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孩子,林可多了许多感受“第一次”的机会。第一次的胎动,让她感到了他的存在;第一次的降生,让她感到了做母亲的责任;第一次的生病,让她感到了做母亲的心酸与焦虑;第一次去肯德基,让她感到他的调皮;第一次咿呀学语,再到现在每天都有新词汇从他嘴里吐出,让她感到做母亲的快乐与幸福……
这次看日落,与帅帅坐在公园的长椅上,栏杆上有落日余晖的金色散落在上面,手扶着栏杆的帅帅手指着阳光说,“练功呢”,他认为太阳与他一样正在练功。在帅帅的童真话语的启发下,有了与帅帅一起享受落日的意境与情趣的机会,享受着傍晚时分这段宁静美好的时光。
此刻的太阳如同一只橙黄色的大圆盘悬挂在西边的天空,发出淡淡的柔和的光泽,还没有头顶上的白云明亮。刚看到的太阳有五层楼房那么高,在它的下方有一大片灰色的云彩,有时把太阳的下方边缘遮挡一部分,形成日出东方的意境;随着太阳和云彩的运动,太阳的上方又被遮住,下方又亮了,太阳成了空中的半个月亮。
随着云层的运动,太阳又渐渐地又变圆了,整个露了出来挣扎出来,阳光依然那样的柔和与细腻,冲淡平和一点都感受不到烈日的威力。太阳是一个橙黄色的圆球,颜色较前更淡了一些,现在它已移动了不远处的松树枝头上,渐渐地太阳又被灰色的云彩遮住了,依然有淡色的光圈透露出来,如同被一层薄布遮挡,还能透出一丝丝亮色来。
就是这西边的一片云,带来了时隐时现的太阳,带来了一个变化多穷的太阳。太阳一点点的沉着,像一只沉重的球,一点点地被拽到了深处,直至完全沉落下去,但依然有一圈隐隐的光影,不甘消退的身姿。
在身旁的帅帅被妈妈时时提醒着太阳的变化,问他:“这像不像帅帅玩的球,圆圆的?”他说“像!”“它的颜色像不像一只大橙子?”,帅帅说,“像!”太阳被云遮住了,帅帅说“哟,太阳没了?”不一会又出来了,他说“咦,又出来了!”“马上又回来!”他兴奋地用手指着,感受着太阳的奇特幻变。
最后太阳不见了,林可说,“太阳回家睡觉了,和帅帅一样等会要回家睡觉,等到明天一早帅帅起床,太阳也起来了。”帅帅说,“太阳回家了!”
到公园的一角有一个废弃的自行车停放处,四处被铁栏杆围着,帅帅信手打开铁门进去。这个四处围和的铁栏杆,仿佛一个“大鸟笼”,帅帅站在“鸟笼”中央,跺着双脚,双手舞动着,他把这一方天地当成他的舞台。陆续又有三个小朋友进来了,每进一个,帅帅都要把铁门给关上,也许他觉得在封闭的空间里更有趣。四个小孩在这里玩得不亦乐乎,他们手抓住栏杆望水里望着看鱼,或者从地上抓起枯败了的松树叶,往河里散,说“喂鱼了”。或者他们钻栏杆,他们发现栏杆可以让自己的身体没有阻碍的自由出入,于是兴奋地钻来钻去。或者彼此把手里抓的草给对方,然后一起喂鱼,如果小朋友钻到栏杆外,帅帅就招呼他,“快快进来哦。”
两个小朋友未玩尽兴就被家长抱走了,一个劲地哭闹,还想玩。帅帅在这里玩得很尽兴,他是玩腻了才离开。无意间发现的天地,竟是孩子眼中的天堂,也许孩子并不需要什么贵重的玩具,只要给一方属于他们自己的天地,照样玩得很开心,很快乐,很自在。这种开心是无法用物质来衡量,孩子的快乐由孩子自己去掌控。
回来的时候,路过一幼儿园,一个手拿宣传页的年轻人迎了上来,“你好,打扰一下,请问你收到请柬没有?”“什么请柬?”于是,他就把推销的广告说辞讲了出来“你想让您的孩子在暑假参加英语特长培训班吗?……”林可反问道,“这么小的孩子适合学习英语吗?”……年轻人尴尬的笑了一笑,“孩子有些小了。”
孩子从进入幼儿园的那天起,各类培训机构与父母们共同规划着孩子的未来,利用休息日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或者特长班,暑假里更是特长班与兴趣班大行其道之时,孩子呆在学校里的时间越来越长了,自由活动的时间越来越短了,本该享受童真童趣的年龄段里,被各种不出于本意的兴趣班占据着。
孩子的童年,困于狭小的空间,与外面的大自然隔绝了,古人的学习是为了认识花草虫鱼飞禽走兽,可是现在的学习呢,为了家长的期望而努力。孩子们在家长的“上进心”驱使下,失去了应有的自由与快乐。很多孩子在进入小学后,就失去了快乐童年,背起沉甸甸的书包,家长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对孩子的学习要求特别的严格。请家教,或者晚上到老师家补课、上晚自习,幼小的孩子的生活,除了家长逼迫学习外,已经找不到其他的乐趣了。
孩子的快乐,由孩子做主;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去发展。孩子的未来,让孩子自己去把握吧!
孩子是一个生命体,他有自己的喜怒哀乐,父母尽量为他排忧解难,为他指明方向,但绝不能抱着他或者替代他。
让孩子拥有一个完整而快乐的童年,健康快乐成长每一天,当他成年后回首童年往事,他会很快乐地说“我拥有一个快乐又美好的童年”。无论是幼年还是童年,林可只想让孩子尽情尽兴的玩,玩得开心,学得轻松,不想把他培养成为棋琴书画,吹拉弹奏的多面手,孩子的兴趣特长不是大人刻意培养就能成就孩子的幸福一生的。
孩子三岁前,被爷爷奶奶们照顾着,没人关心他的心理需求;三岁后,父母开始关注孩子的兴趣爱好的培养,给孩子报种种兴趣班,没人理会孩子的乐趣。现在的孩子,还能保留多少自己的快乐与自由呢?爱孩子并不是倾其所有的满足孩子的衣食住行,孩子更渴望父母的陪伴,懂得他们的心思,才能获得真正的持久的乐趣。爱孩子,就要舍得花时间陪着孩子玩耍,没有功利性的玩,而不是带着某种功利性的学习具体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