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和理想的区别在于:梦想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梦;理想则一个是短期,或长期的奋斗目标。
理想比较实际,梦想则有点脱离实际。但如果把梦想和理想归置到一个人的一生,那么理想就是方向,而梦想就是彼岸!
活着的平凡个体在特定的生命周期内找寻生活答案,一定会由梦想牵引出理想,所以我一直确信,“人”一定是先有的梦想,而后有的理想。
奔走的念想渴望寻找到靠近溯源本根的梦想彼岸,不为别的,只为行脚的每一步人生选择都会是成长过程中的理想追求!
在“周星驰”电影里有过这样一句台词:“如果一个人连梦想都没有,和咸鱼又有什么分别?”。
但凡喘息着的活体,都有其应属的存在价值,而不同生命单体的生命周期又各自有着特定的使命价值,所以说放弃了梦想的权力,就形同于一具“活尸”。
自降临来世,梦想就随之相伴在生活的行为意识之中,而最早笃定的人生理想,也正是依托梦想努力奋斗的目标。
是人,都有梦想,也都有自己选择确定的努力方向,但随着奔走靠近时间的距离,梦想就渐渐在现实中成了一种特别奢侈的坚持。
懵懂的年青选择对未来充满了无限热情,梦想也随之放大到了一个只有自我的剧情演绎之中,这个时候的自己除了整个想象的世界,所有的所有都是无关紧要的陪衬。
以为的美好想象永远都是安详和静的净土,即便是听到、见到、知到、觉到,也不愿意相信这就是现实生活里存在的梦想。
满脑子以为的独有思维,注定要以此为代价承受这趟生命旅程中的考验,只不过在这样一个年龄阶段还意识不到前路的艰辛……!
都必走的过程,是属于成长经历的人生节点,无论是顺畅的,还是曲折的,或是段返的,梦想始终都会不离不弃,直至生命尽头……。
我所理想的一生该是波澜壮阔、起伏跌宕的人生启悟,我所梦想中的一生应是果成天命、静谧无忧的人生感享。
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说远不远,说近不近;说高不高,说低不低。
这个意念执着于想象中的人生境地,着实有些空泛,空的就像脱离了现实之外的梦景,但却又不像是梦境……。
学会在生活里行走的脚步已经明白了点务实切真的现实面对,对于未知的世界即使心存幻想,脚踏实地的基本行路常识就一定不能随意变更,因为无论是梦想彼岸,还是理想追求,都需要通过实践才能验证真知!
脚步紧跟着时间走下列车的那一刻,部队就开始成了我记忆中的一个念想,而我也完全离开了部队……。
融进奔走的人群中,我试着将自己化成为和大家一样的城市追梦人,可是他(她)们好像比我更懂城市,也比我更懂城市生活,从他(她)的脸上、从他(她)们的步伐、从他(她)们的身上,我都能看到和他(她)们的不同。
都是一样差不多的人,只因为时间节点上不同的选择,人和人就在思想观念上有了根本的差异性,但是好像在城市里的所有人是必都要经历相同类似的学习、锻炼、成长过程,因为我发现,一座城市的一个车站就是一堂非常生动真实的大课。
喧杂的人流汇集处,浓缩了各种不重样的人物角色,这里看上去繁乱不堪,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乱中有序。
其实,三教九流是人为划定的分等界限,实际上大家都是一样的人,都只是追求美好生活的梦想者,只不过是在选择人生方向上的理想不同而已。
不够成熟理性的思想对城市和车站的认识还不够完整,至少在我选择快步离开的紧绷神经中,我的潜意识里就告诉我,我还很嫩!
天真稚嫩的想象里,当然没有善与恶、美与丑的区分,可是选择了融入就必须要明白这种很自然的生存模式,毕竟这里只不过是组成城市生活的一个“载体”。
逆流而上?
还是顺势而为?
在一支烟心平气和的眼睛里,勇气和胆气重新扭转到了认知现实的角度里,我开始试着去习惯这样一种生活方式,去重新解读城市的内涵和奥秘……。
所有新的尝试又都是第一次直面,所以我没有发言权,也没有表决权,就放慢了紧张的脚步,感受起了这一切的新奇。
回家的号角吹响了,可这一次,我决定不那么着急的往汽车站赶,因为几次转站省城都没有好好感受一下这座城市,所以我选择了乘坐公交车前往下一个车站。
感受城市最真实的地方永远都是人拥挤的地方,这里可以真实的感受到生活的不易,也能很真实的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因为生活本就是由人组成的社会现象。
城市生活里的人们习以为常的奔走着属于自己的梦想,我在其中稍微有点另类,但并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于是我索性就把自己也当成了同样拥有梦想的城市追梦者!
