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21世纪政治经济学
9180700000025

第25章 国际间的一致意见和分歧(3)

历史发展引导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活动开始互相连接,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一个机制可以协调全球政策。十五大集团的构想似乎最现实,而且是最多人接受的理性发展全球化的思路,十五大集团的格局有助于全球机制的产生,但是还需要实用的决策程序。全球决策不能单纯以人口规模为依据,因为如果是这样的话,中国和南亚区域合作联盟以及东盟的总人口就已经超过半数了,当然也不能单纯以产出规模为依据,如果根据产值分配决策权的话,北美自由贸易区、欧盟、日本和澳大利亚的产值已经超过世界总产值的一半了。全球决策机制必须考虑经济和人口发展潜力,不能只考虑比例。我们要在不断尝试和犯错的过程中,在争辩和协商的过程中,决定未来应该依据的比例,达成共识才是最实际的。

现在的一体化集团和国际组织使用的决策机制,还有待完善,而且存在一定争议,但是只要参与其中的各方心怀好意,即便在这种多元化的结构中,也能达成共识实现目标的。欧盟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虽然不是所有工作都做得非常出色,但是至少已经掌握了其中的方法。欧盟中既有卢森堡、马耳他这样的小国,也有法国、意大利这样的大国,既有荷兰、丹麦这样的富国,也有罗马尼亚、保加利亚这样的贫穷国家。如果从全球角度来看的话,这种极端情况还要扩大很多倍,因此我们必须更加努力寻找彼此间的共同点,不能偷懒。我们不知道几十年后的世界一体化会发展到什么程度,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我们一定离全球性的民主更近了,未来的全球化一定比今天的全球化更有意义。

在未来的几十年,最有可能出现的是,一个介于十五大集团和二十国集团之间的模式。现行的全球政策协调机制,是43个国家达成协议组建的(20国集团包括的国家总数,其中有欧盟,因此总数超过20个,由于欧盟中的大国都有各自的代表席位,所以总数少于47个),二十国集团中的大部分国家分属于十五大集团中的各个区域一体化组织。如果把日本、韩国和土耳其也分别划归到十五大集团中,二十国集团的所有成员都是十五个一体化组织中的成员。重要的是,一体化组织中的重要经济体全都包含其中了。

如果南非共和国在二十国集团中代表的不只是本国观点,还代表南非发展共同体中其余14个国家的观点,如果俄罗斯代表的不只是本国利益,也代表独联体中其余10个国家的利益,如果印度尼西亚表达的是全体东盟成员国的观点,印度代表南亚区域合作联盟8个成员国的观点,澳大利亚是太平洋岛国论坛的代言人,同时这些代表国还能说服各自组织的成员国遵循二十国集团的建议,如果巴西和阿根廷也能代表南方共同市场,这样的话,就非常接近十五大集团的构想了。

未来极有可能朝这个方向发展,也就是说二十国集团的架构将会促进一体化集团中大型经济体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些大国要将全球决议,通过所属的区域组织,向下传达给各个成员国。另一方面区域性的提案,也要通过区域领袖向上传达到全球会议,通过二十国集团进行决议,再扩散至全球。

波兰向欧盟提出关于征收环境税的倡议,欧盟及其最大的四个成员国推动了这一理念,欧盟的四大成员国也是国际组织二十国集团的成员国。当二十国集团做出相关决定后,环保税就会在全球推行。通过一体化集团在当地强制执行这项决策,至少160个国家会通过这种方法保护环境,这些国家的产值占全世界总产值的90%,而这个影响全球的想法只是起源于一个产值还不到全球总产值1%的国家。

这恰恰说明了经济、政治一体化进程的重要性,区域一体化不仅没有与全球化背道而驰,还降低了潜在的冲突,促进了世界的发展。但是事情的发展也不是水到渠成这么简单,在调整区域一体化进程和全球政策协调方面,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这是我们希望看到的未来,未来也有可能这样发展,但是也存在其他可能性。出于各种各样的实际原因,价值观会发生变化,会变得更加多样化,我们要做的就是相互包容。我们渴望看到的未来是全球化发展的最佳途径。但是,这个宏伟的进程将来可能发展到一半就停止了。在接下来的几十年,区域一体化可能会发展到非常先进的程度,只是没有到一体化集团进一步向全球一体化转变的阶段就不再前进了,因为一体化范围内的经济规模已经很让人满意,没必要继续费那么大事整合全球市场。

