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6岁入学期,陪孩子做好幼小衔接
9776800000003

第3章 七个小技巧,让孩子愉快地爱上学习

技巧1 帮孩子一起发现学习的乐趣

为什么孩子对学习不感兴趣?怎样让孩子自主学习?这是困扰很多家长的问题。

小宝上一年级已经有一个月了,可是对学习一点也不上心。开始妈妈还以为是儿子不适应,可是这个月以来,每次小宝写作业都是一副愁眉苦脸的表情。他还不止一次地对妈妈说:“妈妈,我讨厌上学,讨厌做作业,讨厌看书。我就想和其他同学一起玩。”

遇到这种问题,家长先不要着急,首先要分析原因,调整教育方法,或寻求心理专家的帮助。

问题出现的原因

导致孩子对学习没有兴趣的原因有很多。家长要积极寻找原因,对症下药,提高孩子对学习的主动性。

孩子还没有发现学习的乐趣。只有遇到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孩子才会将注意力集中在上面,因此,如果想激发出孩子学习的热情,就要让孩子认识到学习的乐趣。比如:学习了圆角分等概念,就能够换算钱了。

培养兴趣需要过程。任何兴趣的培养和保持都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孩子不断地自我磨合。因此,孩子突然要面对枯燥、重复的读写、背诵时,就很难像玩游戏一样从中发现乐趣。

家长疏于对孩子兴趣的培养。有些家长不注意开发孩子的兴趣,也不在意孩子对哪些方面感兴趣。幼儿园阶段疏于引导,使孩子难以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也不懂得如何寻找兴趣。

马老师有办法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孩子对某件事有了兴趣,一定会自觉克服困难,激发无限潜能,学习也一样。因此,作为家长,就要多花些时间激发、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爱上学习。

用表扬来鼓励孩子产生学习兴趣。孩子一般都喜欢听到家长的表扬,如果家长认同他所做的事情,他就会更加努力地去完成。家长要多观察孩子,从他的言行中发现闪光点,并毫不吝啬地给予表扬。当孩子体会到自身的价值后,就会因为喜悦而更喜欢做这件事。同时,当孩子有了小进步,家长也要适当表扬,要肯定他的努力,对他多加鼓励。

让学习保持新鲜感。学校的学习模式是重复、单调、乏味的,时间长了,孩子往往会产生厌倦情绪。家长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将孩子的学习兴趣点燃。比如,可以带孩子到户外,并趁机输送一些有关学习的内容,让孩子对学习充满新鲜感。这样,孩子才不会对学习失去兴趣。孩子都喜欢尝试新东西,要让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产生新鲜感,从而在扩大孩子视野的同时,不断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寓教于乐始于游戏。孩子天生爱玩,在孩子的教育初期,游戏就是最好的学习工具。比如:学习了圆角分等概念后,可以跟孩子一起过家家,你当消费者,孩子当收银员,锻炼孩子对相关知识点的认识和理解。不过使用这个办法,要多下些功夫,给孩子正确的引导。

技巧2 让孩子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学习

很多时候,孩子之所以对学习不感兴趣,主要是因为他根本就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学习,认识不到学习的重要性,自然也就不会主动学习了。

佳佳吃完晚饭后,一直窝在沙发里看电视,不想写作业,妈妈问:“今天老师没留作业吗?”佳佳说:“留了,但我不想写。”

妈妈追问她为什么,佳佳却给不出理由,只是说:“不想写。”

妈妈严肃地说:“作业是你自己的事,成绩好坏跟别人没有任何关系。如果因为成绩不好考不上好中学,也跟任何人没关系。”

佳佳想了想,觉得妈妈说的有道理,便立刻回房,认真地写作业去了。

看到孩子不想学习,采用逼迫、哄骗、催促等方式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如果能像这位妈妈一样,把学习的理由都给孩子摆出来,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他就会自觉地学习了。由此可见,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将上学的原因告诉孩子。

问题出现的原因

孩子虽然已经踏入了校门,却仍不知道学习为何物,自然也就不会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学习。通常孩子会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这三个。