进入角色状态的心不那么紧绷了,整个人也就自然放松了,坐在公交车上也不觉陌生了。
回家行程拉长的距离节点上,我内心感觉到了一种异常的平静,就像同样在公交车上的其他乘客一样。
乘坐的这趟公交线路是由火车站开往汽车站的,车上的大部分人都带着行李,看样子都是奔走的人,只是不知道他们的梦想是否和我的梦想也一样……?
静静的等待着时间继续靠近节点,公交车行进的路线却跟进了城市早高峰拥堵路段,车上的人们有点不安的都看向了车窗外,还不停对着时间嘴里嘟囔。
看着他们焦虑的神情,我心里却没有跟着波动,因为公交车在高峰拥堵时段有专用行车道。
刚脑子切切欣喜,公交车就像听到了指令一样,立马驶入了公交专用车道。
进入专用车道,行驶速度也很快提了起来,没用四十分钟,就到了汽车站的终点站。
汽车站和火车站外围基本上差不多,黑压压的一片人群,不是进站的,就是在此谋生的,所以见惯了,也就自然正常了。
提着行李径直走进汽车站,平静的心不由的瞅了一眼挂在明显位置的钟表,时针所指的方向立刻就把心跳频率提了起来。
就要到家的心夹在人群中排着队买了票,然后马不停蹄的通过进站口就直接上了二楼的候车厅。
从省城回村,大约三个小时车程,票价47元,再有十分钟就能检票进站。
今天算是赶的刚好,上了候车厅就直接排到了准备检票进站的队伍里。
省内的车站就不像发往全国的车站那么没有安全感了,因为周围说话里声音里很容易听到乡音,甚至有时候还能碰到同乡,所以排在队伍里只管安安静静的等待就好了。
长年奔走在外的人估计早已经把这个环节当成了生活的部分,他们不仅能轻松自如的应对人群中的陌生,还掌握了一定的出行规律和过日子的方法。
就拿买车票来说,经常出门的人一般就不会到售票窗口买票,他们通常都是提前和大巴车取得联系,然后在大巴车出行的固定地点等着就可以了。
这样一来,他们不仅能掌握自己出行的时间,还能省下二十元钱的车票钱。
对于他们这样一种很自然的生活方式,我个人觉得并不可取,因为没有保障,对自己和家人也不负责任,所以出门在外不能算小账,不然就要吃大亏。
理性的看待生活,我想,我又要输给现实了,毕竟对于经常出门的人来说积少成多就是一笔巨款,而对于跑车的人来说也能增加收入。
生活面前,所有人都在绞尽脑汁发挥着本能反应,大家运用各自的方法在生活里找寻着幸福的起点和渴望的梦想,在这个过程中只要不走偏门、不入歧途、不学无术,我自当认为他们就是我要学习的对象,顺便我也想向上苍为他(她)们祈求一份平安,希望他们永远笑容满面、简单如初!
写在生活里的故事永远都是那么的简单,哪怕省下来的二十块钱车费,他们也会给家人做贴补用,虽然没多少钱,可花这二十块钱的时候会特别满足,因为这本是正常的开支,现在是少花了二十块钱。
简单的生活幸福,需要极其简单的人无求无欲的选择简单,这大概在城市里很难见到,但在村子里却是很平常的事情。
感受着走进社会的简单常事,我心里头自然的笑到了嘴角,紧接着又跟随检票进站的人群对应车票找到了发往家乡的大巴车。
将行李放置到大巴车行李舱,身体轻巧的上车找了个空位置,然后就歇了下来。
年末的这个季节,还不到时候集中返乡,所以回我们家乡的这辆大巴车上人并不太多。
从检票口再一次进行分流后,这辆大巴车上的乡音就更浓了,因为都是同属一个县的乘客。
浓浓的乡音如同置身于乡间,没有外界的干扰,完全是一片自然和谐的空间。
久久的感怀着家乡的气息,家的情节,也慢慢浮现在了眼前……
人活一世,无论有多么大的梦想,多么大的理想,家永远都不曾改变,永远都在那里。即便是不可一世的成功,哪怕是一败涂地的失败,家也永远都不会改变,始终会以最温暖的热情拥抱回家的孩子。
心中纠结的画面也该放松下来了,我想父母也一样不会责怪我的选择,因为他们就是家的全部……!
