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鲁豫有约:戏骨
9781600000002

第2章 陈宝国 这爷们儿是角儿

人物小传

1956年生于天津,1977年考入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毕业后分配到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工作。十多年来,在数十部电影、话剧和电视剧中扮演重要角色。丰富的创作实践和成果,使他成为名副其实的影视剧三栖演员,有“冷面小生”之美誉。

主要作品:《赤澄黄绿青兰紫》(1982)饰男主角刘思嘉,获首届大众电视金鹰奖,最佳男演员奖;《神鞭》(1986)饰演玻璃花;《商界》(1989)饰总经理廖祖金;《老店》(1990)(第十四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北洋水师》饰邓世昌;《武则天》(1995)饰唐高宗;《中国空姐》(1995)饰“747”机长;《大饭店小人物》饰神秘大师;《大渡河》;《一路顺风》;《神鞭》;《老兵酒吧(1999)《女帅男兵》;《天使与魔鬼》;《暂缓逮捕》;《商界(上下)》;《满洲虎行动》;《绝杀》;《自首的爱》;《好汉不回头》;《没有国籍的女人》;《小井胡同》;《默默的小理河》(广电部1985年优秀影片奖)《罪证》(2000),《新闻小姐》(2000),《大宅门》(2000)《汉武大帝》(2004),《大明王朝》《越王勾践》(2007)《子夜》(2008)等。

开场白:

从《赤橙黄绿青蓝紫》中的叛逆青年刘思佳到电影《神鞭》中的混混儿玻璃花,从《小井胡同》中的没落贵族查四爷到电视剧《红岩》中色厉内荏的徐鹏飞。从《大宅门》中个性张扬的白景琦到《大明王朝》里的另类嘉靖帝,陈宝国走过了他演艺生涯的三十年是少年得志还是大器晚成。三十年的风云变幻中陈宝国不断追求着演艺突破。

鲁豫:果然像他们说的那样,他们说你一定会穿黑的过来,你看,的确没有一点别的颜色,袜子也是黑的吧?

陈宝国:除了脸是白的,黑白分明。

鲁豫:你平常都穿黑的吗?

陈宝国:黑的比较好选。

鲁豫:他们还上网给你做了一个心理测试,说喜欢穿黑色的人是很害羞的,但是又希望别人有一些关注,是很矛盾的人,你是这样很害羞的人吗?

陈宝国:非常确切。

鲁豫:你真的很害羞啊?

陈宝国:也不是很,但是怕见人,尤其怕见这么多人,害羞嘛。

鲁豫:这样吧,让你不太害羞。今天来到现场的很多都是喜欢看你戏的人,我也很喜欢看你的电视剧和电影,但今天有两个特别的观众准备了礼物。

影迷:就是他的一个邮票集,是我的一个朋友送给我的,我想送给陈宝国先生。

鲁豫:你出邮票了?

陈宝国:我还没见到过。

鲁豫:我要看看,我很好奇。是真的邮票吗?你是送给他的还是让他签完字再给你的?

影迷:送给他的。

陈宝国:没关系,这个我以后会有的,我签了字以后给你。是真的邮票,八毛一张。

鲁豫:最上面那是刘思佳吧?旁边是《武则天》里边那个角色。

陈宝国:我记得了,这是电影百年的时候发行的一套邮票。

鲁豫:我发现你这么多年没什么太大的变化。你觉得呢?我是觉得没什么太大的变化。

陈宝国:对,原来二十多岁的时候脸上就有褶,现在还是。

鲁豫:真的吗?

陈宝国:差不多吧。

鲁豫:我觉得这样的人其实挺赚的,年轻的时候显得很老成,然后到有一点年龄的时候又显得永远那么年轻。

陈宝国:对,你话不多人家就会觉得你很老成。

鲁豫:他们说以前看过陈宝国接受访问,说问你觉得刘思佳那时候是什么样?你说没别的,就一个字“帅”!

陈宝国:应该是说那个角色吧,说陈宝国演的那个角色还比较帅的!哎呀,要是这样我这心里就太舒服了。一个演员是要演角色的,要饰演不同类型的角色,你演了半天,最后给观众一个印象是“他演什么角色他都挺帅的!”,那就坏了。其实我想,我演了三十年的戏,如果光靠一个帅字恐怕也走不到今天,也不会这样坐在这里跟鲁豫有这么一番聊天,我想是的。

鲁豫:但我还能说一句吗?我还是觉得你挺帅的。而且你刚才在讲话的时候我一直在看你的眼睛,你的眼神特别的深邃,你觉得吗?或许你自个儿感觉不到。

陈宝国:嗯,说眼睛,嗯,说别的吧,别说眼睛……

鲁豫:你的确是个害羞的人,那我们不说了。再说一个让我们特别吃惊的事儿,在采访之前我们做了一些功课,我们的编导上网看了有关你的所有新闻,据说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大概有27万条新闻,除了跟戏有关的没有任何一条其他的,你的所有新闻都是跟戏有关的。我觉得这是一件特别匪夷所思的事情,你从来或是尽量不参加什么活动吗?包括这次可能算是破天荒的了。

陈宝国:对,剧组也没有安排,这次是鲁豫栏目组安排的吧,至少跟戏没有关系。

鲁豫:听说你还开了博客?