孩子没有养成学习习惯。在幼儿园阶段,孩子的“学习”主要来自游戏,更多的时间都在玩,对小学“学习”没有任何概念。一旦教学脱离了游戏,有些孩子就会觉得自己现在并不是在学习,也就不会主动学习了。

孩子没有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幼儿园阶段,很少有老师会直接采用小学式的教育方式,因此孩子对分数、成绩都很模糊。但是到了一年级,教育理念发生了变化,孩子仍然不清楚学习的重要性,也就对学习提不起兴趣了。

家长没有做出正确引导。在孩子快要上小学时,有些家长并没有对孩子进行适当的学习引导,孩子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学习,学习有多重要……家长疏于引导,孩子也就缺少了对学习的认知。

马老师有办法

如果想让孩子了解学习的原因或重要性,可以从四方面做起。

让孩子为发展兴趣而学习。有些孩子虽然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但他不清楚该如何做好自己喜欢的事。此时,家长就需要告诉孩子,让兴趣得以发展的唯一途径就是学习。比如,孩子喜欢摆弄汽车、闹钟等机械物品,家长就可以告诉他:“只要好好学习,将来考上知名大学,就能成为一个发明家,发明出更好的机器。”

让孩子为提升能力而学习。对于每个人来说,能力训练都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大人尚且需要坚定的意志,何况还是一年级的孩子?因此,家长要有耐心,从生活点滴中培养孩子的观察力、理解力、思考力、表达力、专注力及忍耐力。一旦孩子具备了更强的学习能力,就会自觉地将这些能力运用到学习和生活中。如此一来,孩子才会学得更好、发展得更快。

让孩子为自力更生而学习。对于六七岁的孩子而言,看似不用考虑“生存”问题,但孩子目前的学习状况会影响将来的人生走向,自然就会和“生存”紧密相连。所以,家长要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长大成人后都要自己养活自己,现在好好学习,掌握扎实的知识,长大后才能更好地解决生活问题,生活才能更好;否则,就很难在社会上生存。”这样,孩子就会明白,只有努力学习,才能吃饱穿暖有房住。当孩子对未来充满希望时,学习兴趣也就浓厚了。

让孩子为实现理想而学习。要让孩子有学习的动力,就要先让他有理想和责任。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引导他树立理想;同时,要引导和鼓励孩子,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学习。当孩子每天都在为实现理想而努力时,学习就会成为他生活的重要部分。

技巧3 从好奇心入手,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每个孩子都有好奇心,面对新鲜事物,总忍不住想问,忍不住想了解,只不过有的孩子表现出来了,有的孩子没有表现出来罢了。在孩子上一年级的时候,就要利用孩子的好奇心,鼓励他不断地尝试学习、探索创新。因为,这也是孩子主动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

儿子从小就很调皮,看到家里有什么新东西,就喜欢摸一摸、动一动。小时候,带他逛街,也不让人抱,就喜欢自己到处走走看看,打量周围的一切。发现儿子对一切都充满好奇,妈妈就着重培养他的这一优点。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妈妈发现这个办法很管用。

儿子四岁时,就认识了简单的汉字,还能认识十几种动物。上了小学后,为了引导和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妈妈总会针对教材给孩子提一些问题,当儿子寻找问题答案的时候,也就将书本中的内容掌握了。

遇到稀奇古怪的东西,很多孩子都会尝试了解,有时甚至还能有意想不到的创新。想想看,当你把孩子不认识的东西带回家,他会不会好奇地问这是什么,会不会想要打开看看?当你给孩子提出一些问题时,孩子会不会感到好玩,继而去找答案?

