去体会,只感觉母亲这样计较会让本来就淡泊的兄弟关系更疏远了,殊不知母亲在家时,让侄儿帮助加工一口袋粮食都遭到拒绝。

没有儿子让母亲在父亲面前没有了底气,在别人面前也会自卑,大伯家的儿子还嘲讽她,“你没有用才没有儿子。”母亲背地里流泪,恨自己不争气,叹息自己的命苦。随着女儿们一天天的长大,能分担农活了,女儿总是跟着母亲一起下地干活,林岚会背着沉甸甸的药水桶给棉花打农药,林欣会用自行车驮着一大口袋的麦子去加工厂,林可也会挖地等等,家里的活姐妹三个一样都不会少做。而且通常会分工协作,比如给玉米地里上化肥,一个椎眼,一个施化肥。麦收的时候,父亲也会回来,一家人一起去收麦子,那个时候全是手工劳作,父亲背着大刀割,林可与两个姐姐用小刀比赛着割,一个个都不甘示弱。

林可在多年后的当了母亲后,才能理解并体会母亲当年的含辛茹苦。一连生了三个女孩的母亲心里是多么的痛苦,父亲是那么的重男轻女,这对母亲而言是多么大的刺激,生的都是女孩,让母亲走在人前抬不起头来,父亲也极不喜欢女孩,更加深了母亲对女孩的厌倦,所以她厌恶女孩,很大程度上受着父亲的影响。母亲的不幸是把幸福寄托在父亲身上,家里没有男劳力她吃了很多的苦,受了很多的累,却没有让父亲理解自己的苦累,母亲生活得不开心,这也是与父亲对她的关心不够有很大关系了,女儿们在她面前只能低眉顺眼的生活着。

每年清明节、春节,住在城里的叔叔婶婶们,都会带着孩子举家来农村过节,这是母亲最忙碌的时候,她一个人要准备一桌子的饭菜。父亲是爱面子的人,母亲无怨无悔的为之操劳,好菜好酒的招待,自己的女儿被撵到外面,等到客人吃饱喝足了,才能吃到客人吃剩下的残羹冷炙。一次清明节,一大家人都聚集在林可家里,母亲忙着做饭,养的几个小鸭子没人照料,结果等把“贵客”们吃好喝完,一路笑语而归时,母亲发现养了几十只小鸡经过一中午的烘烤,已经晒得蔫蔫的,死了十几只,母亲心疼的掉眼泪。每年春节,家里要杀一头养了一年的大肥猪,母亲把猪肚子里的东西煮成一锅肉汤,奉献给城里的“贵客”,等他们吃完才轮到女儿们吃,只是轮到她们吃的时候,锅里只剩下汤了。

林可小学毕业后,跟着母亲一起到了父亲工作的镇上上中学。居住的生活环境也没有给林可带来新的惊喜,城里的人关系都很生疏,或者父母都不善于与人打交道,林可对周围的人始终有一种陌生感,这让她无比的失落。在镇上生活了三年又搬家到县城了,住在县城里的婶子直截了当的指出,到了城里要有城里人的样子,穿衣要讲究,不要穿老土的衣服了。言语中透出瞧不起人的姿态。在城里看到了人生百态,品味到酸甜苦辣的滋味,让林可这个来自农村的女孩,更是自愧不如。因为进城,已经念了初三的林可,成绩也平平的林可,又重新从初二复读,从此她比周围的同学大两岁,她更感到自卑,尽管复读后成绩提高了,但是不敢说出自己的真实年龄,复读取得的好成绩不算是真本事。知道上大学后,她也生怕说出自己的真实年龄,依然自卑。

父亲在她生活中的缺位,母亲的卑微影响了她,母亲一心记挂着父亲,成家后的林可对云石没有要求,云石对她的一点好,她都很满足。与云石生活在举目无亲的城市里,与家人基本处在杳无音信的状态中,她独自反刍着内心深处的孤寂,她理解母亲的苦,因为她陷于与母亲当年同样的境地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