陈宝国:对,有博客。

鲁豫:是你自己写吗?

陈宝国:我不会用电脑。

鲁豫:那你就口述,别人来帮你打上去。

陈宝国:我说过,但后来什么样子我也不知道了,因为我不会上网,实在不好意思。

鲁豫:不会上网?就那个东西一点就能上去了。

陈宝国:没那么容易,人家送过我电脑,结果我点了半天也上不去。插了电话线,然后点了还是上不去。

鲁豫:这点跟我想的有点像,我觉得你应该也属于那种对科技或是对电脑比较排斥,不太熟悉的那种人。

陈宝国:其实我也不是对机械很反感,对科技也不反感,但确实对电脑不熟,仅此而已。像对车或是对音响我都很酷爱的。

鲁豫:刚才他说演戏有三十年了。

陈宝国:差不多,入这行有三十年了。

鲁豫:三十年演了这么多的戏,我觉得可能对于一些比较年轻的观众来说认识并了解陈宝国可能就是从那部《大宅门》开始的,但是有一点阅历的观众一定会记得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演刘思佳时的陈宝国。

陈宝国:1982年,叫《赤橙黄绿青蓝紫》。

鲁豫:那个角色在现在看来你可能会觉得他不算酷,但在那个年代绝对是个特别酷的角色,他也的确是演活了那个年轻的工人刘思佳。

1982年,26岁的陈宝国因在电视剧《赤橙黄绿青蓝紫》中成功塑造了工人司机刘思佳的形象而一举获得中国首届电视金鹰奖最佳男演员奖,从此奠定了他在当时影坛上硬派小生的地位。在剧中刘思佳叛逆的性格和硬朗帅气的造型一度成了那个没有偶像提法时代的青春偶像。

鲁豫:特别遗憾的是这个电视剧我们去了好几个音像商店,包括去其他地方借,都没有找到,你自己还有吗?

陈宝国:我自己也没有,中央电视台应该有,我记得当时是中央台播的。

鲁豫:当时是多少集的电视剧?

陈宝国:三集。

鲁豫:才三集吗?我怎么印象中是很长的一部电视剧呢。

陈宝国:那时候三集就叫电视连续剧了。

鲁豫:所以我就一直觉得好像还挺长,我还跟他们说这剧有十几集二十集的样子。

陈宝国:那时候拍这三集戏用了八个月的时间,现在拍四十集戏只需要四个月的时间,所以可想而知现在的工作强度有多大呀。

鲁豫:我能问那时候一集你拿多少钱吗?

陈宝国:一集?那时候不按集给钱的,好像那时候没有钱。

鲁豫:没有酬金?可是你不是演员吗?你也得养活自己啊,即便是那个时候也总得有一些收入吧?

陈宝国:我有工资,但拍戏就不给钱了,倒是有补助费,早起有早起的化妆费,晚上有夜班费。

鲁豫:化妆费?别人给你化妆但你收钱?

陈宝国:不是我收钱,我要早起啊,国家规定是八个小时工作时间嘛,我要早上五点钟起床,那叫早起费。晚上加班是因为晚睡所以要给加班费,都是几毛钱。

鲁豫:现在很多人形容当时播一部什么什么电视剧就万人空巷了,那时候差不多那种场面吗?

陈宝国:那倒也没有,那时候电视机少。

鲁豫:但是架不住比如整个一个楼里面的人都围那一部电视机看那一部电视剧啊。

陈宝国:一个楼啊,那得看多大楼了,有可能是好几家人或是一个院子几户人家看一个,因为电视机也就九寸大小。

鲁豫:那时候尝到那种“一夜成名”的感觉了吗?就比如说在放这部戏以前走在街上肯定没有人知道你是谁,但是这部戏一放了以后所有人都会认出你,可能未必知道你是陈宝国,但是会认出是“刘思佳”。当时你走在街上有遇到别人叫你刘思佳吗?

陈宝国:有过,碰到过这样的。

鲁豫:作为演员的那种兴奋感大吗?会觉得我这个角色被很多人接受了?

陈宝国:你说得特别准确。第一,首先是兴奋,因为虽然你从事这个职业,但毕竟你刚刚走出学院,还属于戏剧青年,所以就有那么一股子冲劲,就是想演戏,想那个戏能够让别人看到,让别人能够承认。

鲁豫:后来是凭这部戏拿了第一届金鹰奖的最佳男演员对吗?

陈宝国:对,首届金鹰奖的优秀男演员。

鲁豫:当时有那种大的颁奖仪式和晚会吗?还要上台致获奖感言吗?

