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6岁入学期,陪孩子做好幼小衔接
9776800000002

第2章 初入小学校园,温和地帮孩子走出困惑

不良反应1 孩子不喜欢学校,一提上学就哭闹

很多孩子升入一年级后,在最初的几天时间里,都要哭闹一番,搞得家长措手不及。其实,从孩子的发展特征来看,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很普遍的,孩子哭闹、不愿上学也是正常的。这时,只要给出正确的引导,孩子一般都会慢慢适应;反之,不对孩子进行积极的引导,孩子就更不愿意去学校了,继而产生恶性循环。

夏天的傍晚,每天晚饭后,小区的空地上都会出现很多带孩子的家长。孩子们在一起玩,大人们则在一边聊天。

“现在,带孩子真是不容易!”

“是啊!既要上班,又要管孩子!”

“幼儿园事情多点,等上了小学,孩子懂事了,就好了。”

“别提了!上小学,更糟糕!今年9月,我儿子乐乐上小学了,本以为自己可以清闲一点儿,可是从上学的第一天起,乐乐就没停止过哭闹,这已经成了他每天早晨都要上演的戏码。不管我怎么哄、怎么劝,乐乐就是不愿去上学。”

“你没问问孩子是怎么回事?”

“问了啊!可是不管我怎么问,他都说自己不喜欢这个学校。一会儿说班里的同学对他不好,一会儿又说怕放学后妈妈不接他。反正开学这几天,他每天都是从家一路哭到学校的。”

在孩子的成长中,上学是一件必然的事,就像冬去春来、草长莺飞一样。可是,离开了家,离开了家长,要面对新的、陌生的环境,接触新人,孩子往往既新奇又紧张。这样复杂的情绪,就会让孩子无所适从。

在孩子刚入小学时,家长往往会遇到头痛的问题:孩子不喜欢学校,一提上学就不高兴;有些孩子甚至还会一路哭着去……无论是在生理、心理上,还是在生活、学习环境上,孩子都要经历巨大的变化。他对新鲜的生活环境既好奇又担心,身处陌生的环境,孤独无助自然如影随形。

那么,作为家长,该如何应对孩子的哭闹呢?此时,家长应该勇敢地放手,给孩子“断奶”才能帮助孩子成长,使孩子尽快融入学校的新环境中;果断帮孩子克服心理障碍,勇敢地面对新生活。

问题出现的原因

要想让孩子喜欢上学,就要从源头找原因,然后再通过教育,帮助孩子健康成长,从而使其顺利地融入小学生活。通常,孩子不喜欢学校主要有五个原因。

刚刚离开家,不适应。孩子之所以不爱上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害怕离开家长,离开已经熟悉的家。一去上学,孩子就会感到焦虑不安,如果家长反应不当,会让孩子更加焦虑。

知识点掌握不牢。有些孩子讨厌去学校,是因为跟不上课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老师讲的听不懂”。孩子刚进入小学,不适应小学的学习环境和学习内容,就会无所适从。如果发现其他同学都将知识掌握了,而自己却还是不会,他的心里就更慌张,更不愿意去上学了。

怕老师。幼儿园的老师通常是“保教并重”,一边充当老师,一边扮演着家长的角色。但到了小学,老师的职责多是教育教学,随着保育色彩的逐渐降低,师生关系也会渐渐发生变化,孩子就会感到不适应。一旦产生心理落差,孩子就会过度紧张、精神疲劳,甚至厌学、恐学。

不善于社交。有部分孩子不太善于社交,这种情况也会导致孩子不愿意一个人身处校园。任由这种情况发展下去,孩子只会越来越不想上学。

担心自己在学校受欺负。有些孩子不仅没朋友,还害怕与人交往,不是对自己没信心,而是害怕其他同学欺负自己。“孤身一人”在学校,得不到家长的支援,孩子自然就会讨厌待在学校。