每个孩子都是探险家,好奇是他探寻世界的天然工具。如果孩子不知道如何对待学习,不妨把它当作一个礼物,激发孩子的好奇心。此外,如果孩子喜欢提问,家长就要积极回答;即使自己不知道答案,也不要敷衍了事,要跟他一起寻找答案。

美国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杜威曾指出:调查和探究,是儿童生来的本能,探索是他们的本能冲动。好奇、好问、好探究,是儿童与生俱来的特点。要想激发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就要从孩子的好奇心入手。

问题出现的原因

之所以要让家长从孩子的好奇心出发来引导孩子,原因主要有两点。

孩子对万物都充满好奇心。一般来说,六七岁是孩子对世界最有探索欲望的时期。这时候,他们什么都想知道,比如:为什么汽车可以跑、为什么冰块会冒气、为什么蚂蚁要搬家……他们虽然还没有学到相关的理论知识,但依然会对背后的原因充满好奇。

不能漠视孩子的好奇心。家长要重视孩子的好奇心。如果孩子展现出好奇或疑问,家长不要不以为然,更不能批评、训斥孩子,否则会让孩子的好奇心遭到重创。如此,孩子就不愿意再去探索;一旦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学习就难上加难了。

马老师有办法

发现孩子有很强烈的好奇心,作为家长,应该如何应对,并通过怎样的方式激发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呢?以下几点应该能够帮到你。

耐心给孩子解答,家长即使不懂也不能敷衍。如今,孩子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知识;而且,因为好奇心强,接受新鲜事物的速度非常快,孩子经常会独立思索,甚至向家长发问。这本是一件好事,但如果家长心不在焉,或者随便编个答案糊弄孩子,不但无法让孩子收获有益的知识,还会让孩子伤心难过。因此,如果孩子有了问题,一定要认真解答,不要敷衍。

充分满足孩子的求知欲。当我们与孩子接触时,千万不要认为孩子什么都不懂。孩子之所以会提出问题,是因为他知识、经验不足,而非对世界一无所知,没有思考能力。面对孩子的好奇心,处理不当,就会挫伤孩子探求新知识的勇气。因此,要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和求知欲,尊重他的能力和判断。

表扬孩子的长处,引导孩子培养爱好。每个孩子都有与众不同的优点。不管是调皮的孩子,还是文静的孩子,在某个领域都有自己独特的闪光点。家长要充分发展孩子的兴趣爱好,时常表扬他的优点,帮助孩子找到发展爱好的动力和方法,让孩子的个性健康发展。

培养孩子独立探索的能力。在与孩子互动时,不要只顾着给孩子灌输知识,要利用有效的引导让孩子在互动过程中提高独立思考能力,利用想象力,找出问题的答案。一年级的孩子都喜欢模仿,要让他多动手,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在实践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

技巧4 孩子喜欢听故事,将学习内容故事化

故事是一种口语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有内容有情节,形象生动,孩子们都喜欢。给孩子讲故事,不但可以让孩子储备丰富的知识,还能扩展视野,让孩子学到人生哲理和人生价值。另外,新奇好玩的剧情也能激发孩子的好奇心,丰富他的想象力,从而激发旺盛的求知欲。

正在上一年级的玲玲不喜欢学数学,每次单元测试,数学成绩都排在最后。

对于“分数”这个概念,玲玲理解起来特别吃力,总是跟不上老师的讲课进度。为了帮女儿尽快接受这个新知识,妈妈想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有一天,狐狸和狼狗都想吃西瓜,狐狸更聪明,提议把西瓜分成5份……

玲玲听了这个故事,居然明白了分数的概念。妈妈信心大增。感受到了讲故事的好处,在之后的学习中,妈妈都会想些故事,融合到数学的学习中。渐渐地,玲玲不再抵触数学了。

玲玲妈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成功地让女儿学会了分数,还让她重拾了学习数学的信心。从表面上看,讲故事只是一种休闲娱乐的方式,但孩子最容易在故事中吸取知识和道理。在轻松的氛围中,孩子才能很快地接受学习内容,同时感受到学习的无限乐趣。

每个孩子都喜欢听故事,从新奇有趣的童话、寓言、小故事里,孩子很容易找到学习的兴趣。鉴于此,我们不妨把孩子的这个爱好利用起来,将学习内容、知识要点融入故事中,以便孩子更好地消化和吸收。

