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一本书读懂三十六计里的人生智谋
974000000003

第3章 阴谋者胜

敌战计

敌战计,是三十六计中的第二套计,共有六计:无中生有,暗度陈仓,隔岸观火,笑里藏刀,李代桃僵,顺手牵羊。敌战计,属于双方处于势均力敌态势时所用的计谋。

在敌我双方势均力敌的形势下,不管双方兵力如何,用计谋迷惑敌人,使敌人上我之圈套,然后乘机消灭之。

第07计

无中生有——由假变真,变虚为实

核心提示

无中生有,就是把没有的说成有,有时候也被后人引申为凭空捏造,甚至是造谣生事、信口雌黄,虽说这些词都带有贬义的色彩,但是也不失为一种谋略。用此计的关键在于真假要有变化,要虚实结合——如果全是假的,就容易被敌人发觉,很难迷惑住对方。要先假后真,先虚后实,无中必须生有。

原文释义

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少阴,太阴,太阳。

无而示有,诳也。诳不可久而易觉,故无不可以终无。无中生有,则由诳而真、由虚而实矣。无,不可以败敌;生有,则败敌矣。

用虚假情况迷惑敌人,但又不完全是虚假情况,因为在虚假情况中又有真实的行动。在稍微隐蔽的军事行动中,隐藏着大的军事行动;大的隐蔽的军事行动,又常常在非常公开的、大的军事行动中进行。

无而装作有,这就是欺骗。欺骗行为不能长期使用,长期使用容易被对方发觉,因此,空无不能始终空无。使无转变为有,这就是由假转变为真,由虚转变为实。自始至终都是无,那是不能打败敌人的;由无变为有,就能击败敌人。

计谋缘起

无中生有,这个“无”,指的是“假”,是“虚”;这个“有”,指的是“真”,是“实”。无中生有,就是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真中有假,假中有真,虚实互变,扰乱敌人,使敌方判断失误,行动失误。

此计可分解为三部曲:第一步,示敌以假,让敌人误以为真;第二步,让敌方识破我方之假,掉以轻心;第三步,我方变假为真,让敌方仍误以为假。这样,敌方思想已被扰乱,主动权就被我方掌握。

使用此计有两点应予以注意:

1.敌方指挥官性格多疑,过于谨慎的,此计特易奏效。

2.要抓住敌方思想已乱、迷惑不解之机,迅速变虚为实,变假为真,变无为有,出其不意地攻击敌方。

唐朝安史之乱时,许多地方官吏纷纷投靠安禄山、史思明。唐将张巡忠于唐室,不肯投敌。他率领两三千人的军队坚守孤城雍丘城(今河南杞县)。安禄山派降将令狐潮率四万人马围攻雍丘城。敌众我寡,张巡虽取得几次突击出城袭击的小胜,但无奈城中箭只越来越少,赶造不及。没有箭只,很难抵挡敌军攻城。张巡想起三国时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心生一计。他急命军中搜集秸草,扎成千余个草人,将草人披上黑衣,夜晚用绳子慢慢往城下吊。

夜幕之中,令狐潮以为张巡又要乘夜出兵偷袭,急命部队万箭齐发,急如骤雨。张巡轻而易举获敌箭数十万支。令狐潮天明后,知已中计,气急败坏,后悔不迭。第二天夜晚,张巡又从城上往下吊草人,贼众见状,哈哈大笑。张巡见敌人已被麻痹,就迅速吊下五百名勇士,敌兵仍不在意。五百勇士在夜幕掩护下,迅速潜入敌营,打得令狐潮措手不及,营中大乱。张巡乘此机会率部冲出城来,杀得令狐潮大败而逃,损兵折将,只得退守陈留(今开封东南)。张巡巧用无中生有之计保住了雍丘城。

经典案例

【古代案例】伍子胥巧过关

春秋末年,吴越争霸。吴国首席谋臣伍子胥原为楚国人,因为楚平王无道,杀了他的父亲伍奢和哥哥伍尚,并且悬赏捉拿他,伍子胥仓皇逃离楚国,欲投奔吴国。

从楚国到吴国,必须经过昭关,当时昭关上查缉甚严,关口还悬挂着伍子胥的画像。因为他长得身高一丈,腰大十围,眉广一尺,目光如电,如此显著且特殊的,实在很难蒙混过去。

忧心如焚的伍子胥,躲在朋友东皋公家苦思计策,通宵辗转反侧,难以成眠,不觉东方已经发白。天亮后,东皋公看到他,不由得大吃一惊,原来30岁还不到的他,经过一夜的折腾煎熬,头发和胡须都已经变成了白色,看起来像个五六十岁的老翁。

初时伍子胥为此痛哭流涕,但也因此定下了过昭关的妙计,并且顺利地骗过了昭关守将,踏上了通往吴国的路途。

伍子胥过昭关不久,在路上遇到一位姓左名诚的小吏,左诚因曾跟随伍家父子射猎,所以认得伍子胥。左诚大惊说:“朝廷追拿你甚严甚紧,你如何过关的呢?”

伍子胥说:“楚平王追拿我的目的,是为了得到一颗‘夜光之珠’,但这颗宝物已落入他人之手,我刚才已禀报过昭关守将,蒙他释放,我现在就是要去寻回这颗‘夜光之珠’。”

左诚不相信地说:“楚王有令,谁要放了你,就满门抄斩,所以,现在请你和我先回昭关,向守将问明原委,才能放了你。”

伍子胥心想,若跟他回去,不就是自投罗网,前功尽弃了吗?于是他灵机一动地骗左诚说:“若是见到守将,我就说‘夜光之珠’已经交给你,而你把它吞到肚子里,到时候看你如何向楚平王说明,我虽难逃一死,但楚平王若要剖开你的肚子寻找‘夜光之珠’,你恐怕有口也难辩了!”

一席话吓得左诚傻了眼,不知如何是好。

眼见左诚中计,伍子胥又说:“为了保全你我两人的性命,你不妨做个顺水人情,放我一马。放了我,你最多无功;不放我,你可能性命难保——那岂不是自找麻烦,自寻死路!”

左诚无奈,只好放了伍子胥。

伍子胥虚构莫须有的“夜光之珠”,用怀璧其罪计吓左诚,就是无中生有的计策——把没有的说成有,凭空捏造。

【现代案例】欢迎约翰·韦恩

多年前,在美国肯塔基州的一个小镇上,有一家格调高雅的餐厅。每到周二,这家餐厅的客人总是寥寥无几。

这天,又是周二,餐厅的老板闲来无事,便随便翻阅起了当地的电话号码簿。他发现当地竟有一名与美国当时的大明星同名同姓的人,他叫约翰·韦恩。这个偶然的发现,使他的心为之一动。

他立即打电话给这位约翰·韦恩,说他的名字是在电话号码簿中随便抽样选出来的,在下星期二晚上8点,他可以免费获得该餐厅的双份晚餐,欢迎他偕夫人一起来。约翰·韦恩欣然应邀。

第二天,这家餐厅门口贴出了一幅巨型海报,上面写着“欢迎约翰·韦恩下星期二光临本餐厅”,这张海报引起了当地居民的骚动和瞩目。这就类似于在北京某小饭店贴出告示,说赵本山偕夫人周二到该店来吃饭一样。而此赵本山非彼赵本山,不过同名而已,但看告示的人以为就是名人赵本山,不知道这是店老板在玩无中生有的把戏。