马老师有办法

其实,以上只是孩子不愿上学的一部分原因,每个孩子的心理发展程度不同,不愿上学的原因也不一样。如果您的孩子不愿上学,就要让他说出真正的原因,然后再和孩子共同解决。

对孩子进行正确引导。发现孩子不愿意上学时,要给孩子做出正确的引导。比如:积极配合孩子的言行,用和缓的语气询问。要知道,以恐吓、责备的口气训斥孩子,只会适得其反。

跟孩子进行良好沟通。有效的沟通,可以帮助孩子缓解压力,当孩子认识到学校可能出现的情况,或者学校里能遇到什么新奇的事情,就会大大降低他的紧张情绪,从而喜欢上学。

主动找老师询问情况。有些孩子口头表达能力较弱,家长可以和老师联系,切实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或向专业医师求助,让孩子知道逃避是于事无补的。

不良反应2 如厕不及时,上课铃声响了才去

有的孩子经常会出现“上课铃响了以后,才想起要上厕所”的现象。对于孩子来说,这是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因此,作为家长,一定要多加重视这个问题。

有一位家长这样描述道:“女儿上幼儿园时特别懂事,从来没有尿过裤子。可是不知怎么回事,自从上了一年级,上厕所反而成了负担。上个星期居然还尿裤子,我问她为什么,她说课间只顾着玩了,等打了上课铃才想起自己没去厕所。可是她又不敢跟老师请假,就一直憋着,最后还是憋不住了。要是一直憋着,还不把孩子憋坏了!”

小学与幼儿园不同,幼儿园上课的时间没有小学固定,孩子还可以随意走动。但到了小学,所有的事情都要按规矩行事,如果孩子还保持着不定时上厕所的习惯,就很容易遭遇尴尬。为此,提醒家长:一定要让孩子养成课间上厕所的习惯。

对于刚进入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没有了幼儿园老师和家长的提醒,孩子很容易耽误了如厕的时间。等到自己真正要上厕所的时候,可能已经上课了。

好的如厕习惯,不仅是自我控制力的良好体现,更是保持身心健康的良药。为了让孩子养成及时如厕的习惯,家长要多跟孩子沟通,提前将跟如厕有关的事情都告诉孩子。

问题出现的原因

孩子之所以不及时上厕所,原因有很多,如果想改掉孩子的坏习惯,就要先找出主要原因,才好对症下药。一般说来,孩子不及时上厕所的主要原因有三点。

贪玩忘了时间。不少孩子贪恋游戏,一下课就开始跟同学玩,根本不会想到上厕所。即使有点想上厕所,也会在玩乐的诱惑中让自己等一等。可是,孩子又没有时间观念,等来等去,一会儿就上课了。

没有养成规律上厕所的习惯。俗话说,习惯成自然,有些孩子上厕所没有规律,在家有家长提醒,在幼儿园有老师提醒,而到了小学,没有人提醒,就经常会忘记上厕所。

胆子小,不敢跟老师开口。有时孩子在课间确实没有上厕所的意思,但一上课就想上厕所。可是,孩子害羞、胆小,迟迟不敢开口向老师请假,只能忍着、憋着。

马老师有办法

在孩子的教育历程中,一年级属于起始阶段,良好的行为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家长一定要帮孩子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家长要提醒孩子。通常,教一年级的老师也了解孩子上学之初的行为特点,因此,多数老师都会同意孩子在上课时去厕所。但上课去上厕所,一定会影响听课质量,不利于孩子学习。所以,家长要积极引导孩子,比如:“课间时先去上厕所,然后再玩儿”,“上课之前,即使感觉不强烈,也要去厕所转一圈”。

孩子尿裤子了,不要责备。如果孩子确实尿湿了裤子,家长不要急躁。吼叫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打击孩子的自尊心,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况且,他已经觉得很丢脸了,你的指责只会加剧这种羞耻感。倒不如帮孩子分析原因,引导孩子建立“利用课间上厕所”的观念。