问题出现的原因

一年级的小学生都不喜欢枯燥的学习氛围,家长完全可以用生动有趣的方式来引导孩子学习,用故事来演绎知识,就是有效手段之一。原因主要有三点。

孩子都爱听故事。孩子们从小就喜欢听故事,大多数孩子都是听着故事度过幼年时光的。对于刚进入一年级的孩子来说,陌生的知识点学起来确实枯燥,倒不如给孩子编个故事,将知识点融合到故事中,让孩子一边听,一边理解,这样孩子才能更容易接受。

故事本身具有吸引力。相较于抽象知识的枯燥,有情节、有场景、有人物的故事更容易将孩子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如果故事情节还跌宕起伏,或者正好是孩子喜欢的类型,就更容易将孩子的关注点吸引过来了。

故事可以促进孩子生理和心理的成长。从生理上讲,处在孩童时期的孩子,大脑正在飞速发育成长。聆听好故事,能让孩子将左右脑充分配合起来,促进大脑的协调发展。从心理上讲:第一,孩子可以通过故事,理解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并整合起来,形成自己的判断;第二,听故事,不仅可以让孩子汲取故事内容和知识,更可以获得情感满足。

马老师有办法

故事确实是培养孩子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方法,那么具体来说,应该给孩子讲什么样的故事,才能让他对学习产生兴趣呢?

给孩子讲些勤奋学习的故事。自古以来,我国就有很多勤奋学习的好故事,比如凿壁偷光、头悬梁锥刺股、囊萤映雪等,故事中的主人公之所以要努力读书,能够克服千难万阻,都是为了得到更多知识。这种发奋读书、刻苦学习的精神,可以通过故事的方式传达给孩子,让孩子以此为榜样,积极效仿。为此,应该多让孩子听听这类故事,激励他努力学习。

给孩子讲一些传统故事。很多传统故事都以生动的情节将深刻的道理蕴含其中。比如,“曹冲称象”隐含着数学知识,体现着等价代换的概念;“田忌赛马”则启发孩子要学会转换思路,寻找最佳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作为家长,可以有意识地搜集相关故事,讲给孩子听。当他可以直观地感受知识的应用之处时,就会对学习充满兴趣。

给孩子选择合适的童话、寓言故事。生动有趣的小童话、小故事,都是孩子的最爱。另外,寓言类故事对孩子也有很好的启迪作用。让孩子阅读这些内容,不仅能激发孩子主动阅读的兴趣,还能让他自己获取知识、独立思考。比如,《格林童话》《伊索寓言》等书平时都可以作为孩子的课外读物。

技巧5 不要随意给孩子设置“标准答案”

一年级的孩子都有着丰富的想象力,他们会想象浩瀚的宇宙、广阔的大自然,在学习的时候,如果孩子能够将自己的想象力充分地发挥出来,对知识的学习可能会更省力。比如,学习汉语拼音的时候,将拼音字母想象成小动物,记忆起来就容易了。

苗苗是邻里街坊公认的小机灵鬼,想象力很丰富,总能从嘴里蹦出令人惊喜的话。可是如今已经上一年级的她,想象力却好像在逐渐减退。

上小学前,妈妈总是逗她,比如,问她饺子像什么,她说像元宝、像月亮、像奶奶鼓鼓的零钱包……可是现在,苗苗却懒得动脑,大人说是什么,就是什么。

妈妈很疑惑,这是成长的必然,还是教育出了问题。如果真是教育问题,又该如何纠正、维护并开发孩子的想象力?

“发明大王”爱迪生也曾这样讲:“想象力永远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推动着人类的进步,想象才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可见,对孩子来说,想象力是开发思维、培养创造力的重要因素。

如今的家长跟以前的家长比起来更加博学多才。因此,只要孩子一提问,有的家长就会立刻回答,生怕破坏了孩子的求知欲,更不想被孩子“看扁”。可是,如果孩子总是能在提问的第一时间得到“标准答案”,就剥夺了他独立思考的机会,更不用说发挥想象力了。而让孩子爱上学习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激发孩子的想象力。

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想象力就是他们的画笔,能为这个世界增添许多奇妙和惊喜。想象力强的孩子,会有与众不同的思维,能说出出人意料的话语;学习完一篇课文后,他们会天马行空地遥想一番,对于知识的学习会更有兴趣。因此,想让孩子爱上学习,完全可以从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开始。

问题出现的原因

为什么说激发孩子的想象力有利于孩子的学习呢?