到了下周星期二晚上,6点钟还不到就有人在等着被安排座位,7点钟队伍已排到大门外,8点钟店内已挤得水泄不通。来餐厅吃饭的客人猛增,创下了该餐厅有史以来的最高纪录,大家都想一睹约恩·韦恩这位巨星的风采。

过了一会儿,店里的扩音器广播道:“各位女士,各位先生,约翰·韦恩光临本店,让我们一起欢迎他和他的夫人。”顿时,餐厅里鸦雀无声,众人的目光一齐投向大门口,谁知那儿竟站着一位典型的肯塔基州老农民,身旁站着一位同他一样不起眼的夫人。原来这位矮小的仁兄就是约翰。

店老板非常后悔这个安排,但就在这时,人们顿时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于是在沉默了一刻之后,突然爆发出掌声和欢笑声。客人簇拥着约翰夫妇上座,并要求与他们合影留念,仿佛这对夫妇真的是位大名星。

从此以后,店老板还按照老方法,又继续从电话号码簿上寻找一些与名人同名的人,请他们星期二来晚餐,并出示海报,普告乡亲。一时间,“猜猜谁来晚餐”、“将是什么人来晚餐”成为这个小镇最热门的话题,也为生意清淡的餐厅吸引了不少客源。

智慧点拨

“无中生有”这一形容词,常被理解为“胡说八道、凭空捏造”,常常用于讥讽那些胡乱说事或者造谣生事的言论、行为。但事实证明,这不失为一条有效的计谋。

“无中生有”的“无”是迷惑对方的手段,通常指的是并不存在的情况;而“有”是取胜的手段,是要真正达到的目标。“无中生有”指的就是先虚后实、先假后真,使对方真假难辨、信假为真,趁对方迷惑不解之机,迅速变虚为实、变假为真。总之,最后的结果就是“无”已成“有”。

1.以“无”示人,让对方误以为真

“无中生有”之计的特征是在“无”的阶段便标榜“有”,让对方信以为真,由对方在不知不觉中来成全“从无到有”的过程。

这一过程带有一定的欺诈性:在“无”时,却说“有”,待对方了解事情的真相后才恍然大悟,原来当时是“无”的。之所以一开始就提出“有”,其目的是要对方相信这是真实存在的,只有在对方相信之后,他才会不自觉地成全从“无”到“有”这一过程。

2.变假为真,让对方成全“有”

“无中生有”其实是一个扰乱计,先提出一个假象,以“真相”的形式告知对方。对方的思想一旦被扰乱,主动权就被你掌控。抓住对方思想已乱、迷惑不解之机,迅速变虚为实,变假为真,变无为有,出其不意地令对方诚服。

“无”和“有”二者构成鲜明的对比,只有“无”真正变为“有”,才称得上是绝妙之计。

第08计

暗度陈仓——佯动惑敌,迂回突破

核心提示

“暗度陈仓”来源于“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有时也可将“明修栈道”省略掉,把“暗度陈仓”单独来使用,它是指用明显的行动迷惑对方,攻其不备的策略,也比喻暗中进行某项活动。

原文释义

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奇出于正,无正则不能出奇。不明修栈道,则不能暗度陈仓。

故意采取佯攻行动,利用敌人已决定固守的时机,暗地里迂回到敌后进行偷袭,乘虚而入,出奇制胜。这是从《益卦》中悟出的道理。

出奇制胜的用兵之法来自正常的用兵原则。如果没有正常的用兵原则,也就没有出奇制胜的结果。不明修栈道,就不能暗度陈仓。

计谋缘起

暗度陈仓,意思是采取正面佯攻,当敌军被我军牵制而集结固守时,我军悄悄派出一支部队迂回到敌后,乘虚而入,进行决定性的突袭。此计与声东击西计有相似之处,都有迷惑人、隐蔽进攻的作用。二者的不同处是:声东击西,隐蔽的是攻击点;暗度陈仓,隐蔽的是攻击路线。

此计是汉大将军韩信所创。“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是古代战争史上的著名成功战例。

秦朝末年,政治腐败,群雄并起,纷纷反秦。刘邦的部队首先进入关中,攻进咸阳。势力强大的项羽进入关中后,逼迫刘邦退出关中。鸿门宴上,刘邦险些丧命。刘邦此次脱险后,只得率部退驻汉中。为了麻痹项羽,刘邦退走时,将汉中通往关中的栈道全部烧毁,表示不再返回关中。其实刘邦一天也没有忘记一定要击败项羽,争夺天下。

公元前206年,已逐步强大起来的刘邦派大将军韩信出兵东征。出征之前,韩信派了许多士兵去修复已被烧毁的栈道,摆出要从原路杀回的架势。关中守军闻讯,密切注视修复栈道的进展情况,并派主力部队在这条路线各个关口要塞加紧防范,阻拦汉军进攻。

韩信“明修栈道”的行动,果然奏效,由于吸引了敌军的注意力,把敌军的主力引诱到了栈道一线,韩信立即派大军绕道到陈仓(今陕西宝鸡县东)发动突然袭击,一举打败章邯,平定三秦,为刘邦统一中原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

经典案例

【古代案例】狄青智取昆仑关

北宋期间,西夏不停骚扰边境,宋仁宗派狄青主持战事。狄青是宋朝难得的一个有勇有谋的武将,比杨业多一分睿智,比岳飞多一分谦虚,比韩世忠多一分正气。

狄青统帅着部队来到邕州东北的昆仑山下,他掷钱卜卦以后,士气高涨,军威大振,却被山上的一座关隘挡住了去路。

山上的这座关隘就叫作昆仑关,这是到邕州的必经门户。侬智高在关上驻下了雄兵猛将,把守此关,广南西路铃辖(一路或一州的部队司令)陈曙曾经先后带人攻关,被侬智高杀得大败而回。狄青来到山下,没有下令攻关,而是命令部队安营扎寨,按兵不动。

侬智高听说狄青带领大军到来,一面下令守关部队加强戒备,一面不断派人打探狄青的动静。

宋朝大军来到昆仑山下,将士们士气高涨,纷纷请战攻关。狄青却微笑拒绝,安慰将士道:“仗有你们打的,现在大家先休息几天再说。”他自己每天与随从将佐在帐中谈天、下棋,高高兴兴地玩乐,好像不是到这里来打仗的,而是来休养的。将士们都猜不透元帅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正月十五元宵节到了。狄青下令:“将士们终年行军打仗,流血流汗,元宵节要好好庆贺一番。军营中多点灯火,摆酒庆贺,大宴3天,军队尽情玩乐。”将士们见元帅下令,一个个乐得痛痛快快地玩。

前一晚,狄青和将士们饮酒作乐,灯红酒绿,猜拳行令,一直闹了个通宵。

第二晚,酒席摆开,狄青又和众将交杯递盏,兴高采烈地喝了起来。喝到二更天,狄青忽然满脸愁苦的样子说道:

“本帅忽然头晕心痛,进去歇息一会儿。”

“元帅请便!”众将都齐声答道。

狄青进内室后,一会儿,派人出来传话:

“狄元帅正在服药,请孙转运使代为主持宴会,陪众位将军多喝几杯。”

孙转运使名叫孙抗,是歙州黟县人(今安徽黄山市辖),当时正任广西转运使。宋朝转运使权力很大,他不但管财政,还管边防、治安,且有监察地方官吏的权力。他听了传话,就站起来向众将士殷勤劝酒。

隔一会儿,内室就有人出来传话:“狄元帅请诸位将军多喝几杯,元帅歇息一会儿就出来奉陪。”众将整齐坐在席上,边喝边等,谁也不敢离位,一直等到天亮还不见狄元帅出来。

众人正在惊疑不定,突然,一阵急骤的马蹄声自远而近,一匹马从远处急驰而来。马到中军营帐前停住,马上的人滚下马,闯进营帐来大声喊道:

“众位将军!狄元帅已经把昆仑关攻下来了,请众将军火速过关!”

