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国色重庆
941400000050

第50章 江山多娇(1)

没有哪个城市像重庆有那么多山和水。山和水组成了重庆的骨骼。山是在地壳运动中崛起的饱受风尘摧残之后形成的身躯,水在湍流中碰撞出自己的性格和形体。重庆直辖市从成立那天起,就经历了一场场磨砺。

年轻的直辖市刚刚成立第二年的1998年,便遇上了亚洲金融危机。原本就被国有企业老化拖得迈不动腿的重庆经济陷人了更加困难的绝地。

1999年,元旦刚过的第冈天,綦江彩虹桥突然垮塌,导致40人死亡的事件,震惊全国,使年轻的直辖市重庆蒙上了一个无法摆脱的阴影。这种消极的影响力远比重庆人花费巨资在长江上修建10座大桥所产生的影响大得多。城市之重负,人们常常难以想象。

2001年五一傍晚的一场大雨,使武隆县城北的79人瞬间葬身于泥石流之中……

2003年12月23日22时50分,重庆人又一次突然蒙难川东北气矿一气井井喷!几小时之内,灾难波及4镇28个村庄!有毒的气体所到之处,人畜顷刻死亡……灾情震惊世界。后引来举国关注的10万人大转移事件,重庆人再次经受一场生死之劫!

2004年9月上旬的一场大雨,重庆23个区县遭受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尤其是重灾区的开县,200年未遇的洪灾,是一场席卷山城人民的灭顶之灾。此次洪灾,重庆共有451个乡镇、563万人口受灾,紧急转移安置人员达20万,农作物受灾面积达174公顷、房屋损坏32万间,全市直接经济损失21亿元。

2006年夏,火炉之城的重庆不知咋的,气温从39摄氏度一直升至42摄氏度、44.5摄氏度……而且这种气温由开始的10天、20天,持续到99天……全市2100万人受灾,800万人没有水喝。又是个百年不遇的大旱之年。广袤的土地在燃烧,江河里的水越变越少,直到枯竭……这一年的重庆干旱,在重庆历史上少有,全市2/3的溪河断流,275座水库水位处于死水位,472座水库、3.38万口堰塘干涸见底,1081个乡镇中2/3出现供水困难。旱灾使全市农业减产三成,直接经济损失80亿元,其中农业损失60亿元。重庆气象局连续发布46期高温预警和干旱一级红色预警,这在全国尚属首次。重庆干旱,如一团扑不灭的干火,燃遍了山城的每一个角落,将年轻直辖市烤得到处烈焰四射,先是稻枯了,再是花枯了,再是树枯了,最后连河床也枯了……重庆的干旱惊动了中南海,胡锦涛总书记半夜里批示,希望有关部门支援重庆抗旱;国务院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对策;原国务院总理李鹏得知家乡大旱,立即从稿费中寄出30万元给重庆修建一座母亲水窖气重庆的老领导贺国强、黄镇东、包叙定等也都通过各种途径送来捐款,表达对重庆大旱的关心与支持。9月5日,重庆的天空一阵轰隆隆的雷鸣,喜得全市百姓不管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全都冲到露天……下雨啦!下雨啦一山城像庆贺当年抗战胜利一样,每一张脸上都是灿烂的笑容。许多人甚至髙兴得哭了起来……太不容易了,近百天的烈日炎炎,滴水如油贵。而今老天开恩,那雨水真的比黄金还珍贵!

江城人真切地感受到水的重要,水的非凡,水与自己的生命和这个城市的命运是何等地息息相关。

2007年春天刚临,重庆人发现,他们足边的长江与嘉陵江水又再一次节节退却,直到许多地方的河谷江底赤裸在眼皮底下……江城无水,让国务院不得不出面从嘉陵江上游放闸引水救重庆,这是多么的不幸和无奈!冬春之季江河枯竭,重庆少有!历史少有!

老天似乎总在有意考验着我们的年轻直辖市,就在我紧张地创作本书时的2007年4月23日,一辆重庆渝运公司的大客车坠人桥底,26条人命顷刻消失于我们的生活中……

特殊的地形,特殊的自然,特殊的城市,总有特殊的灾难和突发的事件。重庆的每一天都是在这样的考验和历练中成长。我们虽然不得而知这是否是上帝的专门安排,还是一个年轻直辖市所必须要走过的旅程。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重庆人的承受力超过了任何一个城市,因为山城和江城逃脱不了这种自然和自然所诱发的人为带来的双重灾害。一个城市是否坚强,是否能逆境而进,靠运气是不行的,重庆人明内这一点,所以他们总是在坚强地承受和抗争着这一切。

重庆,我因此给予它一一个定义:它是一个极有性格的城市。它是一个刚毅之城,一个不掉眼泪的城,一个只知在欢庆中喜悦而不知在悲痛中哭泣的城,一个从不在困难与灾害面前停止脚步的城。而这个城能够有如此伟大的胸怀与魄力,

正是因为它有上帝造化的大江大山所铸成的每一寸热土,还有便是一种只有在这块热土上滋生出的精神力量……

10年岁月,对一个城市的历史来说,也许太短。10年重庆直辖留给世人要说的话却特别的多。也许我们用百万文字来记录她的成长经历仍然不会满足大众本的某种愿望,但重庆的红岩却不能不说。

红岩精神是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以周恩来同志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南方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在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初期风雨如龄的斗争岁月中锤炼形成的革命精神?