释然了心结,大巴车也到了发车时间,这时一位身着正装的车站的工作人员上了大巴车上,他戴着红色袖标,手里拿着一张单子和一枝笔站在过道,他先是点了点人数,然后又对了对单子。
见他核实清楚后跟司机说了几句话,然后就一边左右检查一边提醒乘客系好安全带,慢慢朝车后走了过来。
工作人员很负责人的检查完乘客系好的安全带后,就匆匆走到了车门边,然后他又跟司机说了几句话,就下了车。
看样子应该是可以发车了,只见司机发动了车子、关上了车门,正想着就要回家了,车上的乘客却把安全带解了开,还有几个乘客尽然肆无忌惮的点上了香烟。
移风陋习的坏习惯可见一斑,可我觉得不应该去厌恶他们,因为他们没有接受过类似的专题教育,也没有安全意识的常识,如果非要去怪,那就怪时间吧。
时代发展的过程中,相信有一天民众认知意识也会极大的提升、改善,这些还需要些时间沉淀的人们同样有一天会明白他们的行为是不对的,也或许明天他们就能明白……。
大巴车缓缓开动,顺着车站里的车道慢慢驶出了汽车站口,然后一个跟车的师傅打开了车载电视。
走开的大巴车意味着回家就在眼前,车上的人们也都不约而同的靠在座椅上休息的起来。
每每一坐车,瞌睡就自然而然紧跟着来了,这个时候的我很想睡一觉,却怎么也合不上眼睛。
脑子清醒的盯着车载电视机,这时,大巴车突然停了下来,我顺着车窗外看去,原来是几个提前联系好的人走了上来。
这几个人就是我说的那种经常出门的那类懂得奔走的人,他们上来后脸上露着笑容,然后和司机也很熟悉,说了几句话后,大巴车就又走开了。
行驶开的大巴车车速不比私家车慢,顺着往城外走的公路,很快就上了高速口。
大巴车正式驶入高速公路,车速立马就又快了,车内也瞬间静了下来,睡觉的闭着眼睛、看书的看捧着杂志、听音乐的戴着耳机,车载电视机里也播开了影片。
现在车里唯一能听见的声音是车载电视机里播放的一部老港片“英雄本色”传出来的,但好像没几个人关注,可当演到精彩片段的时候,大家就像是在看一样,齐刷刷的把目光注视到了屏幕上。
想必是大家都看了不止一次,里面的内容大家也早都熟知于心了。
这部电影我也看了很多遍,可每次看感觉都不一样。我记得小的时候只知道是枪战,周润发演的,很过瘾;慢慢长大点后,知道这是一部“义气冲天”的电影;现在看,生活的韵味透过电影形式表现的非常真实。
人生节点上的每一个阶段都有着特殊的认知度,而相同的事物放到不同节点上的时候,认知也就随之发生了改变。
年青的选择更多时候同样是透着不甘心的出路决定,电影里小马哥不认命也好,豪哥厌倦了江湖也好,啊杰在警队不服气也罢,其实都是一种带着点无奈的生活选择。
初始的梦想随着成长有了自己的生活认知,理想在阶段性的人生节点上也有了自己的感悟,但做出决定选择却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思维模式里的梦想感知使得行为意识通过认知表现出该有年龄的理想追求和选择,然而年青的选择和追求是否符合初生的梦想,则完全取决于行动。
梦想是需要实践的,理想是需要努力的,所以做了选择就得面对选择!
部队五年的经历,是我思想变化成形的一个重要阶段,如果没有这五年,我不会懂得反思,也不会明白自省,更不会知晓选择,所以部队给我的远远超出了自己以为的。
带着兵人气息的果敢决定,义无反顾的选择了退伍,然而作为所父母担忧的,恰恰是我所要面对的不争事实……。
未曾涉世的决定,也曾前思后想过,只因考虑到迟早都要面对,就选择了提早面对。
其实我心里有不好的打算,但我想象不到纠结在内心的痛点到底有多痛,于是我就给自己找了一个可行的借口:“用行动证明我的选择”!
本不复杂的一次选择因为一开始的选择成了家人的期盼,就变的复杂了很多,可事实已经无法改变,我就只好又一个人沉静了下来。
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一个人发呆,然后通过自己和自己的对话去解心结的,只知道每遇到类似的事情时,我就会用这个方法释然。
静静的靠在玻璃窗上,想到最多的还是理想和梦想的未来。父母辛苦半生,一直都很努力的面对生活,可没有办法改变现状,所以我也希望通过这次选择能够改变这种生活现状。
老旧的观念里大概不会有“思路决定出路”的概念,更不会有“地有多大产,人有多大胆”的冒险精神,而更多时候都停留在顺其自然的无奈哀鸣中。
我厌烦了那种小心谨慎的日子,也烦透了那种认命的生活选择,我要改变,我不要白活,我要活出价值,活出意义……!
不需要让谁理解的梦想选择,只是自己给自己的一个承诺,不为别的,就为这一趟不白来的人间行走!