众将一下子全怔住了:“什么?狄元帅刚才有病进去歇息,怎的就将昆仑关攻下来了?”

报马笑道:“狄元帅早就做了攻关的准备,元宵大宴,饮酒取乐都只是为了麻痹敌人。侬智高接到情报,果然大放宽心,连守关部队也都不加防备。昨夜三更,又有大风大雨,敌人更不以为然了。狄元帅离开酒席,带领精兵一举攻下昆仑关,敌人还以为狄元帅是飞将军自天而降呢。”

【现代案例】暗度陈仓巧中标

一家大型化工厂的医院准备购买一台高档彩超。按照以往的采购流程,医院首先确定采购范围,然后进行设备考察,之后进行设备采购决策,确定采购设备的技术要求、商务要求和采购倾向。按照以往的情况,医院采购代表一般由院长担任,院长带领一个顾问团队参加评标。

G公司的销售员首先与院长进行了沟通。院长平时特别忙,在几次见面中,院长一直要求G公司销售员和使用设备的科室沟通,并告诉设备是为这个科室购买的,科室的意见很重要。G公司销售员和科室的沟通比较顺利。经过几次沟通后,科室主任对G公司的高档彩超有了深入的了解,并且表示很满意。

F公司是一家著名的跨国公司,是G公司的主要竞争对手。F公司在院长出差到北京时,由F公司的中国区的总经理出面安排了接待和宴会,在接待中,F公司又邀请了北京一家著名医院的专家医生参加了晚上的宴会。这样筹划细致的工作使得院长对F公司非常认可,尽管院长不是使用彩超设备的专家,而且从没有对F公司设备进行过考察。

F公司在拜访医院时,很少拜访院长,但在医院拜访时经常和G公司的销售员碰面。在碰面时,F公司销售员放出烟幕弹,说院长很忙,一般说不了几句话就开会去了。F公司的销售员在和科室沟通时,科室主任对F公司销售员还是很客气了,尽管F公司的销售员知道科室主任偏向G公司的设备,但是F公司的销售员还是不断拜访科室主任,介绍设备,并且邀请主任考察F公司的设备。

在G公司销售员看来,F公司与院长的沟通和自己的沟通程度一样,而现在科室主任又倾向于自己,所以,在这个销售项目中,G公司认为自己还是有一定优势的。

标书公告中,标书的内容属于中性,所以,按照惯例,胜负将由双方的投标文件的内容和评标委员会决定。

开标后,双方的价格相差不大,所以,招标委员会的意见将非常重要。按照一般惯例,招标委员会的专家会征求医院代表的意见。在这个关键时刻,院长发话了,表示对F公司非常信任,而对G公司不了解,对G公司的设备也不了解,医院希望购买到F公司的设备。在这种情况下,招标委员会的专家决定尊重医院的意见,最后,F公司的设备中标。

在这个案例中,F公司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公开拜访科室主任,表示想从科室主任身上打开突破口;另一方面,暗地跟踪院长的行踪,在北京和院长沟通,并且取得院长的信任。而G公司一直认为,F公司和自己一样都在努力作科室主任的工作,而没有想到F公司暗地里在做院长的沟通工作。在招标的关键时刻,院长出面确定了医院需要购买的设备供应商。所以,F公司一直在努力“明修”科室主任这条“栈道”,然而,暗地里一直在“暗度”院长这个“陈仓”。

智慧点拨

现代生活中,“暗度陈仓”多是用来形容明里借用某种方式以掩人耳目,暗里却瞒着对方偷偷摸摸地活动,然后绕到对方的背后,出奇制胜,达到自己的某种目的。所谓“明修栈道”就是采取正面佯攻;“暗度陈仓”则是乘虚而入,悄悄绕到对方的后方背地里进行秘密活动。该计策多用于商业活动中。

1.为自己找一个正式的理由,牵制住对方

“暗度陈仓”的前提是“明修栈道”,也就是要为自己找一个正式的理由,让对方觉得你这样做合情合理。这样冠冕堂皇的理由,不容易被对方识破玄机。进行这样一个再正常不过的行动时,对方才会无所顾忌地对你放松警惕,一心关注的是你现在正在进行的活动,这样很容易牵制住对方的力量。

“明修栈道”的目的则是“暗度陈仓”,是以一套故意暴露出来的方案掩盖另一套隐藏起来、不为人所知的行动,这样就构成了“暗度陈仓”之计。

计谋实施最重要之处,在于让对手不了解你的真实意图。一旦你的秘密行动被识破,整个计划便会宣告失败。

2.绕到对方背后,攻其不备

“暗度陈仓”的特点是明攻暗袭,是先用“虚假”的行动稳住对方,让对方误以为你会按照既定的方案行动,这样就等于完全牵制住了对方的力量。而这时,你则迂回绕到对手背后,在对手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突然给对手以重创。

“暗度陈仓”的第二个步骤告诉我们:在没有达到牵制对方的效果时,不能贸然采取下一步的行动,得继续“明修栈道”。直到对方的力量被我们牵制住了,我们才可以进行最后的一步:“暗度陈仓”。

在整个“暗度陈仓”过程中,保守真正行动的秘密是最重要的。

“暗度陈仓”与“声东击西”一计有类似的地方,都是打着其他的幌子迷惑对方,用以隐藏我们真实的意图。但是,两者之间最大的区别是:前者要做两手准备,一是“明修栈道”,二是“暗度陈仓”,两手准备缺一不可;而后者则是公开了一个假目标,貌似自己会在此下工夫,但实际上并不会在假目标上做工作。

第09计

隔岸观火——静观待变,伺机出击

核心提示

“隔岸观火”不是急于采取攻逼手段,而是坐观敌人的内部恶变,最后让敌人自相残杀,坐收其利。孙子说一定要慎用兵,戒轻战,战必以利为目的。当敌方矛盾突出时,坐待敌方矛盾继续向对抗性发展,以致出现自相残杀的局面,不急于一时的“趁火打劫”,避免他们暂时联手一致对外,而是要故意让开一步,这样就会达到削弱敌人、壮大自己的目的。

原文释义

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当敌人内部产生争斗、秩序混乱时,我方应静观待其发生变乱。敌人穷凶极恶,自相残杀,必然自取灭亡。顺应时势而行动,就能像《豫卦》所说的那样:要达到令人喜悦的目的,必须顺应时势行动,不宜操之过急。

计谋缘起

隔岸观火,就是“坐山观虎斗”,“黄鹤楼上看翻船”。敌方内部分裂,矛盾激化,相互倾轧,势不两立,这时切切不可操之过急,免得反而促成他们暂时联手对付你。正确的方法是静止不动,让他们互相残杀,力量削弱,甚至自行瓦解。

东汉末年,袁绍兵败身亡,几个儿子为争夺权力互相争斗,曹操决定击败袁氏兄弟。袁尚、袁熙兄弟投奔乌桓,曹操向乌桓进兵,击败乌桓,袁氏兄弟又去投奔辽东太守公孙康。曹营诸将向曹操进言,要一鼓作气,平服辽东,捉拿二袁。曹操哈哈大笑说,你等勿动,公孙康自会将二袁的头送上门来的。于是下令班师,转回许昌,静观辽东局势。