也许未来真的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经济规模是一方面的原因,还有就是在协调全球经济政策时一定会遇到很多困难,除此之外还可能遇到难以逾越的文化差异,另外全球经济局势过于复杂,在逻辑上可能真的难以掌控。如果区域一体化进程可以互相交织,可以和全球化进一步融合,也是值得后人高兴的,因为这可以解决很多难题,社会的协同性会变得更健康。说到底,理解和合作才是我们值得努力的方向,分裂和恶性竞争只会阻碍和谐发展。

* * *

其他组织结构可能有助于实现这种转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借助非政府组织的地位和作用,这是未来的第四个大问题。和前面提到的官方一体化组织相比,非政府组织的能力可能略显逊色,但是它的重要性在将来还是会有所提升,最重要的原因是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对立关系。在很多领域,政府的能力有限,如果市场不能完全接手控制这些自由空间,社会运动就会变得更加活跃。此外,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进程也会为非政府组织的扩张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

非官方的团体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形式和结构,统称为非政府组织,但是有些组织是政府出资扶持的,有些组织的行为更适合被称为“反政府组织”。在有些地区,公众更熟悉非政府组织的缩略语NGO。

近几年来,政府经济活动的干预越来越少,有时甚至会出现一团糟的局面,政府的退出一方面是受财政赤字削减预算的压力所迫,另一方面是受市场原教旨主义的影响。如果私营机构能够高效运作,也就是能在成本比政府低的前提下,提供足够的商品和服务,或者花费相同,但是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既多又好,那事情就好办了,只要削减政府即可。最近,政府曾经管辖的领域,有一部分被以利益为导向的私营公司接管,过去的某些公共服务也逐步私有化和商业化,特别是医疗保健和教育领域。

但是,有些领域是私营机构不感兴趣、不愿意接手的,因为很多服务无法带来利润,甚至还要往里贴钱。市场化到这里就行不通了,如果社会性的组织不出手相助,情况会越来越糟。从文化到教育,再到体育和环保,社会组织确实涉及了很多领域。与此同时,有些领域由于既没有得到政府的重视,也没有引起私营企业、社会组织的关注,一直得不到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领域开始被人重视,有些领域可能会永远被人遗忘。

最突出的例子是,国家的能力有限,福利事业只覆盖了部分领域,而福利事业针对的是社会最贫穷、最需要帮助的人群。由于这方面的工作不到位,社会贫富差距正在进一步加大。一些反政府人士认为,通过强权推动慈善活动才能从根本上消除贫困。这种言论又给新自由主义支持者和受益者们提供了讥讽的理由,新自由主义者不知廉耻地宣称,政府应该少管这些事(最重要的是,少收点税),至于贫困问题,应该交由慈善机构处理,搞些舞会、餐会、彩票进行筹款……只做这些事,不可能解决问题,更别提消除根源了,在一定程度上来讲,只是让社会组织填补这个空缺而已,发表这种言论的人似乎并不在意效果。

各国情况不尽相同,变化的趋势和动力也存在一定差异。美国的非政府组织非常强大,得到了不同机构的大力支持,各领域的社会捐款接近国内生产总值的2%,其中还不包括对宗教组织的捐款,活动家们确实都很活跃,有不少工作要做。这些活动家不仅要忙着花钱(这件事从来不难办),还要忙着筹钱(这件事就没那么轻松了)。有了雄厚的资金支持,就可以开展大规模的社会活动,不仅能帮到周边的人,还能帮到更远距离的人,不仅能向邻居、同一个城市、同一个国家的人提供援助,甚至能向世界各地的人施以援手。

贫穷国家和正在寻求解放自主的国家,情况完全不同,自主国家正处于经济的去国有化进程之中。经历过社会主义政治变革的国家,是自主国家的典型代表。与产值相同,但体制不同的国家相比,现实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于,会提供包括教育、医疗、文化领域在内的广泛社会服务。如今,在这个全新的时代,我们常常会忘记,非国有化、私有化和商业化已经显著削减了这些服务的规模。部分私有化的领域,确实变得更高效,另一部分已经被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社会组织接管,还有一部分已经完全从地球上消失了。从前,农村有国营图书馆,现在变成了酒吧。从前,中等规模的城市都有国营影院,现在全变成了商店,什么好卖就卖什么。以前的乡村都有艺术中心,孩子可以在这里学习艺术和手工,现在这些场所全都租给当地的商人了。从前,农村有国有企业赞助的体育俱乐部,现在什么都没有了。我们只能把微弱的希望寄托在各种各样的非政府组织身上,希望非政府组织能抓住机会让自己也让福利事业繁荣发展。希望非政府组织能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