看着车窗外进入眼帘的熟悉地貌,我从沉思中惊醒了过来。
时间总那样的悠然,一旦过去就没有办法捕捉。而三个小时车程,也尽没怎么觉得长,大巴车就驶下高速公路。
大巴车离家越来越近,紧张的心跳又不由自主的加快了频率,我深吸了三口气,缓和了一下骤然的紧张,然后随手提上行李包,起身通过过道,来到了车门前头。
大巴车面窗外头的路面刷刷的往后倒着,距离村口的距离也越来越近了,我跟司机师傅说
“师傅,过了涵洞,村口停一下。”
司机师傅说
“好,知道了。”
坐在旁的跟车师傅抽着烟说
“是不是还有行李?”
我说
“对,一个行李箱,一个背包,还有几个礼品盒。”
他听完点了点头,然后大巴车到了村口,他我和一起下了车门。
他走到行李舱跟前拉开舱门,我跟过去俯下身子取出自己东西,他说
“没了吧!”
我说
“没了,谢谢师傅。”
他扔了烟头说
“没事!”
说着,他走到车门口朝车里说
“谁们底下放着东西,就自己看看,别让人多拿了,到时候麻烦。”
他刚说完,一下子车窗上就挤满了好多个脑袋直盯着我,搞的我特别别扭。
出门在外,我很理解这样的举动,所以我就冲着大家笑了笑,并将自己的行李主动让大家看了看。
也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清楚,跟车师傅上了车,大巴车就朝前开动走了……。
落地的脚步站在村口对面的公路边上一眼望去村子,村子还是原来的样子,在这个季节地里没有了农作物村子显的有些荒凉,不像农作物生长的季节那样生机黯然,但家乡的空气却始终那么清爽新鲜。
轻轻吸了口气,然后拖起行李,左右看了看没车,就快步穿过马路,朝村子里走了去。
村里人家比较集中的街道和巷口几乎都会有一根半截圆木平躺在靠墙的地方,或者在靠墙的地方摆放一溜平整的石头,闲暇的时候村民们都喜欢坐在外头扯扯家常、做做针线活儿、打打扑克牌,这些村民们常坐的地方有时候也是一个新闻传播点,只要村里发生什么新鲜事儿,大家也都会第一时间进行充分讨论,非常的有意思,也特别的可爱。
离开村子整五年,村里的好多人我都不认识了,但是大家只要看到我的脸面,就能知道我是谁家的儿子。
还在部队当兵的时候探亲回来穿一身绿军装走进村子,我生怕街上没人认出我来,还故意很慢的经过看到我议论的人群,可是现在,我却生怕有人认出我来……。
看了看时间12点10分,我心里松了口气,因为这个时候都在家做午饭,今天天气也不太好,所以应该没有人“坐街”!
果然不出所料,没有一个坐街的人,但我还是加快了步子,尽管带的行李有点多……。
我们家距离村口不太远,直线距离大概有一千五百米,但是回家得转走好几条巷子,所以走起来感觉还是挺远的。
不知道是回家心切,还是怕碰到村里的人,我这脚底下步子的频率比在部队走路还要快,不一会儿就走近了家的房子。
拖着一堆行李紧走了几步,感觉汗液和内衣粘都黏到了一起。许久不怎么锻炼,身体也跟不上了节奏,这要不是村里的路全部硬化,我这得把人丢到村子里了。
比起过去的土路,现如今村子里最大的变化就属“村村通”硬化的水泥路了,虽然施工质量很差劲,但还是能感受到党和政府对百姓的关怀。
少见多怪的事情,永远都不会觉得新鲜,所以时间一久,人们也就习惯了……。
眼瞅着家里的房子,街上也没什么人,我就停下脚步稍缓了缓。
正前方二百米处上个小坡,路南一栋二层楼房就是我家,这是父母一生的积蓄,也是她们的心血。
父亲是名赤脚医生,十八岁从医到现在,苦心经营了半生的诊所,是一家人的主要生活来源。
父亲平日里喜好喝酒,交际自然也就很广,只要在村子里提起父亲,就没人不知道他。
父亲的医术和医德在村里很被认可,常常是病人在别处花了很多冤枉钱都没根治,然后找到父亲,父亲了解病情后配几副药就见好了。
父亲此举随不得利,但却受人感激,也因此结下了好人缘,我能够在部队顺利发展就离不开父亲平日里帮助过的人给予的帮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治病救人是行医人的本分,而非有利可图的买卖,所以父亲也一直坚守着最基本的行医操守,虽然家里的收入比不上同行业的人,但是特别踏实的日子却是很难得的。
明白了最简单的生活道理,心中自然豁然开朗,我看着那栋花尽父母心血的寄托,赶紧擦了擦额头上冒出的汗,然后重新拖上行李往家门走了去。
房子紧邻街道,南头是院子,北头是临街的诊所,上了坡,我朝南头的院子大门走去,刚走到大门口,“四眼”就在院子里汪汪汪的叫唤了起来。
“四眼”是父亲从朋友那里要来的,它小的时候两只眼睛上边各有一个特别明显的黑圈,从远处看像有“四只眼睛”,父亲就给它起了这个名儿。
村子里家家户户都有养犬的习惯,我们家临街就更离不开“四眼”的看护,早些时候又听父亲说村子里有了一群“吸毒鬼”,还经常盗窃,现在别说养犬,家里都不敢离人了。
变向的风气同样席卷了村落,很无奈,可也没有任何办法,只能自己守住自家求个平安顺利……!