公孙康听说二袁来降,心有疑虑。袁家父子一向都有夺取辽东的野心,现在二袁兵败,如丧家之犬,无处存身,投奔辽东实为迫不得已。公孙康如收留二袁,必有后患。再者,收容二袁,肯定得罪势力强大的曹操。但他又考虑,如果曹操进攻辽东,只得收留二袁,共同抵御曹操。

当他探听到曹操已经转回许昌,并无进攻辽东之意时,认为收容二袁有害无益。于是他预设伏兵,召见二袁,一举擒拿,割下首级,派人送到曹操营中。

曹操笑着对众将说,公孙康向来惧怕袁氏吞并他,二袁上门,必定猜疑,如果我们急于用兵,反会促成他们合力抗拒;而我们退兵,他们肯定会自相残杀。看看结果,果然不出我所料。

经典案例

【古代案例】孙膑缓招救韩

公元前342年,魏国军队进犯韩国的国都。韩昭侯见魏军来势凶猛,难以抵挡,便派使者到齐国请求救兵。

齐威王召集群臣商量此事。大家议论纷纷,莫衷一是。只有孙膑在一旁一言不发,若有所思。齐威王问计于孙膑,孙膑说:“魏国自恃其武力强大,前年伐赵,今年伐韩,总有一天会侵犯齐国。如果我们现在不出兵救韩,就等于抛弃了韩国,喂肥了魏国,所以不救是没有道理的。但是,魏国刚开始攻打韩国,军队士气正旺,韩国的实力还没有受到挫伤,此时我们出兵救韩,等于让韩国坐享其成,使齐国遭受兵难,因此说马上出兵救韩也不是良策。”齐威王又问:“如此说来,该怎么办呢?”孙膑回答说:“我们不如先答应韩国的要求,稳住韩国人的阵脚。韩国知道齐国发兵救援,一定会奋力抵抗魏军。我们则坐山观虎斗,等到两国军队打得筋疲力尽之时,齐国再出兵攻打魏军。这样,既可以保住韩国,又不使齐国军队的实力受损,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呢?”

齐威王闻言大喜,采纳了孙膑的建议,对韩国的使者说:“齐国救兵不日即到。”韩昭侯听说齐国出兵,就壮着胆子与魏军开战。待到韩国实在招架不住的时候,孙膑才率军前去救韩。

【现代案例】复印机厂家坐收渔人之利

一架豪华客机徐徐降落在东南亚某国首都机场。从飞机上走下的乘客中,有一位个子不高、戴着金丝眼镜、身着黑色西装的中年男子,他就是日本富士现代办公用品公司驻该国的业务代理藤野先生。此次前来,他是要与该国的泰恒公司签订一个有关进口日本某型复印机的合同。

走出机场,藤野先生却惊奇地发现,泰恒公司并没有如约派人来接他,心里不由得犯起了嘀咕:难道对方工作疏忽,记错了日子,可两家公司签约这么大的事怎么能忘记呢?不可能的!是车子在路上抛了锚?那到底是因为什么呢?一种不祥的预感油然而生。藤野先生迅即叫了出租车赶往泰恒公司,准备弄个水落石出,找到问题的答案。

果然,泰恒公司的老板见到他只是冷冰冰地抛过来一句话:“对不起,藤野先生,我公司已有新的打算,不准备签订这项合同了,很遗憾。”

藤野先生向国内公司汇报了有关情况,并请公司协助查清事情原委。不久,公司有了回音,证明国内确实有一家公司在从中作祟,暗中与泰恒公司取得联系,要为其提供价格更低、性能更先进的某型复印机,致使泰恒公司改变初衷,并拒绝签合同。

目前,要战胜竞争对手,需立即着手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赶在对方前面尽快拿到与泰恒公司的签约;二是立刻与厂家联系,无论如何都要取得某型复印机在该国的经销权。

当藤野先生第二次出现在泰恒公司老板面前时,还未等对方开口,他便开门见山地说:“总裁先生,别来无恙,我未约而至,您不会介意吧?我这次来是与您专门洽谈关于某型复印机的进口问题的,我想您一定是感兴趣的吧?我要高兴地告诉你,我们提供给贵公司的产品比贵公司前些天联系的那一家价格要低三成。”听罢此言,泰恒公司老板马上笑容满面地上前与藤野先生握手成交,并随即签订了进口1500台此型复印机的合同。

复印机生产厂家早已了解了事情的原委,知道富士公司急于促成此项生意,为从中渔利,便对藤野先生不慌不忙地解释:因与其他公司达成协议,授予其在该国的经销权,为了自己的信誉,表示不能再与富士公司签约。藤野先生明白厂家的目的,便告知对方:富士公司已拿到合同,抢先占领了该国市场,请厂家把复印机及辅助材料与设备的经销权授给富士,富士愿意把其进价全部再加一成。

又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复印机生产厂家认为对方出价已足够高了,超过了自己的预期目标,若不趁势取利,“时不再来”。于是,复印机的生产厂家便爽快地与富士公司签了约。当然,精明的富士公司也不会吃亏,他们高买低卖复印机倒赔的几百美元也最终从随后的高价卖出的辅助材料与设备中得到了补偿。

回顾整个过程,复印机厂家先是坐山观虎斗,看着富士公司与另一家公司竞相抬高价格,既而又煽风点火,以种种借口迫使买方提价,最后看准时机,趁势坐取渔人之利。复印机厂家之所以能以较高的价格与富士公司成交,就在于他们巧妙地运用了“隔岸观火”的谈判技巧。

智慧点拨

生活中,“隔岸观火”常常被很多人用作贬义,用来比喻当别人陷于危难的时候,却见死不救,或者幸灾乐祸。然而,从计谋的角度看,“隔岸观火”有着更加深刻的含义:“隔岸”就是拉开距离,免得惹火上身,殃及自己;而“观火”则代表查看火候,找准进攻的时机。什么情况下,我们可以采取“隔岸”的态度,不出手就可以坐享渔人之利呢?事态发展到什么火候,才是进攻的最佳时机呢?

1.静观其变最安全

“隔岸观火”一计多用于军事、商战、政治活动中,它的意思是说坐观对手的内部恶变,我们不急于采取攻击的手段,而是顺应其变化,时机一到,我们再坐收其利,一举成功。

对方的内部矛盾出现激化、崩离之时,我们最好先静观对方的形势恶化;当对方的实力大大降低,我们再采取顺应的态度,然后相机行事,坐享渔人之利。

没有“坐收渔利”的机会时,最好先“静坐”,不轻举妄动,要善于掩藏自己;一旦机会成熟,马上出头,这才是所谓的上上策。

2.等待机会不如创造机会

“隔岸观火”并不代表一定要站在旁边看热闹,等时机成熟才坐享渔利,我们完全可以变等待机会为创造机会,改变的途径是变被动为主动,也就是说,化消极等待为积极进取。

“坐观”变主动出击时,就与前面讲到的“趁火打劫”有相似之处。“趁火打劫”是趁敌人遭遇天灾、内乱,或内忧外患交加的困境之际,给以打击。“隔岸观火”是从中捞取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好处,但是这种招法,玩不好就会惹火上身,“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如果一个国家或一个集团遭遇天灾或内乱,而它的内部力量并没有因灾难受到影响,这个时候来自外部的打击,就会使国家或集团内部势力结成一个整体,同仇敌忾,一致对外,抵抗与反击趁机打劫者。