跟老师提前沟通。如果确实发现孩子存在不懂如厕的问题,就要提前跟老师打招呼,让老师在下课的时候提醒一下孩子。如此,时间长了,孩子自然也就能够养成及时如厕的习惯了。

不良反应3 孩子不喜欢班主任,总将幼儿园老师挂在嘴边

小学和幼儿园的差别,不只体现在环境上,老师的教学方式也有很大的不同。有些孩子习惯了幼儿园的教育方式,怀念幼儿园老师,而不喜欢现在的班主任。这时候,就要想办法让孩子认可班主任及任课教师。

张妈妈这段时间特别发愁,因为每次回家孩子都跟她说,他不喜欢现在的班主任。每次跟他提起老师,他就一脸的敌意。连续两次单元测试,孩子的语文成绩都考得一塌糊涂。问其原因,孩子说:“我就不喜欢他,就不给他考好。”在孩子眼里,老师就像他的敌人一样。张妈妈想了很多办法都不管用,孩子始终都很抗拒班主任,后来索性说不想上学了。

在幼儿园,老师以保教为主,孩子们是在游戏和实物接触过程中逐渐学习新知识的,再加上老师的细心照顾,孩子们自然有一种依赖感。而到了小学校园,孩子每天要在集中的时间里接受很多抽象的知识,而且要遵守校纪校规,要独立完成大多数事情。如此,老师的工作会更多,自然不能像保育员一样来管理孩子。

小学一年级是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时期,孩子不喜欢任课老师,就会不喜欢上课。因此,为了提高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就要从引导孩子喜欢上老师开始。

一年级是孩子与老师交往的初始阶段,与老师相处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着接下来的学习质量。尤其是班主任,很可能会一直陪伴孩子六年,如果孩子不认可班主任及任课教师,情况就更糟了。家长一定要引导孩子,促使他在最短的时间里迅速适应新环境,接受新老师。

问题出现的原因

孩子离开家庭、幼儿园,进入小学校门,周围的环境和人都会发生变化。环境的改变,也要求孩子有改变,不仅需要孩子自己努力,还需要家长的回应和引导。概括起来,孩子不喜欢一年级老师的原因有四点。

“老师”的新身份,让孩子惧怕。幼儿园老师与孩子相处时,都比较像妈妈,以照顾为主。而小学老师往往更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因此就会对孩子严格要求,孩子错了,会批评,甚至为了让孩子引以为戒,可能会将孩子的问题比较直接地指出来。孩子如果接受不了这种方式,就会产生惧怕心理。

对老师有偏见,认为自己不受老师喜欢。有的孩子上学第一天回家,就对妈妈说:“我要换班,我们老师一点也不喜欢我,还是幼儿园的老师好。”孩子主观臆断,认为老师没有像幼儿园老师那样照顾自己,就是不喜欢自己,就会产生偏见。

家长给孩子带来压力。在孩子开学前有些家长会反复叮嘱孩子:要听老师的话,要如何如何……无形中,就会给孩子造成一定的压力,甚至还会令孩子惧怕老师。孩子可能会认为,不这样做,老师就不喜欢自己。

老师里也有新手。有些老师资历尚浅,无法掌握每个孩子的特殊需求,容易照顾不周,忽略孩子的一些情绪。再加上家长没有跟老师沟通,也没有提前跟孩子介绍老师,孩子自然就不会喜欢老师。

马老师有办法

让孩子打心眼儿里接受新老师,需要经历一个缓慢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那么,作为家长,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引导孩子,让他渐渐喜欢自己的老师呢?