陈宝国:晚会有,但获奖感言倒是没有,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个奖杯了,不像现在这么精致鲜亮,现在的全镀的金,一看很漂亮也很很华美,但是分量很轻。那个时候则不同,那个奖杯真是很实在,我记得在我之前上去的是一个女同志,哪个电视台的主管,年岁比较大了,好像将近五十岁吧,个头也不高,她没有思想准备,所以上去以后,一颁给她那个奖杯,她一拿才感到原来这么沉呐,差点没给坠一跟头,差点从台上给坠下来,那个奖杯有八斤重,是拿铜铸出来的,真实成。从另一个层面,尤其对我来说第一个这样的奖杯,分量还是很重的。所以我觉得那个奖杯给我的印象最深刻。

鲁豫:如果有那个获奖感言的话我还挺想问问你当时会说什么?比如说要感谢导演或是感谢什么,当时没有这个环节是吗?

陈宝国:在领奖台上没有这个环节,后来倒是有采访,我说过这样的话。

鲁豫:我一看到陈宝国就会想到几个角色,第一个想到的是刘思佳,虽然那部电视剧留给我的印象已经有点淡了,但是那个形象我却记得。然后就是电影,似乎也是陈宝国的第一部电影:《神鞭》,对吗?

陈宝国:应该说《神鞭》那部电影对我来讲很重要,因为那是从我拍戏以后第一次能够自己独立选择,就是100%的由我来选择能够演哪个角色,应该就是这部电影了。

在电影《神鞭》中陈宝国并非主角,但他所扮演的混混儿玻璃花却深受人们喜爱。

“两遍?你耳朵带眼儿了吗?啊?三爷我要看十八遍!”

“十八遍?三爷闹事儿了!”

“哪个三爷呀?估衣街上的大混混儿玻璃花啊!”

——电影《神鞭》片段

电影中陈宝国通过玩扇子和鼻烟壶,挖耳朵、修指甲等细部动作,丰富人物形象为玻璃花的瞎眼和跛脚。找出生活依据演活了这个混混儿式的人物而为了这个角色他却吃了不少苦头。

鲁豫:后来我看过报道才知道他的左眼里面塞的是个玻璃片,之所以叫“玻璃花”是因为这个人物的眼睛是有问题的。

陈宝国:对,左眼是有问题的。

鲁豫:所以你就戴了一个玻璃片在里面是吗?是像隐形眼镜一样的那种玻璃片吗?

陈宝国:比它厚,如果按隐形眼镜比的话应该至少有三四个那么厚吧。

鲁豫:当时还没有隐形眼镜吗?

陈宝国:当时听说了,但是它的工艺我们国内做不出来,而且因为隐形眼镜是透明的,所以不能够两个隐形眼镜中间压一层物质,叠加上,然后做出那种玻璃被打碎的感觉,当时做不出来,所以我们只有用呢子大衣的那个扣子来做,就是把做那个扣子的坯子拿到工厂里去,给它磨成那种后面有点平但表面有点凸的样子,然后搁在眼睛里头。

鲁豫:那岂不是难受死了?

陈宝国:当然难受了,那滋味不好受。

鲁豫:我觉得你能够把它戴住就很奇怪了,一般人眼睛里头一旦有东西了就会止不住的流眼泪,眨眼之类的。

陈宝国:其实我后来经常眨眼就是拍这个戏落下的毛病,我当时也是一搁进去就流眼泪,往外一拿的时候也流眼泪,所以最后干脆就搁里头,不拿了,让它麻木适应了,坚持一天,把戏拍下来,当时就这样前前后后一共八个月。

鲁豫:那你这边的视力肯定比这边差很多?

陈宝国:对,现在这边是0.6,那边是1.5,以前肯定都是1.5,我眼睛本来特别好,有点超1.5了,远处看东西特别清楚。

鲁豫:超1.5?那就2.0了呗!

陈宝国:对,结果最后还让骆驼拌一跟头。

鲁豫:这个比喻好。不过那时候真的就活活把眼睛给磨成那样啊?

陈宝国:就像我刚才说的,那时候我们那个年岁确实还属于是戏剧青年,为了角色,或者再说大一点,为了艺术嘛!其实做演员的,你该吃这份苦,你该受这份罪。既然从事这个职业,也喜欢这份工作,那你就去做就是了。

鲁豫:话是这么说,但是比如说刚刚那种情况,往眼睛里面戴那种玻璃东西,我心里会想,这如果是个好的角色我愿意为它这么付出,像你演了以后就证明是个好的角色,好的电影,但万一不好呢?那这份苦也已经吃了,多多少少总觉得会有点白吃苦的感觉,这些你都没有想过吗?

陈宝国:你说的是结果。其实我觉得做这行,如果有一个金灿灿的奖杯搁在那个句号的位置上当然是最好的,但是我以为那个属于是锦上添花的,可遇不可求的,肯定是这样子。比如说我刚才因为拍那个电视剧拿了首届金鹰奖,其实我每年都想得到这个奖,因为我每年都在拍戏,都在非常认真地去把我这个工作做好。但是实际的现实是什么呢?我第二次得金鹰奖的时候是整整二十年以后,我第一次得是第一届,第二次得金鹰奖是第21届,整整二十年。我们过去讲二十年是一个轮回,这也是发生在我身上的很真实的故事。我觉得很多像名啊,利啊的,真的都是过眼烟云的东西,真正演员要靠什么说话,靠什么能够长久的维持自己的演艺生涯呢?最终就是两个字:角色。你靠角色而活着,靠角色而生活,靠角色说话,就是这样子。所以说你吃些苦受些罪没有什么可值得炫耀的,也没有什么可埋怨的。

鲁豫:但是可以跟我们分享,谢谢。其实我会好奇的是你刚才说两个奖隔了二十年,第一次应该是1982年拿的,再隔二十年是2002年,你在二十年之后再站上领奖台的时候,或许你可以表现得很淡定,别人可能看不出什么,但是我觉得在那种时刻你内心可能是波澜起伏的吧?就比如觉得二十年过得真快,人生如梦之类的?