抬手推开大门走进院子,母亲已经站在家门口的“散水”晾台上了。
母亲脸上洋溢着幸福,向我走来
“才和你爸还念叨你呢,就听见狗一直叫。”
母亲说着,就过来帮我拿东西。
我拉住母亲伸过来的胳膊,说
“都到家门口了,您别粘手了。”
母亲性格执拗说一不二,拗不过母亲,便让她拿了一个小包。
母亲笑着提着包,说
“今儿可冷了,赶紧进家哇!”
我看着母亲的背,心里酸酸的跟在她后面进了家门,“四眼”这个时候也不叫唤了。
离开家五年,中间探亲回来过两次,时常不见母亲,母亲的头发也没有以前多了,两鬓也都有了白发。
时光荏苒,总那么不经意,又那么的无情……!
母亲穿着一身几年前的旧衣服,衣服上还沾着很多“玉米须”,她平日里很少说话,只知道做活儿,但身上却有很种特别的亲和力,和母亲接触过的人,没有一个人不念母亲的好的。
母亲就这样一个质朴平淡的普通农村妇女!
其实母亲是高中毕业,那个时候高中学历很了不起,只因母亲家境贫寒,没有好的条件,就只能像其她女人一样,选择嫁人。
生活里的故事充满着奇遇般的惊喜和无奈,但这就是真实的生活部分……!
进了家,放下手里的东西,母亲说
“熬了哇,走了一路。”
我走到母亲身边帮她揪了揪身上的毛毛,母亲说
“不用揪它,一会儿就是一身,还要闹呢。”
看着母亲我笑了笑,她轻轻的说
“你爸在里屋。”
说完,母亲还给我使了个眼色。
我明白母亲的意思,就转身进了里屋。
父亲在炕上躺着,鼻梁上架着一副老花镜,双手捧着一本书,正在看。
我见父亲没有动静,就说
“爹,我回来。”
父亲这才放下书,然后坐了起来。
他摘了眼镜,盘腿坐在炕上,然后拿起一只烟点燃,吸了一口,说
“噢,回来走了这么长时间,你妈一直念叨你,你也不说打个电话。”
我像小时候犯了错那样,乖乖的一动也不动的站在父亲面前说
“手机快没电了,就没打。”
父亲瞅了瞅墙上的表,说
“等等,丽丽也快回来了。”
说完,父亲灭了烟头,然后戴上老花镜,又躺下看起了书。
见父亲没有情绪,我就带上门走出了房间。
母亲在后厨忙着做饭,我就进去看母亲有什么要帮忙的,母亲却从柜子拿出包点心让我吃。
我说
“不饿。”
母亲说
“打早你也没吃,先吃上两口,一会儿咱就吃饭。”
说完,母亲又拿起了菜刀。
我拿了一块点心塞到嘴里,看着母亲说
“丽丽也快回来了哇!”
母亲切着大白菜,抬起头说
“快回来了。”
我咽下嘴里的点心,然后取出一块送到母亲嘴边,母亲扭头侧过身子躲着说
“不用,不用,又不是没吃过,不香又,嬷不吃,你吃哇。”
母亲就是这样,她从来都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却总希望我们能吃点好的、穿点好的。
现在日子也好过了,但母亲还是习惯了从前的生活方式。
多少年的习惯,让母亲已经养成了这样的习惯,所以我就硬是把点心塞到了母亲嘴里。
母亲其实没吃,她也舍不得吃,所以放到母亲嘴里的点心,她也能吃出香味儿来。
看着母亲吃了点心,我说
“妈,我出去收拾一下行李。”
母亲说
“歇一歇,吃了饭再闹哇。”
我看着母亲笑了笑,她也高兴的笑了起来。
我说
“没啥东西,一下就好了。”
母亲拿起点心说
“拿上吃去哇,放这儿干啥。”
我说
“等等吃饭,不想吃了,一点也不好吃,你吃哇!”
