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别做内心不安的人:远离焦虑症,享受轻松人生
10028100000013

第13章 心向太阳,你就不会悲伤

阳光是世界上最光明的存在。如果你的内心充满阳光,悲伤便无处可藏。所以,我们应该努力缔造阳光心态,争取让自己的内心多一些阳光,这样你的悲伤才会越来越少,你的人生才会越来越快乐。

1987年3月30日晚上,美国加州洛杉矶音乐中心的钱德勒大厅内灯火辉煌,座无虚席,人们期盼已久的第59届奥斯卡金像奖的颁奖仪式正在举行。在热情洋溢、激动人心的气氛中,玛莉·马特琳走上领奖台,从上届影帝——最佳男主角获得者威康·赫特手中接过奥斯卡金像。

手里拿着金像的玛莉·马特琳激动不已。她把手举了起来,但不是那种向人们挥手致意的姿势,眼尖的人已经看出她是在向观众打手语。原来,这个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获得者竟是一个不会说话的哑女。

玛莉·马特琳不仅不会说话,而且还听不见声音。玛莉·马特琳出生时是一正常的孩子,但她18个月大时,被一次高烧夺去了听和说的能力。

这位聋哑女对生活充满了激情。她从小就喜欢表演,8岁时加入伊利诺伊州的聋哑儿童剧院,9岁时就在《盎司魔术师》中扮演多萝西。

但16岁那年,玛莉被迫离开了儿童剧院。幸运的是,她还能时常被邀请用手语表演一些聋哑角色。正是这些表演,使玛莉认识到了自己生活的价值,克服了失望心理。她利用这些演出机会,不断锻炼自己,提高演技。

1985年,18岁的玛莉参加了舞台剧《上帝的孩子》的演出。她饰演的是一个配角。可就是这次演出,让玛莉走上了银幕。

女导演兰达·海恩斯决定将《上帝的孩子》拍成电影。在物色女主角萨拉的扮演者时,她发现了玛莉高超的演技,决定立即起用玛莉担任影片的女主角,饰演萨拉。

玛莉扮演的萨拉,在全片中没有一句台词,全部运用极富特色的眼神、表情和动作揭示主人公矛盾复杂的内心——自卑和不屈、喜悦和沮丧、孤独和多情、消沉和奋斗。玛莉十分珍惜这次机会,她勤奋、严谨、认真地对待每一个镜头,用自己的心去表演,因此她的演出让人拍案叫绝。

就这样,玛莉·马特琳实现了人生的飞跃。她成为美国电影史上第一个聋哑影后。正如她自己所说的那样:我的成功,对每个人,不管是正常人,还是残疾人,都是一种激励。

尽管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但是只要我们的心是向着阳光的,就不会感受到悲伤。找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全身心投入地去做,本身就是一种快乐的享受。这种快乐,比花费钱财到游乐场寻找乐趣要划算得多。

“我之所以高兴,是因为我心中的明灯没有熄灭。道路虽然艰难,但我却不停地去求索我生命中细小的快乐。如果门太矮,我会弯下腰;如果我可以挪开前进路上的绊脚石,我就会去动手挪开它;如果石头太重,我可以换条路走。我在每天的生活中都可以找到高兴事。信仰使我能够以快乐的心态面对任何事物。”歌德夫人如此说道。

快乐本来不需要刻意为之,抓住生活中的每一个小惊喜,尽情发挥,你会发现,这种“碰巧为之”的乐趣是任何既有的娱乐形式都无法比拟的。