陈宝国:所以得赶快抓紧时间,我觉得现在是我最好最黄金的创作期,所以选择一些比较好的剧本,演一个是一个,尽量多演一些,但是也别乱接。你比如说我拍完上一部戏后到今天为止应该将近九个月了,这期间一天都没工作,我没有拍戏,但是现在我觉得接下来一定要拍戏了,不能再等了。等了九个月也只能说我还算是个对选择剧本和角色认真的演员。

鲁豫:可是你现在就处于一个很矛盾的境地,你想演任何戏都可以,但是你恰恰就得仔细挑选,你不能随便接戏,因为观众对你的要求,对“陈宝国”的要求就是你必须要演一个是一个,大家对你的期望值显然是比对一般人要高的。

陈宝国:你又一次提醒了我,也算是代表观众来提醒我的,就是我不能随便乱接戏。

鲁豫:我觉得现在很多观众一看到是陈宝国演的电视剧和电影,就会觉得这一定是一部很好看的戏。

或许对很多电视圈和电影圈的导演而言,更多的是从《赤橙黄绿青蓝紫》和《神鞭》中认识了陈宝国这样一个演员,并发觉了演员的戏中那些颇有看头的细节,那些值得去深究的表演。进而会确定这是一个怎样的演员,把剧本交给他是否有把握。也正是从那时候开始,有更多导演开始关注他,他也渐渐为观众所熟知起来。

“要不是你这败家子儿,你爹的德聚全也不至于落到今儿这地步呀。”

“这菜上是什么?虫子?来来来,把你们掌柜的叫来!”

“呦,几位爷,怎么着你这儿?”

“杨掌柜的,怎么回事啊?”

“这个是吧?这是蛐蛐啊!几位爷您先别发火,我得跟您这儿唠叨几句。这个啊它是咱们店里吴一勺的一个绝活儿,也是咱们店里头新添的一个特色菜,本是给今儿来的洋人预备的,恐怕是他起锅的时候不小心弄到咱们这盘菜里头了,您瞧,您瞧,您瞧,(说着把蟋蟀扔进了自个儿嘴里……)”

“嘿,还真是油炸蟋蟀!”

——电影《老店》片段

自从1986年电影《神鞭》之后陈宝国一头扎入了他所热爱的电影圈默默蛰伏了近十年时间。电影是他一直的梦想但却最终没有带给他角色上更大的突破。而此时陈宝国自己在生活中的角色却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既为人夫,又为人父,事业上迟迟没有起色,生活中却处处都是迷茫。此时陈宝国迫切地需要一种宣泄他内心的情感方式,而电视剧《咱爸咱妈》却不失时机地成为了他尽情倾诉内心苦闷的工具。

鲁豫:陈宝国之前看我们准备的照片时还纳闷说我们都哪找的照片,我说我也不知道,可能是你不小心流到网上的,或是以前大众电影,大众电视之类的杂志上面登过。

陈宝国:对,有可能,也只有这些渠道。

鲁豫:如果是现在,你绝对不会把这些照片给媒体的吧?

陈宝国:其实以前也没有。或者可能是我给的但我记不得了。肯定不会是人家去抢去的,毕竟这是生活照。这个职业是一定要有经营的,一定要有炒作,一定要有宣传,这个道理从刚入行我就很明白了,但是我基本上没有这么做过。

鲁豫:所以对很多人来说大家既觉得很了解你,但又好像完全不了解你,因为我们看到就是你的戏。

陈宝国:演员要有神秘感,一定要有神秘感。

鲁豫:给你做个测试题吧,很想了解一下你。

陈宝国:脑筋急转弯?

鲁豫:不是,是关于人生态度的测试。假设你现在非常渴,独自一个人在找东西喝,忽然间看到桌子上放了半杯水,你会怎么想怎么做?下面有四个选择:A真是太好了,在我口渴的时候这里会有半杯水,正好解渴。B谁放在这儿的,我得问问。C真倒霉,本来就够渴的了,好容易看到点水还只剩一半了。D喝完了以后我没准会更渴,干脆别喝了。你会选哪种?