红岩精神贯穿于南方局在国统区充满艰难险阻的斗争历程中,渗透于所创造的历史功绩之中,早已在群众中传颂。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央领导同志多次提出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1985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政协主席、原南方局领导成员又颇超同志题词红岩精神,永放光芒,首次提出了红岩精神的命题。

此后,红岩精神的研究被提上了议事日程。2002年5月,江泽民同志指出:

红岩精神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一样,都是屮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2002年10月,胡锦涛同志提出要继承和发扬伟大的红岩精神。十六大以来,中央领导同志先后对加强南方局历史和红岩精神的研究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

红岩带给重庆的无形资产没人统计过,但在我看来至少超过1000个亿的价值,而用1000个亿的金钱打造出的一个城市形象,未必能长久地留在人们心中。红岩则不然,她让重庆这个城市所张扬和标贴的革命历史感与厚重感,随着岁月风雨扑打得越久,其价值越会翻倍增长,并且永无止境只要我们的国家继续保持自己的民族气节和共产党人领导国家的执政形式不改变,那么红岩所能产生的价值将始终是箭头向上的趋势。

一部小说,支撑着一个城市的精神形象。

一个丁―作人员的使命,影响和改变了一种传统资源的利用与传播,从而使这个城市之外的人们将这个城市最闪光的灵魂带进了心灵与生命之中。

一个不变的领导理念,又使这个闪耀的灵魂成为这个城市发展的猎猎旗帜,

高扬着引领3000多万人民向着共同的奋斗目标坚定不移地前进。

红岩小说是一位从敌人牢狱中死里逃生的革命者和一位作家共同完成的生命之歌。他们的名字应当被人们记住:罗广斌和杨益言。因为有了他们的小说作品,才让中国人认识了**和许云峰,以及唱会了那首红梅赞歌曲。

那个影响和改变了一种传统资源的利用与传播的人,便是20年来不遗余力弘扬红岩精神的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馆长,他叫厉华3是厉华和他带领下的一群新红岩人,让红岩在直辖市成长的岁月里,多了一种精神财富,并且将这一财富给予了全国人民。

一个不变的领导理念,使重庆直辖市几任市委领导始终如一地把红岩精神作为强市、立市之本,并不惜代价,倾力把红岩革命纪念馆和歌乐山烈士陵园及红岩村等打造成国家经典式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创造了共和国历史上的另一种深刻的辉煌印记。

厉华,作为红岩革命烈士陵园的一位忠诚的守墓者,他的记忆就像一部新闻纪录片--

直辖市才成立几天,市领导到红宕村后,就决定把常委会搬到这儿开,并第一次总结提出了爱国、团结、奋斗、奉献的红岩精神。

贺国强书记来后,又一次把常委会搬到了红岩村来开,并明确提出:要在直辖市的发展过程中,以红岩精神带动重庆建设。正是在那次会上,红岩村的总体规划被提了出来。之启政府第一次大投人一2300万元就这样决定了。

黄镇东书记到任后,来到红岩村作专题调研,整合歌乐山革命烈士陵园和红岩村的资源就是在这个时候被认真地提出来的。

汪洋书记这届领导,则以正式的文件,批准了整合红岩革命资源的总体规划,并紧抓了实施与成果……

红岩精神能有今天这样的影响力和品牌价值,与直辖市历届市委、市政府领导坚持以红岩精神强市、立市的理念有根本的关系。厉华下的结论,来自于他自身的感受和深切的体会。

红岩,本是重庆市区的一个普通地名。此地原是地质上侏罗纪时代的红页岩。从嘉陵江上望去,红页岩突显的地貌,宛如一只动物的嘴巴,故有红岩嘴之称。20世纪30年代,一位叫饶国模的爱国女士花钱将红岩一带的土地买了下来,开办了一个大有农场。当地的老百姓又将这一农场叫做红岩村。抗日战争爆发后,重庆成了战时首都。我八路军办事处迁至重庆后,选址在红岩村。此后中共中央南方局也秘密进驻此地,红岩村便成了革命意味很强的地方。小说红岩,讲的是与真实的红岩村相距10公里左右的地处歌乐山的白公馆、渣滓洞两个当年关押革命志士和烈士牺牲的地方。今天的红岩联线就是把这几个地方联结成一条爱国主义教育的旅游线路。这是重庆人的一个创举,也正是这一创举,使红岩才真正意义上成了一张不朽的城市名片。

