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谁写的论语
8156400000164

第164章 泰伯8.11

8.11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孔子对周公是很赞许和敬仰的。到了人生晚年,梦不见周公,孔子就会很焦虑。前面说过,周公旦受武王托孤辅佐周成王。周公制礼作乐,是礼乐文化的始创者,礼贤下士,“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孔子说,即使周公这样的德才兼备、美德至圣之人,如果变骄傲了、吝啬了,其余的事做的再好,也不足以让后世敬仰,也不值得我孔子去梦见他了。

程颐说:此甚言骄吝之不可也。盖有周公之德,则自无骄吝;若但有周公之才而骄吝焉,亦不足观矣。骄,气盈。吝,气歉。

朱熹说:骄吝虽有盈歉之殊,然其势常相因。盖骄者吝之枝叶,吝者骄之本根。故尝验之天下之人,未有骄而不吝,吝而不骄者也。

程颐和朱熹,对“吝”的解释是与“骄”相对,可释义为“谦吝”,过于谦虚而显小气。

邢昺说:此章戒人骄吝也。周公,周公旦也,大圣之人也,才美兼备。设人有周公之才美,使为骄矜,且鄙吝,其余虽有善行,不足观也。言为鄙吝所摒弃也。

邢昺说的“鄙吝”,查阅词典,有三种释义:一是形容心胸狭窄。二是过分爱惜钱财。三是庸俗,鄙俗。这里更应该取第一种释义。

南怀瑾说:…这也就是说,一个人有了才能而且很努力,还要修养弘毅的胸襟,深厚的美德,要不骄不吝。不骄傲就是谦虚,不悭吝就是同情、包容和气魄。

李泽厚直译:孔子说,“如果有周公那样的美丽才华,假使骄傲而封闭,那也没有什么值得看的了”。把吝解释成封闭,不知为何?

李零则又是拿外国小说里人物讲中国的道理,犹如他把孔子比喻成塞万提斯笔下的唐.吉歌德。他解释:这里的“周公”是指周公旦。孔子说,纵有周公的才华,如果有骄傲和吝啬的毛病,优点再多,也不足观。周公出名,是忍辱负重。骄奢淫逸,为富不仁,是孔子所痛恨。孔子少时贫且贱,贵族的傲慢与偏见,让他刻骨铭心。在《论语》中,他总是批评这种傲慢与偏见,为什么?现在我明白了,他的话,有心理创伤。恨贵族,模仿贵族,报复贵族,是于连的悲剧。孔子想做真君子,有周公之才美,忍辱负重;无阳货之傲慢,仗势欺人,不容易。

李零在释义中说的“于连的悲剧”,于连(Julien),是法国作家司汤达《红与黑》中的男主角。故事梗概(不一定很贴切)是:于连出生于法国小城的木匠家庭,父亲是一个自私的木材厂老板,两个哥哥也是粗俗之辈。他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坚韧不拔的毅力,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而孤身一人在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里辛苦地奋斗着。他凭着超常的记忆力,被市长选作家庭教师,但却与市长夫人产生了感情。后来为避免事情败露,不得不到神学院学习。后受人推荐,到德拉穆尔府任秘书,得到了拉穆尔小姐的爱情。正当他以为自己将要获得成功时,市长夫人的来信告发了他。愤怒的于连疯狂地在教堂打伤了市长夫人,也因此被判死刑,结束了自己的一生。这就是李零在这里想讲的于连“恨贵族,模仿贵族,报复贵族”的故事。

南怀瑾老师的《论语别裁》,是践行“经史互参”,常把“子曰”的“经”结合中国历史故事来“参”讲。李零则是外国小说看的多,在《丧家狗》中,除了“文革”很少讲中国历史史实故事。他说从这句“子曰”中看出孔子面对贵族有“于连”般的心理创伤。确实独具慧眼。另外,说周公“忍辱负重”,“负重”是有,“忍辱”不知从何说起,受谁的“辱”呢?要说太史公司马迁“忍辱负重”成就《史记》有道理,毕竟被“宫刑”。

看似简单一句话,不同时代的人演绎出不同的解说词。说的好的,感觉能化人。说的不好的,感觉误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