孩子的想象力最丰富。一般来说,六七岁是孩子想象力最活跃的时期,每看到一个事物,孩子们就会在头脑中想象出其他事物,甚至比现实中的事物更加形象生动。重视孩子的想象力,对刚升入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有很好的辅助学习的作用。

孩子的接触面更广。上了一年级,孩子会接触更多的新景象、新声音、新感觉,头脑中就会出现一个更大、更精彩的世界。所以,完全可以结合学习内容,利用想象力进行思考,比如:“看,‘f’像不像小伞?”这就是在激励孩子采用联想法进行学习和记忆。

马老师有办法

了解了想象力的重要性之后,那么家长应该如何保护和挖掘孩子的想象力,具体应该怎么做呢?有这样一些方法。

引导孩子编故事。孩子都爱听故事,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想象力丰富的孩子还会编故事。因此,可以通过编故事训练孩子的想象力。比如,妈妈先说一两句,让孩子接下面的内容,接着妈妈再接下去,如此循环。比如,妈妈说:“有只小兔子出去玩,遇上一只小猫。”孩子接:“小猫嘴里叼着鱼。”妈妈接:“小兔子对鱼很感兴趣,眼巴巴地望着小猫。”孩子接:“小猫想把小鱼分给小兔子吃。”……如此,引导孩子编故事不仅有利于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还可为将来的看图写话打下基础。

多问孩子“像什么”。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随时随地培养孩子的想象力。看到某个事物,可以问问孩子“像什么”。每个孩子的脑海中都有一个丰富的世界,家长只要问他像什么,他就会从脑部资源里检索出相像的内容。当然,因为认知范围的局限性,孩子也许只会说出一两样,但随着见识的不断增长,想象力就会越来越丰富。

让孩子多接触东西,增加表象知识储备。创造不是凭空捏造,要有现实参照作为基础。因此,要让孩子尽可能地多接触真实世界,如自然、社会、人事等,孩子接触得多了,就会形成对现实事物的自我认知;孩子积累到一定的表象知识,就更容易进行自主想象,从而开启非凡的创造力,形成良好的创造性思维。

技巧6 鼓励孩子多想一想、问一问

一年级的孩子进入了新环境,开阔了新视野,进入所谓的“询问期”。此时他们对什么都充满好奇,看到什么都想问。提问,不但可以锻炼孩子的思维,还能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助于学习动机、社会性交往等非认知因素的发展。因此,认真对待孩子的提问,采取正确的应对策略,就能使孩子成长得更好。

小波今年刚上一年级,有一次他和妈妈一起去买东西。看到妈妈在收银台付钱,他好奇地问:“妈妈,钱是怎么来的?”妈妈当时没有反应过来,不知道怎么回答,只好敷衍了一句:“我也不知道。”

还有一次,小波问她:“妈,风是从哪里来的?”妈妈回答:“空气流动起来就有风了。”接着,妈妈又向小波吹了一口气,说:“看,这不是有风了?”小波好像没弄明白,失望地跑开了。

在不同年龄阶段,孩子提出的问题会不尽相同,渐渐地,涉及基础信息的问题会越来越少,有关事物关系类的问题会逐渐增多。面对孩子的这些问题,家长不必大谈道理,也不用解释高深的科学知识,只要用一两句简洁的概括,让孩子了解即可。这样不仅能扩展孩子的知识面,还能启发孩子进行自我思考。

在这个创新为王的时代,千金难买孩子的一句“为什么”。有的家长甚至还希望自己就是一本百科全书,能回答孩子提出的所有问题。其实,让孩子立刻知道答案并不是最好的方法,虽然孩子能得到相应的理论知识,但剥夺了孩子思考的机会,不利于孩子今后的学习。一旦孩子的思维受到限制,后期学习成绩就会下降。