【心理测试】

假设你现在非常渴,独自一人在找东西喝,忽然间看到桌子上放了半杯水,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A 真是太好啦,在我口渴的时候,这里还会有半杯水,正好解渴。

B 谁放在这儿的?我得问问。

C 真倒霉!本来就够渴的了,好容易看到点儿水,还只剩一半了。

D 喝完了以后我没准儿会更渴,干脆别喝了。

这是一道能够反映处世态度的心理测验。具体地说,是一个人在需要没有被满足时,自身对它的渴望程度以及处世原则。让我们具体分析一下四种答案:

选择A的人:对待生活是充满阳光的,总可以从事情好的方面来思考问题,在这些人眼中,生活是美好的,人与人之间没有任何芥蒂,所以对外人毫不设防。不分你我。

选择B的人:对生活有很客观的评价,做事很讲原则,相信“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并且从来不轻易相信别人,哪怕是受到别人的帮助,也小心地考虑对方的企图,生活缺乏安全感。

选择C的人:做出这样的选择,说明这个人总是用一种悲观的视角去看待挫折,忽略逆境也能给人们带来乐趣,总是怨天尤人,闷闷不乐,也许这么想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

选择D的人:有这样想法的人把注意力放在事情的结果上,而忽略过程。在他们眼中只有对错之分,从来不会做没有意义的事情。但有的时候由于目标太高。也会有一些挫败感。

陈宝国:我选B,谁放到这儿的我得问问。

鲁豫:你跟我选的是一样的,别的选项我就不说了,选择B的人往往对生活有很客观的评价,做事很讲原则,相信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但是从来不轻易相信别人,哪怕受到别人的帮助也会小心地考虑对方的企图,生活缺乏安全感,你是这样吗?

陈宝国:差不多。不过你刚才说你也选B,所以你也是这样。

鲁豫:对,我也是这样,我把我自己也给捎进去了。你是个做事很讲原则的人?

陈宝国:原则是一定要讲的。

鲁豫:如果因此而得罪朋友呢?

陈宝国:没有啊,不会的。

鲁豫:但是我听说过,比如你在拍戏的时候规定所有的人都要把手机关掉,如果有人手机响了你就要罚款。你罚过吗?罚多少钱?

陈宝国:当然罚过。原来是五十,后来涨到二百。

鲁豫:真的?都谁被罚过?有很多人被罚还是很少的人被罚?

陈宝国:我自己也被罚过,因为手机搁助理那儿了,结果没有关,罚了二百五,等于还多罚了五十,就给大家买汽水喝。先罚自己是因为这规矩立得是很好的,但是有时候跟经济不联系起来就实行不了。

鲁豫:钱数是你提的,还可以提得再高一点,尤其是罚你可以罚得高一点。

陈宝国:不行不行,一天挣不了几个钱。所以我也把手机关上,因为我也舍不得。

鲁豫:我还听说过有一次一个人手机没关,响了以后你让那个人道歉,如果不道歉那个戏就不能开拍,是真的吗?

陈宝国:那没有,不会的,我不会让人下不来台的。我在圈子里做事情这么多年,我是不树敌的,这是其一,再有就是不要让人家下不来台阶,一定要给人家一个台阶下,而且自己做错了什么的时候,如果别人给你台阶下一定要在三秒钟之内把这个台阶下了,不然过了这个机会你就下不来了。

鲁豫:你是个情商很高的人。

陈宝国:“情”这方面还是很迟钝。

鲁豫;你别想那边,“情商”是现在很流行的一个说法,不是指“智商”,因为一般人其实都不傻,智商都不低,但智商高的人未必情商高,像你刚才说就属于情商高,因为你会知道怎么样跟人相处,怎么样跟人交往,这就叫情商高,这并不容易。

陈宝国:没有,那也是这么多年磨练过来的。

鲁豫:你刚才不是说了别人给你台阶时三秒钟就要下的嘛?

陈宝国:对呀。

鲁豫:所以我刚才说你情商高,你就应该说对对对。

陈宝国:还是被鲁豫给绕进去了。

鲁豫:再做一个测试吧,这个测试是关于你的情感态度。你平常有时间感吗?

陈宝国:有,有时间感。

鲁豫:现在让你计算三十秒的时间,你会用什么方法?选项有几个:A是凭感觉;B是看手表时钟;C是用秒表,一秒也不差;D是请别人帮你计算;E是麻烦,不计算了。你选什么?

陈宝国:选第一个,凭感觉。

鲁豫:结果是选择A的人非常重视自己的感觉,看对眼了或来电了便一拍即合坠入情网,若感觉不对,就算死缠烂打也不能获得你一丝丝的理睬,这样的人一般对伴侣会比较忠诚,不容易移情别恋,比较容易依靠伴侣,你是这样的人吗?我觉得你是这样的人。

陈宝国:肯定是。

鲁豫:比较容易依靠伴侣?在生活中你是依靠别人的人?

陈宝国:你这个题都是谁出的呀?

鲁豫:这都是一些心理测试题,但我觉得还挺像你的,我想象中的也是这样,你是一个很不容易改变的人。

陈宝国:我是一个很传统的人,你刚才说到情感,其实在情感上我也是一个很传统的人。

鲁豫:在生活中呢?比如有时候我们会说这个人演戏的时候是个特别棒的人,但在生活中可能连东西都找不到,很多都不会。或者说可能生活中的一切都需要靠家人来打理,你是这样一个人吗?

陈宝国:那倒也没低到那个程度。

鲁豫:比如说你出门穿什么别人都帮你熨好了放好在那里,告诉你今天出门穿这个。

陈宝国:没有,我全是一个颜色的,拿着哪个跟哪个都配套。

鲁豫:这倒是。所以生活中的你跟演戏时其实是没有差别的?