母亲看着我嚼完嘴里的点心,笑了笑,然后我就出了厨房。
行李里有些给家人买的东西,是在做了退伍决定的时候外出买的,都不算是什么贵重的东西,也就是份孝心。
从外头回来,有点心意,家人还是会感觉有所不同的,毕竟村子里的生活很单一。
归置了一下行李,把赵医生送的特产拿到另一间屋子,然后就把给家人买的东西分了出来。
父亲总是肩膀疼,给他买了一件“波司登”的坎肩,还有一条羽绒保暖裤。
母亲总是忙前忙后,从不舍得给自己买件衣服,就给母亲买了一条裤子,一双鞋,一件保暖外套。
家里这些年也不养鸡了,外头买的鸡蛋又都是吃饲料的,平日里父母也不舍的买鸡蛋吃,就给家里买了一台豆浆机。
家里种的有黄豆,也不用花钱买,而且还有营养,有台豆浆机,她们早上喝碗豆浆也很方便。
妹妹读高中三年级,明年就要参加高考了,马上也要过年了,她在家里最小,就给她买了一身时尚运动衣,一双板鞋,还给她买了一支mp3。
这样,过年的时候母亲就不用花钱给她买衣服了。
哥哥结婚后,就有了自己的家庭,他们一家人住在楼上,父母和我们则住在楼下。
在村子里头,如果和父母住在一个院子里,结婚一年之后都要分开开伙,这就意味着分开过了,但这不是分家,只是一种很正常的生活习俗!
出门多年,却并不会挑选东西,知道哥哥和我的身形差不多,就给哥哥买了一套保暖内衣,他平日里骑摩托出诊就给他买了双护膝,另外部队里带回来的军靴也送给了哥哥。
小侄子不到三岁,就给他买了些玩具和图书,还有少儿影碟。
嫂子没见过面,也不知道买什么好,想着他们要过日子,就买了一个飞利浦吹风机和一个美的电熨斗。
正收拾着行李包里的东西,妹妹推门走了进来。
她看到我,又激动又新奇的说
“二哥,你回来了,路上累了哇!”
传统的农村生活自然不可能像电视里演的那样亲切感人,就是在城市里我也没见过亲人之间来上个别致的拥抱,倒是我所感受到的都是实实在在的真情流露。
见到妹妹长成了大姑娘,我心里也很高兴,简单问了她几句,然后就把给她买回来的东西放到了她面前。
妹妹从进门,脸上的开心劲儿就一直没有散去,我是看着既高兴,又难受……。
小的时候,家里孩子多,别说过季换衣服了,就是逢年过节也很难吃上顿饺子。
日子就是这么熬过来,慢慢的现在也比以前好了很多,但是苦日子过惯了,父母还是很少会花钱改善一下基本的生活质量,所以每到过年她们还总是不舍得给自己买件衣服,倒是我们现在长大了,母亲怕我们在外面难做人,总是希望我们穿的体面些。
生活里的日子熬出了希望,多数时候都体现在子女身上,而我们兄妹三人中,父母起初对我是抱有很大期望的,可现在他们的期望从我进家门的这一刻就要落空了……!
苦涩的滋味在心头不停的挤涌酸水,可我不能当着家人表露这种没有骨气的软弱,因为我是退伍回来的,得有兵人的骨血,所以我把所有心结暂且搁置到了心门外头。
将将成年的妹妹现在还没有特别的生活感触,在她这个年龄孩子眼里,还是比较单纯天真的个性使然,所以这个时候妹妹对那支mp3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妹妹坐在沙发上鼓捣着mp3,母亲从厨房走出来说
“饭好了,先吃饭。
一会儿再收拾!
丽丽,去叫你爹吃饭!”
妹妹带着耳机没有听见,母亲表情严肃起来,说
“说甚也不待理,学习有这么专心就好了!”
说完,母亲又走到后洞的楼梯口,喊了哥哥和嫂子。
母亲在家里就是这样,什么都要顾到,什么也都得想到,有时候也很心疼她,却只能是心底的慰籍,并不能实际改变这样一种生活状况。
我心里想着选择是对的,然后走到妹妹上边轻轻推了推她,说
“丽妮子,先吃饭,吃了饭二哥给你闹。”
妹妹摘了耳机看着我笑了笑,然后说
“不闹了,吃了饭再说。”
说完,她就高兴的跑去了厨房。
父亲在里屋睡着了,我在他耳边轻声说
“爹,起来吃饭吧!”
父亲睡觉轻,一说话就醒了,他坐起来停顿了一下,才下地穿了鞋。
母亲一个人在厨房忙了半天,饭总算是得了,但这个时候她还不能坐下来,因为要帮我们盛饭。
妹妹这几年也懂事了,家里的家务事她也会主动参与,所以盛饭的任务她和母亲分担了起来。
一家人很久没坐在一起吃饭了,但是看到桌上的饭菜时,却好像并没有一点离开的感觉。还是母亲的拿手烩菜,还是母亲亲手腌制的小菜,还是母亲不变的面片味道。
简简单单的生活午餐,透着家的味道的感觉,心也顿时踏实了下来……!