一切思维都要从提问开始,让孩子多接触新事物和新环境,有助于激发孩子的探索欲望,从而产生疑问。之后,如果家长能耐心并热情地解答这些疑问,孩子就会更加积极地开动脑筋,发展思维。

问题出现的原因

提问,对孩子的学习很重要。那么缘何如此呢?这里总结了两条原因。

可以满足求知欲。提问是孩子的天性,孩子爱问的问题不但数量多,而且千奇百怪。家长应该知道,孩子在3~4岁时,喜欢提问是一种正常的表现。一般来说,孩子大约从2岁开始就会喜欢提问,到6岁时达到高峰。在这一时期,孩子所提出的问题也会逐渐深入,经历从“是什么”到“为什么”的阶段。因此,家长要积极回应孩子的提问,满足孩子的求知欲。

提问可以引导学习。重视孩子的提问,就可以利用问题引导孩子进行学习。比如:孩子学完一篇课文后,可以引导他提一些问题。同时,通过提问,还能激发孩子对知识的好奇心,进而提升求知欲;而且,勇于提问的孩子会比其他同学更善于独立思考和交流。

马老师有办法

如果想引导孩子主动思考,主动提问,家长就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让孩子知道提问的重要性,帮他克服心理障碍。如果想让孩子多提问,就要让他们发现提问的乐趣。针对这一点,可以给孩子讲讲爱迪生“我能孵出小鸡吗?”和牛顿“苹果为什么会往地上掉?”等事例,让孩子明白,要想提高学习效率,就要善于思索和探究。

不管什么问题,首先都要鼓励孩子。孩子在不同的成长阶段会问出不同的问题,虽然有些问题令家长感到为难,但孩子提问的行为是值得表扬的。所以,在回答孩子的问题时,可以找些符合孩子理解能力的答案,多使用比喻、借喻、讲故事等方法。但在态度上,回应一定要积极、正面。

面对孩子提问,家长要认真启发和引导。孩子提出问题,家长不但要认真回答,还要适当予以启发和引导,让孩子进一步思考,并提出更深入的新问题。当孩子能在家长的引导下找到答案,或者发现更深入更有意思的问题时他就会很高兴,并因此获得自信心和成就感。

创造一个宽容的提问氛围。面对孩子的提问,家长一定要认真对待,不能敷衍,更不能阻止孩子提问。孩子由于年龄小,有可能提出一些荒唐、冒失的问题,或者因为语言表达能力不强,无法将问题说清楚。对此,家长千万不能训斥,更不能讥讽、嘲笑,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的提问环境。

耐心教育,让孩子养成良好的提问习惯。要让孩子知道,学习就是问问题,不会问问题,就无法学到真本领,从而帮孩子养成寻求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克服提问题时的害羞心理。

技巧7 眼过百遍,不如手做一遍

孩子刚上一年级时,因为年龄较小,还没有完全摆脱好动的特点,所以动手操作类的学习内容更容易吸引他参与。如果孩子不喜欢学东西,那么完全可以让他的手动起来。

一天,母亲跟孩子一起逛街,孩子的鞋带忽然开了:“妈,我的鞋带开了。”孩子无助地看着松开的鞋带,又向母亲投来求助的眼神。母亲很无奈,都上一年级了,怎么这种小事都不会做。

路上,他们遇到了孩子同学的妈妈。两人聊着聊着,竟然发现对方的孩子身上也有这种毛病:“我家淘淘现在也这样,小时候日常生活都是我和他爸给打理:晚上我陪儿子写作业,写完作业后帮他把书包收拾好,他爸则负责给儿子洗脸、洗脚。早上,我准备早饭,他爸给他穿衣服,我俩轮流接送孩子。接送完孩子,我们再去上班,一天下来别提多累了。”

如果孩子操作能力差,动手、实践的能力就比较弱,最明显的表现就是生活不能自理,什么事都要靠家长。现在,很多一年级学生的动手能力都不太强,有些孩子连穿衣、系鞋带这种小事都做不好,就是典型的动手能力差的表现。