做好沟通很重要。沟通环节非常重要,家长不但要和老师沟通,还要跟孩子进行充分的沟通。在老师方便的情况下,家长应该主动找老师,把孩子的脾气秉性、兴趣爱好、特殊需求等都如实地反映给老师,同时了解一下老师的教学方法;接着,跟孩子进行充分沟通,告诉孩子,小学不同于幼儿园,老师是知识的传递者,让孩子尊重老师,并学会正确地跟老师交流。

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说老师的坏话。孩子刚上小学,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如果家长因不满老师的某种行径而在孩子面前抱怨:“这老师太不负责了,除了讲课什么都不管”“他们班主任的性格也太奇怪了,看起来不好相处”……在孩子心里,就会形成“老师不好”的坏印象,从而影响师生关系。

维护老师的形象。当孩子表达自己对老师的反感情绪时,家长既不应支持,也不要反对,要站在自己的立场,主持公道,让孩子客观地认识到老师的重要性,从而维护老师的形象。

不良反应4 孩子不和同学交流,课间总是独自坐在那里

调查显示,目前很多刚升入小学的孩子,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孤僻性格,不喜欢主动与人交往。这一现象在独生子女人群中显得尤为突出。任由孩子这样发展下去,就无法形成正常的同学关系,还会对孩子性格的塑造造成负面影响。

玲玲上幼儿园时,跟小朋友们玩得很好,可不知为什么,上了一年级却变得不爱说话了。路上看到同学就低着头,下课就一个人坐在那里,总是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子。每天放学的时候,看到来接自己的妈妈,玲玲都会欢呼雀跃不已。开学已经有两个月了,她都是如此。

比如:同学都在教室里玩,她就直直地坐在那里,盯着看;同学在一起聊天,她也一动不动地不说话。即使有人跟她说话,她也不愿多与人交谈几句。开始的时候,还有人跟她玩,后来同学们索性都不再理她了。

不喜欢跟其他同学说话,也是初入小学的孩子经常出现的一个问题。有的孩子不愿意跟其他同学说话,即使人家找他,他也懒得张嘴;有的孩子不敢跟其他同学说话,胆子小,放不开……孩子要跟同学一起学习,整天坐在那里不说话,结果可想而知。

小学也是个小社会,班级则是个集体,孩子不懂与人相处,不能主动跟同学说话,仅仅独坐在那里,不仅无法在最短的时间里融入班集体,还容易跟其他同学脱节。

作为家长,一定要在孩子正式上小学前就让孩子认识到集体的重要性,让他明白没有人可以脱离集体独立存活。一定要教导孩子,让他积极主动地和同学交往。

问题出现的原因

一位哲人曾说:“人是社会性动物,任何人都不可能脱离社会独立存在,必须与他人交往,才能完成个人的社会化,使自己逐渐成熟。”身处密集的人际关系网,任何人都不能离群索居,成年人如此,孩子也如此。孩子不愿意跟同学交流,通常有三方面原因。

孩子性格内向。性格内向的孩子一般都喜欢独来独往,不喜欢人多热闹的地方,即便是在家里,话也不太多。更何况孩子刚刚进入一年级,没有熟悉的小朋友。

害羞是个大问题。有些孩子胆子小,说话做事都容易害羞,与同学相处的时候,自然也会如此。因此,当其他同学在一起打闹的时候,他很可能就会独自坐在那里。再加上一年级的孩子多半还没有掌握社交技巧,自然就很难打开局面。明明心里很想认识新朋友,但就是不敢开口,不敢主动跟人聊天。

找不到共同话题。共同话题,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一个触发点,孩子之间的交往也是如此。有些孩子也想融入集体,但每次想插话,都不知该如何说。有些孩子即使遇到了问题,也不敢张嘴向同学求助。找不到共同话题,怎么进行交流?

马老师有办法

孩子不喜欢跟同学说话的原因有很多,家长要帮助孩子找到最直接的原因,帮助孩子和同学建立交往关系。具体说来,我们可从四个方面努力。

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进入一年级后,鼓励孩子经常跟同学接触,便能使其更快地适应新环境。小学的集体活动比较多,比如一起打扫卫生、一起做操,还有运动会、比赛等,鼓励孩子多参加这样的集体活动,孩子自然就能学会与人交往。参加集体活动,孩子不但可以认识更多的同学,还可以调整自己的言行,学会尊重、信任和谅解他人,变得更加乐于助人。