因此,如果要打击并消灭对手,不能盲目地趁火打劫,要先观望,看火势发展的情况,等待火势蔓延,从内部烧垮敌人的有生力量时,再从中坐收渔利,这才是“隔岸观火”的精髓。

第10计

笑里藏刀——表面和气,内藏杀机

核心提示

“笑里藏刀”是一种表面友善而暗藏杀机的计谋。“笑里藏刀”是形容对人外表和气,内心却阴险毒辣,用伪善骗取对方的依赖和好感,趁对方不防备之时下手。“笑里藏刀”的特点是以表面上的友好、善良和美丽的言词、举止作为假象,掩盖其阴险毒辣的用心和企图。

原文释义

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兵书云:“辞卑而益备者,进也;……无约而请和者,谋也。”故凡敌人之巧言令色,皆杀机之外露也。

表面上要做得使敌人深信不疑,从而使其安下心来,丧失警惕;暗地里我方却另有图谋。要做好充分准备,然后再采取行动,不要引起敌方发生意外的变故。这就是外表上柔和,骨子里却要刚强的谋略。

《孙子兵法》写道:“敌人的言辞谦卑,却又加紧战备,这是要发起进攻的征候;……没有预先相约而请求讲和,一定是另有诈谋。”所以,敌人凡是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皆是内藏杀机的外在表露。

计谋缘起

笑里藏刀,原意是指那种口蜜腹剑、两面三刀、“口里喊哥哥,手里摸家伙”的做法。此计用在军事上,是运用政治或外交上的伪善手段,欺骗和麻痹对方,来掩盖己方的军事行动。这是一种表面友善而暗藏杀机的谋略。

战国时期,秦国为了对外扩张,必须夺取地势险要的黄河崤山一带,于是派公孙鞅为大将,率兵攻打魏国。公孙鞅大军直抵魏国吴城城下。

这吴城原是魏国名将吴起苦心经营之地,地势险要,工事坚固,正面进攻恐难奏效。公孙鞅苦苦思索攻城之计。他探到魏国守将是与自己曾经有过交往的公子昂,心中大喜。他马上修书一封,主动与公子昂套近乎,说道,虽然我们俩现在各为其主,但考虑到我们过去的交情,还是两国罢兵、订立和约为好。念旧之情,溢于言表。他还建议约定时间会谈议和大事。

信送出后,公孙鞅还摆出主动撤兵的姿态,命令秦军前锋立即撤回。公子昂看罢来信,又见秦军退兵,非常高兴,马上回信约定会谈日期。公孙鞅见公子昂已钻入了圈套,暗地在会谈之地设下埋伏。

会谈那天,公子昂带了300名随从到达约定地点,见公孙鞅带的随从更少,而且全部没带兵器,更加相信对方的诚意。会谈气氛十分融洽,两人重叙昔日友情,表达双方交好的诚意。公孙鞅还摆宴款待公子昂。公子昂兴冲冲入席,还未坐定,忽听一声号令,伏兵从四面包围过来,公子昂和三百随从反应不及,全部被擒。

公孙鞅利用被俘的随从,赚开吴城城门,占领吴城。魏国只得割让西河一带,向秦求和。秦国用公孙鞅笑里藏刀计轻取崤山一带。

经典案例

【古代案例】投其所好杀僚王

吴公子姬光对吴王僚登上王位十分不满,心里却无时不在谋划着如何篡夺王位,但是表面上对吴王僚还是毕恭毕敬、唯命是从的。

伍子胥从楚国逃到吴国,吴公子姬光见他勇猛侠气、智勇双全,便把他引为知己。伍子胥又将他的朋友——吴国勇士专诸推荐给姬光,吴公子对他也非常器重。于是,三人密谋:待时机成熟,就刺杀吴王僚。吴公子姬光探听到消息,吴王僚最喜爱吃炙烤出来的鱼肉,便让专诸专心学习炙鱼的烹饪方法。

吴王僚12年,楚平王去世,吴王派公子盖余、烛庸领兵,想趁楚国办国丧的机会攻打楚国,没想到,却反而被楚军围困。这时,吴公子庆忌正出使卫、郑二国,姬光见吴王僚身边的大将都不在国内,认为篡夺王位的时机已经成熟,急忙与伍子胥、专诸商议刺杀僚的策略。

姬光笑盈盈地邀请吴王僚前来自己家里吃炙鱼,吴王僚为以防万一,一路上布满警卫,身上穿了三层甲衣,并带上一百名贴身警卫,一路上布满警卫进入姬光家。姬光满面笑容地同吴王僚入座就席。交谈中,姬光谎称自己的脚痛,便借口离开了。早已谋划好的专诸手捧一碟香美的炙鱼,在吴王僚警卫的重重夹带下,来到吴王僚面前。趁吴王僚不备,专诸飞快地从鱼肚里抽出“鱼肠”短剑,使劲地刺入吴王僚的前胸,短剑穿过三层甲衣,从吴王僚的背部刺出,吴王僚当场死亡,专诸也被吴王僚的警卫乱刀砍死。姬光、伍子胥率数百名早已埋伏在吴王僚两侧的士兵杀出,迅速解决了吴王僚的卫队。姬光继吴王位,名号为阖闾(庐)。

姬光为了篡夺王位,对吴王僚强作笑颜,一味地去迎合僚;而时机成熟之时,姬光仍然摆出一副毕恭毕敬的模样,麻痹吴王僚。直到最后时刻,他才以牺牲专诸的性命为代价,实施他刺杀的真正目的。

【现代案例】蒋介石的“笑里藏刀”

笑里藏刀是一种表面友善而暗藏杀机的策略,表面上装出谦恭敦厚、和蔼可亲的样子,而实际上却使对方不知不觉陷入自己所设的圈套中。所以,饱经世故的人,最提防的是见面笑嘻嘻、握手过分亲热的人。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要发动内战,抢夺抗日战争的胜利果实,并企图消灭共产党员和八路军。

然而,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迫切要求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的呼声很高,且解放区人民武装力量强大,对蒋介石的行动多有掣肘。更重要的是,蒋介石还需要一段时间来完成进攻解放区的军事部署,所以,蒋介石决定在积极准备发动内战的同时,先使用“和平谈判”的手法。于是,1945年8月14日到23日,他一连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共同商讨国家大计”,这就是有名的重庆谈判。

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对国民党反动派玩弄的这套“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是洞若观火的。但是,为了向全国、全世界人民表明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的决心和诚意,特别是为了揭露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毛泽东主席决定冒着生命危险应邀前往重庆进行和平谈判。

毛泽东的亲赴重庆,完全超出了蒋介石的预料。蒋介石原以为毛泽东不敢接受邀请来重庆,那样,发动内战的责任自然就是共产党的了。不料,毛泽东竟然来了,这确实使他感到有些被动。毛泽东是1945年8月28日由延安飞抵重庆的,第二天就要求与国民党的代表开始谈判,在会谈中,国民党代表一方面假惺惺地表示对毛泽东的“欢迎”和对和谈的“诚意”,另一方面又提出中国从来没有发生过内战的论调,把过去的十年内战以及抗日战争时期对八路军、新四军所搞的一系列军事摩擦和突然袭击都看成是“剿匪”,以此为其后发动大规模的内战作舆论准备。