陈宝国:有很大的反差。

鲁豫:当然角色之间可能是有反差的,但是你的态度是一样的?

陈宝国:状态也不一样,演戏的演戏,工作时候的状态跟生活当中的状态应该是有很大差别的。

鲁豫:我想知道你在生活中是个什么样的父亲?

陈宝国:是一个称职的父亲。

鲁豫:那是个严厉的父亲还是一个不严厉的父亲?

陈宝国:你想象我平常这个样子应该也不会太随和,但是我讲理。

鲁豫:打过儿子吗?

陈宝国:所谓“打”也就是拿手那么搂两下,其实不算打,打是疼骂是爱啊,那是疼他。事实上我从小就没有挨过打,而且我觉得他们这一代你更没有必要打了,可能我唯独的一次强制他如何就是我跟他谈了我的想法,其实很简单,就是千万不要干,绝对不能干你父亲干的这一行,我很武断。

鲁豫:他大学专业是按你的意愿学的工科是吧?

陈宝国:工科不是我选的,我的意见是只要不是我从事的这门职业,除此之外别的都可以,什么都行。他大学毕业以后回来了,因为面临着要找工作了,我就问他有什么想法什么打算,他说“你教给我的任务呢,我完成了,而且还算完成得不错,从此以后我要准备走我自己的路!”我心里说,坏了,挡了他八年还是没挡住!

鲁豫:现在这个圈子里面不是有很多爸爸跟儿子一起演戏或是爸爸跟女儿一起演戏的吗?但你是不可能让我们看到有一天你跟你儿子一块演戏的是吗?

陈宝国:这也都是没准的事,说不好哪天你一看,哎哟,二陈PK了!

鲁豫:那肯定是拗不过你儿子了。

陈宝国:那倒不是。

鲁豫:那就说明你已经想开了?反正他是个男孩,我觉得其实也没什么。

陈宝国:关键是那会儿木已成舟了!至少我不想让他跟我走一样的路。

鲁豫:其实包括我,可能很多的观众想起陈宝国,更多的是会想到《大宅门》里面那个白景琦,以及他演过的好几个皇帝,那几个角色是我们印象最最深刻的。

从艺数十年陈宝国塑造的影视形象已经数不胜数,但《大宅门》当之无愧成为了他事业上的又一块里程碑,用陈宝国自己的话说这个角色他等了20年。无论是电影《老店》里全聚德的掌柜杨明全还是《小井胡同》中破落的满清贵族查四爷,又或是《活出个模样给你看》中胡同里的一个流氓无产者,所有的一切似乎都是为《大宅门》中百草堂的掌柜白景琦准备的。在该剧播出之后,有人说陈宝国演技真不错,把白景琦演神了,也有人说其实生活中的陈宝国就是这样:一副地地道道的北京大爷的范儿。

“报告白占元同志,白景琦同志今儿闹肚子,得回去拉稀去!我向长官告个假!”

“景琦,别走啊!”

……

——电视剧《大宅门》片段

鲁豫:我觉得白景琦这个人物真的是太可爱了!

陈宝国:写得好,写得太好了,我觉得这是五十年一遇的剧本,我有这份荣幸,有这份运气,让这剧本摊到我头上。

鲁豫:演起来特别过瘾吧?

陈宝国:非常过瘾,五十年一遇。

鲁豫:那真是特别好看的一部戏,但现在我还想讲讲他的另一部戏,就是《大明王朝》。

《大明王朝》剧情介绍

明嘉靖年间。中国封建历史上最为独特的皇帝朱厚熜(陈宝国饰演)出现了。他二十多年避居西苑,练道修玄,却始终牢牢掌控着整个大明朝政治、财经、军事和民生大权。严嵩(倪大宏饰演),明朝历史上唯一一个二十年把持内阁的首辅,明史将其定为奸臣之首。他党羽密布,权倾朝野,但是却能在家产被抄没、儿子被砍头之后,仍然独保其身,直至寿终正寝。海瑞(黄志忠饰演),数百年来民间广为传颂的清官典范,敢于挑战皇权、斥责皇帝、不惧牢狱和死亡的威胁,虽地位卑微,却敢向几千年的封建制度发出震古烁今的挑战。

《大明王朝》全剧展现的是中国封建史上商业经济十分发达、手工业作坊经济十分发达、市井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也是中国封建史上商业经济与农业经济的社会矛盾空前尖锐的时代。土地兼并使得大量的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基础,贪墨横行使大明朝的统治濒临崩溃的边缘。全剧以“倒严”为主要线索,全面展现了这一时期的一幅幅历史画面——从朝廷到各级官府惊心动魄的政治斗争,从官场到商场波谲云诡的尔虞我诈,忠勇的官兵和忠义的百姓风起云涌的抗倭之战;国与家命运的休戚与共,敌和友关系的错综变化,大情大我和小情小我的矛盾交织在这里折射出历史精神的伟大理想和人生命运的严酷现实。一批赫赫有名的历史人物:海瑞、嘉靖、严嵩、严世藩、徐阶、高拱、张居正、胡宗宪、戚继光、李时珍等,从历史如烟的迷雾中有血有肉地向大家清晰地走来。

鲁豫:这是你演的第五个皇帝,我听说本来你说演完第四个就不再演皇帝了,为什么?是演古装戏太苦了还是什么?

