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观原因,主要源于错误的发展战略。之所以会制定出错误的发展战略,可能是因为参考的经济理论不够完善,或者是强国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强行施加给弱国的。不管怎么说,导致波兰造船业没落的因素,并没有使全球造船业的产值下降,只是船舶从南波罗的海造船厂开往世界各地的壮观场面再也看不见。不管怎么说,关闭一些匈牙利的机械加工厂不会因此使得以前在这里加工的工具生产线断裂,因为在别的地方会出现更容易赢利的工厂。土耳其纺织业的没落,不是因为人们不需要穿衣服,而是因为大规模生产对廉价的劳动力的依赖降低。我们可以列举出很多这样的“新兴市场”国家,这些国家的经济结构特点是:以低技术含量的传统制造业为基础,高失业率,高外国资本介入,以及巨额外债。
很大程度上来讲,形成这种现实的客观原因主要是:这些国家正处于现代工业革命的初始阶段,尤其是管理技术还不发达,主要是承接外包加工,输出原材料、或提供局部装配和零件加工和整件组装服务,都是大公司的外围业务。由于外国的劳动成本更加低廉,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和供应秩序,很多国家经常会采取离岸外包,或者让其他国家为其生产产品,因为这样做能获取更多收益。还有一个原因是,产品供应量的扩充和分配链的延长,这也是将生产环节转移到其他国家的原因之一。
除了全世界最小的几个国家以及一些大型经济体,可以说制造业是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石,主要可以总结为以下四个原因:
(1) 创造大量薪水优厚的就业机会(在高度发达国家中,制造业的平均工资比其他行业高8%~10%)。
(2) 制造业是很多新发明的根源所在(在美国,制造业产值只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1%,却吸收了68%的国家研发资金)。
(3) 在平衡进出口的问题上,制造业的作用十分重要(也有少数国家例外,比如英国,英国金融部门在全球经济中拥有特殊地位)。
(4) 制造业会决定新技术的发展方向,为技术研发提供最新的资讯,帮助科研人员研发出可循环利用、零污染的技术。制造业在很多发达国家扮演的正是这样的角色,在一些自主经济体中,制造业的作用也在逐渐向这个方向靠拢。
抛开社会科学和经济学问题不谈,将科学发明和仅靠理论构想出的技术产品变成可以实际应用的技术,不只是为了满足人类实践活动中的切实需要,主要还是为了发展。欧盟国家在研发项目上的开支平均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9%,斯洛伐克研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0.48%,希腊占0.59%,瑞典占3.62%,芬兰占3.84%。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中,平均值也不低,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33%,墨西哥的0.37%和智利的0.39%是最低的,以色列(4.25%)和芬兰最高。美国是2.79%。不属于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的国家研发经费占比较低,但也不是低得离谱,中国和俄罗斯研发经费分别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7%和1.24%。
虽然研发经费和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之间不存在直接关系,但是二者之间的关系肯定是成正比的。从长远来看,你在研发方面花费的资金越高,经济发展速度越快。有数据显示,根据现在的情况可以判断未来的产值增长情况,现在的情况是劳动生产率在提高或原材料逐步耗尽,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的是剥削而不是人类掌握的知识。
北欧国家走在研发领域的前沿绝非偶然。挪威研发资金占国内生产总值1.76%,相对比较低,除此之外的其他国家在研发领域都投入了大量资金。除了刚才提到的芬兰和瑞典,丹麦的研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以上,冰岛占2.64%,都很高。主要是政府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些国家都没有展开烧钱的军事或空间项目,在经济和促进发展的投资项目上,政府的干预力度相对较大。可以肯定的是,由于从事研发的人员素质较高,再加上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这些国家将来的生活水平一定会更高。
这里又出现了一个引人关注的问题。我们前面已经确定,私营企业的研发资金占比增加应该是一种健康的发展趋势。从经济角度来看,美国仍然是世界最重要的一员,在过去的30年,私营机构在研发项目上投入的资金翻了一倍,从国内生产总值的1%增加到了2%。到上世纪80年代,政府在研发项目上的投资稳步增长到了20%,到90年代一直停滞没有增长,直到21世纪才增加到了0.7%,目前上升到了0.9%。与此同时,亚洲地区的研发经费却出现了大规模的增长,尤其是日本和韩国,这两个国家的研发经费分别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33%和3.36%,比美国还高,中国更是望尘莫及。无论是哪个国家,尽管发展水平各不相同,经济形势千差万别,但是政府在这个问题上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研发项目提供了资金支持。问题是,哪种情况能发展得更好呢?政府主导还是其他形式?在动态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是否存在一种相对优越的模式?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什么能带来更多的利益呢?