红岩所在的歌乐山,是重庆郊区的一片非常普通的山峦,但正是因为新中国成立之前,这里有个军统集中营中美合作所,正是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这里发生了一场对革命者的灭绝人性的屠杀,使得红岩成了带血的红岩,成了悲怆的红岩,成了革命者为信仰而不惜以生命为代价的圣地。

红岩,因此属于重庆,也属于全中国;厲于昨天,也属于今天和未来。

红岩既是一个地名,更是一种精神和一个民族的伟大灵魂。

在白公馆和渣滓洞前,我们能有的只能是沉默、悲痛、眼泪和震撼。

……从1985年12月到歌乐山烈士陵园工作以来,每年的清明节我都要去烈士墓前祭拜烈士,向九泉之下的英灵讲讲他们最想知道的重庆和祖国的变化发展;每年的1卜27烈士殉难日,我都要在夜深人静时独自去白公馆、渣滓洞,向在天之灵汇报我所做的工作和想法。踏着烈士墓的每一寸土地,那些伟岸的身躯总浮现在我眼前;走过每一间牢房,有无数的声音萦绕在耳旁……长期积淀的情感使我对先烈的崇敬发自肺腑,积极作为的追求使我对先烈的热爱情不自禁。从那些寂静而浩瀚的天空中我常能得到来自先烈的许多启示,从那凝固而绵延的历史里我获得先烈给予的勇气。为烈士守灵,与他们交换一个微笑;为先辈守墓,与他们心灵一脉相通。让那些生命意义上的人格不朽成为现实,是守灵之所在,是守墓之根本。

红岩之所以能在物欲横行、时尚浮躁的今天,仍然不失价值并反而越来越闪耀光芒,与这里有厉华这样的忠诚守墓者、精神守灵者密不可分。

在与重庆人的深人接触中,你会发现一个突出的现象:在他们的精神世界里,红岩情怀其实远远超过了任何一种信仰力量。当然我知道,红岩精神,其实就是一种彻彻底底的无私无畏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主义精神。

我是真理的信徒,

我是正义的战士,

我要永远永远为人类的自由幸福而战!

这首宣誓是狱中歌手古承练的诗篇,也是白公馆、渣滓洞烈士们对革命理想的激情展现。半个多世纪过去了红岩烈士们的英灵和他们对革命理想的情怀,在重庆人的行为中一代一代地传承着。

真理的信徒,多么高尚而伟大的境界。直辖市10年创业,10年奋斗,10年进取,正是因为有了一批批真理的信徒的新重庆人和他们不懈的努力。而单就重庆人能把红岩之歌唱到今天,并且依然那么嘹亮豪迈这一点,如果不是真理的信徒,我想是不可能的。

厉华便是这样的真理的信徒之一。

大家都知道,中国革命纪念地在神州大地上多如繁星,但能像重庆把红岩做得如此完美和具有巨大的影响力,怕是独一无二的了。更可贵的是,重庆人在做红岩文章时,不仅仅是将其作为一种简单的传统政治宣传,而是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市场特点,从机制上和动作上进行大胆的探索,成功地摸索出了一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生存与发展的路子,并且在这条发展的路子上始终顺应革命爱国主义基地的教育与宣传的特有功能,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使之不仅没有偏离方向,反而获得史无前例的张扬和效果。

厉华他们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将以红岩魂为主要品牌内容的红岩精神,组成系列精神产品。直辖10年来,红岩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共接待参观学习者达3000多万其中肯少年占近1/3,在全国以多个城市举办了红岩魂展览,观众达3500万;在全国40个城市进行了红岩魂报告剧巡演750场,作红岩魂报告900场,发行销售红岩魂书刊光碟资料5000万册。总收人超过1.5个亿。这样的业绩,在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绝无仅有。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红岩精神巳被重庆人宣传到了全国的几乎每个角落、每个人的心目中

和平时期,将一种历史的革命精神宣传到如此广泛而深人的程度,除了重庆人还有哪儿的人做到过?

厉华和红岩基地的同志们为直辖市所创造的价值,绝不亚于一个重钢、一个太极和一个嘉陵。

今天,人们总是在讲五星红旗是烈士用鲜血染红的,但实际上越来越多的人渐渐地忽略了其丰富的内涵。参观了歌乐忠魂、世代英华展览后,许多人表示由此深切地明白了今天的祥和宁静与昨天的艰苦卓绝紧密关联。

中华民族的英雄以鲜血创造了新中国,我们每个活着的人应如何去做,这是必须回答的。历史让我懂得了今天。

有人说,烈士们生得伟大,死得并不划算。因为死并不是他们唯一的选择。

可是在光明与黑暗的搏斗中,需要有战士流血,需要有英雄献身。

狱中八条意见,回味无穷。革命胜利至今,此八条建议对我们的工作和现实仍特别适用,这难道不该令我们痛心和重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