1945年9月2日、4日,毛泽东两度与蒋介石进行面对面的会谈。在会谈中,毛泽东则反复阐明中共关于解决国内问题的一贯主张,蒋介石却满面堆笑,东拉西扯,言不及义。与此同时,周恩来也同国民党的代表就和谈的具体问题和程序进行磋商。由于国民党蒋介石方面只是拿和谈作幌子,事前对谈判毫无准备,结果连一个方案也拿不出来,只是派了几个代表来敷衍应付,今日宴会,明日请客,妄图使谈判得不出结果,把毛泽东拖在重庆。

蒋介石在谈判期间,表面唱着和平高调,与毛泽东和中共代表握手言欢,背地里他们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积极策划内战:始而密令重新印发所谓的《剿匪手本》,用法西斯信条在其军队内部实施反共的内战动员;继而又密令国民党反动军队先后在张家口、上党、邯郸等地区向我解放区大举进攻,妄图以此向解放区施加压力,逼毛泽东在谈判桌上就范。

由于我军坚决执行毛泽东提出的“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的方针,早有准备,因此击退了蒋介石反动派的军事进攻。9月中旬,我军击退了逼近张家口的国民党部队;10月间,又把进犯上党地区的阎锡山部3500余人歼灭了,并俘获敌军长、师长多人;接着,我军又在邯郸地区消灭了沿平汉路进犯我晋冀鲁豫解放区的蒋匪军7000余人。三次战役的重大胜利,有力地支持了我方在重庆谈判中的斗争,蒋介石妄图以军事冒险来扭转政治局势的阴谋遭到沉重打击,他们的“假和平,真内战”、“笑里藏刀”的丑恶嘴脸进一步暴露了。

军事冒险失败了,于是,蒋介石在谈判桌上又表现出“诚意”,表示愿意承认和平团结的方针,继续进行和谈。在我方代表的努力下,经过43天的谈判,终于签订了一个 《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即 《双十协定》 ,毛泽东胜利地回到延安,以后便由周恩来代表我方与国民党继续进行谈判,又于1946年1月签订了 《停战协定》。然而,事实证明,无论是《双十协定》,还是《停战协定》,对于蒋介石来说,都是不得已的缓兵之计。

就在这段时间里,蒋介石把大批军队分别从空中、海上和陆地运抵东北、华北。因此,尽管这时两个《协定》的墨汁未干,但蒋介石认为其军事部署已经就绪,便于1946年6月,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援下,发动了全国规模的反革命内战。

然而,久经考验的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一早就识破了蒋介石“笑里藏刀”的真面目,不管蒋介石多么狡猾,他还是以失败而告终。

智慧点拨

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谁不希望别人跟自己客客气气、笑呵呵的呢?相反,每天阴着脸,却可以为自己树立数千个对手。“笑里藏刀”正是击中了人性中的这一弱点,才得以成为众多赢家屡试不爽的计谋。

“笑”是为了“藏刀”,”“藏刀”的目的是为了“出刀”,“笑里藏刀”的目的是为了靠近对手,待对方放松警惕时突然出击。

1.“恨”也要笑

多数人都是生活在“屋檐下”,上有领导、老板等等各种“上层”,有的时候难免会遭遇不公平待遇,这都很正常。便如马云说的:世界本来就是不公平的。受到老板的误解、冤枉、责骂甚至克扣,怎么办?怒目相向,或者大打出手?当然不是。如果每次碰壁受挫都要一争到底,恐怕这个人的一生中将会遭遇更多的挫折和磨难。“不公平”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事,关键在于调整自己的心态。

你恨你的老板,恨他克扣你薪水,恨他不给自己升职,难道下次见到老板就摆出自己“恨”的表情给他看吗?相信没有人会这么干。这时,我们就可以运用“笑里藏刀”的计策,让对方看不出我们的真正情绪,另一方面拼命提升自己的能力,一步步提升自己的地位、身价,总有一天我们会超越当初的老板。真的到了那个时候,你所受到的待遇才有可能是公平的。

这就是笑里藏刀的奥义所在:一方面我们要以善意安抚对方,让对方对你产生好感而不设防,渐渐地失去警惕心,目的是免得他有戒备心而导致情况发生变化;另一方面要暗中筹划如何改变现在的状况,如何击败对方,战胜对方。

2.要有分寸地笑

笑并非是“大笑”才好,如果你与对手之间从未有过“笑”的经历,突然对他“大笑”,反而会引起他的怀疑和猜测。笑得太过,就会让对方感到意外,这样不但没起到“藏刀”的目的,反而会毫无保留地暴露出你的“杀机”。“笑里藏刀”的妙处,就在于要有分寸地笑。

其实这个分寸很好把握,只需要在你们交情的基础上,笑得有所递进就可以了。原来经常表现出带有敌意,现在表示出友好即可;原来很冷漠,现在只要稍加关心就行;原来是微笑,现在只需要再诚恳一点;原来是很诚恳地笑,现在只需要相拥而笑;原来是相拥而笑,现在大笑就可以了。让对手的戒备心一点点放松,这样他才不会防备你,才会允许你的靠近。

第11计

李代桃僵——以甲代乙,以短胜长

核心提示

桃树受罪遭难时,由李树来代替,桃活李死,这就是“李代桃僵”。这是一个比喻,用来概括各种替代受过、受难的现象或做法。在战场上,兵家们往往以牺牲小股兵力来保存整个部队的实力,或牺牲个人以保全整体,获得最后的胜利,这便是一种“李代桃僵”法。

原文释义

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

我敌之情,各有长短。战争之事,难得全胜。而胜负之决,即在长短之相较。而长短之相较,乃有以短胜长之秘诀。如以下驷敌上驷,以上驷敌中驷,以中驷敌下驷之类,则诚兵家独具之诡谋,非常理之可推测者也。

当局势发展到损失已不可避免的时候,要舍弃局部的利益,以求得全局更大的利益。

我方与敌方的情况,各有长处与短处。在战争中,各方面都超过敌人是难以做到的。决定战争胜负,即在于双方力量——长处与短处,优势与劣势的较量。而在优势与劣势的较量中,也有劣势战胜优势的诀窍。比如赛马,用下等马对上等马,用上等马对中等马,用中等马对下等马这一类事例,就是军事谋略家具有的独特的谋略,这可不是用一般道理就可以推测出来的啊!

计谋缘起

李代桃僵,语出《乐府诗集·鸡鸣篇》:“桃生露井上,李树生桃旁,虫来啮桃根,李树代桃僵,树木身相代,兄弟还相忘?”本意是指兄弟要像桃李共患难一样相互帮助,相互友爱。此计用在军事上,指在敌我双方势均力敌,或者敌优我劣的情况下,用小的代价换取大的胜利的谋略。这很像大家在象棋比赛中的“舍车保帅”的战术。

战国后期,赵国北部经常受到匈奴蟾褴国及东胡、林胡等部骚扰,边境不宁。赵国派大将李牧镇守北部门户雁门。李牧上任后,日日杀牛宰羊,犒赏将士,只许坚壁自守,不许与敌交锋。匈奴摸不清底细,也不敢贸然进犯。李牧加紧训练部队,养精蓄锐,几年后,兵强马壮,士气高昂。

公元前250年,李牧准备出击匈奴。他派少数士兵保护边寨百姓出去放牧。匈奴人见状,派出小股骑兵前去劫掠,李牧的士兵与敌骑交手,假装败退,丢下一些人和牲畜。匈奴人占得便宜,得胜而归。

