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国共产党90年重大事件始末
957100000062

第62章 对外开放的起步 (上)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1978年前后对外开放的酝酿和起步,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对外开放政策的前提和基础。1977年3月的全国计划会议和1978年7-9月的国务院务虚会,使全党在对外开放问题上达成了一致,为后来的对外开放的实践创造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走出国门睁眼看世界

1978年,我国正处于粉碎"四人帮"后的曲折和徘徊之中,亟须从危难中奋起。当时,邓小平在领导全党解放思想,拨乱反正的进程中,敏锐地触摸到了时代发展的脉搏,引领中国迈出了走向世界的第一步。他提出:粉碎"四人帮"以后,思想解放了,可以拿资本主义国家行之有效的办法为我们所用。现在是对我们最有利的时机。

当时,经历危机的西方发达国家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和低增长、高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等困难,许多国家开始寻找海外市场。邓小平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明确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需要同西方世界合作,要研究一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结构。在他的大力倡导下,1978年春天,中共中央相继派出了四路代表团分赴日本、西欧、东欧和港澳地区进行考察。这四个考察团分别是:以林乎加为团长的赴日经济代表团,以李一氓为团长的赴罗马尼亚、南斯拉夫代表团,以段云为组长的港澳经济贸易代表团和以国务院副总理谷牧为团长的赴西欧五国(法国、瑞士、比利时、丹麦、联邦德国)代表团。在4个考察团中,赴西欧五国团最引人注目,这也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次向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派出的国家级政府经济代表团。代表团的成员中,除了分管经济工作的国务院副总理谷牧,还有水电部部长钱正英、农业部副部长张根生、国家建委副主任彭敏等20余名长期从事经济工作的中央和地方各级领导干部。为了加强宣传、留存资料,代表团还带了一个摄像组随团。全团共30多人。

临行前,邓小平约见谷牧,叮嘱考察团什么都要看。他们成功的路子要看,他们失败的路子也要看,究竟这个资本主义世界现在的发展情况是怎么样,最好应该弄清楚。出发前,考察团在北京做了一个多月的准备工作,认真研究了法国、联邦德国、瑞士、比利时、丹麦五国驻华使馆送来的本国材料,同时邀请外交部同志介绍五国情况。

从1978年5月2日到6月6日,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代表团马不停蹄,先后访问了法国的巴黎、里昂、马赛,联邦德国的波恩、鲁尔、汉堡、巴伐利亚,瑞士的日内瓦、伯尔尼、巴塞尔、苏黎世,丹麦的哥本哈根、奥尔堡,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安特卫普等5个国家的15个城市,会见了众多的政界人士和企业家,广泛介绍我国粉碎"四人帮"后的新形势和发展经济的方针政策。所到之处,重点考察了这些发达国家工农业和科技的现代化水平,五六十年代经济发展较快的原因,组织管理社会化大生产的经验。除了会谈之外,还安排了较多时间参观工厂、农场、城市建设、港口码头、市场、学校、科研单位和居民区。

西欧五国对中国代表团的到访非常重视,礼遇很高。代表团出访第一站是法国,当时法国总理亲自到机场迎接并主持会谈。在比利时、丹麦等国,都是首相迎接并主持会谈,比利时国王和丹麦王后还在宫内设宴款待代表团。

出访西欧五国,是谷牧第一次出国。代表团的成员也大都是第一次到西欧国家。第一次"身临其境"观察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他们对于过去知之甚少的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有了实感。西方经济的自动化、现代化、高效率,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之大,给考察团以很大震动。代表团的成员普遍感到了身处危机的西方各国急于寻找市场、同中国合作的极大兴趣。人们在看到中国与世界所存在的巨大差距的同时,也在差距中看到了发展的机遇。正是这次"睁眼看世界",促成了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6月22日,代表团写出《关于访问欧洲五国的情况报告》报送党中央、国务院主要领导。6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专门开会,听取谷牧的详细汇报。出席听汇报的有华国锋、叶剑英、李先念、乌兰夫、纪登奎、苏振华、吴德、陈锡联、聂荣臻、陈慕华等政治局委员和王震、康世恩副总理。这场汇报从下午3时半开始一直开到晚上11时15分,近8个小时。谷牧着重讲了三点:(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确有很大发展,尤其是科技日新月异,我们已经落后很多,他们在社会化大生产的组织管理方面也有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二)他们的资金、商品、技术要找市场,对于同中国发展经济关系很有兴趣;(三)在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中,许多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我国也可以采用。比如卖方信贷、买方信贷、补偿贸易、吸收外国投资、中外合作生产等等。这些办法可以缓解我们外汇支付的困难,加速我国经济发展。

汇报结束后,到会的中央领导同志兴趣盎然,热烈发表意见。叶剑英说:"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是一面镜子,可用来照照自己是什么情况,没有比较不行。""西欧的政治经济形势,谷牧同志的汇报讲清楚了。""我们同西欧几十年没打过仗,没债可还。我国引进技术,重点在西欧。"李先念说:"要利用西欧这个力量,把先进的东西搞过来。"聂荣臻也说:"这次调查比较全面,可以说都看了。引进什么,从哪个国家进,应该拍板了!"主持汇报会的华国锋,要求由谷牧组织这次出国考察的人员继续深入讨论,研究出几条有情况分析、有行动措施的意见,提到国务院务务虚,以进一步统一认识。

不久,邓小平又找谷牧谈话。邓小平指示:引进这件事反正要做,重要的是争取时间,要缩短从谈判到进口的时间,一个项目能缩短半年就好,就是很大的利益。有几年可能借点钱,出点利息,这不要紧,早投产一年半载,就都赚回来了,但质量一定要选好,要先进的,这一点很重要。

中央领导层关于对外开放思想达成的共识

1977年3月,国务院召开全国计划会议。会议通过了国家计委向中央政治局提出的《关于1977年国民经济计划几个问题的汇报提纲》。会议对"四人帮"的一些有关经济方面的错误观点进行了批判,提出了"十个要不要"的问题。在关于要不要引进新技术问题中,汇报提纲非常肯定地回答:要加快工农业的发展,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大力开展科学实验和技术革新活动,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科学技术,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中国无论何时也应以自力更生为基本立脚点。离开了自力更生这个立脚点,就不可能有科学技术的大发展,就不可能迅速赶上和超过世界的先进水平。提纲同时指出要有计划有重点地引进先进技术,洋为中用,这样有利于增强我国的能力,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步伐。善于学习前人的好经验,吸取外国的长处,这是后来居上的一个重要因素。闭关自守,拒绝学习外国的好东西,什么都要从头摸索起,那就会放慢我们一些工业技术的发展,那也是爬行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