陈宝国:我怕分不出来了,即怕观众分不出来,也怕我自己分不出来,我去演都演成一个样了。其实即便这五个帝王类型的角色也都还是有意挑的,找我的帝王类角色不止这五个,我都在推,刚刚还推掉了两个。

鲁豫:如果你要全接的话已经演过多少个皇帝了?

陈宝国:那至少会比它多一倍吧。所以我总在考量这些,包括我这九个月也证实了我的决定是对的,我仍然还在挑剧本。

鲁豫:我想之所以会出演《大明王朝》,演这“第五个皇帝”,一定是因为角色,应该是一个不太一样的皇帝。

“欺天了!”

“……朕今年六十岁了,修了这么多年,六十是个坎儿,过了这关不定就能够长生不老了!太医院那些庸医帮不了朕,谁也帮不了朕,知道吗?”

——电视剧《大明王朝》片段

鲁豫:听说你最大的粉丝是你妈?

陈宝国:其实她是所有的电视剧都喜欢看,不是光追我的戏,她是各个年龄段的演员都喜欢看。之前我问她《大明王朝》好不好,她都说好,太好了!很教育人!很深刻!你们这个《大明王朝》了不得,太厉害了!这个这么复杂!

鲁豫:很高的评价。

陈宝国:我说喜欢看吗?她说喜欢看,好看。我说播到那么晚了你还看?她说咬着牙看,那里不是有你吗!嗨,最后还是落到我这了。反正她会很关心,她关心也是因为别人老跟她打听,她老了在她们住的那个院子里会有一群老伴,所以他们会问,肯定是要问你儿子干嘛呢?结果她就得老问我干嘛呀怎么着了?我说你干嘛,有事吗?她说没事,都是那些老伴问她。唉,都是上了年岁的人问我干什么。那天有一个小姑娘说“哎呀,我特别喜欢你!”我说是吗?那我给你签个字!然后她又说“其实也不是我特别喜欢,我妈妈比我还喜欢你!”,我一听,唉。

鲁豫:那是女孩比较害羞不敢直接说。

陈宝国:我也这么想。但是确实是实情,我还专门问她了,我说是真的吗?她说真的,说完就脸红了。

鲁豫:你会给自己规定吗?比如一年我只接一部戏和两部戏?

陈宝国:不会,有好戏我想天天都演。可是不可能天上的馅饼全都掉在你跟前,好事不会只落在一个人头上。

鲁豫:那像得奖不得奖这些事你还在意吗?得奖也会高兴吗?

陈宝国:那肯定是高兴,会非常高兴,但我也知道可遇不可求。

鲁豫:这点你让我觉得有点吃惊,一般演员就会说得不得奖不重要之类的。

陈宝国:那你得看他是在台上说还是做采访的时候说,我们在底下聊天时候都会觉得这个当然重要了!有的时候我们朋友一见面,那边人打着电话就进了门,一边打一边乐,我说什么事那么高兴啊?他一边手比划一边说“拿了一个奖!”我说真的,那你明儿请客!“好勒”,特痛快就答应了,作为好朋友我们也他由衷的喜悦。有时我看到一个好戏,不管我认不认识这个演员,不管我熟悉不熟悉,我经常会跟我经纪人要一个电话,我要打给他,但有些我打了,有些我也不知道人家电话,或是有的人也不接,因为我毕竟不认识人家。这种冲动的时候很多,我反复的看那个戏,看了几遍十几遍的都有。

鲁豫:我觉得很多时候对我们来说,看到有你在的戏就觉得会是一部好戏。所以真希望你歇了九个月以后能够加紧时间拍戏,让我们年年都能看到你的新戏。

陈宝国:2007年3月份的时候放了《越王勾践》,其实那也是一个我个人很喜欢的角色。

《越王勾践》剧情梗概

春秋末年,吴国和越国因战争结下仇怨。吴王夫差为父报仇,在伍子胥的辅佐下日夜勤兵。得意之时的勾践铸成“王者之剑”,欲灭吴国而后快。不想,夫差已攻进“剑庐”,伍子胥领兵已渡过大江。勾践大败。大兵压境,越国危在旦夕,范蠡提出降吴的主张。为保留一线复国的机会,勾践接受了范蠡的意见,降吴为奴。勾践从此为吴王养马、拉车,为了复国的大志受尽屈辱。苟且偷生中,默默等待着。伍子胥认为不杀勾践必留后患,夫差却不以为然,一个亡国的奴隶,是翻不起什么大浪来的。太宰伯噽向夫差荐上越女西施。在伯噽府,夫差见到了美丽绝伦的西施,为她的美貌所倾倒。伍子胥劝说吴王,切不可相信勾践。但勾践的谨慎行事,使得吴王渐渐地放松了警惕,伍子胥的所有谏言也被他当作耳旁之风。勾践和范蠡在暗中逐渐得到了转机,并被夫差准予回越国。回国后勾践仍然谨慎从事,一点一滴地积蓄力量,休养生息。伍子胥一再阻拦意欲北进做霸主的吴王,最终却被夫差赐死。吴国实力顿时削弱。勾践终于得到了机会,举兵复国。姑苏破城之日,勾践率大军在伍子胥自刎之地向其致敬。败于勾践之手的夫差也拔剑自刎。越王勾践,终于历经十数年的卧薪尝胆、韬光养晦、励精图治,实现了复国的宏愿。