匈奴单于心想,李牧从来不敢出城征战,果然是一个不堪一击的胆小之徒。于是单于亲率大军直逼雁门。李牧已料到骄兵之计已经奏效,于是严阵以待,兵分三路,给匈奴单于准备了一个大口袋。匈奴军轻敌冒进,被李牧分割几处,逐个围歼。单于兵败,落荒而逃,蟾褴国灭亡。李牧用小小的损失,换得了全局的胜利。

经典案例

【古代案例】田忌赛马

战国时期,齐国大将田忌经常和齐威王及王子们举行赛马活动,而且赌注极高。田忌输得多,赢得少。

一天,孙膑陪他去赛马。孙膑知道田忌的马与王子们的马各按速度分成上、中、下三等,田忌的马虽然在总体上多劣于王子的马,但各等马的足力相差并不多,只要策略得当,完全可以赢得比赛。

等到下一场赛马时,孙膑建议田忌:用自己的下马对王子的上马,用自己的上马对其中马,最后用自己的中马对其下马。田忌听从了这一建议。结果,他以下马对上马的一场失败,换回了上马对中马、中马对下马的两场胜利。

“李代桃僵”在这里被孙膑运用得恰如其分,牺牲下马对对方上马的比赛,目的是获得上马及中马对对方中马及下马的胜利,从而获得比赛的总胜利。也就是说,以部分牺牲作代价,取得总体上的大胜利。

【现代案例】奈良人的幽默

日本的古都奈良,位于青山环抱之中。这里既有迎春摇曳的樱花,又有金碧辉煌的古迹名胜,加之现代化的娱乐设施与世界上的一流旅店、周到殷勤的服务,每年春夏两季,各国游客接踵而至。

4月以后,小燕子争相飞来,纷纷在宾馆饭店筑巢栖息,繁衍后代,给奈良平添了一种温馨怡人的自然景观。好客的店主人和服务员小姐,很乐意为小燕子提供营巢的方便。

可是,招人喜爱的小燕子却有个随便排泄的毛病,刚出壳的雏燕总是把粪便溅在明净的玻璃窗上、雅洁的走廊里。为此,旅店的服务员小姐要不停地擦洗,但这丝毫不起作用,燕子的我行我素还会在刚擦洗干净的玻璃窗和走廊上留下污渍。服务员小姐不断抱怨,宾馆饭店的经理锁紧眉头也于事无补,游客依然非常扫兴。

他们知道,要想彻底清除小燕子的粪便污渍只有两个办法:一是增添员工,二是赶走小燕子。但试过之后都行不通。小燕子的粪便污渍有碍观瞻,这成了奈良旅游业发展的一大难题,已经影响到了整个景区的繁盛。

有一天,奈良饭店的经理在接待台湾的一个旅行团时,偶尔听到了一个中国的成语“李代桃僵”,请教之后才知道大意是代人受过。他马上想起了让大家都头疼的小燕子的粪便污渍,不由心中一亮。

于是,他绞尽脑汁,以小燕子的名义拟了一则奇特的启示。小燕子这样说:

女士们、先生们:

我们是刚从南方赶到这儿来陪伴你们过春天的小燕子,

没有征得主人的同意,在这儿筑了窝,还要生儿育女。我们的小宝贝年幼无知,很不懂事,我们的习惯也很不好,常常弄脏你们的玻璃和走廊,使你们不愉快,我们很过意不去,请女士们、先生们多多原谅。

还有一件事恳求女士们和先生们,请你们千万不要埋怨服务员小姐,她们是很辛苦的,只是擦不胜擦,这完全是我们的过错,请你们稍等一会儿。她们就来。

你们的朋友——小燕子

小燕子这天真烂漫的道歉,把寻找欢乐的游客们逗得前仰后合,他们肚子里的那股怨气也在笑声中消散了。

每当他们再看到窗上、走廊里的点滴粪便污渍,就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小燕子那段亲昵风趣的话语,便会忍俊不禁。其实,游客都有一个心理特点,就是一旦获得愉悦的感受,便会很快淡忘旅行中那些不愉快的事,奈良饭店经理的妙方,正是抓住了游客的心理特征,巧妙地化解了他们的不满情绪,使他们带着美好的回忆,告别了迷人的古都奈良。

智慧点拨

在生活和工作中,“李代桃僵”要求我们更多的是,不要被一点小利诱惑,也不要被小害影响,不要单纯地从表面上看待事情的输赢或地位的高低,而应从实质、从全局上看成败。高明的人不会为了一点小利益而寸步不让,那样的话,将会得不偿失。要考虑总体的利益,选择以退为进,这样才会获得最大意义上的成功。

1.要分清主次

任何事情都没有绝对的主次,在特定的条件下,次要的东西可能上升为主要的,而主要的东西都也可能变成次要的。换句话说,就是主和次是在特定的条件中产生的,某次的行动只符合某种条件下的某种需要,切不可生搬硬套。

事物总是处于发展变化之中的,要想分清主次,就要立足于当前。也就是说,今天的“主”可能成为明天的“次”,今天的“次”也可能成为明天的“主”,要视事情的发展情况而进行调节。只有认清事情的主次,才能最大限度地保全自己的利益。

一个人不可能兼顾所有的事情,“眉毛胡子一把抓”是不现实的,这样既不能以最大的精力处理最重要的事,还有可能把次要的事情当成主要的事情来做。

2.牺牲小我,保全大局

要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划分好先后主次,先顾重要的、紧急的,有时间再顾次要的、不紧急的,没时间就抛弃次要的、不紧急的,做好取舍。

在小利和大利面前,我们应该舍得放弃其中较小的一部分,保全较大的一部分,做一个能够权衡利弊的人。在面对困境时,我们也应该能做到牺牲局部,保全大局,这样才能够化险为夷。

所以,要在最新的局势中重新把握整体的情况,分清主次后作出取舍,以便可以随时保持整体的最好效果。凡成就大事的人无不懂得牺牲局部的利益,以维护整体的利益。为了谋求更大的发展,有时候必须果断放弃眼前的某些利益。

第12计

顺手牵羊——利用时机,乘间取利

核心提示

“顺手牵羊”是指顺手把人家的羊牵走。比喻意外获得某种便宜,趁势将敌人捉住或乘机利用别人,或毫不费力地获得某种平常要花大气力才能获得的东西。“顺手牵羊”是看准敌方内部出现漏洞时,抓住薄弱点,乘虚而入获取胜利的谋略。在各种争斗中,机遇是非常重要的,敌方的疏漏往往是我们的机会。要善于捕捉时机,伺隙捣虚,变敌方小的疏漏而为我方小的得利。

原文释义

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少阴,少阳。

大军动处,其隙甚多;乘间取利,不必以战。胜固可用,败亦可用。

敌人出现微小的漏洞,必须及时利用;发现微小的利益,也一定要争取到。即使是敌人微小的疏忽、过失,也要利用来为我方的微小胜利服务。

在大部队调遣、调动的过程中,可以利用的间隙很多。利用敌人的空隙和过失便可获得利益,就不必一定要通过战争的途径。打胜仗时可以用此计,打败仗时也可以用此计。

计谋缘起

“顺手牵羊”是看准敌方在移动中出现的漏洞,抓住其薄弱点,乘虚而入获取胜利的谋略。古人云:“善战者,见利不失,遇时不疑。”意思是要捕捉战机,乘隙争利。当然,小利是否应该必得,这要考虑全局,只要不会“因小失大”,小胜的机会也不应该放过。