对公司行为进行对比研究,证明利益最大化是资本主义的本质,也就是说他们不会无缘无故地花钱做研发。大学经济系和商学院是这样教导学生的,但是事实并不完全是这样的。大公司会把目光放得比较远,支持研发项目,小公司一般没有这个意愿,但也不是完全如此,主要出于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在研发项目上的投资会对财政政策造成不利影响,公司要缴纳的税率摆在那儿,因此不愿意做这种存在风险的投资,尤其是如果要过很长时间,才能在账簿和银行账户中看到这项投资的后续效果,做决策时会更加谨慎。我们不应该责备企业家和经理人只顾追求利益,这本来就是社会和政客们该负责任的事情。如果财政政策中包含了一些抵扣的优惠政策,公司承担的研发费用降低,无论是企业家还是经理人都会愿意承担相应的风险。举个例子进行说明,如果鼓励政策中规定,通过降低企业所得税的方法能抵扣25%的研发资金,也就是100万美元的研发项目公司实际上只须付出75万。如果不进行研发投资,企业要多交约25%的税。1980年以后,美国通过这种手段推动了研发领域的投资项目。这是里根经济政策中采取的一项明智之举。其他几个发达经济体也取得了类似的成果,在1979—1997年间,企业的直接研发投资成本降低了10%,对研发项目的投资规模得到了相应的提升。
其次,主要是执行者的问题,企业拥有者和经理人的职能要分开,现在是“管理资本主义”的时代,尤其是大公司,股东不愿意花太多钱搞研发,因为花的每一分钱都是他们的股息。为新发明进行的投资将来有可能会收回,但也不是一定的,拿到手里的钱确实实打实的,而且比所谓的可能收益更稳定。
第三,兼并和收购会降低为科技进步提供的资金。所有的公司必须在商场上厮杀,有是为了提供独特的、先进的、高质量的商品,商家为了占据市场领先地位会不惜成本。研发投资确实会耗费很多资金,但是保住了竞争还是值得的。但是如果一家公司收购了自己的竞争对手,他们在研发方面的压力就会降低,投入的资金也会相对减少。
很多研究都佐证了这个观点。生物制药公司之间出现了多次并购,瑞典的阿斯特拉公司和英国的捷利康公司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在并购之前的六年时间里,为了取得领先地位,两家公司在研发领域的投资以平均每年19%的速度增加。并购之后的六年时间里,研发投资只增长了1%,因为彼此之间已经不再是竞争关系了。这些公司对研发的投入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并不是因为那些聪明人喜欢追求新奇事物,也不是出于人文关怀为自己的客户谋福利。
发明者的利益受专利法和其他形式的保护,各种发明和先进技术会迅速蔓延到多家公司。私人投资的研发项目能给投资该项目的公司带来经济利益,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积极影响。新发明和新技术通过合法或非法的手段在经济活动中蔓延,最近也会蔓延到国外。从私营公司的个人角度出发,这并不是好现象。但是对包括经济增长在内的经济整体而言,则恰恰相反。与专利受到严密的保护相比,科学技术进步成果的扩散,对大多数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说都能获得更大收益。
我们可以向自己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假设一家大型制药公司研发出了新药,这种药能拯救印度数百万因饮用脏水感染疾病的穷人,后来药品配方流出,印度当地的药厂能自行生产出这种药品,并以低于原厂百倍的价钱提供给需要的人,这么做到底是对还是错呢?如果只是瞬间的想法,大部分人都会觉得这么做是对的,但是不要忘了,这家医药公司研发新药可能要花费数十亿美元的资金。如何解决这种两难的问题呢?应该由政府介入,通过国际协定,在让制药公司有利可图的情况下,找到相应的途径向需要的人提供改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所需的药品,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双赢。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但是只有这么做才有可能解决这个进退两难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国家虽然穷,但是在科研方面却取得了很大的发展,这些国家不愿意仿制西方富裕国家的东西。有时这些国家还能出口一两项技术,比如根据自己的技术制造的诊断设备之类的东西,由于发展阶段不同,有些技术可能是私下“借鉴”他国的。问题是,富裕国家不希望出现这种情况,虽然他们对不断上涨的医疗费用无计可施。这又形成了另一个悖论。为什么会这样?