“……在我不算短的演员生涯中,接拍不同的戏给了我不同的感受,这些戏的思想、角色的性格都在丰满我的人格。但是这些感受在《越王勾践》之前还是停留在感性上的,这个过程就好像是被什么所感动,抱着某种情怀去表演、去生活,这个感觉是未经归纳的。但是在和作者第一次接触中,在一种沉默、伴随着思考的状态中听编剧阐述《越王勾践》、听他叙述这个关于英雄的悲情史诗的过程中,我的心里生出一种从未有过的共鸣。这种共鸣是男人对于古典的、悲剧性的英雄情怀的共鸣,也是对于在现实生活中被深深埋没了的、对于生命之美的共同追求的共鸣。”

英雄、悲剧、古典、史诗这些总是在电影电视剧中被强烈推崇的字眼,事实上,却也是在这样一种形式里最容易被肤浅化甚至被忽略的感情。《越王勾践》带给我的是戏剧化的历史、更是真实的历史。在那样的一个年代发生的国家与国家、男人与男人之间的一幕幕悲喜事件无疑是电影电视剧绝佳的题材。作者带给我的《越王勾践》就是把这个具有强烈戏剧元素的载体真正戏剧化的一部史诗。这里的英雄并非仅仅攻城略地,这里的悲剧不是哭哭啼啼,这里的历史也不单单是还原,这里的一切都是为了体现一种悲剧精神:一种单纯的、却要在历史的车轮下被倾轧、被摒弃的悲剧精神;一种源于人性的追求,却又在人性的复杂变化中被磨灭的悲剧精神。《越王勾践》的戏剧性在于,作者把这种中国历史局部的精华加以强化、升华,并完整地释放出来,也是从《越王勾践》中,我感受到了这种英雄悲情的全部……

——摘自《越王勾践》书序 陈宝国

陈宝国:这部戏始终让我难以忘怀,不是因为别的,是因为我拍那个戏差点没死了。

鲁豫:是怎么了?从马上摔下来之类的吗?

陈宝国:不是从马上摔下来,但跟马有关系。当时有四匹马拉着王车嘛,我在马前边跑,因为我那个角色是越王,他那时到吴国以后当奴了,然后吴王就惩罚我跟马一样去拉马车,我们就设计了这个情节,我就在这四匹马头里跑,结果谁知那个马跑起来的时候我已经跟不上它了,我眼瞧着被卷进去的时候忽然摔倒了,然后那四匹马,十六个蹄子就从我身上过去了,但是居然没有一个蹄子踩到我的身上!可那个马过去了还没算完,后边还有两个大轮子,有一人多高的两个宽宽的大铁轮子,最后马车停下来的时候那个轮子离我的腿不到不到半米,就那么短的距离,差一点儿。

鲁豫:你们怎么设计的呀?

陈宝国:没想到会出那个意外,谁也没想到。

鲁豫:意外都是想不到的,那你以后还会干这种事吗?如果角色需要你还是会干?

陈宝国:其实有些意外时你可以想象到的,预料到它有一定的危险,我有时候会下意识的留意,比如我一进这个录影棚我就先看顶上挂的那些灯,我不找台阶先找顶,就怕顶上那些大灯,我老想象那个灯会不会螺丝一松咔嚓就下来了。

鲁豫:你别老吓唬我,我整天坐在这些灯下面,我从来没想过,你这么一说我恐怕以后每天都得想了。

陈宝国:所以你把你的沙发挪到一空当的地方去,但那灯它要不垂直往下掉就没办法了,呵。

鲁豫:你太能琢磨了。

陈宝国:一年挨蛇咬,十年怕井绳。但有时候往往是没想到,你想一个拉马车还会出什么事,完全没想到的但是发生了,但是你这个灯还是要小心的哈。

鲁豫:太过分了,不过我会小心的,你以后拍戏也小心。我觉得你是一个能演到很老很老的演员。

陈宝国:借你吉言。

鲁豫:相比之下男演员就很赚,女演员的确是受年龄的限制大的多,所以我觉得你是可以演到很老的,只要不胖就行,你身材保持得很好。

陈宝国:还行,遗传的,其实和炼不炼都没有什么关系,它吸收不好没办法。

鲁豫:那祝你永远保持这么好的身材。

陈宝国:彼此彼此。

鲁豫:谢谢陈宝国,真的希望你演更多的戏给我们看,其实每年都挺期待看到你的大戏的。

陈宝国:也不算大戏,只不过这就是我的工作,我也希望能够奉献给观众好看的角色,但是不一定事事如人愿的,我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