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重构人的精神生活
9180800000001

第1章 序言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家园,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同时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总要求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既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又内涵人与人的和谐,还要注重人自身内部的和谐、心灵的和谐。很显然,人的精神生活的和谐发展内蕴于和谐社会构建之中,是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唯物史观认为,社会的发展是依赖于人的发展和为了人的发展,正所谓“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如果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没能实现人的自我身心和谐,自我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那么不仅人的精神生活不和谐,而且和谐社会也无从谈起。反过来,人的精神生活的发展,精神生活质量的提升,是有效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的基础。而个人通过参与构建和谐社会,不断顺应社会发展的要求纠正自己的价值取向,认识到精神资源的价值和精神生活的价值,形成发展精神生活的意识和自觉行动,既发展了个人精神生活,提高了精神生活质量,也促进了社会文明水平的提升,从而实现个人与社会的良性互动。

和谐的社会不是自然生成的,而是人积极自主构建出来的,是在社会改革变迁、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有力推动下,同时积极主动地正视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矛盾、化解矛盾的辩证运动中实现的。当前,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社会改革变迁中的公平公正、贫富差距、浮躁社会心态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人的精神生活物化、淡化问题,私人领域与社会公共生活领域的冲突问题,市场价值原则僭越带来的道德失范与诚信缺失问题;全球化、信息化、多元文化发展背景下民族文化身份与文化认同问题,消费主义意识形态宰制人的精神生活问题,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如何为个体文化选择、价值取向和精神家园建设导向的问题,等等。专著《重构人的精神生活》正视这些现实问题,并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系统的研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独到见解,具有较强的时代感和较高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人作为客观的社会存在物,不仅是一种物质性的存在,同时也是一种精神性的存在。物质和精神都是人的生命之需,缺失哪一方面都会衍生出严重的生存危机。人的精神需要并不是人类生活的奢侈品,而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自古以来,人类基于对客观世界的探索,就产生了探索性、创造性等精神现象以及科学、文化、艺术、哲学等精神产品,这些精神财富一直与人类为伴,并成为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内容。人类文明越是向前发展,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要就越多。“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十八大要求,“要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准确把握当今时代文化发展新趋势,准确把握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可以说,努力提高全民族的精神生活质量,建设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不能跨越的“卡夫丁峡谷”。

《重构人的精神生活》一书,由具有内在联系的三部分内容组成。一是精神生活质量的理论研究,包括导论和第一、二章,主要研究了和谐社会建设和人的精神家园建设的内在关系,回答了什么是精神生活和精神生活质量,多维度探索了人的精神生活质量的衡量尺度和发展规律。二是和谐社会建设中人的精神生活质量问题的实践研究,这是全书的重点,包括第三、四、五、六章,主要对改革开放与社会变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多元文化、高科技发展等社会际遇下人的精神生活质量突出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培育改革共识、增强全民法治和德治观念、坚持社会主义文化主导与发展多样文化相结合、培育人与科技互动中的主体性、做高科技时代真实存在的自我等应对措施。三是和谐社会建设中人的精神生活质量提升总体对策研究,从目标、原则、方式、路径几方面提出了和谐社会建设中人的精神生活质量管理的思路。最后,专著展望了和谐社会建设与人的精神生活质量发展的共同愿景。全书立意高远,论述深刻、富有新意,体现了作者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在精神生活质量研究方面的能力与特色。

当然,由于精神生活自身的“无形”和不易把握,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日新月异,因而作者研究中难免存在疏漏之处,也希望进一步深化、拓展研究。期待作者以后围绕这一研究领域取得更多更好的研究成果!

郑永廷

2014年12月8日于中山大学康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