政府和市场处理这个问题的能力都略显不足。我们就拿医疗设备举例,有些国家生产的设备虽然看起来没那么好看、耐用,但是用起来一点也不比西欧国家和北美国家生产的差。中国的迈瑞公司和印度的TRS公司为本国市场供应的扫描仪和心电图机等医疗设备,比竞争对手美国和欧盟的产品便宜十倍。每一元钱,每一卢比都关乎着人的生死,这些东西和日用品不一样,医疗费用如果能降下来会挽救很多人的生命。医疗的成本能降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很多东西的成本都能降下来,为什么他们不这么做呢?这意味着什么呢?
这就是市场经济,行业的信息不对称程度非常严重,这是一个不错的理由,富裕国家的潜在顾客、保健诊所和医院,不知道他们能用很低的价钱买到参数相近的设备。他们之所以没有意识到,是因为有人故意不让他们知道,这样客户才能花大价钱买本国的东西。虽然没有遵循市场规律,但是有人能从中获利。
政府对官僚主义的控制权极度热衷,美国比欧洲还严重。医疗设备市场必须接受监管,对于这一点大家都能理解,但是不能过度监管。有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尤其是本地的政治说客,虽然自己也对监管制度心怀不满,还是会要求严格控制进口设备。政府妥协,有人从中获利。
新技术脱离原创者控制的趋势会逐渐增加。发现、发明和开创性技术的机密性会成为技术进步的牺牲品,大规模增长的数字存储使得信息保护变得越来越困难。还有一点就是,公司研发部门雇佣的员工越来越多,对人员实施全方位的监控和监督将会越来越难做到。
国际竞争控制着科技进步的方向和步伐,尤其是超级大国之间。半个世纪以前,精明的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做出了重要决定,把火箭送上了月球,而不是发射到莫斯科,登月计划给接下来的两代人带来了和平理性的经济增长。
无论我们对科技进步抱有什么样的期待,无论我们希望从中得到多大的收益,我们都不应该受科技决定论的蒙蔽。科技进步能让我们使用平价能源,使用可再生资源生产能源(太阳、风、水)与使用传统的不可再生资源(煤、油、气)费用相当。最快到2015—2016年,通过太阳能电池板吸收处理太阳光,中国就能用上新的清洁能源。还是那句话,让所有事发生在任何地方是不可能的,因为其中还存在很多其他的巨大挑战。当然,科技的用途很广,但是在未来之战中,很多小规模的冲突,将会是社会管理的问题。
我们不应该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认为随着研发领域的不断扩展,当代文明的主要缺陷会自动消失。科技发展能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但是调整个人和社会经济活动的指导价值观,才能解决主要问题。多亏了科技进步,以及新发明在实践中的应用,全世界生产出的物品物理质量将会越来越轻,但是市场越开越大,实用性越来越强。科技进步给人类带来了克服困难的希望,如今正在进行的科技革命和第三次革命必将推动社会进步,并给人类社会造成深远影响。只是这一次没有发生大规模的革命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