为孩子创造交流机会。如果想让孩子更快、更顺利地跟同学和谐交往,就要在日常生活中多为孩子创造与人交流的机会,鼓励他多跟不熟悉的人接触。比如,周末陪他到广场、游乐园里玩,或者带着他走亲访友,或者让孩子的同学、邻居到家里来跟他一起玩……

教育孩子交友要平等。虽然孩子刚上一年级,但已经成为社会关系网中的一员,要想形成良好的同学关系,就要鼓励他跟同学平等交往,不攀附、不撒谎,平等待人、宽以待人、相互理解、彼此尊重,这样也有助于孩子良好人格的塑造。

帮助孩子改掉不良品格。如果孩子任性、自私、吝啬,一定要使其改正。这些不良品格会对孩子的人际交往造成很大的阻碍,如果放任发展,一定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因此,要让孩子养成诚实、向上、团结、勇敢的品格,使孩子成为受人欢迎的同学。

不良反应5 孩子讨厌教室的布置,不适应教室氛围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孩子也是一样。教室环境,是影响孩子校园生活的重要外部条件。某种程度上,学校的环境是孩子对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追求。

有一个女孩放学回到家,跟妈妈抱怨说:“我觉得我们班的教室简直太难看了。幼儿园的墙壁都是彩色的,教室里还有我最喜欢的积木、小皮球;平时我们都围在一张桌子上,座位上还有小垫子。可是,现在教室里只有白白的墙,除了黑板、讲台和桌椅,什么都没有;要不就是一些名人名言,那些人的照片都好难看。教室那么小,却挤了一屋子人,我都不想待在里面。”

因为功能的不同,小学和幼儿园在教室布置上也大不相同:小学教室的墙壁上,没有了卡通画,换上了名人语录;桌椅摆得整整齐齐,不能随便挪动变化,对孩子来说确实缺乏吸引力。

幼儿园的布置,主要以激发孩子的兴趣为主,因此会显得非常有趣、形象、美观。但小学教室作为教学地点,最忌花哨的室内装饰,以免影响学习,因此就会单调一些。然而这些变化对初到小学的孩子来说终归是有些不适应的。

家长要引导孩子实现角色的转变,不要让他觉得自己还是幼儿园的小朋友,要直接告诉他:“你现在已经是小学生了,已经升级了,要让自己快速长大。”

在孩子的一生中,需要经历很多次环境变迁,一年级时不能迅速适应新环境,孩子就会产生恐惧、无助的不良情绪,影响身心健康和未来的发展。相反,如果孩子可以很快融入新环境中,就会保持心情舒畅,进而激发潜能。

问题出现的原因

就如我们前文所讲,一年级是孩子人生的一大转折点,此时的孩子还不能像大人一样很快适应新的环境。孩子之所以会有这种心理差异,原因不外乎三点。

对新环境存在戒备心理。通常,六七岁大的孩子还没有很强的适应能力,面对突如其来的陌生环境,都会充满了戒备,会对所见的任何不满提出质疑。如果发现过去的五颜六色的图画都不见了,他多半会心生不满。

对熟悉的环境依赖性强。有些孩子比较习惯待在熟悉的环境里,这样会让他很有安全感,一旦进入陌生环境,就会心生抵触,无法接受、适应新环境。

环境的变化造成心理落差。过去经常能看到五颜六色、稀奇古怪的新东西,到了整齐划一、单调平静的小学环境里,有些孩子就会产生强烈的心理落差。

马老师有办法

聪明的家长会积极引导孩子,帮助他调整心态,尽快适应现在的校园生活。

给孩子讲清楚为什么发生变化。六七岁的孩子虽小,但也已经懂得一些基本道理。面对孩子的疑惑,家长可以坦诚地告诉他:进了小学,就要以学习知识为主,教室布置都是为了帮助学习,装饰太多会分心;有些名言警句则是为了激励他好好学习,因为他的任务已经不再是简单地识图看画,而是学习知识。

从卧室做起,让孩子的生活风格也有所转变。如果家庭和学校是完全不同的两种风格,孩子的心理落差就会很明显。因此,可以从孩子的卧室入手,适当地把玩偶、贴画等移开,将含有知识性内容的东西放到孩子的卧室里。

