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時代的某一個下午,我和幾個夥伴們曾經走進一個深邃幽暗的地下道。
「好深好暗呢!」夥伴之一這樣讚歎地說道,他的聲音在積滿水的廢棄地下道中彷彿還有回音。
而的確,那是個充滿魔幻色彩的地下道,總讓人感覺盡頭的另一端是個神秘的四度空間,有著屬於十六歲青澀年代的所有答案似的。
不過就如你所知道的,那天下午,我們沒有任何一個人真正走進那條聯結青春謎題答案的積水地下道,只是轉個身,回頭,古老歲月中的斑爛陽光灑了大夥一頭一臉,而後,當然繼續照著既定程序過著我們的平凡高中時代。
多少年以來,每當我想起我的青春高中年代,總免不了想起那條積了水的陰暗地下道,有時也會後悔為什麼當時沒有走進去,說不定一下子就可以掌握所有的謎題與答案,而不用花費這些年的歲月繞了這麼大的一圈。
「我的青春高中鴿子籠」,就是在這種尋求聯結點的心情下衍生而出的浪漫產物。你也可以說,它扮演的角色,根本就是十六歲那年我沒能走進的那條四度空間下水道。從這個空間走進去,我很期待想看看當時的自己,也想看看那些高中時代後便很少見面的舊友夥伴們。也許大家長得並不稱頭,我是說也許有的人頂著小平頭,滿臉的青春痘。可是,那股子年輕散發出來的光采,我想大概也沒有什麼名牌服飾、傲人行頭比得過吧?
也許,拜訪過我的青春時光隧道後,你也能夠找到自己的那一座,「它」也許在座落沈靜的游泳池底,也許擺在老家的閣樓裡,可能在秋天的烤玉米香味裡,當然更可能藏在塵積床下的紀念冊裡……
走進靜靜的隧道階梯,踩過積水,站在那兒的,理所當然就是為了青春而憂鬱苦悶的年少自己。
而如果能夠大家抱在一起痛哭一場好像也頂愜意。
這本書的問世我想謝謝很多人,都是高中時代的老傢伙們。
謝謝小胖,身為我的第一個文學創作觀眾,「我的青春高中鴿子籠」這本書,從十來歲的毛孩子年紀開始,他老兄就一直在鼓勵我寫。
謝謝羅幹,聽到這本書即將問世時,那股子真誠的喜悅便是最威猛的強心劑。
也要謝謝彭呆,雖然打從高中畢業我就再不曾見過他,但是鴿子籠的歲月裡沒有了彭呆,就好比瓊瑤小說中沒了美女一樣令人匪夷所思。
當然,更要謝謝其他那些「族繁不及備載」的兄弟夥伴們。
這本書,是獻給你們,和所有曾經痛恨年少,卻願意追憶青春的傢伙們的。
就這樣。
蘇逸平八七年六月於臺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