公元383年,前秦统一了黄河流域地区,势力强大。前秦王苻坚坐镇项城,调集九十万大军,打算一举歼灭东晋。他派其弟苻融为先锋攻下寿阳,初战告捷。苻融判断东晋兵力不多并且严重缺粮,建议苻坚迅速进攻东晋。苻坚闻讯,不等大军齐集,立即率几千骑兵赶到寿阳。东晋将领谢安得知前秦百万大军尚未齐集,抓住先机,派谢石马上统兵出征。谢石先派勇将刘牢之率精兵五万,强渡洛涧,杀了前秦守将梁成。刘牢之乘胜追击,重创前秦军。

谢石率师渡过洛涧,顺淮河而上,抵达淝水一线,驻扎在八公山边,与驻扎在寿阳的前秦军隔岸对峙。苻坚见东晋阵势严整,立即命令坚守河岸,等待后续部队。谢石看到敌众我寡,只能速战速决。于是,他决定用激将法激怒骄狂的苻坚。他派人送去一封信,说道:我要与你决一雌雄,如果你不敢决战,还是趁早投降为好;如果你有胆量与我决战,你就暂退一箭之地,让我渡河与你比个输赢。苻坚大怒,决定暂退一箭之地,等东晋部队渡到河中间,再回兵出击,将晋兵全歼于水中。

他哪里料到,此时秦军士气低落,撤军令一下,顿时大乱。秦军争先恐后,人马冲撞,乱成一团,怨声四起。这时指挥已经失灵,几次下令停止退却,但如潮水般撤退的人马已成溃败之势。这时谢石指挥东晋兵马迅速渡河,乘敌人大乱,奋力追杀。前秦先锋苻融被东晋军在乱军中杀死,苻坚也中箭受伤,慌忙逃回洛阳。前秦大败。淝水之战,东晋军抓住战机,乘虚而入,是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经典案例

【古代案例】弦高献牛退秦军

春秋时,秦将孟明视率领大军准备偷袭郑国,而郑国对此毫无觉察。郑国有一个商人,名叫弦高,善于随机应变。他在贩牛的路上正好遇到了浩浩荡荡的秦军,知道情况非常严重,便急中生智,一边派人飞驰回国报信,一边把自己所带的几头牛和千张牛皮献给秦将孟明视,用警告的口气说:“我们小小的郑国夹在几个大国之间,日夜怀着恐惧之心,不敢放心睡大觉。今日郑国的国君听说将军前来,特奉一点薄礼,以示心意。”孟明视听罢大吃一惊,认为郑国早有防备,按原计划偷袭是不成了,便移师攻打滑地,后来在引兵回国途中,遭到晋国军队的伏击,导致全军覆灭。

在这里,弦高因偶然的机会同前去偷袭郑国的秦军相遇,这时他假借郑国国君之名,把自己所贩的牛和牛皮献给秦军,暗示郑国早有防备,使秦军移师他处。弦高本来的目的是贩牛,却顺势以牛为礼物,替郑国解了大围。弦高顺手所牵之“羊”实在不小,但终归是顺势而成之事。

【现代案例】微利必得,招招见效

某公司代表团出国订购商品,他们找到日本最大的厂商询价,日方竟然开出基本接近公司所掌握的国际市场价格,每台350美元。这家公司觉得价格有点儿贵,提出能否再优惠一点。日方思忖片刻,给出了最低价,每台345美元。这家公司仍然觉得价格偏高,坚持降为340美元。双方争执不下,谈判一时陷入了僵局。

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磋商,日方权衡利弊后作出了让步,同意以每台340美元的价格成交,初战告捷。但是,这家公司的要求并没有停止,谈判并未就此结束。

这家公司又提出能否通过增加购进数量而在价格上进一步优惠,日方又经过反复比较计算成本、费用、利益,最终同意在购货数量从1000台增加到1500台的基础上,以每台335元的优惠价成交。

经过几次谈判,这家公司发现对方倾向于用日元成交,于是,立即表明希望最好用美元成交,如果对方坚持用日元成交的话,那只能按当时的汇率把335美元折算成日元,因为当时美元有下跌趋势,日方对此表示理解和同意。

接着,这家公司又提出希望能把原来的条款做一些改动,由自己负责租船订舱和办理投保业务,运输、保险费另行计算,对此,日方没有表示异议。

最后,这家公司又表示希望日方考虑把原来的即期信用证改为见票后120天付款的远期信用证。日方表示对这个问题没有再讨价还价的余地了。见到对方有如此强硬的态度,这家公司没有放弃,反而开诚布公地向对方分析了面临的一系列困难。为了能拿下这笔大订单,日方又再次作出了一些让步,同意改为见票后60天付款的远期信用证。

经过几次的谈判,这家公司先让对方自己减价,等到对方打出最低价的旗号后,这家公司再还价,在价格上还得差不多时,再从运输、保险、结算货币、支付方式上下手。最后这家公司订购的商品,其实际进口成本还不足330美元。

这家公司谈判的成功就在于“微利是图,积少成多,集腋成裘”,这正是“顺手牵羊”之计的灵活运用。

智慧点拨

“顺手牵羊”是指看准对方出现的漏洞时,能准确地抓住其薄弱点,然后乘虚而入获取利益,最终取得胜利的谋略。在生活中,“顺手牵羊”常用来比喻意外获得某种便宜,或毫不费力地获得某种平常要花大气力才能获得的东西。古人云:“善战者,见利不失,遇时不疑。”意思是要捕捉战机,乘隙争利。

1.找到对方的空子再下手

作为一种计谋,“顺手牵羊”常常是特意寻找对方的空子,而不是乖乖地等“羊”自动找上门来,或诱使敌方出现漏洞并进一步利用漏洞,从而使自己牵“羊”时能非常“顺手”。

“顺手牵羊”不是捡百分之百的便宜,现实中没有那么多的好事,即使有很多的好事,也不是单纯为你一个人设定的。同样的空子,如果你没发现,别人也会发现;同样的便宜,你不捡,别人也会捡。所以,上天赐予的一种可以捞取利益的时机,仅仅是一种时机,还得要靠你自己去“捞”。简单地说,摆在你面前的每一个机会都不要轻易地放过。

2.见到有利可图时,要胆大心细

“顺手牵羊”需要主动,因为羊是别人的,只有大胆地主动去争取,才能转变为自己的财产。守株待兔,只会让机会从自己身边悄悄溜走而不自知。

对方出现微小的漏洞时,我们要努力去争取。也不是说所有的利益都要获取才行,还要考虑当时的情况。很小的利益是否应该必得,这要考虑全局,只要不会因小失大,这样小胜的机会最好也不放过。因此,在“顺手牵羊”时要客观地审时度势,谨防因小失大。

“顺手牵羊”与“趁火打劫”之计有相同的地方,但是,“趁火打劫”是趁敌方处于十分困难、消极、混乱等情况下,主动出击从而获利;而“顺手牵羊”,是指抓住敌方所暴露出来的微小的战机,将其制伏。当然,在寻找和利用敌人的薄弱环节与微小漏洞时,切不可因“小”失“大”,必须顾全大局,以免落入对方精心设计的圈套里。

“顺手牵羊”是一种常见的现象,除了科学技术中不期而然的发现、发明外,“顺手牵羊”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有贪小便宜之嫌,都不那么“正人君子气”。不论是为人处世中,还是商业经营活动,“顺手牵羊”者都是小人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