培养孩子的适应力。在孩子刚上学之初,家长可以带着他到一些文化气息较浓的地方去参观,比如当地的中小学校、博物馆、图书馆等,让孩子逐渐接受学习环境的氛围。坚持一段时间,孩子就会慢慢适应。

和老师一起帮孩子调整。家长可以向老师提出建议,在一年级的教室里,稍微贴一些彩图,让孩子能在相对熟悉的环境下慢慢过渡。孩子适应了教室的布置与环境后,再向知识化方向过渡。

不良反应6 课堂时间改变,孩子坐不住

当孩子进入小学后,就会发现课堂时间有了明显变化,课间也变短了。如果不适应这种时间安排,孩子就会在课堂上走神,没听多久就开始坐不住,东张西望,或者玩弄文具等。

京京每天放学回家都会跟爸爸说,自己很不习惯学校的上课时间,感觉一节课太长,根本坚持不下来,头10分钟还能认真听讲,过了20分钟,心思就不在课堂上了。而且有时候,他会忍不住犯困,还时常走神儿,甚至想上厕所……总之,很难适应课堂时间,不知道该做什么。

为了了解孩子的情况,爸爸给老师打了电话,老师说,京京确实存在这样的问题,但这类问题在一年级孩子身上很普遍。之后,教师便给爸爸介绍了几个引导孩子的方法。之后,爸爸积极实践,京京的问题慢慢得到了解决,稳坐教室的时间越来越长了。

其实,很多刚上一年级的孩子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小学课堂时间一般都是40~45分钟,孩子毕竟还小,不可能长时间坚持,能够坚持20分钟就已经算不错了。因此,孩子在课堂上走神是常见的现象。

问题出现的原因

孩子上小学后,家庭环境、学习环境、课堂时间等方面都会发生巨大变化。很多孩子都会对此感到无措,因为他还不懂得以时间为单位进行学习。通常,孩子上课坐不住的原因有三个。

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六七岁的孩子好奇心都很重,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或他人的影响,如果听课的时候,忽然看到外面有只鸟飞过,或者听到外面有消防车经过的声音,他们就会扭头向窗户看。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自然就坐不住了。

孩子本来就爱动。由于年龄的原因,让刚上一年级的孩子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听课几乎很难,因为他们本来就爱活动。因此,上课的时候,就会看看这、看看那,动动笔、画画线……

孩子缺乏集中注意力的能力。有些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注意力习惯,做事的时候无法集中注意力,容易分心,如此,上课的时候多半就会坐不住。再加上孩子刚上一年级,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本来就短,自然就会觉得一堂课的时间无限漫长了。

马老师有办法

孩子不能遵守学校的上课时间,就更难以利用上课时间好好听讲。因此,家长要帮助孩子养成惜时、守时的观念,提高他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听课效率。

给孩子规定作息时间。当孩子升入小学,可以给他制作一份时间管理表,规定每天几点起床、几点睡觉,先写完作业再玩游戏等。开始时,孩子可能会不太适应,可以陪着孩子一起按作息时间学习和休息,等孩子养成了习惯,时间观念自然也就增强了。

量化时间,让孩子自己做计划。刚上小学的孩子,还是以玩为最大的乐趣,家长不妨把时间当作孩子的新“玩具”,让孩子自己规划每天的时间。有了计划,知道了自己在某段时间该做某件事,孩子的注意力就会集中起来,慢慢地,也就能够集中注意力听课了。

让孩子知道规矩。如果孩子做事不专心或者不守时,就会对今后的学习和成长带来很大障碍。因此,孩子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家长就要从旁指导,鼓励孩子改正。如果不听,必要时也要狠下心,给孩子一点小小的惩罚,让他引以为戒。