动手操作,可以让孩子同时运用手、口、眼、耳、脑等感官,扩大信息源,给思维创建良好的情境;动手操作,还可以满足孩子好动、好奇的心理需求。毫无疑问,动手能力对每个人都极为重要。

我们常说“心灵手巧”,“手巧”代表“心灵”,而“心灵”的孩子的动手能力都不会太差。双手的操作能力,直接体现着一个人大脑发育的程度。手是人类最重要的感觉器官,只有让孩子多动手,才能激发他的想象力,才能培养他对学习的兴趣。因此,聪明的家长都会重视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懂得让孩子多动手、勤动脑,变得心灵手巧。

问题出现的原因

手脑发育是相辅相成的,要想达到心灵手巧的境界,就要从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入手,这也是教育培养目标之一。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认识,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多动手,创造力更卓越。科学证实,动手能力强的孩子,其创造力也比同龄孩子要高,孩子的智力表现也更优秀。很多不安分的孩子,虽然好动,但却非常聪明。而且,创造力、想象力特别丰富的孩子会经常动手做一些小东西。所以,多让孩子动动手,绝对是明智之举。

多动手,有利于对事物的理解。“眼过百遍,不如手做一遍”,只有通过动手操作,孩子才能更好地认识同类事物的共性,形成更具体的知觉,并因此产生相应的表象和概念。

多动手,便于知识的学习。孩子勤动手,有助于理解知识。比如,孩子在学习数学运算时,单纯讲数字,孩子不太容易理解,但如果让孩子摆弄同等数量的实物,他就很容易理解运算概念了。

马老师有办法

应试教育实行了多年,很多家长已经习惯按学习成绩的好坏来评价孩子,从而忽略了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结果给孩子的全面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明智的家长不仅会重视成绩,更会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让孩子乐于动手。六七岁的孩子在认识事物时,通常都以情绪控制为主,即有兴趣就学,没兴趣就不学。因此,家长可以通过激发孩子的兴趣来引导孩子通过动手进行学习。

相信孩子能行。到了小学,孩子学到的知识多为抽象的理论,要想让孩子真正理解这些知识,并转化为经验和财富,就要通过实践进行炼化。同时,家长也要对孩子有充足的信心,当你把对孩子的信心传递给他时,孩子也会认为自己可以学会,从而积极进取。在孩子动手操作时,孩子最关心的是家长的态度,而不是家长能不能帮忙。不断告诉孩子:“你能行,你是最棒的”,他就会对自己充满信心。

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长要尽量减少为孩子做事的冲动,只要是在孩子能力范围内的事情,就让孩子尝试自己完成。学习上,要让孩子独立完成作业,在孩子遇到问题时,只需适当地做出引导即可,锻炼孩子自己学习的能力。如此,孩子就会逐渐摆脱对家长的依赖,具备动手实践能力。

给孩子提供自己动手的条件。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有意识地为孩子安排一些操作活动,比如,给孩子买些制作类的模型、玩具,也可以引导孩子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小实验;还可以引导孩子处理自己的日常生活,比如整理玩具、修补图书、洗鞋袜等。通过这些活动,既能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又能活跃家庭气氛。

本章小结

1.如果孩子对学习缺乏兴趣,那么必然会导致学习成绩不佳。当然,导致孩子对学习没有兴趣的原因有很多,家长要积极寻找原因,对症下药,提高孩子对学习的主动性。

2.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将上学的原因告诉孩子。

3.好奇、好问、好探究,都是儿童与生俱来的特点。要想激发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就要从孩子的好奇心入手。

4.把孩子的爱好利用起来,在孩子课余时,多给他讲些童话、寓言故事,说不定就能很好地激发他的学习兴趣。

5.学习完一篇课文后,孩子会天马行空地遥想一番,对于知识的学习会更有兴趣,因此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可以试着从激发他的想象力开始。

6.一切思维都要从提问开始,让孩子多接触新事物和新环境,有助于激发孩子的探索欲望和求知心理。

7.聪明的家长都会重视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懂得让孩子多动手、勤动脑,变得心灵手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