不变的味道,敞开的味蕾,肚子也跟着咕咕叫了,可母亲盛好饭却又走出了厨房。
母亲是又去看哥哥他们了,可是喊了半天,还是没人答应。
母亲神不在焉的回到厨房说
“凯凯,不在了?
门也锁着了!”
母亲刚说完,父亲就说
“带着老婆娃娃去丈人家了。”
母亲看着父亲,唉了一声说
“那咱们吃吧!”
父亲倒了杯酒,然后低下头,自己个儿看着书、喝着酒,吃了起来,没在言语。
母亲则坐下也没安生,她怕我们吃不好,一会儿说多吃点,一会儿又说不够了还有。
从小习惯了母亲的关怀,我不由的用筷子在碗里捞了一下,碗里果然有荷包蛋,于是乘母亲没注意,将荷包蛋放入了母亲碗里。
一顿简单的午饭也总要花些心思去感触这简单到不能在简单的温存,但是也永远是伴着心酸的内心触动。
有时候我就在想,如果我留在部队继续服役,家里头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呢……?
这样的疑问在我心里存活了很多年了,从前是学习不好没有希望,后来当了兵家人以为有了希望,可我知道在部队只能是我自己过的好,并不能够改变家里的状况。
在部队那几年,我接受了严格的训练,有了兵人体魄,也有了思想上的塑造,所以在看待很多问题的时候,我养成了综合考虑。
这次选择退伍,就是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做的决定!
看到家里的现状,我很坚定的认为,我的选择很有必要,就算是梦想脱落,理想幻灭,我也无怨无悔,因为这是我对生活的理解……!
一餐午饭又因为一颗荷包蛋和母亲相让了半天,但自此以后,只要有荷包蛋,母亲的碗里也就有了……。
吃完饭,父亲先行起身离开了餐桌,然后妹妹也跟着跑了出去。
厨房是母亲的阵地,她最先进来,也总是最后一个离开,但是我回来了,这里也就成了我常出没的地方。
做家务是件感觉特别快乐的事情,尤其是替母亲分担点家务,心里会特别的美滋,所以等到母亲起身离开餐桌时,我就帮着母亲收拾了餐桌,洗了碗。
打扫完战场,我对母亲说
“妈,你去歇会儿吧!”
母亲喘了口气笑着说
“你也去躺会儿哇,坐了一路车!”
我笑着走到母亲身后,然后双手在她肩上捏了捏,母亲说
“诶呀,疼、疼、疼。”
我笑着停下手指,母亲的手甩过肩膀搭在我手背上,说
“这可回来干啥呀,愁不愁?”
我呵呵呵的笑了笑,推着母亲进了她们对面的房间,说
“我心里有数,自有分寸。”
母亲疑惑的看着我笑了一下,我指着铺在床上的东西,说
“不知道衣服合不合适,要不试一试?”
母亲坐在床边看了看,说
“花这钱做甚了,我们都老了,买这干啥了,你们年轻,出去接触人,你们穿的体面点,妈就高兴。”
我看着母亲,没有接母亲的话,然后拿起给父亲买的衣服放到里屋炕上,说
“爹,买了两间衣服,一会儿试试,看看合不合身。”
父亲看也没看,手里捧着本书,说
“先放着哇,起来再看。”
见父亲情绪很低,我就没再说话,出了里屋就又回了母亲在的房间。
母亲拿着衣服等着身体看了看,说
“大小倒是合适,鞋也正好。”
我正想说让母亲上身试一试,结果母亲嘴里又蹦出一句话,她说
“贵了哇,花这么多钱,买这么多东西,这是用?”
母亲心疼钱不假,可心里也真欢喜。
我了解母亲的性格,就像母亲了解我一样,所以我就说
“不贵,都是服装批发市场买的,比咱们这儿买还要便宜。”
母亲听了我的话,将信将疑的说
“以后可不敢这么买了,就是便宜也能这么花啊!”
我看着母亲点了点头,说
“好日子还在后头呢,等你儿子我有钱了,天天给你买新衣服。”
母亲白了我一眼,然后收起衣服说
“又不出去,天天下地,穿什么新衣服,有这几件,可穿个好几年了又。”
说着,母亲拾掇起衣服就放到了衣柜里。
我又拿出豆浆机,递给母亲,母亲看了说
“这个好!”
说完,她就接过豆浆机去了厨房。
母亲放了豆浆机,端着杯热水走进房间说
“不要收拾了,歇一歇喝口水,睡会儿哇!”