不良反应7 学习内容大变样,孩子觉得乏味

与小学相比,幼儿园更注重在游戏中开阔眼界,而上了小学,孩子就得自己直面抽象的知识了。对于很多孩子来说,这一变化来得太快,他们无法在短时间里适应。

儿子入学已经三个星期了,但妈妈总感觉他不适应学校生活。每次妈妈去接儿子放学,问他当天都讲了什么,儿子总是支支吾吾地答不上来,还经常忘记家庭作业;晚上写作业时,也心不在焉、磨磨蹭蹭的。幼儿园时期,老师一直夸他聪明,可上了小学,竟然是这样的情况,妈妈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幼儿园的学习内容跟小学完全不同,虽然一年级的教材中也会有很多插图,可是依然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中心的。没有了幼儿园时的趣味,多了乏味的知识,孩子自然就会不喜欢。

问题出现的原因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已经认识到了小学一年级对孩子的重要性。虽然是教育的初级阶段,但孩子要完成的学习任务的难度一点也不低。

语文。语文,学起来并不难,但根据现行的语文教学大纲,在一年级的人教版最新的实验语文教材中,需要孩子掌握950个汉字。

数学。在小学1~3年级,主要内容是“万以内的数”全部认识,并学会加、减、乘、除等四则运算,还要掌握小数、分数、简单的几何体、平面图形等。另外,还要掌握对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技巧。

英语。比如有的地方小学一年级的英语教学要求为:第一,听懂老师给出的英语指令,并根据图片和动作提示,听懂简单的英语小故事;第二,会用英语和他人进行个人信息和情感交流,会唱十几首英文儿歌;第三,会用英语进行游戏、表演童话剧等;第四,能看图识字,能通过图片读懂英文小故事,并能正确书写简单的英文短句。

至于音乐、美术、体育等其他科目,学校也非常重视;另外,还有思想品德课、劳技课、自然课……而这些仅仅是在校学习的课程。

马老师有办法

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讲,兴趣是关键,要让孩子爱上学习,首先就要提高他对学习的兴趣。

增加孩子对学习的向往。要想提高孩子对学习的兴趣,首先就要增加孩子对学习的向往。比如:告诉孩子,上学究竟是怎么回事;带着孩子到书店选购课外书,教他如何正确使用,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引导孩子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增加好感度。

让孩子自己整理学习用具。学习用具的准备跟学习是联系在一起的,孩子做完作业后整理课本和学习用具,就会对第二天的课堂产生向往,慢慢地就不会再讨厌学习了。

让孩子讲讲学校里发生的故事。每天放学回来,可以让孩子讲讲,今天学校发生了什么事情、班里有哪些有趣的见闻、课堂上出现了什么小插曲……这时候,孩子往往会滔滔不绝地跟你说。当家长对孩子所说的事情做出回应时,他便会对第二天的学校生活充满期待。

本章小结

1.如何应对孩子的哭闹?家长要勇敢地放手,让孩子快速成长,尽快融入学校的新环境中;帮助孩子克服心理障碍,勇敢地面对新生活。

2.如厕,对于刚进入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是个重要的问题。家长要多跟孩子沟通,提前将跟如厕有关的事情都告诉孩子。

3.班主任可能会一直陪伴孩子六年,如果孩子不喜欢班主任,家长一定要引导孩子,促使他在最短的时间里迅速适应新环境,接受新老师。

4.一定要在孩子正式进入小学前,就让孩子认识到集体的重要性,让他明白没有人可以脱离集体独立存活。一定要教导孩子,让孩子学会与人相处,主动跟同学交往。

5.一年级不能迅速适应新环境,孩子就会产生恐惧、无助的不良情绪,影响身心健康和未来的发展。相反,就会保持心情舒畅,进而激发孩子的潜能。

6.做事时不专心或者不守时,会给今后的学习和成长带来很大的障碍。因此,孩子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家长就要从旁指导,鼓励孩子改正。

7.这一时期的孩子,兴趣是关键,要让孩子爱上学习,首先就要提高他对学习的兴趣。在孩子正式上学之前,就要帮孩子制订合理的作息计划,让孩子按时睡觉和起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