我接过水杯,说
“还有个电熨斗和吹风机,是给我哥他们的。”
母亲拿起来看了看,说
“这个就放咱们下边吧,你哥哥要用,叫他下来用吧!”
说着,母亲就放到了柜子里。
母亲有时候挺可爱的,但这也是因为家里没有的过,并不是真不舍得。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生活理解和生活方式,作为小辈也得学会体谅她们,所以孝顺两个字绝不是说说那么简单容易……!
母亲忙活了一上午,也累了,就说想躺会儿,然后她就挪着步子去了里屋。
冬季的村子应该说是最难过的,因为取暖也是一项大开资,尤其是人口多的家庭,所以到了冬天通常都会挤在一间屋子里熬冬。
父母住的房间里有炉子,但只要天气不是特别冷,就也不会轻易加煤,总之是怎么节省就怎么来过日子。
从小感知到的生活就是这么过来的,所以回了家也很快就习惯了父母生活的节奏。
母亲在里屋睡着了,我取了一条毛毯盖到母亲身上,然后放慢脚步,又轻身走了出来。
妹妹还在鼓捣mp3,我看了看时间,说
“丽丽,不早了哇?”
妹妹笑着抬起头扶了下眼镜框,说
“还有四十分钟呢,不要逗我好不好!”
我摸了下她的头,挨着她坐下说
“等咱哥回来了,二哥去电脑上给你下点歌!”
妹妹说
“黑夜回来下哇!”
我知道她想带着去学校,就说
“行,听你的。”
妹妹笑了笑,戴上耳机说
“我进里屋呆会儿,外头太冷了。”
我说
“去吧,看着点时间,别误了!”
她点了点头,然后就回了里屋。
妹妹学习一直都很努力,就是脑子慢些,而面对即将来临的高考,她却显的特别自然。
我看她不对头,她却说最近学校高三年级的同学们都不好好上课了,老师也撒手不怎么管了。
我们这儿的学校基本还真是她说的这样,我也感受过类似的年龄,只不过我学习成绩不好,早早替自己做了选择,没有参加高考。
相似年龄需要面对的选择在妹妹身上又要重新上演了,但在父母眼中,妹妹始终是个女人的角色,所以上不上学,上个什么样的学校,得妹妹自己去做判断……!
我们这样家庭的孩子在村子里有很多,所以也就见怪不怪了。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话一点都不假,因为需要面对的生活就是要扛起家的重任的选择,而梦想似乎从来不会光顾这样家庭的孩子。
母亲就是个明显的例子,按照正常逻辑,母亲自己走过那样的痛苦经历,她一定不会让自己的孩子重现她的人生悲剧,可母亲在苦日子里挣扎的太久,已经丧失了梦想的能力和理想的感觉。
倒也就此简单的这般生活算了,然而生活却不会怜悯任何一个单体物种,于是个体差异又发生在了生活故事里。
需要慢慢熟悉的生活感知在回到家的时间里按下了暂停按钮,因为我不想将自己的烦恼带到家里,也不愿意父母跟着揪心,所以我现在的角色就是一个充满希望的乐观老兵!
时间噔噔噔的跳动到了妹妹上学的时刻,她从里屋着急的走出来说
“二哥,我走呀!”
我站起来看了下时间,叫住她说
“别着急,过来。”
她腼腆的走到我跟前,我从钱包里掏出三十块钱零钱递给她,说
“二哥回来也没给你买吃的,你自己买上点,没了再给你。”
妹妹二话不说接过了钱,笑着说
“走了啊,黑夜回来给我下歌。”
说完,她就冲出了家门。
我着急的跟出去,对她说
“慢点走,别跑!”
她扭头笑着跟我摆了摆手,最后还是跑着出了大门。
妹妹的样子让我想起了很多小时候的故事,可惜光阴似箭,一去不复返了……!
回了家的感觉总是格外的踏实,尽管父母现在还没彻底想通我的选择,但我此刻的内心世界里充满了无限的希望。
越是在苦楚萌生的环境中,梦想的力量就越是强烈,就像现在家里的变化一样。
父亲和母亲如期当了爷爷、奶奶,哥哥有了嫂子,进升为了人夫和人父,而妹妹也要选择自己的人生第一步了。
可喜的生活在时间里印证了生命的奇迹,心觉伤痛的生活现实却在时间里呈现出了老态龙钟的模样。
不愿意去想,也不愿意去看,可这却是不得不去面对的事实真相!
突感时间无情的面容有些空洞,看不着,也摸不着,但却能让你体味到人间五味……。
静心的踏实感觉寄托着希望的原野梦想,在理想的指引下,那颗不甘的心成了拥梦者的年青选择,然而迎接天亮的太阳却不是梦想的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